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内卷的文化怎么来?

今天被工作上的一件事情震惊了,切身感受到了字节的卷的程度:同一份产品需求文档,同时在两个技术团队产出了两套技术方案,并行开发,先后上线。

回来之后认真思考了下,又回想起南门老师谈论内卷必然性的文章,有点感想。

阿里为什么不这么卷,因为业务已经既定成型,团队和边界都比较清晰,梯队上都均匀有侧重长处的人选,团队的 SCOPE 和 OKR 都相对自洽,业务团队不提倡造轮子,提倡体系化的业务理解和思考,崇尚古典的技术架构方案论,很多资深的开发同学都进入了产品或者业务团队。

字节的卷,本质源于对技术的崇拜,这是字节的文化基因决定的。但是,你的方案能不能解决,跟我想不想通过你的方案来解决,是两回事情。说白了,就是很多在卖力输出的团队,误判了别人解决这个问题的 Justifiability 。

Justfiability的意思是:你能不能讲清楚你重复造轮⼦背后的逻辑,你造这个轮⼦是不是justifiable的(即能不能被justify)。

-南门

在阿里为什么比较少人犯这个错误(工程团队不造轮子),因为这个观点已经成为了一种群体无意识。

逻辑在于:你作为一个工程团队的同学,在开发过程中顺手实现的一个解决方案,必然是不昂贵的(副产品)。其他人想要来复用你这个方案,必然是昂贵的(理解成本,维护成本,扩展成本),所以这是一件性价比很低的事情,注定不会成功。

所以归根到底,业务(或者说工程)同学,最重要的素质,是对业务问题的快速理解,对业务扩展性的预判,落地到系统架构的设计,带来长远的技术收益,包括技术的 ROI 的思考,是否需要一直背负着镣铐(使用别人方案的扩展性/长期维护性风险/开发排期匹配/交流沟通成本),而不干脆付出很小的成本单独定制一份呢?

凭借解决方案对外输出的非业务线同学,要多想想自己是不是纸老虎,别人实现一套你的方案,付出和收益的比例到底是怎么样的?

这样想想,对自己马上要重复造的一个轮子心安理得了起来,甚至觉得应该克服借鉴别人方案的 “偷窃” 心态,大胆的偷,多多的偷,来造好自己手上的轮子。

Subscribe to Keith Profound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