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消息,香港/北京/上海(路透社)——随着前所未有的反对中国“零确诊”政策的抗议活动在11月份升级,最近被提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二号人物的李强抓住了机会。据4名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几周,中国高层官员和医学专家一直在悄悄制定计划,打算解除习近平总书记的“零确诊”战略,逐步在2022年底之前重新开放国家,以期在2023年3月宣布恢复正常。李强突然决定提前激活重开计划,以遏制“零确诊”活动和抗议活动对领导层的经济打击,据四名知情人士和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结果是,中国在12月份出现了混乱的重开局面,突然解除了封锁、大规模检测和其他限制。
北京方面没有公开解释转向放弃“零确诊”方法的决策过程。习近平和李强以及中国国务院都未对路透社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交的有关重新开放国家的讨论的请求做出回应。路透社在与超过半打人熟悉这些讨论的人士谈话后编写了这篇报道。这些之前未被报道的细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罕见的窗口,让我们可以了解中国高级官员和医疗专家的讨论,包括李强和习近平对重新开放速度的不同意见。这些人士要求匿名,因为这个话题的敏感性或因为他们未被授权与媒体交流。
有两位知情人士说,11月的抗议活动标志着习近平对COVID管理的处理方式的转折点,他开始采取不那么全面的方法,并让他的长期盟友李强掌管。最终,高层领导人选择了一种匆忙的重新开放方式,以安抚年轻的抗议者,因为抗议者对政权稳定的威胁被认为比允许病毒不受限制传播更具有政治风险,两位消息人士说。
策划方案
习近平在十月中旬的共产党代表大会上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三次连任,并揭示了他的新领导团队,他在会上赞扬了自己的零COVID政策,并表示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然而,在那个月结束之前,官员们在北京聚集,考虑如何放松这一严格的方法。
根据三个消息人士的说法,自2020年初以来一直担任党中央COVID工作组副组长的王沪宁和中国精英七人政治局常委之一,在十月下旬与高级医疗专家和官员举行了闭门会议,包括来自宣传部门的官员。
其中两位消息人士表示,王沪宁反复询问与会者,放弃COVID控制措施会造成多少死亡,要求他们制定不同速度的各种重新开放路线图。但是,王沪宁没有回应经由国新办提交的关于他在会谈中的角色的置评请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的官员提出了全面重新开放的基准,其中关键是提高老年人的接种率,两位消息人士说。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级党员和卫生官员正在应对实施零COVID政策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
一位北京市一个拥有超过100,000名居民的街道办事处的领导者告诉路透社,去年下半年该地区已经没有钱支付检测公司和保安公司以执行限制措施。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是要放宽零COVID政策,而是在地方层面上我们已经无法再执行零COVID政策了,”该官员说。
北京市政府没有回应有关此事的请求。
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市政府去年花费了近300亿元人民币(43.5亿美元)用于COVID预防和控制。
预计党领导人将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3月5日开始的年度会议上提出帮助经济从疫情管制中恢复的计划。
数字处理
当官员们着手制定重新开放计划时,病毒已经超越了政府遏制它的能力。
中国一座大城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官员表示,在秋季感染人数激增时,负责整理感染数据的员工会经常询问高层CDC管理人员他们看到的数字是否“太高”,是否应该向公众报告较低的数字。此举可能让人们觉得疫情已得到控制,该官员说。
“那时候,我一般会砍掉50%的数字,”该官员说,并补充说,地方政府资金已经用尽,去年一些CDC官员的薪水也被削减。
CDC并未回复有关中国案例数据及其参与重新开放谈判的置评请求。
针对路透社有关此事的置评请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中国一直在优化和调整预防和控制措施,目的是保护人民的健康,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过渡到重新开放。
李的崛起
讨论重新开放的同时,李也开始崛起。在晋升前,这位63岁的领导曾掌管上海,去年他监督了该市2500万人口的惨烈两个月封城。
大会后,李成为党的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该组织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工作,根据两位消息人士的说法。 11月11日,中国宣布了一套较为温和的20项措施以放松限制措施。
习本人开始采取较少的个人防护措施。他开始在北京和海外露面时不戴口罩,正如他在11月14日与美国总统乔·拜登会晤前的情形以及与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的面对面对决中所显示的那样。
但是,当中国的限制措施松动后每日确诊病例数量增加时,习动摇了,想要回到零COVID的方法,据三位知情人士说。这些人中的两个表示,在习仍在东南亚的中旬,他命令中国当局“毫不动摇”执行零COVID政策,之后一些城市重新加强了限制措施。
习的摇摆导致11月中旬到11月末期间高层领导重新就COVID政策展开了辩论,这其中有一位人士和另一位人士说。到那时,有足够的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将跌至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之一。
在习于11月19日从海外返回后的讨论中,李抵制了总统减缓重新开放步伐的压力,据两位消息人士说。路透社未能确定习的反应。
随着病毒继续传播,李鼓励当地党政官员坚持20项放宽措施,其中包括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官员,这是两位消息人士补充说的。11月中旬,石家庄因每天报告数百例新感染病例而停止了常规社区检测。
石家庄市政府代表拒绝就与李的接触或疫情政策对居民的影响发表评论。
转折点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数百万人收看了在卡塔尔举行的足球世界杯比赛,场馆里密密麻麻的人群和不戴口罩的球迷的画面让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抱怨自己的处境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推动加快重启的最后一个导火索出现在11月底。在中国新疆地区发生致命火灾之后,呼吁结束“零确诊”政策的抗议活动膨胀成了自习近平执政以来内地最大规模的不满表达。
习近平将抗议活动归咎于受到疫情挫败的年轻人。但据欧洲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和其他高级欧盟官员于12月1日与习近平会晤后向路透社透露,习近平称在中国“欧米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而非致命性更强的Delta变异株,从而为减少限制铺平了道路。
最终,中国于12月7日宣布对其COVID政策进行了全面改革,突然结束了许多限制措施,如封锁、大规模检测和地方旅行限制。最初的重启计划将保持大规模检测,但李克强成功地推动了一项更广泛的放松措施,避免了这一措施,据两位消息人士称。
重启后病毒肆虐,医院和火葬场不堪重负,药店被掏空。但李克强毫不气馁,他在12月25日的全国电视会议上敦促官员们迅速部署资源,为老年人和儿童等重要群体提供药物和治疗。
据路透社审核的会议记录,李克强告诉官员们,“时机已经成熟,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可以将COVID作为一种较轻的B类疾病来管理,并获得一名消息人士的确认为真。
据新华社报道,2月16日,习近平在与高级领导人会晤中宣布,“我们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并描述了党的判断和决策,包括对疫情战略的“重大调整”,为“完全正确”,“有效”和“受到公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