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 漫游指南 2022【完整篇】

写在开头:

这部小书,是我对Web3领域的一个记录,也将带有我比较强烈的个人观点。它能否见证Web3领域的波澜壮阔,我不敢说。但他绝对会是我这个自诩站在时代前沿(也可能是悬崖哈哈)的数字嬉皮士的思想汇总。

面对互联网3.0(我称为Web3.0或Web3)这个令人摩拳擦掌的全新世界,我开启了自己的“漫游之旅”,我记录自己的探索旅程,并且尝试用文字分享这股新浪潮中,慰藉我的每一朵浪花和差点击碎我的每一波骇浪。

Web3行业,是混沌,也是光明。每一个深渊的穿行者,眼里始终是有光的。有幸,我有很多好朋友引领我进入这个领域,与我并肩而行。这种有同伴、被信任的感觉,是我探索未知的动力。也以此书,献给你们,献给这个新世界的开拓者们!

在正文开始前,首先我要做3个小提醒:

1)本书不是Web3和区块链领域的入门科普读物,并不适合对该领域零认知或抱有抵抗情绪的大众阅读。我会尽量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书写,在有必要时尽量把专业词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解释。我相信,对互联网领域有初步认知的读者,大约能吸收本书传递的75%以上的信息,所以它对你肯定是有价值的。但如果你确实被某一个概念卡住了,请直接在搜索引擎或知乎中查询,你尽管放心,99%以上的入门概念都可以被非常轻松得获取。

2)本书写于世界格局变幻莫测的一年,无论是地缘政治、新冠疫情、极左倾向、民族主义、还是对Web3和数字货币本身的监管政策,全球的态度与措施都大相径庭。中国国内不缺乏论述文献,但我觉得如果能够由我开始,创作一份横跨东西、全球视野的综合性文献,那对国内需要获取全面信息的读者来说是有价值的。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我会尽量避开讨论政治争议、意识形态和法律监管的红线,即便是充满个人倾向的论断和批判,也只局限在纯粹的技术和商业探讨上。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这份我献给大家的“漫游指南”能够尽可能安全得传给更多的人。

3)在个人利益和文章内容的重合方面,我也做一个提前的透明披露。作为一个Web3领域的投资人和从业者,我确实在多个领域有投资标的,有些是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有些是以购买代币的形式,也有些是担任顾问的形式。以下我将和我个人利益有关的项目罗列汇报一下:

  • 数字货币和稳定币:比特币、UST、MIM
  • 区块链和基础设施:以太坊、Polygon、Terra、Avalanche、Chainlink
  • DeFi:Abracadabra、Yield Yak、Alpha Homora、Benqi、Trader Joe、Anchor、PancakeSwap
  • 元宇宙与NFT:Decentraland、Apecoin、The Sandbox、DEA Project(DEAP)
  • DAO: Remember Dao

做完汇报,我们开始进入“Web3漫游”的第一部分——残酷启示录。

第一章——Web3世界的“残酷”启示录

一个残酷的事儿:Web3领域里那些与现实世界背道而驰的“理想国”世界观、那些连想都不敢想的社会“新伦理”、那些只存在于科幻世界而现在却爆炸式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强大科技,几乎让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摸不着头脑。什么元宇宙、什么NFT、什么数字孪生、什么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这些是什么?是忽悠还是割韭菜?还是,未来真的来了?

这些对我们固有的观念确实带来了冲击和碾压,虽然我们都是成年人,但不得不承认,在这个领域,不启蒙则无法开始,不相信则不用打开这扇门。听起来很荒诞的事、可能真就是事实。

1.中心化的信任崩塌

最近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世界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恶劣程度让我们和身边的人觉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经济上的萎靡不振、政治上的全球割裂、文化上的两极对抗,极左主义和民族主义占据了社交网络和我们的大脑,再加上可能会长期陪伴骚扰我们的新冠疫情…….每个人都好烦,大家都指望着有一切可以快速解决。然而,现状呢?

漂亮国(美国)不断印钱,向世界输出通胀,77%的国民已经不再认同他们的国会,华尔街和国会之间依然充斥着内幕交易和各种政治串谋,在金融危机里使那么多人失业使那么多家庭破产的那些少数人们,从来没有受到真正的惩罚。全世界撺掇挑唆战争,可结果是自己国家的通胀到了40年的最高点,民众怨声载道。而另一个强国,则体现出了其制度上的越发自信和政策上的越发强硬。不过经济上4.0%的史上最低GDP增速也让这个全球最强大的中心化组织开始努力将“数字化”作为其下一个潜在增长引擎

而至于那些巨头公司们呢?他们似乎变得越来越面目可憎。像谷歌、facebook(Meta)、亚马逊、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手握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数据,我们几乎是在这些强大的巨头面前裸体跳舞,而他们就那样摇晃着手中的酒杯,对我们笑而不语,当然,最近中国的这些互联网巨头自身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难过之中。

我们为这些互联网巨头贡献了如此之多,而他们为我们做了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是大数据杀熟(携程)?是搞二选一的垄断(阿里和腾讯)?是号称给穷人谋福利却永远砍不了最后一刀的算法欺诈(拼多多)?还是给我们洗脑让我们以为世界完全就是我们所想象的样子的魔法算法?(字节跳动)科技巨头们手握资源,予取予求,甚至于中美两国都不得不从立法层面对这些中心化的、具有强烈垄断倾向的巨头们采取了铁腕的“反垄断”手段。

“中心化”的格局,开始显示出了疲态,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安。那我们又能怎么办?于是,有少数的先锋人士开始了他们的“互联网3.0”(Web3)的探险,以求能在这个领域为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贴良药。

从一个叫“中本聪”的人(也有可能是一个匿名的组织)在2008年发布了比特币的白皮书,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货币开始,Web3世界之所以能在这14年的征程中能够取得如今的势头(当然在很多国家,非法定数字货币依然是灰色或者黑色地带),背后是一种强大的所谓“去中心化”的信念和追求。无论是投机者、玩家还是技术信仰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构建一个新的体系,来尝试未来社会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刚开始,已经走了近15年了!

王兴在2019年说过,2019年将是有史以来最坏的一年,但也将是未来10年内最好的一年。再次,不得不致敬这位残酷却睿智的先知。事实确实如此。所谓的真实世界,已经支离破碎,千疮百孔,前途似乎也更是未知!无论你关心的是世界大局,还是只关心小我生活,我们的未来出路在哪里?我们过去人生的这几十年风生水起,岁月静好,能不能再找回来?

隆隆的浪潮声已经在不远处想起,突飞猛进的Web3领域里面有没有答案?我们可以一探究竟。

2.Web3浪潮的来临

开篇我先问一个问题:读书、写博客、出书,这三者有什么区别?读书,你处在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互联网称之为“只读”状态;写博客,你不仅可以读,还能有输出,但是没有版税收入;出书,你不仅读、写、你还拥有这本书的版权,还能因为你对这本书的知识产权获得收入。

而这也正是Web1(只读)、Web2(读-写)和Web3(读-写-拥有)的区别。什么是真正的拥有?我认为不仅包含“所有权”,还有“收益权”,你不仅应该完全拥有你的创造,而且你有权获得它所带来的收益。用户在Web3中所获的收益是一定会高于Web2里那些互联网巨头们施舍给我们的那些蝇头小利的。举个例子,一部精心制作、耗费人力财力的电影,制作方竟然要把绝大部分的收入上交给那些视频平台网站?而且演变到最后,连你生产制作什么样的内容,都得看这些平台的意思?这些互联网巨头们的数字霸权愈演愈烈,他们成了信息的地主和诸侯,而我们只是在他们的“产权”上耕种的佃农。

幸好有了Web3的革新先驱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为我们杀出一条血路。他们带来了最前沿的底层技术、全新的应用场景、颠覆性的组织范式,还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当然他们也获得了应得的丰厚回报——这不就是Web3“我创造、我拥有、我收益”理念最好的彰显么?

垄断巨头们开始不以为然,但最近他们越发感到害怕。何以见得?当Facebook改名Meta、百度推出稀壤、各式各样的“红宇宙”、“圆宇宙”、“酒宇宙”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种FOMO的情绪(Web3黑话——Fear Of Missing Out)充斥着市场。我们当然可以嘲笑这些无根之木的伪劣货,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预告了Web3这一场大戏的开幕。

这出大戏已经拥有了成功所需要的所有关键因素:
**1)人才:**才华横溢、充满激情、目光远大的年轻人正在大量涌入并建设着Web3的世界。在这里,十亿美元甚至百亿美元以上身价的开山大佬们几乎都是90后,而从业人员中开始大量涌现95后甚至00后。例如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 27岁、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 29岁、OpenSea的两位创始人Devin Finzer和Alex Atallah分别是31岁和29岁。这是一个80后已经被视作需要“特殊考虑”才会被招聘的行业,这是一个互联网3.0原生世界观的先锋群体试图主导的未来。

**2)资本:**Web3市场已经筹集到了大量的风投资金,创业公司们根本不缺融资管道。钱太多、好项目太少,网上新兴的流动性协议也在迅猛增长,传统的VC或者PE公司的钱,早已不是Web3创业公司的优先选择。在这个领域甚至产生了“大机构要进场了”“大佬说要ALL IN了”大家就会恐慌和抛售的奇怪氛围。这种荒诞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不带你们玩,如果你们一定要玩儿,我们就换地儿”的场景。

**3)时机:**经过了十几年的市场教育,Web3这个词汇的出现,正昭示了一个认知的升级。从最早的“币圈”(割韭菜的代名词)、到后来的“做区块链的”(大部分人不明觉厉却觉得和我无关)到现在的Web3(哇塞,互联网的下一个未来啊)。语言表述的改变往往是人们认知的转变。社会的认知变了,同时技术先驱们(非炒币者)已将基础设施建设得能用了(还没到完美),这时正是这波浪潮发起的最佳时机!

给一组数据:哪怕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体系,除我国外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合法)中最保守安全的产品,也为海外的储蓄者提供了平均5%的年化收益,而华尔街只有0.5%。NFT的出现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赚钱机会,且不会像好莱坞或者腾讯视频那样抽取50%以上的分成。GameFi(游戏金融)和SocialFi(社交金融)的出现则打破了游戏巨头和社交巨头垄断的局面,互联网龙头企业将失去他们一手掌握的垄断市场。

这种全方位的互联网升级,比之当年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有大得多的想象空间。这将会变成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全球性的技术、场景乃至组织形式的变革,其爆发力会远超想象!

