货币、银行、比特币

货币、银行、比特币

比特币诞生前传

货币简史

货币的起源

想象一下,我们是两个新石器时代的农民。你有一些粮食,我有一些牛,我们都决定进行交易。这种商品的直接交换被称为易货贸易(barter)。

以物易物原则上听起来很可爱,但以物易物的效率非常低。这是因为以物易物存在所谓的双重需求巧合的问题(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要想进行交易,双方必须想要对方愿意交易的物品。如果简要从吉姆那里得到一头牛,而吉姆要从乔那里得到谷物,乔要从莎莉那里得到羊毛,怎么办?在以物易物的经济中,这个市场无法出清,大家被迫等待,直到完美配置的交易到达市场。这意味着许多原本理想的交易将永远不会发生。

人类学家认为,货币实际上不太可能从易货贸易中产生,但把易货贸易作为一个基础案例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往往有一种商品在整个经济中需求量很大,这种商品就开始主导贸易。这种商品可能是牛、山药 — 或者,如果你在监狱里,还可以是香烟。如果这种商品变得足够广泛,它实际上就变成了一种货币形式,被称为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但是,大多数商品货币的形式并不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而且在不同的早期社会中,最值钱的商品往往是不同的。

采用收藏品作为货币是人类进化的关键。部落往往专门猎取某一特定物种,但由于动物迁徙,一个部落在一年中的部分时间里可能只有很少的食物。通过在猎物淡季觅食收藏品,他们可以与猎物旺季的其他部落进行交易,从而获得多余的食物。通过收藏品的交易,食物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得到更均匀的分配,所有的部落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早观察到的原货币采取的是收藏品(collectibles)的形式。收藏品是小型的、大多是同质的物品,如贝壳或珠子。收藏品往往经久耐用,易于储存或藏在身上,难以找到或锻造,而且容易估价。这使得它们相对于牛等许多商品形式的货币来说,更具有稳健性。

Wampum珠子。来源:Lise Puyo, UPenn

有的历史学家称货币起源于收藏品,有的则称货币起源于信用。这里的信用指的是人情的简单核算。我让你借东西,我相信你以后会还我的。鉴于人类部落的紧密性,信用有可能在许多社会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即使人类部落在新石器时代定居下来,村庄也往往是小而紧密的。因此,大多数人都知道彼此的信用状况。当酒保了解你、你的家庭和你在社会上的地位时,就有可能在当地的酒馆里有一个长期的酒吧标签。久而久之,这样的信用关系就演变成了期票,并直接在当地经济中进行交易。

但非正式的信用体系并不能扩展到城市,因为在城市里,不可能每个人都认识每个人。要想协调更大的社会,你最终需要一个成熟的货币体系。

所以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才能成为货币?

货币的属性

货币的主流经济学定义是由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在1875年首次提出的。杰文斯认为,货币有三个主要属性。

  • 价值储藏

  • 交易媒介

  • 记账单位

当一项资产作为价值储藏时,这意味着你可以可靠地取回你为该资产支付的价值。这就使像山芋这样的易腐资产失去了充当货币的资格。如果你的钱会腐烂,那它就是一个糟糕的价值存储。所以,要想让一项资产作为价值储藏,它必须是耐用的。

然而,耐用性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收回为资产支付的价值,就意味着有能力以资产的原价把它卖给以后的人。因此,资产作为价值储藏的第二个条件是,它必须在市场上被他人持续地估价。

交易媒介就是我们用来直接结算交易的资产。这是最容易扫清的障碍。你可以用星巴克的奖励积分来买一杯拿铁,所以星巴克积分的功能是作为一种交换媒介。但当然,星巴克积分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储值工具 — 人们本能地知道这一点,并没有将自己的储蓄储存到星巴克积分中。这不仅仅是因为不切实际,人们都知道星巴克可能会修改他们的奖励计划,使这些积分贬值,而且也没有一个稳定的市场来出售攒下的积分。

但作为购买咖啡的交换媒介,星巴克积分完全可以用。

记账单位就是你计价的单位。这个很简单,你怎么报房价?是用美元、欧元、还是用牛皮壳来计价?这就是你的计价单位。

有的时候,法律认可的货币就不再是记账单位了。例如,2009年津巴布韦元正在经历快速的恶性通货膨胀。随着商品价格的飙升,企业每天都用崩盘的货币不断标价变得不切实际。于是,企业以美元计价,并简单地列出每天美元/津巴布韦元的汇率。于是,津巴布韦元不再是一个记账单位,不再有作为货币的意义。

