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英国人… 英音不标准啊?!

上周,我的英语学习交流群里的一个朋友问了个问题。Ta 说,Ta 在小红书 app 上看过很多用英式口音朗读英文篇章的视频,有中国人读的,也有歪果仁读的。为什么有的歪果仁读得听起来还没中国人读得标准,那我们到底应该跟谁学。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很典型,而且这也是我最近探索小红书和 B 站的时候有感触的。所以,下面我就以这个问题为原点,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先回答问题,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有的歪果仁,especially 英国人,读得还没一些中国人读得标准?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1

首先,你为什么会觉得你能判断出某人的英音是否标准?

这里我要祭出我最擅长的类比来给你解释这个问题。你们一定见过很多伪老北京说北京话,aka 京片子,的视频,你也一定见过很多北京土著不断强调,我们北京人不这么说话。

试想一下,如果我把 中央电视台 说成 庄儿电儿台,很多人会觉得我说北京话非常标准。此时,如果一个北京人不这么说,可能就会有人觉得这北京人怎么还没一合肥人(也就是我)说得标准呢?

说白了,这是因为,你是在根据「刻板印象」来判断「标准」的。

所以,无论是抖音、B 站 还是 小红书 上,有不少中国的英语博主会用标准到夸张(在我看来非常做作)的英式口音,尤其是伦敦腔,读文章。为啥?因为符合我们对英国人,尤其是伦敦人,说话的刻板印象。

但是英国人在用英式口音读文章的时候会不会刻意表现地那么标准,或者说夸张呢?不会,因为他们内心对自己的口音的认知就是「英式口音」,所以他们没必要以那样的方式说话。

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以前住的小区里有一个英国人,我们遛狗的时候经常碰着,碰面也就会聊聊。坦率地讲,跟很多视频网站上的英音博主相比,他的英音真是太不标准了 ^_^

2

可能有的英国人有口音,但是那些中国的英音博主,没有口音。

那咱们就来说说英音界的顶流,伦敦腔

我曾经也在文章里写过,我 15 年在伦敦待过 2 周,当时我是住在一个伦敦土著老太太家里的,在那期间我也和她聊了很多。如你能猜到的一样,跟很多视频网站上的伦敦腔博主相比,她的伦敦腔也不够标准 ^_^

当然,你如果看过 Adele 的采访视频可能会想,Adele 的英音很标准啊?!Adele 出身于伦敦托特纳姆,对,就是热刺的那个托特纳姆。她说的伦敦腔当然标准,可是… 难道我那个房东老奶奶就要因为伦敦腔不标准被开除伦敦籍了?

还是那句话,你是在根据「刻板印象」来判断「标准」的。

如今,你在综艺节目里能看到无数东北籍艺人。我知道东三省的口音有区别,但哪怕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说出来的东北口音也不尽相同。难道你能说这其中有的东北人说的口音不标准?

不,只是另一些东北人说出来的东北口音最符合你对东北口音的刻板印象。

不过话说回来,会不会这个人说的是爱尔兰口音,利物浦口音之类的呢?确实有可能,但是如果真是如此,那么… 你也听不懂啊!不是听力不好的那种听不懂,是真的一脸懵逼。更何况,如果真的口音这么严重,评论里一定会有人指出是啥口音的。

3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应该跟谁学呢?

我的建议是,中国人用英音朗读的视频可以看,但不要跟着学。不是说中国人读得一定不好,而是你没有判断 ta 读得是否标准地道的能力。你如果有这个辨别能力… 那你还用得着学么?!

正如你们其实也没有辨别我教你们的英语内容是否准确的能力,对吗?是不是细思恐极 ^_^

无论是 b 站,还是小红书,都有英国人朗读英文或教你口语的视频,那你为什么要看中国人朗读的视频?道理很简单,只要你能见到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你就没必要跟一个合肥人学北京口音,即便 ta 可能在北京从本科读到博士。

所以,简单地说,如果你一定要学,就看英国人用英式口音朗读英文的视频。

跟歪果仁学英式口音的好处是,你学到做作的英音口音的几率会低很多,至少绝大多数歪果仁说的都是正常的口音。

4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但我总觉得,如今英音的出镜率要远大于美音

这不免让我怀疑,这可能是一种由吃饱了撑的产生的鄙视链。

最开始,大多数人都是中式口音。这太正常了,因为你是中国人,所以你说的是中式口音。就好像如果你是合肥人,你说的要么是合肥话,要么是带有合肥口音的普通话。如果你是桑海宁,你要么说上海话,要么说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如果你是广东人,你要么说粤语,要么说粤式普通话,就像很多香港艺人一样。