据Web3权威研究机构的推测,这种范式革新的前进方向,从中期来看大体会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2021年Q1的暴涨后一定会有若干年的熊市,但这也将为未来的大牛市奠定基础
第二种:持续的狂飙突进,直冲云霄,造出个20万亿美元的市场,直接和Web2的巨头开战。
第三种:市场缓慢而稳定得走高,进入所谓的“超级周期”,不过这种超级周期只可能发生在这个社会极度内卷、分崩离析的情况下。

无论未来会演变成上述哪一种路径,可以预判的是,Web3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

3.Web3的主要组成部分

Web3的领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它涵盖了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硬件基础设施(VR、AR、存储、传感器等)、非同质化代币(NFT)、Defi去中心化金融服务、元宇宙Metaverse、以及全新的社区治理模式DAO等。

上述的部分就涵盖了目前已知的Web3的主要组成,如果你觉得看起来一头雾水很懵逼,那没问题,因为这就是启蒙阶段的正常状态。本书的接下来,就会围绕着上述的各组成部分,掰开揉碎和大家来细细讲解。但上面的这段值得先死记硬背一下,因为掌握了这个框架和范围,至少你对Web3的入门就有了抓手(餐桌谈资也有了专业的角度来撑腰哈哈)。以下我准备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方便你记忆:

  • 数字货币是Web3社会的灵魂和主义,有了它们才有了一切,当然它们也提供了这个社会的通行货币,用它们可以实现Web3自己的经济系统;
  •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相当于Web3社会的土地和土壤,一切的建设、收获、活动都基于在这片土壤之上;
  •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是Web3社会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将人与人团结成为共同体的制度;
  • Web3金融和DeFi,他们为Web3的世界提供了流动的金钱,为资产带来了价值,给人们带来了激励和收入。每个人都发现,参与Web3的建设会获得显著的收入增加;
  • 元宇宙和NFT相当于人们在Web3领域里消费和活动的场景及数字化商品,相当于把我们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商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转移到Web3的世界。

希望以上的比喻能够让你更轻松了解到这些抽象的技术名词背后代表了什么,他们的彼此关系是什么。

Web3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用户获取和激励方法与传统的Web2截然不同。传统的Web2在早期用户沉淀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免费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现金激励”等手段,在Web3市场看来实在是老土了。在他们看来烧钱换市场、用户过分宠溺、长时间靠巨额融资持续大额亏损,都是无能的表现。

那Web3的创业公司们是怎么做的呢?简单来说他们在一开始就把这个行业打造成了一个“共建社区”的模式。他们发行非常便宜的代币或者股份给非常分散化的用户(也是项目的早期投资人),由大家共建这个社区。支撑他们的信念是,Web3必然可以把Web2的东西重做一遍,且可以把线下的世界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搬到Web3的世界。如果你相信这件事情(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否认了吧),你就会相信你所支持的社区在未来会越来越有价值,当然也就越来越值钱。言下之意,你越早期参与,你所获得的代币或者股份就会越便宜,未来他们将得到十倍、百倍、千倍乃至近万倍的收益。

这不是天方夜谭,现实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在2018年参与了元宇宙项目“Decentraland”的支持,花了10万元拥有了他们的代币,然后把这些代币都用来购买这个元宇宙上的限量的土地。你的信念是,这是Web3最早的元宇宙,土地是买一块少一块的有限供应。那么未来它的土地价格也会涨,币价也会上涨。那恭喜你,你的相信让你在3年间成为了亿万富翁——Decentraland的代币在当时的价格在0.01美元以下,而到了2021年,其代币的价格达到了3美元。同时,它的地价也在3年之内翻了5倍左右。5倍的地价涨幅乘以300倍的币价涨幅。3年时间,1500倍的收益,你当初投入的10万元转眼变为1.5亿。而你,其实什么都不用做,你只是因为相信了而且行动了。像这样的回报率在过去三年的Web3项目中,比比皆是。想一想,就这还需要其他激励么?大量的人因为这种实打实的造富效应而涌入,Web3公司跟本不缺钱,也不烧钱。于此同时,Web2.0的市场,还有什么可以看的创新公司么?

再“举个栗子”: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打工仔或者学生党,你拿不出哪怕几千块去进行Web3的投资,你也不具有这样的判断能力。你唯一平时擅长做的就是看看视频、打打游戏、淘淘宝。恭喜你,Web3也照样有办法让你和它一起致富。W2E(work-to-earn)、P2E(play-to-earn)、L2E(learn-to-earn)等全新的用户互动方式,让用户只要参与到项目中并付出简单的工作、或者玩儿、或者学习、就给用户发代币或者股份,用户边玩还能边赚钱,他们就会招呼身边更多的人加入,这使得Web3的项目用户规模能够迅速暴增,其代币和股份自然就越来越值钱,并进而带动那些用户手上收到的代币和股份价格也自然涨上了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P2E模式的代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宠物小精灵类型的卡牌游戏“阿蟹Axie”,光是用这种模式在菲律宾就迅速圈掉了100万用户。每天有成千上万菲律宾普通人在玩Axie,并将其作为一种收入补贴。这个Web3游戏公司完全不需要花一分钱做营销买流量,因为他们的代币AXS在过去一年中回报了1250倍。玩家和项目公司共同获利,一年1250倍!

这种魔性的生长模式让很多人匪夷所思,觉得不靠谱,往往会和割韭菜联系到一起。但请别忘了,这一波的高回报之所以和炒币是两回事,是因为他们的背书是真实的高含金量项目、实打实的模式创新、真实存在的百万级和千万级大众用户基础所提供的基础设施级别的价值。它的核心点就是Web3的初心“共建、共赢、我们一起成大事”!(用Web3的黑话说,叫WAGMI,下面我会详细讲解这个黑话)

4.Web3的正确三观:WAGMI!

上一段我讲了Web3的初心,“共建、共赢、我们一起成大事”!用Web3的黑话,叫WAGMI。

什么是WAGMI,它就是“We’re All Going to Make It”的简称。把它翻译成中文,不就是“我们一起成大事儿”么?如果你对于进入Web3后应该抱有怎样的三观不太清楚,你还不知道怎么在这个陌生的领域和人交流、合作、创造和收获,永远记住“WAGMI”这句话。带着这种三观,你在这个世界就会受人待见、被人尊重、即便你还只是个菜鸟。

如果你是一个二级市场投机者或者想赚快钱的,你投入到Web3市场的钱就像投入了赌局。这个市场是非常魔性的,有时候你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项目就会被大家一哄而起。(参考一天100倍的SOS项目)。数十亿美元的热钱每天都在这类赚钱项目的交易中轮转,包括各个赛道、各个项目和各种空气币。伴随而来的,就是超高的风险,尤其是很多杠杆交易,能让你一天内倾家荡产。(如果你看到身边有个炒币的某天发朋友圈说自己要黄袍加身了,就代表他输光了自己的资产或者血赔了一把,打算去送美团外卖,攒钱东山再起了。这是一个炒币者在输钱后的经典笑话)

如果你是一个追求风险对冲、稳健收益的套利者。那么Web3领域的Defi金融基建足以让你在几乎无风险的情况下,获得30-40%以上的年化收益。(比目前二级市场的无风险套利高出不少)。当然,这要求你拥有足够的量化技术人员和牛逼的程序执行。

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者(我个人就是),我请你一定相信WAGMI这个口号。把你的钱换成每个赛道排名前三的项目份额(目前集中在基建领域),或者看一下前20名的基金,比较分析他们所持有的资产,以此来丰富你的投资组合。长期持有,积极贡献,带动身边的人让他们发现这个即将浮出水面的宝藏。越多人的加入代表着越广泛的价值传递和价值分享。共建、共赢、我们一起成大事儿!

Web3的从业者都会告诉你,他们活得很开心,这个世界一点都不内卷,这个市场的一切都是新的,所有人的付出都是在建设这个伟大的未来世界,且大家紧紧捆绑在一起,付出和回报也都在一起。如果让我为Web3写一个招募口号,我就会写“WAGMI,给你一个不内卷的广阔天地!”

5.资本跑步入场,行业资金池大大加深

“钱很多但好项目少,好项目又不缺钱”,是目前Web3行业的融资现状。

Web3市场在10年内创造了3万亿美元的流动价值,已足以与传统投资基金投资的初创公司的总价值相媲美。大量专精于Web3的基金在数量和增长上都创下纪录。其中一些基金(比如Multicoin)在这个领域弯道超车,超过了很多传奇基金,成为了有史以来表现最好的投资公司之一,这使得基金们可以毫无压力的获取大量的现金。

早年间,DCG在2015年募资2500万美元,还是当时Web3行业中最大的募资之一。如今,市场的私募基金规模已经很恐怖了。Polychain、Paradigm、a16z、Multicoin、3AC以及一些其他专精的公司各自管理着数十亿或数百亿美元的资金。红杉、软银愿景、Coatue、老虎、光速等老牌PE和风投也早已进场布局。全球大量对冲基金正计划在5年内将其资产的7%投入到Web3市场中,巨无霸养老基金也开始酝酿直投了。无论是新兴资本还是老牌大鳄们,正在持续提高着他们的资产配置效率,谁都没法忽视Web3的市场了。

来源:Crypto Fund Research
来源:Crypto Fund Research

那么对于这些投资机构来说,他们会在Web3的投资中采取什么策略呢?首先他们一定会希望竭尽全力避免出现像14年及18年那样的市场大崩盘。熊市时,资本可能会流向风险系数较高(高贝塔系数)的新兴代币和早期项目,以求超高回报;当市场回暖时,他们反而会买入比特币(BTC)、以太坊(ETH)或币安币(BNB)这类“蓝筹股”,从而获得无风险的牛市红利。根据Dove Metrics的数据,在去年第三季度,在423笔交易中有80亿美元属于私人投资,接近去年年初以来178亿美元投资总额的一半,这已经超过了前六年的总和! Web3历史上大规模的交易近90%发生在2021年,这还不包括Coinbase的IPO。

可见,大家伙们在2021年挤破头入场了,Web3的资金池子变得前所未有得深了。

6.熊市生存指南

这一篇的篇幅确实挺大的,如果前5段让你觉得我把Web3吹得花好稻好,感觉像在布道传教,那这一章就会瞬间把你拉回现实。兄弟,我是一个很客观的人,我不是传教士,我只是一个饱经沧桑,艰难活下来且内心还有点火花的老狗。

熊在任何市场里都不可能灭绝,这部,2022年初整个行业就又开始在全球的加息周期和战火中过冬了。可以看到,整个市场在经历过14年和18年的两波过山车熊市,以及2021年直飞冲天的牛市后,市场心态已经远比当年成熟。大家对利好和利空的回应也不再歇斯底里。大量资金的进场、流动性池的加深,很好得平抑了涨跌曲线,使其变得不再那么陡峭和骇人心魄。

不过,在我撰写这本漫游指南的同时,市场还是经历了超过40%的持续暴跌。(超级蓝筹以太坊在12月24日到1月24日的一个月内,跌去了超过46%的市值)我想,任何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看到这组数字都会心惊肉跳。然而再看看老鸟们,基本该干啥干啥。因为这和他们所经历过的那种熊市相比,简直就是按摩马杀鸡了。“现在的市场已经很体贴人了,当初一周跌掉80-90%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们正在筹措资金准备抄底进场”老鸟会笑着和你说。