所以,杰文斯最终告诉我们的是,从根本上说,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钱,但实际上很少有东西是钱。如果你要找候选对象,不管它是实物还是数字,是金属还是纸做的 — 如果它经久耐用,而且它不止一个,在合适的情况下,它都可以成为钱。

这听起来可能是一个抽象的观点。但人类已经有很多案例汇聚了非常规的货币形式,看到一个概念被拉伸到极致,往往对理解这个概念很有帮助。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来谈谈最奇怪的一种货币形式:亚派人和他们的Rai石。

Rai石

亚普岛是密克罗尼西亚的一个小岛。亚普人有一个奇怪的做法,至少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雅浦人使用 “石钱”。

这些巨大的甜甜圈状的石灰石圆盘被称为Rai石。最大的石头重达数吨 — 对人类来说,太大,不容易移动,更不用说放在钱包里了。那么,亚普人怎么可能用这些巨大的石头进行交易呢?

很简单:石头永远不会移动。相反,亚普人完全通过社会协议来 “交换 ”石头。

Rai石。资料来源:Gerald Zinnecker, Flickr。

只要双方同意用一块Rai石(或一小部分Rai石)进行交易,Rai石就被视为转让。每块石头的物理位置被认为没有意义。这种交易只通过口述历史来记录。

有一次,一个德高望重的亚普人正在渡海运送一块Rai石。遭遇了一场恶劣的风暴,船翻了,赖石沉入海底。

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家族太尊贵了,不能因为这样的意外事件而减少财富。于是大家决定,这块赖石仍然有效,即使没有人能够完全确定它停在海底的位置,但它仍然保持价值,继续 “转手”。

如今,亚普人主要使用美元,只有在结婚或政治谈判等特殊情况下,才会用Rai石交换。但Rai石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要社会对其价值有稳定的共识,任何东西都可以充当货币。虽然钱有一定的内在价值是好事,但严格来说并不是必须的。

正如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Sapiens》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为什么有人愿意用一片肥沃的稻田来换取一把无用的彩色纸张?当人们信任他们集体想象的虚构物时,他们才会愿意做这些事情。信任是铸造各种货币的原材料。

或者,正如,彼得-泰尔所说的那样:

钱只是一个永远不会破灭的泡沫.

Rai石说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钱的形式是任意的。重要的是它在社会中发挥的基本功能。

但让我们回到我们的世界。接下来,我们将追溯货币的历史演变过程。

金属作为货币

现代货币的演化脉络其实是从贵金属开始的。金属作为货币的首次使用被认为始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即铁器时代的到来。

现在看来,贵金属的价值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值得一问的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社会趋向于用金属作为货币的形式?贵金属之所以比收藏品更适合作为货币,有一些内在的原因。贵金属是:

Lydian钱币,约公元前600年。资料来源:Romancoins.info

  • 视觉冲击力强,可用于装饰和珠宝

  • 稀缺性

  • 耐用且不易腐蚀

  • 难以伪造

  • 可分割

最初,金银金属块被直接用作货币形式。最终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在现代土耳其开始了货币制度。这些最初的硬币是用金银合金铸造的。

为什么要铸造硬币呢?这可是个很麻烦的事情。直接用金银片有什么不好?

显而易见的答案是,硬币可以使支付的数量标准化。但这并不是全部的答案 — 毕竟,大多数小社会都是靠信用关系来运作的,在当地的贸易网络中,很少需要通过黄金来结算。

像David Graeber这样的人类学家推测,硬币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有组织的军队和雇佣兵的需要。士兵们长途跋涉,他们没有长期的信用关系。所以,他们获得报酬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在遥远的地方会被认可的货币形式。即使交易方不承认支持钱币的主权,他们也会愿意重视钱币本身的贵金属。

而纸币,则要到公元1000年,整整1600年后才会出现。纸币最早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后来由马可-波罗出口到欧洲。这种纸币是一个有趣的案例。

宋朝的纸币本来是可以用金、银或丝绸兑换固定汇率的。但实际上,从来都不允许兑换。所以纸币基本上完全是在没有任何商品支撑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因此,第一种纸币也可以说是第一种法定货币。