后来,美音开始流行起来了。一时间都开始卷舌了,跟北京话似的。开始把 water 读成「蛙的er」了。现在,美音也普及了。那怎么体现优越感呢?于是大家就开始学着把 water 憋成「窝额」或者「窝打」了。

怎么说呢?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是优先级的问题

5

下面来谈谈优先级。

在我看来,口音是口语中最不重要的东西之一,发音准确比口音重要得多。能聊出点东西来比发音准确又要重要多得多。

我的发音确实一般,大部分时候能做到「没错」,但跟「地道」、「纯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说英文的时候英式美式混着来。

但是,我和歪果仁交流的时候如果出现障碍,一定是因为,我不知道这个(指我想说的话)用英文怎么说,而从来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这话用英音该怎么说。

如果我说了什么我的歪果仁朋友没听懂,一定是因为,我表达得不准确,而从来都不是因为,我虽然表达得很准确,但用了中式口音。

就我的观察来说,最看重美音和英音的就是我们中国人了。国外口语课程重点在于聊什么,怎么聊;我们的绝大多数口语课程在教你美音英音。并且,国人判断一个人口语怎么样的方式通常是,我虽然没听懂 ta 在说什么,但 ta 的口音似乎很地道哦,口语真好!

匪夷所思,莫名奇妙。

你想想,如果你认识了一个新同学(中国人),你跟他闲聊的时候,交流很顺畅。一开始就某个问题进行深聊的时候,这人就跟卡机,甚至死机了一样。你说你还能聊得下去么?即便这个人普通话标准地跟新闻联播主持人似的,你也受不了啊。反正搁我我受不了。

相反,如果这个人普通话不行,口音很重,但是不管你跟他聊啥他都可以和你侃侃而谈,那么你其实并不会太在意他的口音问题。

6

几年前我考过一次托福,口语部分的分数不忍直视。后来我就很奇怪,难道那些口语分数比我高的学生口语都比我还好么?

了解后我才知道,国内很多国外考试培训的口语课程一般会教考生多准备一些口语段子,然后在碰到不同考题的时候想办法用上储备的段子。这有点像演讲爱好者会储备大量的故事,在抽到即兴演讲题目的时候会从大脑里面搜寻最搭的故事讲出来。考虑到这类课程本身就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尽可能高的分数为目的,这个做法无可厚非。

但是在平时生活中,你跟你的国外朋友总不能翻来覆去地用同样的段子和故事吧。

后来 15 年的时候,我跟伦敦的房东老太太进行了好几次深入的交流,话题基本上以英国脱欧,英国经济政治,英国 Grammar School,英国戏剧,莎士比亚等为主。

为什么我能做到呢?是我的口语突然之间就突飞猛进了吗?

显然不是。

其实要说我也很鸡贼,因为上述话题都是我先挑起来的。那为什么我会挑这些话题呢?因为我从去年年初开始坚持阅读「经济学人」,作为一份英国血统的报纸,「经济学人」里有大量甚至巨量的与英国有关的文章。

并且由于我是个文艺老青年,本身就读过不少英国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相关的文章,因此我对这些话题都是有不少知识储备的。这就直接导致我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种「谈笑风生」的感觉。

作为一个中国人,哪怕你再不读书,也能对一些政治经济问题侃侃而谈,尽管可能你只是在瞎扯淡。但作为没有长期留学经历英语水平也就还算可以的中国人,当你跟歪果仁用英文聊天的时候,「瞎扯淡」就不太容易做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说出来什么样的话,极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的阅读储备。

所以说到底,哑巴英语其实是个伪命题。「说不出口」是因为「没话说」,「没话说」的本质原因是「读得少」。没有足够的输入,「谈笑风生」也就别指望了。还是那句话,忽视「输入」谈「输出」就是耍流氓。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提高阅读量呢?

你说巧不巧,我正好有一个《英文外刊研读课程》,欢迎戳这里了解这个课程。

这个课程的特点是,见效很慢。是的,你没看错,见效真的很慢,但,它能治本。你能通过听我精细讲解英文外刊精选文章,提高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提高词汇量就更不用说了。

7

其实很可能是我多虑了,你们大概率也不会真的学,你也就是看看小姐姐,或者小哥哥。

If so, just enjoy yourself.

If not, learn from native speakers.

Subscribe to Socranote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