看看过去几次凛冬里的众生相吧,这种残酷性再多讲也不为过,毕竟本章的主题叫做“残酷启示录”。在过去的几次大熊市里,太多人失去信心了。他们无法忍受灵魂深处的自我质疑以及持续“过山车”的磨难。于是,谣言就会四起,看衰言论会层出不穷:“政府要监管了”,“这个产品毕竟还太早期”,“我早说这是一个泡沫了”。除了巨大的纸面或实际损失(割肉就成真了)外,你还会看到那些借了债或者用了杠杆的人真的破产了、崩溃了。他们会放弃其他有前景的项目,完全失去对Web3市场的长期预期。这个市场走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有人自怨自艾,有人痛骂诅咒,但也有人满怀期待,踏着前人的“尸体”进场,相信他们将不会再犯前人的错,他们将会是在熊市底部进场,伴随着牛市冲天的“左侧幸运儿”。

但是,真的就这么简单如你所愿么?市场如同浩瀚的汪洋,它的温柔和残暴你永远无法预料,更无法掌控。真正活下来能够完成远航的老鸟,都懂一句话:“敬畏它,并且与它共舞”。也有一个更简单的说法“If you cant HodL,you wont be rich”(Web3的又一个鬼畜写法HodL=Hold)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过冬呢?这里我引入Messari给出的很好的熊市过冬指南:

市场崩塌之后首先要回归本心,你是否还相信着Web3世界的一切,你需要在心中默念下面的问题:互联网巨头们垄断的世界是否真的走向了衰败?在未来,Web3是不是值得期待的对抗这些巨头的“筹码”?我们设想的新领域的构件(区块链、DeFi、DAO、NFT、元宇宙)是否仍然值得在下一阶段进行大量投资?在熊市里那些基本面强的项目是否变得更便宜了?市场上是否仍有充足的资金可用于资助真正有含金量的项目?你是否仍然相信在5–10年内市场还会重返牛市?

如果你仍然相信这一切,请戴上头盔,拥抱寒冬,并且尽早去杠杆,看准时机把已经浮盈很久的项目及时兑现,千万不要试图推测“触顶”时间。

**关于杠杆:**这应该是不言自明的。如果你不是一个专业的交易员,你的杠杆在专业人员眼中只是把你的钱放到了他们的口袋里这么简单而已。这个市场的波动性非常大,上升空间巨大,下跌空间更大。作为新人或者稳健的行业从业人员,你不需要在这里用杠杆赌博,你不是赌徒,你不用为此负债累累。

**关于税收:**大多数人都清楚不要为了不必要的投资而负债(像是用信用卡购买狗狗币),但也会因为没有充分的计划去“杠杆”而被反噬,在你玩High的时候,千万要记得及时卖出和兑现那些你浮盈已久的资产,在熊市不要恋战,不要去猜测顶在哪里。同时你还要注意某些国家会对你征收的巨额税务的问题(例如美国)。再举个栗子,假如你在2021年1月1日开始持有10,000美元,通过交易,在12月31日持有10万美元,然后在2022年1月1日亏损到25000元切被强制平仓了杠杆。(事实上很多人已经经历了)那么你欠政府的钱可能比你持有的资产还要多,你就此Game Over。

**关于空头:**请不要做空。即使你是对的,你也很可能因为没有把握好时机,把自己“炸死”。(这两天的熊市,身边聪明的空头都不敢进场了)。如果你输了,别人会在你的坟头蹦迪,因为他们赚翻了。哪怕你赢了,也不会有人喜欢你,而且你失去了做多赚大钱的基础——对这个市场长期的信心。

还有一件事是提醒那些投机者,他们会觉得这是在熊市购买低价币的绝好时期。但是市场绝对可以比你想象的崩得更厉害,币价会跌到比你想的更低,熊市会比你想的更长。牛熊交替的起伏状态,仿佛来自地狱的药物,很容易让人嗑嗨,然而一旦潮水退去,很多人不得不痛苦离场,然后去美团继续“黄袍加身”。(你已经懂了)。

而如果你们是一个初次接触并投身于Web3市场的年轻团队领袖,请尽你所能保护你们的团队和成员不受市场崩塌的连锁反应影响。很多团队都在滥用他们的弹药装模做样,而核心工作做得像Shi一样。(真正的Web3从业者非常讨厌炒币者浮夸的作风)。在此温馨提示您:“不要浪费弹药”。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的Web3公司的员工,在签约之前,记得去问招聘人员他们公司的赛道情况以及现金情况。在一个拥有大量资金弹药的“基建公司”工作绝对不是个坏的选择,这在熊市会是更好的选择。

总之在熊市里,那些短期捞到大笔钱的人将从此蒸发,笨蛋和韭菜们也会黯然离场。但下一个周期的独角兽将在这个低迷的寒冬出现。毫无疑问,这个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持久力。“WAGMI”的口号不仅在牛市要喊得响,在熊市更要大声喊。因为市场暴跌了80%,行业内竞争对手都在破产,如果你能熬过漫漫长夜,活到太阳升起,你就是那个成大事的主!

7.牛市的天花板在哪?

刚才关于熊市的谈论是不是很糟心?那让我们看看牛市吧,但接下来我们讨论的话题依然不会让你开心,因为我们将讨论的是,未来的牛市(可能会在1-2年内到来)可能存在的顶点在哪里?

这其实是一个终极问题,因为它在推测顶点。所以,我也只能说,我们都只是在根据某些现象“推测”而不是做什么精准的“预测”。

那现象会有哪些呢?是shi币这样毫无价值的空气币被炒到到300亿美元的规模?是连茅台和中青宝都号称要做元宇宙了?是某些不上链而大谈数字化的垃圾项目开始通过三脚猫的“中介”或者“专业KOL”向大众兜售?还是过年时候连你老家阿姨都开始问你怎么买NFT了?Bingo,以上都是。而且当这些群体性的狂热到一定程度,开始进一步引起监管者的警惕时,你就更加需要警惕了。

**1)市场异动引来监管风险:**代币发行和交易的禁止、金融衍生品禁止、高额征税和证券化监管、消费者权益保障、市场欺诈、垃圾产品滥用、ESG和市场行为合规性以及其他系统性风险等。这些关于监管的风险,我会专开一章来讨论。但你需要知道,监管的动向至少在未来的十年内,还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行业的。不过,政策监管的落地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的。毕竟,合法化、合规化、赋税化,才代表了一个行业被正式认可了。

**2)比特币成为“数字黄金”:**国王一般的货币,已经被用来做定价与估价了,其价值甚至已经可以对比黄金。衡量比特币市场的基本面,就用MVRV数值(Market Value to Realized Value)即比特币的“名义流通市值”(比特币的流通市值)与其“实际已实现市值”(当下时间内链上所有比特币流通时最后价格的总和)相比。如果你不是长期持有者,这个比例到3,就是最好的抛售获益时间(价格约为10-12.5万美元之间),低于1就应该卖肾补仓。且这个最佳窗口期正从早期的4个月,到目前的3天。机会窗口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短。

如果比特币真的能够结合黄金的定价到达目前的10倍投资价值,那么他基本就可能成为“数字黄金”了,此时1个比特币大约等于50万美元。这是一个很远期的愿景和一个长期的天花板。当然,也有人会问,如果再涨上去会怎样?如果比特币的价值超越了黄金,那么我们就会习惯用比特币来定价所有东西,那么法币可能都变得没有意义了。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恐怖的预言。且在世界还存在主权国家和政治的前提下,是不太可能出现的结果。

**3)以太坊市值超越FAMGA中的任何一家:**以太坊(ETH)短期内不太可能超越比特币(BTC)。以太坊虽然是公链的开创者,但是ETH本身就面临诸多技术问题,且多链并行的格局大概率是必然,这当中也必然会存在竞争和消耗。但是如果这些底层的区块链基础设施联合起来,其总价值就会更有想象空间。类似比特币和黄金的对比,市场更愿意把以太坊和目前市面上任何一个细分行业的开山巨头相比较。FAMGA就是最好的标志(Facebook、Apple、Microsoft、Google、Amazon)。目前以太坊的市值差谷歌、苹果或微软3-5倍,因此,ETH其实还有很长的距离可以追赶。而一旦这个距离被赶上了,也就代表着Web3的底层成熟了,且在全世界的认知范围内已经基本等同于FAMAGA了,其币价的天花板也就来了,而在此之前,我们永远可以期待下一波的牛市所带来的收益。

**4)DeFi金融被收编:**Defi即去中心化金融业务(Decentralized Finance)。尽管其交易量目前还不到全球银行市值的1%,但无论是纯粹的投机者,还是稳健的套利者、抑或是建设者,都在Defi这个领域的早期赚到了相当好的风险回报收益(比当今市场上任何的风险回报机会都大)。你听到的一年百倍以上的收益绝大部分出自这个领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种暴利的领域,怎么可能没有黑色地带的存在呢?

国内大量集资诈骗属性的炒币资金盘割了多少韭菜?早期那些炒币“教父”们现在都逃得差不多了,空留一地鸡毛持续散发着臭味,污染着Web3行业的名声。大量华尔街的“金融衍生品设计专家”(在我看来差不多类似古代的炼金术师)又一次施展了他们的魔法,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看似超低门槛超高回报的Defi延伸品,这些衍生品的设计极其复杂,我敢打赌全世界90%以上购买这些产品的人根本搞不透他们的运作机制,而这些产品基于的智能合约(Web3底层的技术,如同土壤之于森林)技术漏洞也很多。这种高度的复杂性引发市场系统性风险,使整个市场瘫痪,乃至影响到实体经济,都是很有可能的。

如同移动互联网时期的Fintech,基于技术革新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往往伴随着一波暴利,而后以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存在,而金融又永远是主权国家的核心命脉。其结果往往是被主权严格监管,强行收编。在中国,是取缔和禁止,乃至于上游的挖矿产业也连根拔起;在美国,是单独剥离,严格监管和报告,限制衍生品。而其他担忧他们无法有效管控金融衍生品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主权国家(除了中国和美国,谁能说自己管得好?)大抵也会采取效仿政策。

由于这项业务天生挑战的是各国的钱袋子——银行。因此Defi的禁止、“阉割”、监管、收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这项工作何时在全球各主权国家大范围开展,大概率也是行业阶段性见顶的预兆。

5)当大妈和阿姨都在讨论NFT时: 鉴于虚拟货币在中国属于“非法金融”产品,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在中国也就被改名为NFC了(Non-Fungible Collection非同质化数字藏品)。顾名思义,为一个数字作品(可以是图片、音乐、视频或者某组程序)赋予唯一的一串编码,使其具有“独一无二”的属性。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独一无二”都经得起推敲的。

比如,你完全可以自己闭着眼睛信手涂鸦一幅“抽象作品”,可以乱弹刚琴然后录下来,并保证这每一个作品都是非同质化的(事实上你很难做到同质)。这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但这真的具有公允价值么?把艺术品数字化或直接通过数字创作在网上对进行售卖和交易,是否也就是传统画廊和拍卖行的线上版本?且不论这些藏品不具有实体性,单论这个领域发展了几千年的线下模式,又有多大的市场规模?