什么叫法币?法币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 “靠信仰”。法定货币是指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只是因为交换双方同意它的价值,或者因为第三方用它的力量来维持这个价值,才有价值。这就使货币与商品货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商品货币是有内在价值的。如果没有第三方的隐性支持,法币纸币基本上就是一文不值的纸片。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货币不早一点出现?印制法定货币比铸造金币要便宜得多。当然,纸是在中国发明的,13世纪才传到欧洲,但你不一定需要纸来创造法定货币。今天的一分钱和五分钱都是法定货币,因为它们的基础金属价值低于面值。为什么不早一点产生呢?

大卫-格雷伯推测,法定货币最早产生于中国的原因是,中国是唯一一个中央集权且强大到足以对其国内经济实施自上而下控制的政府。请记住,历史通常会过分强调国王和他们的王国 — 毕竟他们主宰了历史书,但国王和他们的事情对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正如中国古代谚语所说,天高皇帝远。因此,在地方经济中流通的通常不是政府铸造的货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更发达的官僚体制,政府对国内经济的控制力大大增强。随著控制力的增强,经济标准化也带到了主权货币上。

现代银行的历史

今天,大部分的金融交易都是由银行进行中介的。但银行是货币史上一个相对较新的发明。货币兑换,高利贷和存款有古老的根源,但第一个现代银行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由像美第奇家族这样的商人家族经营。在这个時期,银行倒闭是很常见的,而且大多数银行都没有存活多久。

纸币终于在1661年以瑞典纸币的形式到达欧洲。在中央银行之前,所有的银行都是私人经营的。每家银行都会发行自己的银行券,通常可以兑换银行储备中的黄金。

由于美元现在是世界的储备货币,所以值得反思美國的货币历史。美国建国之初,联邦政府负责铸造银币和金币,美元被定义为价值固定的贵金属。然而经济中流通的货币大部分是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私人银行票据 — 一度有超过5000种不同类型的纸币在流通。1861年,美国曾短暂地印制纸币为南北战争提供资金,但之后又回到了以贵金属为支撑的货币。

二十元私人银行券。资料来源:商业图书馆

1971年8月22日,《纽约时报》头版。资料来源:《纽约时报》

由于大多数票据都是由私人银行发行的,金融系统的结构非常松散。这导致银行经常出现恐慌和挤兑现象。为了稳定银行体系,美国在1913年成立了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名为联邦储蓄局。美联储被赋予了印制美元的专属权利,其明确的任务是防止银行恐慌和货币危机。它最初被要求有黄金支持其40%的流通票据。

二战后,美国崛起为世界金融超级大国,并利用这种力量率先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固定了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有1%左右的回旋余地),美元本身与黄金挂钩。这就稳定了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强制稳定不会持久。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蓬勃发展和政府增加越南战争开支的情况下,美联储印制的美元超过了黄金的支持。这使得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被高估。外国政府开始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将其多余的美元兑换成黄金,耗尽了美国的黄金储备。尼克松意识到,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引发危机。所以1971年尼克松脱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取消了美元在国际上可兑换成黄金的规定,永久性地打破了金本位制,使美元变成了纯信用货币。

随着美元成为法定货币,美联储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来决定国家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世界的货币政策。自此,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货币也都变成了法定货币,由各自的中央银行集中管理。

乍一看,向法定货币过渡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一天,美元很有价值,因为它可以换成黄金。第二天,它的价值是因为...?

是什么让法定货币有了价值?就像Rai石一样,它的价值只是因为我们都认为它有价值?

这是部分正确的。而美元当然会有价值,因为美国的企业喜欢用美元支付,很多人都想从美国的企业买东西。但有什么能阻止美国经济以另一种货币为标准呢?从技术上讲,美国企业在法律上可以自由地接受任何货币的支付。

美元之所以能保持其价值,是因为美国政府对美元做出了两个重要的保证。第一个保证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将采取合理的行动来维护其在市场上的稳定购买力。第二个保证是,美国的税收只能用美元支付。因此,因为有很多人需要向美国政府纳税,所以对美元的需求量会很大(这也是石油美元需求的补充)。这些保证,从根本上说,是对美元作为一种货币的价值。