艺术和收藏的领域永远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其赖以生存的“稀缺性”也往往要求其保持阳春白雪的小众特点。只有不可得才铸就超高价,只有社会认同的“稀缺性”才是真的“独一无二”。而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够营造出全社会的狂热认同和追捧呢?Come on,连村上隆的108幅NFT作品挂在全球最大的NFT平台OpenSea上,也在11天内连一张都没卖出去呢。(日本国的耻辱)你觉得这个市场的爆火表象下面,会给普通人留有暴富机会么?

其实说白了,NFT(注意这里我谈的是中国以外的,具有代币属性且上区块链的可交易数字藏品)在全球Web3领域的作用,就是充当了当年的“炒币”的功能。只不过这次换作了炒作艺术品。披着非同质化艺术藏品的“稀缺价值”的皮,其实还是个“代币”的里子啊。既然是代币,那热钱们和炒家们自然就知道怎么做庄、怎么设局、怎么喊单、怎么割韭菜,那些接了最后一棒的人突然发现,他们手中天价的NFT藏品流通性极差,根本卖不出去,有价无市,自己兜进。具有代币属性且在公链上保真的国外NFT尚且如此,国内那些没有代币属性且不上链的NFC们,买了又卖给谁?(有人肯定要反驳,我们专门开辟一章讨论)

在这方面,“中心化”巨头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作用。阿里鲸探、腾讯幻核,都明明白白的告诉你——这只是出于兴趣的数字藏品,不能交易,也不是用来赚钱的,你别想多了。

但想多的,往往是渴求一夜暴富的散户们,和鼓吹国内NFC造富的掮客们。当老家阿姨和街头老奶奶都在议论NFT和元宇宙的时候,市场真的可能过热了。

国内NFC:皇帝的新衣.jpg
国内NFC:皇帝的新衣.jpg

8.分布式储存和去中心化物联网是Web3的基座

我们可以尽管想象Web3接管整个互联网行业,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但我们的物理生存还是要取决于硬件的去中心化程度。这场战争将在云端进行,而我们如何有效地从今天的垄断巨头手中夺取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将决定我们能否迎来开放的互联网,告别寡头霸占的互联网。

从技术领域来看,Web3硬件堆栈的各种组件中,分布式存储可以说是最强大的。与古早的BitTorrent只能在本地服务器上托管指定内容不同的是,IPFS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布式系统,允许任何节点存储数据,但这些节点最终必须清空他们缓存的内容。Filecoin就是一个建立在IPFS上的激励性存储网络,可以验证网络是否存储了它所宣称的数据。

作为第一个致力于文件存储的区块链项目,Filecoin的创建者Protocol Labs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它用这些资金来资助一系列的生态项目、加速器和开发者。目前为止,网络存储的数据方面,Filecoin在竞争对手中处于领先地位。不过Arweave和Sia作为强大的竞争也开始崭露头角。分布式存储是Web3基础设施的一个关键层,它将稳步抢占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利润,特别是随着像Filebase和Pinata这样的“分布式存储聚合商”的崛起,他们提供了向新客户提供定制存储解决方案所需的接口、优化和服务层。

整合式去中心化储存协议构架
整合式去中心化储存协议构架

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还需要无许可和抗审查的硬件物联网络用来支持计算和传播。今2021年以来,Helium是Web3领域中表现最强的公司之一(+3,000%),它的全球去中心化无线热点网络继续吸引着巨大的合作伙伴,如DISH。他们宣布将开始部署Helium的5G热点系列。

而像Livepeer这样的去中心化的视频转码协议,利用其快速扩张的视频网络继续获得不错的收入和发展。在Cosmos生态系统中特定的应用区块链,如去中心化云服务商Akash,继续扩大生产并初步体现出了其具有稳定网络收入的潜力。他们将数据装在大幅降低了成本的Docker容器中,并且部署到云供应商上(如AWS或谷歌,以及类似的可租用数据中心)。

其他硬件网络,如Andrena和Althea正在解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层面的问题,使社区能够建立热点和天线,为附近的城镇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预计这些新兴的去中心化硬件网络将作为基础层,成为真正无许可、抗审查的互联网。

9.残酷与希望并存,是这个世界向你打开的最真实的样子

从来没有救世主,Web3也不是。这个领域里有着太多早期的小人、骗子、强盗和黑帮教父们,当年有多少渴望一夜暴富的西部淘金者们倒在了一望无际的荒芜之中,今天就有多少现代“淘金者”们正重蹈覆辙。

新世界就在眼前,向我们敞开着。大部分人为之却步,小部分人纵身跃入。作为一条老狗,我很负责任得告诉你,只有跳入其中才能感觉到,哪里是我们在前进?分明是时代的惊涛骇浪裹挟着你在走。是粉身碎骨还是顺流起舞?其实我们并不能完全做主。影响我们最终结局的,宿命固然是一个因素,但也有唯数不多我们能做的,那就是:

不要轻视,不要冲动,不要作恶;保持敬畏、保持信念、保持在一起;记得么?WAGMI的第一个词是“We”!

第二章——“数字货币之王”比特币

1.数字黄金与数字货币之王

如果你10年前在黄金上投资100美元,今天会有102美元的收益,表现低于通货膨胀,实际你的资产缩水了;可如果在那段时间里,你投资了100美元在比特币(BTC)上,那你会有170万美元的收益。对比确实非常明显。

“黄金将被残酷地非货币化,你的孙子会认为淘金者是一个在垃圾箱里捡金属碎片卖钱的人”,三箭资本创始人Su Zhu说到。这个高通胀、低信心的全球格局,本来应该是黄金投资的最佳窗口期,但黄金却被更快、更年轻、更狂野的比特币给抄了后路。比特币,正在建立其“数字黄金”的地位。

来源: Woonomics
来源: Woonomics

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强*全世界,股票暴跌,债券实际收益为负,通胀远超预期。这种情况下,比特币仍然会是投资者对抗通胀、储存价值的最佳资产选项之一。当然它不是唯一获胜的数字资产,因为它在持续得拉升带动整个Web3产业的资产表现,使其在多样化投资组合中迅速取代了某些债券类资产。投资者对这种“数字黄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放心,现在有大量不同类型的机构和组织已经采用了比特币计价或支付,特斯拉、Paul Tudor Jones、Microstrategy、萨尔瓦多、迈阿密等先驱者,为整个市场提供了信心。风向从投机恐慌翻转为大众对于“大机构在这里”的安心。

比特币作为第一个加密货币,毫无疑问已经封神。这种稀缺性的马太效应使其轻而易举就能煽动狂热。它的竞争对手就没那么吓人了:Dogecoin狗狗币、Shiba Inu、Bitcoin Cash、Craig Cash以及其他相似类型的纯数字货币(也有人叫空气币)都没有啥可写的。当然也有些大佬不信这个邪,试图以一己之力打造出下一个数字货币王者,比如马斯克和Su Zhu热捧的Dogecoin狗狗币,他们爱他爱到“骨子里”。

因为狗狗币的病毒性、社区性、喜欢搞笑和起哄的用户群,还有马斯克等大佬的喊单,它在2021年一度被推上了火箭。但他们忽视了笑话也会变得老套,即使是早期持有者最终也会意识到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货真价实的收益。好玩的东西到处都是,但是真正值钱的“黄金”可就只此一家。当炒币的热潮冷却后,有多少机构会为可爱的狗狗币和Shi币扛枪?情绪化的散户们一旦觉察出苗头不对,大概率也都会选择恐慌性抛售。比特币的投资者大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专业老鸟,而许多狗狗币的赌徒可不是。

Web3中可能不乏快速飙升的风口项目,但在“互联网繁荣时期”拥有通用电气也是不错的。通用电气的股票从1999年中期的100美元,到2000年中期的450美元,然后在2003年中期回到了185美元。即便是这种 “崩溃 ”,但依然有85%的上涨。想象下,如果BTC飙升到27.5万美元然后跌落到10万美元,作为一个5万美元入局的投资人,看着其他那些“空气币”跌到归零,你真的会讨厌比特币只给了你100%的收益吗?

比特币就相当于当时的“通用电气”,叫他现任的数字货币“国王”、未来的“数字黄金”就是了。

2.以太坊能否挑战比特币

中短期看来,以太坊(ETH)逆袭比特币(BTC)的概率微乎其微,如果ETH真的能够超过BTC,那也不是因为它是更好的“货币”,而是因为市场认为“世上最好的分布式虚拟计算机(区块链网络)及其增长潜力”比“数字黄金”的价值更高。换句话说,我们会像看待M0与谷歌公司一样看待BTC与ETH。一个是货币,一个是公司,两者不是一回事儿。

正如Arthur Hayes所说:“以太坊不可能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虚拟计算机和世界上最好的货币。Web3最大的货币网络应该会比其最大的分布式技术公司更大。”

了解以太坊的人应该知道,作为一个处在竞争领域的一层(Layer1)计算平台,它比BTC更容易受到挑战。以太坊的稀缺资源是其全球结算账本的有限容量,当以太坊的账本网络变得太昂贵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其他公链就可能会迅速抽走一些市场结算需求。

去年,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平台主导地位也从80%下滑到60%,并持续被Solana、 Polkadot、 Avalanche、Algorand、Terra、Cosmos这些强有力的非以太坊公链觊觎其地位。同时,以太坊自身的新二层(Layer2)rollup“盟友”们,比如Polygon、Optimism等也同样可能会吸它的血。

来源: CoinMarketCap
来源: CoinMarketCap

3.多链格局下的硬通货

我认为Udi说得很对:如果未来Web3的格局是成百上千个可互操作的区块链的多链格局,那么终端用户没必要知道程序到底在哪个区块链上运行。比特币的投资者们只要知道,基础比特币区块链依然活跃,每10分钟产生一个结算区块,他们就不会担心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的是哪个链的技术细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作为通行全网络和所有区块链的“数字黄金”将成为无国界的硬通货。

是的,数以百万计的比特币正开始以WBTC(打包比特币)的形式进入其他区块链。比特币拥有充足的可能性,会成为这种多链硬通货的几个理由:

  • BTC将成为其他公链的储备,而以太坊是这些公链的竞争者
  • 像Multichain这样的跨链桥将释放出更多点对点互换,使比特币的多链渗透更加简单
  • 对稳定币的独立性、抗审查性或抵押性的担心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比特币抵押的兴趣增加。

看好以太坊的人可能会说,这正是以太坊成为好的货币和资产的原因:它与其他EVM虚拟机和L2兼容,并且已经抵押了DAI等稳定币。但不要忘记,BTC的市值领先2.5倍,而作为抵押资金的抵押率要低得多。这意味着它的杠杆化还很低,因此BTC作为DeFi抵押品的天花板要比以太坊高得多。我认为可多链交易的比特币将在今年再次翻倍,很有可能会有超过3%的比特币总数被散播到各个区块链里。

4.中国叫停虚拟货币,中期来看不会改变
多年来,中国矿工占到了比特币哈希量(一种链上交易记录统计)的70%以上。然而政府在2021年的春天终于实施了直接的采矿禁令,将这个数十亿美元的产业从中国完全赶出到了西方。

来源: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来源: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由于用电成本是决定比特币挖矿收益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矿工们在挖矿时总会将产能转移到能源最便宜的地方进行挖矿,他们不会考虑能源的来源。每年雨季,产能会转移到干净和水电丰富的四川省、云南省,而在一年中的其余时间,又会回到内蒙和新疆的煤电厂。剑桥大学的研究显示了这种季节性的惊人细节:

来源: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来源: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中国已经明确,采矿产生的大量碳足迹会影响到“双碳”政策的达标,并且虚拟货币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将所有交易定为犯罪,并实施强有力的管制。因此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会叫停比特币挖矿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掉落了下来。很多人当年都担心会造成虚拟货币市场的巨大灾害,但结果竟然什么大事儿都没有发生,算力的恐慌竟然自然得就被消除了?!BTC在2021年下半年竟然又回到了历史高点,DCG下属的Foundry Miners公司(现已上市)和它的矿池甚至首次占据了全球比特币挖矿排行榜的榜首位置。(2021年12月8日,达到16.5%的全球算力)

虽然西方一些评论认为,中国赠送给全球一个完整的行业。但中国维护金融稳定的意志力依然非常强硬,来自中央的内部理论刊物《半月谈》在2022年初的虚拟货币大崩盘之际,再一次重申了中国的态度——虚拟货币和挖矿在中国属于非法,“币、链分离”,积极研究推进区块链技术和数字人民币的建设。我想,中期内这样的格局是不会改变的。

5.其他新兴国家们的想法——避免站队或弯道超车

2022年1月22日,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在其官方Twitter上发布了一张内涵图,他的头像被P上了麦当劳的工作服,并将其作为了头像。这来自于一个Web3的梗——“McDonald”意思是如果你血亏得太厉害,你就该去麦当劳打工维生了。

这位世界上第一个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总统,这两天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因为从1月开年到现在,比特币已经下跌近20%,体现出了其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对一个美洲的小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同时IMF再次向萨尔瓦多发出警告,敦促其尽快取消比特币的法定货币地位,而这位帅气的总统又回怼了一个表情包。

除了萨尔瓦多这位拉丁美洲数字货币先锋,巴拉圭、阿根廷、巴西、巴拿马等美洲国家均在考虑将加密货币作为法币的方案推进。而韩国、新加坡、葡萄牙、瑞士等国,也在Web3领域的政策和人才吸纳方面下足了功夫。面对现在和未来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世界格局,这些国家显然并不愿意“站队”。他们更希望搭上数字货币这班车,解绑美元,脱离掌控,甚至期待实现弯道超车。(即便在美国内部、怀俄明和迈阿密这样的地方也在考虑相关的独立立法)

尽管这个“货币”的体量仍然很小,但他毕竟已经成为了几百万人的法定货币,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几千万人甚至上亿人所使用的法定货币也指日可待。

美国前特工Snowden(斯诺登)预估说,那些拥有6.5亿未享受金融服务人口的国家们,可以采取与萨尔瓦多类似的行动,将其作为两强争霸格局下“后美元货币战略”的一部分。是的,世界上其他的新兴国家在面对数字货币时几乎都采取了更积极的监管策略,这显然是一种不得不探索的自保方式,而且如果实验结果良好,会为这些国家带来全新的可能。因此我预测,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将首先在新兴国家星火燎原,然后对两家超级大国带来某些反向的积极影响。

6.比特币与碳排放的问题,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样

在世界各国领导人、媒体和ESG负责人都对排放问题战战兢兢的时候,全球比特币网络在消耗大量的能源,这在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很糟糕,且还有人扩大指出比特币在其他ESG的方方面面都有很高的风险。但是,比特币的能源消耗问题,只是一个可以被解决的“问题”;其在ESG上的风险,是可以被降低的风险。如果在看到问题和风险时就一刀切得完全取缔,而不采取行动去改变,那人类到现在都还停留在猿猴时代吧?

**1)挖矿规模突破零界点后,将大幅降低能源消耗:**Lyn Alden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分析说:比特币的能源消耗并不是问题。比特币对环境的影响只存在两种可能:要么挖矿在短时间内彻底失败消失(不太可能),如果其继续发展到一个20万亿美元的全球结算层并且和Fedwire(美国联邦储备结算系统)平起平坐,则全球金融体系的能源消耗最多只会到1%。同时,比特币的智能合约体系能够实现金融服务的大面积自动化,这将把碳足迹从现在的3%降低到0.1%。如下图,比特币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意味着安全维护支出比例的下降,也就意味着算力强度需求的下降。

来源: Lyn Alden
来源: Lyn Alden

**2)比特币有利于能源的再循环:**事实证明,世界上一些最廉价的清洁能源被搁置在电网之外等待被利用。如果有一些可移动的、不受地域限制的能源使用者就好了!活跃在水电产能丰富地区的矿工就是这样的消费者。由于电价是挖矿成本的大头,而大量的当地水电在丰水期的时候严重过剩,国家电网根本不需要。这时,矿工们就会和当地供电者协商,以显著低价“贪婪”地吸收最低边际成本的电能,但同时也为这些本来会被浪费的电能带来了经济效应,起到了平抑电耗的功能,有人很形象得把比特币称为“货币电池”。

天然气是货币电池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完美例子。举例来说,美国的北达科他州20%的天然气被燃烧浪费。比特币矿工的价值在此时就显现出来了,因为他们能够在这样的偏远地区获取价值,而且相对于其他能源密集型工作(如服务器场)等更适合。因为挖矿对网络停机和低带宽环境的容忍度更高。美国的德州参议员Ted Cruz也提到了“西德克萨斯50%的天然气能源被燃烧浪费,这对比特币挖矿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美国每天燃烧的天然气有150太瓦,较全球比特币的年化能源使用峰值还要多!剑桥大学估计全球燃烧气体的回收潜力是比特币网络2021年能源使用总量的8倍。换句话说,在美国,整个比特币网络再怎么可劲儿造,也不会超过被浪费的天然气总量!更不用说世界其他地区了。将那些即将被完全浪费掉的能源转化为比特币。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

**3)比特币挖矿领域的新技术正在缔造未来:**像生命周期采矿的出现(较新的芯片用于正常运行时间较长的电网,较旧的芯片则用于边际价格低廉的地方),ASIC芯片开发周期的放缓(30%的采矿发生在五年以上的芯片上),以及基于电网的混合采矿系统和表后采矿系统(采矿者根据需求系统调整能耗)。还有像Mintgreen公司开发的把来自比特币挖矿的96%的回收能源,为一整个城市供暖的这类新技术也开始涌现。比特币挖矿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与能源行业融合,产生了一个爆炸性的创新,这既会在中期使比特币脱碳,又会极大的有利于越来越多的可再生电网。可预见的是,美国的比特币开采在几年内就可能实现净负排放。而这时,中国的这个行业产能可能是零?!

7.比特币的前进道路

我无法具像化得预测未来在比特币的系统内会生长出什么样神奇的果实。我也无法预测比特币在Web3体系中是否能保持其“数字黄金”的地位多久。我更无法预测比特币作为一个代币,其未来的价格走势到底如何。事实上,没有人可以,这方面你不应该指望任何人。DYOR (Web3黑话,DYOR=Do Your Own Research)

但结合过往先驱们为比特币系统完善所做的努力,来展望一下其未来的前进方向,还是有迹可循的。

**1)趋势一:软分叉体现的价值观。**首先我们来大概了解一下“分叉”是什么意思。分叉,来源于软件开发中的Fork命令。假设在区块链里,产生了新的区块时,此时相当于软件升级了,旧的区块和新的区块还不可兼容,于是就涉及到如何分叉了。

在传统的中心化软件体系中,由于数据存储都是集中的,版本管理也是集中的,如果是重大的升级,完全可以设置为“若不更新到最新版就不能登录”的状态,从而确保用户使用的总是正确的版本。然而区块链先天是去中心的使用方式,一旦有新的协议版本发布后,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升级到新版本,这就可能导致以下问题:新的版本增加了之前版本不能识别的数据结构,此时部分用户升级了新版,部分用户出于各种原因(不知道或不愿意)还没有升级,怎么办?这时有两种解法:软分叉和硬分叉。

软分叉是指,升级了新版本的节点发布的区块可以被所有节点验证通过。而没有升级新版本的节点发布的区块只能在运行旧版本软件的节点上验证通过,但未升级到新版本的用户仍然能参与交易。新版本所定义的新规则与旧版本兼容,但比旧版本更严格,最终会由于新版本发布后,链上的旧节点并不会意识到改变,并继续接受由新节点创造的区块,所以最终都会被归到新版本更长的链上去,这是一种无缝过渡的方式。

硬分叉是指,升级了新版本后旧节点拒绝接受由新节点创造的区块的情况。由于规则不兼容,因此新旧节点们工作在各自的最长链条上。这种新旧不兼容性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会产生两条基于不同规则、永远不会合并的区块链,也就是分裂。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以太坊历史上那次导致ETH和ETC分裂的硬分叉。

距离比特币的 “用户激活软分叉”已经过去四年了,该分叉结束了交易所、矿工、用户和核心开发者之间多年的大规模争议。比特币对软分叉升级的偏向是优先考虑 “即便你不同意,我慢慢转化你,而不是不要你”。它需要保持大家都在一起,一家人一个都不能少。一旦有足够多的用户表示支持分叉,你最终会被自动拉到新版本的协议上。很多专家认为比特币采用“软分叉”的价值观,使其成为在硬分叉“多数暴政”中保护少数人权利的唯一加密协议。

相反,以太坊更多采用的是硬分叉的机制,它更像是一个iOS升级。新的硬分叉对用户来说,就是要么服从,要么失去对主网络的访问权。但随着未来多链格局的产生,区块链互联网不再被以太坊一家主导,这种市场的暴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大家是可以用脚投票的。

**2)趋势二:更省钱、更隐私。**2021年春天,几乎全球所有比特币采矿设备都表示支持“Taproot”Bip(Bitcoin Improvment Proposal)的升级,该升级在11月全面生效。Taproot使比特币交易的成本更低,其采用的“Schnorr签名”将通过使所有的交易类型(简单支付、闪电通道和多签名交易)看起来都一样的方式,来增强比特币的隐私默认值和可替换性。再由于其聚合性,使其体积变小、速度加快。这可能会开启比特币闪电网络的下一个发展阶段。

事实上,每天有30万的链上比特币完成结算,而每天的Fedwire结算量大约为80万。但考虑到托管服务经常利用单个交易来批量处理数百甚至数千个小交易,比特币的吞吐量已经超过了Fedwire!而不断升级的闪电网络甚至可以进一步加速这种领先。

2021年秋天发布的v22.0版本,将比特币连接到第二个匿名通信协议——隐形互联网项目。这项协议用以补充Tor的整合,并增强了比特币信息传递的安全弹性,使用户更难被去除匿名性。

**3)趋势三:依然保持高傲。**Blockstream公司将比特币卫星射入太空这件事情,这听起来很古怪,但它也的确可能可以确保万一在社会(或互联网)网络崩溃后依然可以在任何地方接入比特币网络。崩溃不是必然发生的,也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但随着两强争霸格局越发明显,俄乌冲突的现实,“数字黄金”会是很有吸引力的储备。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在拥有190多个国家后还要增加一个“无边界价值转移层”的意义所在。这项工作很重要!