比特币诞生的历史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y

假设现在是2001年,你想在美国买一套价值100万美元的房子,没有多少人有能力用现金买房子,所以你决定用贷款的方式。

这些银行或信贷公司借给你的钱就被称为住房抵押贷款(Housing Mortgage)。如果是在中国的话,那么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银行会等我们二三十年,慢慢回收本金和利润。但是美国的银行很聪明,他们不想等上20年才收回这些资金,于是它们把这些贷款又以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y)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形式,卖给了其它金融机构。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假设我是银行A,我贷款了1000万美元给一些顾客买房,于是我现在有了比方说1500万美元(连本带利)的抵押贷款资产,但是这些资产我要分20年才能全部收回来,我不想等那么久,于是我把它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形式卖给你,另一家金融机构B,可能以1100万美元的价格(价格由当时的市场利率决定)。对于你来说,你用今天的1100万美元换了20年1500万美金的现金流,因此你是满意的!对于我来说,我一转手就净赚了100万美元,当然也是满意的。

当我,银行A,把MBS卖给你之后,你就拥有了这些MBS背后现金流(每个月贷款人所还本息)的所有权,但我还是会帮你去贷款买房子的人那里收钱,然后再将收到的钱转账给你。在这个过程中,我是 Servicer 服务者,你是 Owner 所有者。

这个神奇的过程就叫做证劵化!

这样一个过程和中国的那种传统模式有一个本质的不同,便是贷款人违约的风险被转移了。在传统模式下,如果贷款买房的人违约了,那么银行要遭受很大的损失。而在这种证劵化的模式下,如果前者违约了,遭受损失的人将不再是银行A,因为它已经把这些贷款的所有权(以MBS的形式)卖给了另一家金融机构B,因此遭受损失的人就变成了购买了这些MBS的B。

不光房地产贷款可以做资产证券化,任何能产生持续现金流的资金都可以做证券化。华尔街有句著名的谚语,叫做“给我一个现金流,我就可以证券化它!”我们用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都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以白条为例,白条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就是用户用白条先购物、后付款,京东再将白条分期债券重新组合后,打包出售给金融机构,从而提前获得流动性。获得流动性之后,京东金融就能够将这些资金再放贷给客户,让资金流动起来,扩大营业额。

那么这个所谓的另一家金融机构B,又是谁呢?

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上,有接近一半的MBS 都卖给了著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 — — Fannie Mae & Freddie Mac。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夕,它们所发行的MBS总金额高达4.4万亿美元。

不过它们也仅仅是中介而已,房地美和房利美买到这些MBS之后,也根本没打算持有它们到期(20年后),而是会将它们转手卖向全世界 — — 政府(主权财富基金)、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金、个人投资者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金流转的链条 — — 从贷款买房的房主直达全世界的投资者。

这相当于全世界的投资者在“资助”美国人民买房,所以美国的房价从2001年开始,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上涨,泡沫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房地美和房利美是一种半国有化的企业,因此它们受到了严格的监管。它们只能从银行手中购买最优质的,或者说,违约率最低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MBS。

那么它们又如何分辨哪些MBS是优质的,哪些是劣质的呢?

这就要说到全球金融业中可以说是权力最大的三家公司 — — 三大评级公司的作用了。评级公司负责为大多数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包括MBS)进行评级。评级的基础是这些MBS背后那些借款人的原始资料。举个例子,我,银行A,想要发行为期20年,价值为1000万美元的MBS,那么我该如何为它定价?800万,还是900万?这时我就必须去找到评级公司。它们会根据我提供的借款人的资料,例如这些人的信用积分(前文中提到过的这个在美国生活最重要的东西之一,还记得吧?);个人/家庭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以及每年需要偿还贷款的金额与年收入之比(最优级的话一般不能超过40%)。

根据这些信息,评级公司就会给这个MBS评一个级,例如AAA级,意味着评级公司认为这种证券的违约率非常非常低,投资这种债券的风险是很低的。或者C级,也叫“垃圾级”,例如现在希腊的国债,投资这种债券被违约的风险是很高的。购买1000万美元AAA级的MBS可能需要900万,而购买同样金额C级的MBS可能只需要600万。当然是评级越高,卖的越贵了。

由房地美和房利美所购买和出售的MBS(它们俩就像个MBS的分销商),评级必须在 B+ 以上,也就是必须是“优贷”(优质贷款 Prime Loan)。如果这就是故事的全部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次贷”危机了。

市场中作为MBS分销商的不仅有房地美和房利美,还有大名鼎鼎的各大华尔街投资投行们。

投资银行们(花旗、美林、高盛、雷曼兄弟、贝尔斯登、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等 ……)发现,从2001年开始,美国的房价就一直处于稳定的上升期。于是他们推测,即便找一些信用不好的人来放贷,也不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即便是遭遇了违约,只要把房子收回来再卖掉就可以了嘛(抵押贷款证券MBS,顾名思义是以房子为抵押的)。

于是它们开始联合银行和信贷机构去发放更多的“次级债”,也就是开始为信用不好的人提供贷款。

对于发放贷款的银行和信贷机构来说呢?前面已经解释过,由于证劵化的过程,它们可以将这些MBS违约的风险转移给购买了这些MBS的投资银行们,因此它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越多越好!

因此,“次贷”危机中的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loan)或次级MBS,就这么诞生了。

中心化的金融机构弊端

让我们再次回到2001年。

2001年美国经历了两件大事。第一,从2010年3月开始破灭的互联网泡沫到了2001年开始全面崩溃。第二,美国遭遇了9–11恐怖袭击。袭击之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开始急剧紧缩,一场衰退马上就要到来。

为了应对危机,时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开始下调利率,如图,从2001年的6.5%一路下调至2003年的1%。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当时的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竟然在《纽约时报》上写了一篇名为《美国应该用房地产泡沫取代互联网泡沫来提振经济》的文章 …… 去年,当《纽约时报》和其死敌《华尔街日报》(前者为左派,后者为右派)再次吵的不可开交时,《华尔街日报》的经济专栏作家竟找出了这篇文章 ……

事实上,美国确实以房地产泡沫取代了互联网泡沫,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就酿成了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几乎都是由泡沫引发的。简单的说,都是从**流动性过剩(钱越来越多)**开始,接着出现投机热,最终形成泡沫,而后发生崩溃。

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就是从2001年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降息,也就是制造流动性过剩开始。

在美国的购房政策中,有一条被称为“ Foreclosure 止赎权”。也就是说,利用贷款购买了房子的房主,可以在任何时候放弃房子的所有权,将房子退还给银行,同时停止偿付贷款(当然之前已经还的金额也是要不回来的)。

在以前,我误认为在房价下跌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主动执行止赎权把房子退还给银行,因为当他们发现房子的市场价值已经低于自己要偿还的贷款金额时,干嘛不行使止赎权然后重新以更低的价格去买一套呢?于是我认为这是美国房地产崩溃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泡沫往往来源于流动性过剩 — — 低利率政策(虽然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后者确实是前者的必要条件)。而泡沫的崩溃,则往往来源于流动性的收紧 — — 高利率政策。

我们知道,正是美联储从1999年5月到2000年5月数次提高利率 — — 从4%提高到6.5%,直接导致了互联网泡沫在2000年的崩溃。再往前说,1990年,日本央行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率,将利率从1%提高到3%,直接导致了“平成泡沫”的崩盘以及其一个又一个“失去的十年”。又例如2007年上半年,我国央行连续12次加息以应对通货膨胀,股市和楼市都在2007年下半年崩溃。次贷危机的导火索也不例外,2004年年中,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开始加息以应对通胀,如图,从1%一路上调至5%。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也开始在2006年回落。正是房地产价格的回落引爆了次贷危机。

当利率为 1%的时候,贷款100万买房,20年内只需要还110万;而当利率为 6%的时候,贷款100万买房,20年内要还172万。因此在一方面,这会直接导致买房者的数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开始被迫将房子退还给银行。而银行拿到房子之后,则不得不将房子马上低价拍卖。

大量的MBS开始遭遇违约,全世界所有购买了这些MBS的投资者 — — 政府、银行、养老金、对冲基金等等进而都遭遇了严重的亏损。次贷危机就这样,由美国迅速波及了全世界。当全世界都陷入危机时,像中国这样虽然与MBS没有多少交集但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当然也不能幸免。

2008年9月15日,在华尔街屹立近150年之久的雷曼兄弟正式申请破产。由于当时美联储的政策工具仅限于依靠抵押品发放贷款,因此也无力拯救这家资金缺口高达2000亿美元、资不抵债的投资银行。