比特币研发就像创造SPACE X,而以太坊上的研发差不多是建立一个硅谷创业公司。比特币的赌注更大,而且你需要火箭科学级别的安全来建立一个可靠的替代方案去替代目前的金融结算网络。比特币的核心代码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持续更新和不断涌入的巨额投资,说明了这个进度正在不断得推进。

这个可能颠覆黄金储备地位的“数字货币之王”,将在未来依然保持高傲。

第三章—— 多链争霸,区块链及其未来

1.以太坊还是非以太坊?这是底层问题

大多数人都开始相信,我们会生活在一个多链的世界中,而不是仅有以太坊这个第二代区块链开山者(第一代区块链是比特币)独揽天下。那这个多链的世界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会拓展到什么样的境地?这一幅未来世界的画卷——你大可以让自己的想象力驰骋万里!

首先我们引入一个概念,那就是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以太虚拟机)的概念。什么是EVM呢?简单来说,以太坊就是一个大型数据结构,它不仅保存所有帐户和余额,而且还保存了一个机器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EVM以太虚拟机”。它可以根据预定义的一组规则在不同的区块之间进行更改,并且可以执行任意的机器代码。在区块中更改状态的具体规则由EVM 定义。它就是一个由这样的虚拟结构组成的计算机。

因此,多链格局的底层问题就是:到底在不在以太坊EVM上运营?就好比,你选择在什么样的文化土壤上生活和创业一样。这是做任何Web3创业前首先要给自己的灵魂拷问。

首先,以太坊EVM肯定会成为未来数十年的重要标准之一(0层或1层的基础标准),但肯定不会是唯一。在接下来的几节中,我将介绍在底层架构的王座争夺战中其他的佼佼者们。

这种王座的竞争其实也是争夺市场心智的大战。目前的区块链领域还处在“春秋时代”,但不久之后“战国时代”的号角一定会吹响。因此你需要提前了解并判断哪些玩家可能笑到最后。虽然目前有数百或数千个特定场景应用的所谓“二层链”、“平行链”或“Zone”,但最终这个世界是不会留存数百个不同标准的。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底层格局到最后基本都会是“双寡头垄断”。

虽然这次也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实开发者们,尤其是那些新的项目团队,短期内也不太可能选择与前2–3名之外的其他EVM去集成,除非那些协议拥有极其卓越且更适合他们的技术能力。大家基本都会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走以太坊EVM的安全路线,要么选择在其他技术堆栈上建立自己的新土地。在目前的熊市里,这还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2.区块链们的“三观”差异

你知道么,区块链们也有自己的“三观”哦!不过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那种,而是由于一个被称之为“不可能三角”(Trilemma)的区块链三难问题而得来的。该问题认为:区块链只能优先考虑“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这三个优先事项中的两个,以目前的技术程度而言,没有人能做到三者兼顾。而以哪两个属性为优先,然后某种程度上牺牲第三个属性,就形成了区块链们不同的“三观”。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和其他以太坊核心开发成员已经想清楚了,他们的策略是建立以“Rollup二层扩展”为核心进行扩容的未来。此路线将以太坊作为Layer1底层,设定为优先考虑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属性,而扩展性则交给二层的Layer2 Rollup来负责,另外两条区块链Polkadot和Cosmos也选择了类似的路径。而以Solana为代表的另一些公链则选择了突出强调更快的速度(可扩展性)而牺牲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他们并不认为“去中心化”是一个需要被极致强调的属性。

“去中心化”是以太坊曾经被认为无懈可击的优势,而现在却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即使它走过了顺风的一年,但“以太坊太慢、太贵了!”这种抱怨声越来越响,在这一年里以太坊由于容量的有限性,变得异常拥堵、低效且昂贵。每一次交易的手续费从几十美元到几百美元不等,大众苦不堪言。这时,“去中心化”变为了次要的属性,市场选择故意忽视之,很多协议都放弃了坚持这件事情。而像Solana这样的非EVM选手,带着不一样的“三观”,强化了“可扩展性”的经济效应,使得大家对比下来觉得“交易速度快得多、操作丝滑得多、费用便宜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Solana这个后来者获得了市场的狂热追捧。

这也开始倒逼以太坊加速其扩容改革的步伐——向Layer2二层转移。目前,以太坊在一层公链赛道的市值占比为60%,且估计将在2022年降低至50%以下,其二层的Layer2 Rollup代币们将吃掉部分增长空间。当然,有更多可能是被其他一层区块链吃掉的。

来源:Ryan Watkins
来源:Ryan Watkins

3.区块链扩容的主要技术路径

区块链们要在这场“用户心智抢夺战”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扩容,以更好得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扩容的技术路径有很多选择,大家都还处在试验阶段。目前没有谁有信心高喊“我找到最正确的方法了”。因此,我为大家介绍的也只是目前所用的几种主要技术路径:

**1)一层Layer1自身优化:**典型的案例是Solana、Terra等。它们并不试图往上建立二层,或者平行嫁接侧链和平行链来扩展自身。他们将精力集中在用多种创新方法扩容其一层Layer1核心区块链本身。虽然最终连Solana和Terra这两家桀骜不驯的公链也都决定拥抱以太坊EVM了,但它们本身都是在“三难困境”中和以太坊做出了不同选择,很不类似的公链。我们必须清晰得看到,他们和以太坊拥有很不一样的“三观”。

**2)底层Layer0的建设:**以太坊 2.0、Polkadot 和Cosmos都做出了类似的假设。他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协议传输的底层网络,通过强化“互操作性”和底层传输协议的性能,为嫁接在上面的专注于提升“可扩展性”的区块链提供共享结算和安全支持。大家所热议的分片(Sharding)技术,其实也是在Layer0中优化底层数据传输效率的一种方法,分片使用节点来存储单独的数据集,而这些数据集并不将数据存储在整个区块链上。这种做法与节点在区块链上承载所有数据的传统做法无关,而这反过来又保证了所有交易的准确性。因为特定于某个节点的交易将由该节点而不是整个区块链进行验证。这有助于减少整个区块链的整体负载,并有助于增加区块链的吞吐量。

**3)状态(支付)通道:**这是比特币闪电网络所使用的方式,用户将资金锁定在一个打开的通道中,并且可以与采用相同脚本的其他通道一起操作,在一个状态通道内发生的事情仍然保持着非常高的安全性和最终性。如果出现任何问题,仍然可以选择回溯到主链上。比如:A要给B转1000笔小额的比特币,其工作方式大概是:首先在A和B之间打开一个付款通道, 并把通道的开放记录在区块链上。通过这个支付通道, 可以在任何时间、数天、数周或十年内保持开放状态,然后进行1000次的交易。在A和B想要关闭通道的时候,把这个通道上产生的交易的最终状态写在区块链上即可。这些通常是针对支付等特定应用程序的,但对于大多数其他情况来说并不理想。

**4)侧链(Sidechain):**侧链是完全独立的区块链,采用自己的共识安全模型。但其能够完全兼容主链,实现“互相操作”的交互,因此通过侧链可以实现不同区块链间资产的互相转移。由于侧链是独立的系统,因此技术与理念上的创新不会受到主链的局限,大大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扩容性。即使出现创新失败或者恶意攻击,所受的损害也只限于侧链本身。xDai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BSC和Fantom这类也可以看成是以太坊的侧链。不过,侧链必须有与主链相当的算力才能保证侧链上对应代币的安全性。因此其算力要求比较高,未来的投入比较大,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扩容方案。

**5)子链(Plasma):**子链本质上是以太坊的副本,它们是通过最小化的受信任桥接系统锚定到以太坊的独立区块链。每个子链可以使用自己的机制来验证交易,但仍然必须使用以太坊区块链作为最终裁决者。然而,子链的设计面临着很多用户体验和安全问题,它们不能支持智能合约的开发,也不能独立于以太坊存在。OMG和Polygon已经放弃了Plasma这种方案,这使得一些人认为“子链”实际上已经死了。

**6)Optimistic Rollups:**Optimism和Arbitrum使用了这种方案。这种方案将状态存储在二层Layer2,并将该状态的“指纹”(一种映射标记)推送给一层Layer1,并乐观地假设这种“数字指纹”代表了二层上的每一笔正确交易,一层的智能合约无需检查每一次的新状态,这使得效率大大提升。这是一种“无罪推定”的模式,但保留了一个“7天挑战期”。即用户可以在“挑战期”期间标记欺诈性交易,由于一层存储了数字指纹,它可以充当最终仲裁
者,使二层能够获得以太坊本身的安全保证,扣减恶意运营商的押金,并且还原错误的区块。不过,这种“挑战期”的存在意味着跨链交易(比如从Arbitrum 迁移到以太坊主网)不会立刻最终确认,其时效性存在争议。

**7)ZK-rollup(Zero Knowledge零知识证明链):**这是另一种二层Layer2的Rollup扩容方案,Polygon和StarkWare使用了这个方案,而目前最火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YDX正在使用StarkWare技术提供的服务。ZK-rollup 速度极快,因为它们使用了一种叫做“零知识证明”有效性证明的东西,这使得它可以立即验证并消除对“挑战期”的需要。ZK-rollup在与EVM兼容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StarkWare的StarkNet和ZKSync 2.0都带有内置编译器,以支持用 Solidity 和 Vyper 编写的智能合约,但这些与 EVM 兼容的解决方案尚未上线。迄今为止,ZK-rollup 仅支持一些独立的任务,如直接转账和交易,例如Loopring。

来源: EatTheBlocks
来源: EatTheBlocks

介绍完上述的区块链扩容发展方向后,大家应该已经很想拿各种“三观不合”的选手们做一个大比武了吧?好的,满足你!下面我就会对市面主要的一些种子选手做分析比较。当衡量这些项目的价值时,我会去思考他们的市值总额、开发者生态、锁仓总额、互操作性、提供的激励、价值捕获机制和蓝筹Dapp(Decentralized app)们的选择。

4.以太坊——进击的巨人

首先看下以太坊去年3季度和前年同比的报表吧。511%的收入同比增长、398%的结算价值增长、1242%的Drfi锁仓增长、1400倍的NFT销售,进击的巨人!

来源:Bankless
来源:Bankless

即使在新的二层Layer2扩容背景下(Optimistic Ethereum于7月推出其Alpha版本,Arbitrum One的主网于8月份推出),今年的NFT狂热依旧将以太坊网络推向了极限。

目前共有3.3亿美元锁定在Optimism(这要在Uniswap和Synthetix两个合约)上,27亿美元锁定在Arbitrum(UNI、SUSHI、Reddit)上,51亿美元锁定在Polygon(Aave、Polymarket、Decentraland)上。Defi中以太坊生态锁定的价值已经比大多数银行的市值还要多。

EIP-1559升级已经销毁了数十亿美元的费用,并通过对每个区块实施12.5%的“基本费转移”、降低交易费用波动以及大幅降低矿工赚外快的途径“MEV”(下降80%),把矿工兜里的部分钱烧掉,只保留区块奖励。大部分矿工并未选择对抗,以太坊的交易成本显著下降。

总的来说,这一年来以太坊就像一个进击的巨人,无论是因为Vitalik的坚持还是市场的鞭策,这家“公链贵族”向Layer2扩容转移的步伐总算大起来了。但在2022年这个史上最差的开端(暴跌),在避险意识强烈的市场里,如果以太坊2.0延迟推出或其二层的启用减速甚至停滞,市场就会用脚投票,流向其竞争对手。

5.Solana——如日中天的新贵

在2021年或者说Web3的历史上,没有任何项目能比Solana的快速崛起更炙手可热、令人兴奋的了。他竟然敢公然挑战以太坊的霸权?!Solana以非以太坊EVM的强硬姿态,硬是用100多倍的上涨把大家给打服了!它成为了一个爆炸式增长的基础设施堆栈(其中一个明星基础设施项目Syndica云项目,号称Web3的AWS),其应用生态的丰富性以及快得令人发指的速度,都使其成为了以太坊主导地位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力挑战者。

Solana没有尝试在虚拟机和模块化这方面超越以太坊,而是某种程度上借由牺牲去中心化,强化规模性,用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丝滑的处理速度,把各方各面都放进它的主链上,把自己的一层Layer1打造成超级平台。这是Solana善长而以太坊甚至都没有尝试的。

该团队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推进项目,他们的一系列动作,比如:与Reddit联合创始人一起为去中心化社交媒体投资1亿美元,与FTX和光速资本一起投资1亿美元用于区块链游戏,知名隐私浏览器Brave宣布迁移其浏览器至Solana区块链并将其作为Dapp的默认区块链,Phantom钱包作为Solana的浏览器钱包最近也达到了100万用户量,Solana在加密游戏和NFT方面的快速进展也已经让其成为了如日中天的新贵。

但Solana并不是万能的,该网络一度宕机了17个小时(如果你采访Solana创始人 Anatoly,他会告诉你这是一个“17小时的区块”),这种“安全性”的问题是不应该被忽略的。这直接导致其初出茅庐的DeFi应用出现了系统性问题,使得其币价出现暴跌。但公平地说,这与比特币和以太坊早期面临的技术挑战没有什么不同。毕竟现在这个市值超过650亿美元的区块链网络只是在不到两年前推出的。成长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网络在其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发生一些灾难性错误也是难免的。

但Multicoin资本给出的短期论点如下:“唯一可以在未来24个月内扩展到千万级用户量的区块链协议是Solana。并不是说以太坊通过分片或rollup扩容行不通,我们实际上相当乐观地认为这两种解决方案都会成功。但是,这两种扩容策略在今天都还没起作用,并且会产生很多衍生问题需要解决。以太坊的扩展确实有太多纠缠的事情要去做了。”

6.Polkadot——稳、稳、稳

Polkadot创始人Gavin Wood说,“以太坊2.0看起来确实很像Polkadot”。Polkadot将自己标榜为可互操作的“Layer 0”、“Chain of chains”或“Meta Protocal”,它目前计划连接多达100条平行链,而这些平行链将竞争与Polkadot的核心“中继链”(Relay Chain)对接的名额,以共享其Layer0提供的安全性。为此,他们搞了一个叫做“插槽拍卖”的活动,这种听起来很扯淡的拍卖对接资格的活动,竟然搞得还不错,想想也就只有Polkadot这么稳的“老狗”能办到了。取得平行链插槽拍卖的第一批前5名的平行链协议,都已经在去年12月加入到了Polkadot的网络。

Polkadot之所以有趣是有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其推进缓慢但稳定,这与Solana的步伐相反。而且开发团队似乎正在反转以太坊2.0模型,而不是让应用程序抽离1层去到更友好的特定链上工作(以太坊的Layer2 Rollup模型),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Polkadot从一个执行能力有限但具有通用安全性的底层中继链开始,该协议将大部分功能以固定的周期,通过“插槽拍卖”的形式外包给可定制的执行层平行链。要符合参与资格,参与者需要持续购买和锁定DOT,再加上质押以及平行链债券衍生品(例如Acala上的那些衍生品),只有这样,你才是拥有了入门资格的优秀“韭菜”。

Polkadot的推进相比本章中其他项目虽然更慢,插槽拍卖的后续发展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一样那么火爆,以至于Polkadot竟然被挤出了市值前10的位置。但无论如何,你不会想和一个与V神共同创立以太坊、并随后建立第二个价值500亿美元网络的人对赌吧。

7.Cosmos——IBC跨链协议的缔造者

Cosmos是第一个致力于区块链模块化网络的项目,以太坊以rollup为中心的扩容计划促成了Cosmos的这个模块化网络的项目。“一条链统治世界”的理论行不通了,链间(interchain)理论已经赢了。Cosmos的链间通信协议(IBC)做了Polkadot和以太坊没有做的事,即保持该协议完全开放且独立于 Cosmos Hub和它代币ATOM。

Cosmos Hub在Cosmos生态系统中并没有特殊地位,它与其它寻求在未来充当整个Cosmos生态系统核心的区块链平等竞争。CosmosHub把新的Cosmos区块链(也叫Zone)锚定到“Hub”上去,这个Hub类似于Polkadot的中继链,或者以太坊的信标链Beacon Chain,但Cosmos Hub只是可选项而已,并不强制。Cosmos将互操作性视为一个阶梯,Zone及其用户自己选择连接到其它Zone时要承担什么级别的安全风险。完全未耦合的Zone可能根本不会连接得上,而完全耦合的Zone就完全可以分享同一共识。

  • 以太坊 :去中心化,有点慢且非常昂贵;
  • BSC:不够去中心化,快速且便宜;
  • Solana:较为去中心化,十分快且便宜;
  • Cosmos/IBC:去中心化,快速且便宜。

Paradigm 的 Charlie Noyes 说得更简单一些:如果以太坊是一台大型计算机,那么 Cosmos 就是一个用于连接独立服务器的协议。链的专业化可能是有效扩展链上活动的唯一途径,但Cosmos并没有为区块链如何模块化以及哪些市场将成为赢家通吃的问题过早地寻求答案。他们似乎更致力于大家的底层——这就是为什么市值前10的两个区块链项目(BSC 和 Terra)是由Cosmos提供服务的,未来它们可能还会为其他公链项目服务,甚至以太坊也有可能。

8.Terra——朦胧的月光女神

叫他月光女神是因为Terra的代币叫做“Luna”,本来就是月亮女神的意思,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朦胧性和不清晰性,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号。它的币价从年初的0.64美元,到年末的90美元,一年140倍的涨幅,对于持有LUNA的人来说,她不是女神是什么?

Terra这个公链很有趣,一开始并不起眼,但就是起来了!其应用生态系统在今年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与韩国支付应用程序Chai的合作使得Terra拥有了230万用户,Terra的算法稳定币 UST的规模从第一年的0美元增加到目前超过72亿美元,并且可能很快在市值上超过Maker的Dai,其合成股票应用Mirror拥有15亿美元的锁仓,仅略低于Synthetix的21亿美元。而Terra的Anchor协议锁定的LUNA价值达到了40亿美元,几乎和Lido(以太坊2.0的质押协议)锁定的ETH(60亿美元)一样多了。这些表现都让Terra和他的代币Luna赚足了眼球。

来源:Messari
来源:Messari

Terra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Known Unknowns”(已知肯定会有但还未明确的不利因素),但目前尚不清楚它们如果发生,对整个 Terra 生态系统来说会是可控的还是灾难性的。

除了 Do Kwon (Terra的CEO) 与SEC就 Mirror及其合成股票代币的斗争之外,还有UST的自反性(UST这类的算法稳定币一旦失去市场信心,会进入死亡螺旋)及其使用 LUNA 作为主要抵押品的担忧。在目前完全避险的环境中,尚不清楚 Terra 和 UST 的韧性如何。LUNA在去年的大跌期间,由于其价值低于流通中的UST总值,几乎让UST资不抵债。他们还从Terraform实验室获得7000万美元的资金注入,以支持Anchor的稳定储备。Anchor这一具有系统重要性的Terra借贷协议。它一直充当着“最后贷款人”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一直在发挥作用,但是它也有可能最终失效。好在Terra在今年3月又注资10亿美元,以维持Anchor的偿付能力,并为其未来的模式迭代换取了至少10个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Terra的 Columbus-5升级(其中包括将 Terra 连接到所有其他 Cosmos 区块链)以及Wormhole v2 集成(将LUNA和UST 引入以太坊、Solana 和 BSC),通过将协议扩展到其他链以及将UST的相关性扩展到Web3的其他部分来降低自反性。这使得Terra的长期潜力还是乐观的,仅UST这个稳定币的潜力就会为该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总量。

9.Cardano——能超越以太坊的“第三代币王”,还是...?