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案就这样猝然而至。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几乎在顷刻间引发了金融恐慌:市场对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失去信心,摩根士丹利的信用违约互换飙升至高于雷曼兄弟倒闭前的水平,而高盛价值600亿美元的流动性资金在短短一周之内蒸发殆尽。投资者的悲观看法也传导至商业银行领域,花旗集团的信用违约互换出现飙升,华盛顿互助银行遭到普通储户挤兑。

美国金融业的掌舵者们已经太久没有这般惊慌,上一次系统性危机是发生在1933年的大萧条,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个世纪。雷曼兄弟的轰然垮台让时任总统布什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人如坐针毡,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次破产是具有毁灭性的,倘若不能及时阻止其引发的金融地震向实体经济传导,美国或将再度经历如大萧条时期一样惨烈的社会动荡。

宽松监管给了金融机构过多自我裁量空间 — 没有及时补充资本金却长期平安无事让机构自满 — 经济利益和道德风险驱使金融机构持续加杠杆,直至有一天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出错,链条崩断,游戏结束。

金融游戏戛然而止,社会生活仍在继续。为了确保经济不至于陷入全面崩溃,以美联储为首的“最后贷款人”经过艰难的政治博弈,成功说服美国国会,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一方面,美国财政部先是于2008年向“两房”注资2000亿美元,这是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对金融市场实施的最为激进的干预措施,而后又推出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直接对9家最具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和近700家小型银行注资,这一举动同样史无前例。

另一方面,美联储除大幅下调短期利率外,还对内推出贷款规模5倍于贴现窗口的定期拍卖工具,让符合条件的银行获得浮动利率贷款,延长贷款期限;推出定期证券借贷工具,1936年以来首次动用《联邦储备法》第13条第3款,向包括五大投行在内的非银行机构提供流动性;对外推出货币互换额度,让其他国家也可以发放美元贷款,以缓解全球市场的资金饥渴。

此外,美国联邦保险公司也为部分存在挤兑风险的银行提供债务担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极为罕见地对金融公司的股票卖空实施临时禁令。美国还协调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共同降息,同时引牵头G7集团联合发出强力声明,用以提振市场信心。

至关重要的是,为提振经济表现和市场信心,美国政府连续推出三轮激烈的量化宽松,用以购买抵押贷款证券和美国国债,并试图降低长期利率。以上行动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直接推高至4.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约是危机前峰值的5倍。

比特币创世纪

第一,政府垄断,货币超发,第二,货币不稳定,特别是在政局不稳定的国家,这两点是全世界各个国家传统的法币制度固有的弊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彻底暴露出来,并且是全球范围的暴露出来。

那传统的货币制度下,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基本上只能进一步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实施量化宽松的政策,扩大政府投资,来促使经济复苏。

“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也就是印钱,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印的钱,买政府债券、从银行购买资产、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等。这些都会引起政府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和银行同业隔夜利率的降低,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量化宽松,实际上就是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基本上等于间接增印钞票。这些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达到的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引起通货膨胀。

而比特币在这个时候的出现,他的特点,恰好就是有助于摆脱传统货币制度的上述两大弊端,我们一般认为,比特币跟当时的经济环境是必然有某种联系的。或者我们要承认,传统的法币制度所面临的困境,推动了比特币的出现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又或者说这些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出现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尽管我们当前不可能终结法币制度,但2008年金融危机似乎也表明了,法币制度也遇到了其本身难以解决的困难,而首先从技术极客群体里面发起的各种技术实践,似乎在呼唤一种,可以摆脱政府法币垄断,但同时本身又比较稳定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标准货币。因此,比特币的出现,从逻辑上讲,他符合货币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也一定程度符合全世界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

于是,在2008年10月31日纽约时间下午2点10分,中本聪发了个电子邮件,发给了cryptography邮件列表中

几百个成员,中本聪在邮件里面说“我一直在研究一个新的电子现金系统,这完全是点对点的,无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然后他将他们引向一个这个九页的白皮书。2008年11月16日,中本聪放出了比特币代码的先行版本。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 — — 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并获得了首矿”奖励 — — 50个比特币。在创世区块中,中本聪写下这样一句话: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从这一刻开始,整个金融系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 它让人们在政府给你发的欠条-法币现金之外,有了另一个更自由的资产选择。

Subscribe to quentangle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