这个目前市值350亿美元,Web3领域排名第6的老牌明星项目,其代币ADA在2020年涨了超过5倍,2021年顶点时涨了15倍,目前还保留有5倍的涨幅。可以说是让持币者收益颇丰的一个项目。但奇怪的是,它一直以来都经历着褒贬不一的争论。

这条创建于2017年的老牌公链的创始人Charles Hoskinson也是以太坊的最早8个创始人之一,与EOS创始人BM联手创建过比特股,一定程度上算是与V神、BM并肩的明星创业者,而且在官方介绍中,Cardano的开发团队都是工程师和科学家级别的,可谓全明星团队。其声称通过更好的Ouroboros协议构建高度去中心化、足够安全又有很强的可扩展性的PoS机制。这不就是大家一直在等的那个能解决“不可能的三角”的强人么?很多人对此坚信,将其奉为第三代的“币王”,认为其一定能够超越以太坊。当然,其币价的不断攀升也一直在支持这种信仰。

然而,伴随着Cardano也一直有另一种尖锐的批评声。“团队技术徒有虚名,项目进度拖沓”、“团队内部腐败,创始人把团队激励资金用来嫖娼,内斗严重”、“日本资方实际为资金盘,是大庄家控盘韭菜局”等等说法不绝于耳。

 来源:王大树,刊登于《链捕手》
 来源:王大树,刊登于《链捕手》

不过随着Cardano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部署Shelley升级和Alonzo硬分叉,部署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Dapp的阻碍被扫清,100多个智能合约已经被快速部署,超过100个应用即将上线。其向市场释放的信号是:“我们都是来真的,要相信我们科学家除了会玩以外,不耽误拯救银河系”。至于你信不信,DYOR。

10.Avalanche——成色十足

170亿美元市值,市值全网排名第12,所有智能区块链排名第5,最高单日交易额达到以太坊96%而平均交易成本只是以太坊的0.37%。Avalanche(雪崩链)已经成为了那些既希望保持以太坊EVM又希望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的用户们的热门选择。在各大专业人士和媒体眼里,这个2020年9月才正式推出的公链,踩对了时间点,做对了事情,是一批成色十足的白马。
其代币AVAX在2021年全年最高增长了37倍,到目前还保持有20倍左右的增幅。币价的火热可以理解为是对于Avalanche独特的共识机制、三链构架、还有积极鼓励生态建设的价值体现。
Avalanche的“雪人共识协议”将“经典拜占庭共识”和“中本聪共识”相结合,同时解决了“经典拜占庭共识协议”中固有的扩展性弱,鲁棒性(系统强壮度)弱及“中本聪共识”中存在的延迟高,吞吐量低,过度消耗资源的问题。其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上有较强的均衡优势。
雪崩链独创的“三链构架”构建出三个可互操作的区块链系统:交易链(Exchange:X-Chain)、合约链(Contract:C-Chain)和平台链(Platform:P-Chain)。P链是Avalanche的核心,负责节点质押和网络验证,是合约链与交易链的基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质押 2000枚AVAX代币成为Avalanche的节点。C链主要被用于智能合约的开发、部署和交互。其兼容多个虚拟机,包括EVM。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将自己在其他链上的协议克隆部署在C链上。X链主要用于处理Avalanche中资产的交易和创建,比如用户从交易所进行资产充提等。与其他区块链的跨链也需要X链的参与和配合。最后,一条Cross Chain将三条连串联起来,使其具有无缝的互操作性,使其每秒能够处理4500笔交易,成为全网最快的区块链。

Avalanche的规模扩张能力非常强,其2021年2月上线了“雪崩-以太坊”跨链桥后,只有一小部分先锋用户加入。随后它不懈得采取市场推广和用户激励手段,8月升级的跨链桥和流动性挖矿的推出,使得其第三季度获得了10000的DAU,第四季度飙升到了70000个DAU。

Avalanche目前正在押宝Defi领域,试图通过在这方面弯道超车,来挑战以太坊。在去年推出的Avalanche Rush市场刺激计划中,Aave和Curve这两个在以太坊上领先的明星Defi合约落地雪崩链生态。他们的到来吸引了用户们狂热的资金锁仓,其锁仓量TVL在第四季度提升了714%!受此带动,雪崩链上的其他长尾Defi合约也贡献了不少的增长,超过60个合约获得了超过100万美元的TVL,比预期的数字高3倍。Avalanche目前已经成为了赛道中锁仓量成长最快的项目。除了Dex(去中心化交易所)、Defi和NFT项目的刺激以外,Avalanche在去年Q4的大幅增长,还缘于其获得主流交易所上架、亮眼的合作项目敲定、流动性挖矿持续推进等原因。

当然,其成长过程中也伴随着伤痛。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其交易成本也越发提高。在第四季度一度升高到3美元的价格。(虽然以太坊是62美元/笔交易)。但好在Avalanche快速推出了补丁,通过限制区块大小和钱包估价等方式,把交易价格控制在了低位。

随着其规模的持续扩大,彻底解决交易成本上涨的方法,还需要从治理方式(在线治理投票标准)、机制优化(Apricot优化)、子网开拓(用户定制化EVM拓展私人和企业用户场景)等三方面综合优化。同时,Avalanche Rush的持续推进,大量明星项目的引入也会在未来继续助推雪崩链的增长。

11.Algorand——真的是加密货币领域的谷歌?

围绕着Algorand(阿拉贡)这条公链,一直有几个光鲜闪闪的关键词:图灵奖得主创始人、彻底解决不可能三角,甚至被Anthony Scaramucci(他的外号“卡油者”,上任白宫通讯联络主任十天后即被解职)称之为Web3的谷歌等等。这无异于是个具有了各种有利因素的明星项目。但为什么它的币价和市值一直起不来?是不是有什么深层原因?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推测一下。

首先,其最大卖点就如同其名字,由Algorithm(算法)和Random(随机)组合而成,这也正体现了其核心竞争力就是“算法随机”。其使用了拜占庭共识的创新型纯权益证明机制(PPoS)。用户被随机地、秘密地选择来提议区块,并对区块提议进行投票。所有在线用户都有机会被选中进行提议和投票。用户被选中的可能性,以及提议和投票的权重,都与他质押的代币数量成正比。

Algorand的PPoS方法将整个经济的安全与大多数经济体的诚信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一小部分经济体的诚信联系在一起。当大部分钱都在诚实的人手中时,这个系统是安全的。使用其他方法,会出现经济的一小部分决定了整个经济的安全性,这意味着仅仅需要有少数用户就可以阻止其他用户进行交易。而理论上Algorand使得一小部分资金的所有者不可能损害整个体系,而大部分资金的所有者行为不当的成本很高,将是很不值的,因为这将削弱货币的购买力,并最终使他们自己的资产贬值。

从“不可能三角”的解决方面来看,Algorand通过加密抽签技术,在持有用户中随机选择共识节点,无法事先预知是哪些人会被选中,从而避免了中心化的倾向。同时,验证委员会成员由VRF(可验证随机函数)加密抽签随机选择,只有被选人自己知道,并且只有当区块被广播了才会暴露验证者的身份,每一轮的区块提议者都重新使用 VRF 进行加密抽签。将VRF引入公链,这是Algorand的独特创新,增加了随机性以及不可预测性,从而加强安全性。最后,Algorand 建立了一个加密抽奖形式来决定参与广播区块的委员会成员,每次抽奖只需要大约一微秒,而且所有抽奖独立操作,互不干扰。候选人群组大小的期望值是一个常数,和网络规模与用户数不成正比,从而保证可扩展性。Algorand首席科学家陈婧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Algorand的TPS性能(每秒交易处理量)在未来将与VISA相当。

有科学家针对上述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Algorand进入验证阶段后,由于使用了可扩展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其验证组规模必须比较大(2000~4000人),这将导致签名数据异常庞大,严重浪费存储和容量,不仅造成存储浪费,而且更影响性能。其次,在实验环境中,Algorand需要让区块达到10M大小,才能达到125倍比特币的性能,10M区块大小意味着要求节点的网络带宽峰值至少需要80M才能承载,这对目前一般用户非常困难,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和去中心化特性。最后,Algorand不具有强的输出公平性保证。保证公平性(Bias-resistance)能够确保协议的输出不被敌手操纵,然而Algorand为了选择提案者使用了一个有些偏向的随机性,使得那些需要真正随机均匀分布的应用不适合采用该协议。

技术领域的争论和探讨我们暂且搁置一边。阿拉贡最被人一致诟病的,其实是其表现非常不良的币价还有其资本市场运作的“奇葩”手法。其代币ALGO第一期拍卖(采取行业非典型荷兰式拍卖)的价格结束于2.4美元,而其私募价则为0.05美元,这意味着,私募投资者一开盘就已经获得了48倍的回报,赚得盆满钵满。随后,ALGO就一路下滑,最低时0.557美元,单月跌幅85%,使得其资金盘割韭菜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同样奇葩的是,Algorand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份看跌期权,还有90%保底的退币权。对于拥有退币权的人来说,ALGO币价大跌反而是他们乐于见到的结果。跌得越惨,他们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回收筹码。早期参与私募认购投资者可以在ALGO价格较高时抛售手中的代币,将ALGO价格砸下去,再以低价回购,到时候利用手中的退币权将低价收购回来的代币高价出售给项目方,实现连环收割。这种明摆着的套利空间吸引了大量的热钱进场,然后在其币价飙升后就狂泻至差点归零。即便目前币价回归到1美元左右,但是和发行价的2.4美元依然相去甚远。顶级的图灵科学家团队为何无法支撑这个项目像其他公链一样一飞冲天?糟糕的经济制度设计,使这个项目的代币变成了一个漏洞百出的套利工具,最后连累项目本身的成色都受到质疑,这是一个挺悲哀的事,这是一个被投机者活生生变成韭菜局的典型案例。

12.Near——优雅的分片技术团队

Near是公认的有技术实力的公链,而且其显著特征是“分片技术”,号称其炫酷的“夜影分片”技术(Nightshade)具有最快的速度。因此也被冠以各种美名:“第三代公链的代表”、“最优雅的分片技术团队”、“分片之王”等(为了客观起见,我尽量克制,不再多用**之王的称谓)。

这个目前市值60多亿美元,全网市值排名第24的项目,其币价在2021年最多也有近20倍的涨幅。其独特之处在于“夜影分片”的快速交易能力。由于每条分片可以做到每秒1000笔交易(1000TPS),且分片可以线性扩容,也就是说100个分片就可以达到每秒10万笔交易。远超比特币的7TPS和以太坊的15TPS。

而它的安全性体现在他采用的叫Doomslug的PoS机制,其独特的两次验证增加了验证的确定性,并且通过大幅提高作恶成本,增强了安全性。规模性方面,NEAR推出的“Rainbow Bridge”可以链接以太坊EVM并且转换资产。

其生态里长出来的Aurora也是明星的以太坊二层扩容方案。Aurora允许开发人员轻松地从以太坊移植Solidity智能合约,并使用NEAR更具可扩展性的基础设施启动它们,提供接近1秒的区块时间和0.01美元的交易费用。该项目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Aurora Engine:一个以太坊虚拟机 (EVM),允许以太坊智能合约(和许多以太坊开发者工具)在NEAR上运行;Aurora Bridge:一种在Aurora和以太坊之间传输ERC20代币和ETH的无需信任协议,作为NEAR更广泛的“彩虹桥”的一部分。与此同时,Aurora还构建了一些附加功能,以进一步简化NEAR和以太坊之间的应用程序开发,包括NFT转账、价格预言机、数据索引器、AMM(自动化做市商)等。

强大的技术团队背景开发出的“夜影分片”突破了以太坊的Beacon Chain、Polkadot的 Relay Chain、Cosmos的Hub等通行做法,它只需要用一条链给予不同节点下载和储存一小部分信息(称为Chunks)即可,这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空间。这一核心技术获得了知名投机机构A16z的认可。而其生态内的跨链扩容方案Aurora也同样受到了Dragonfly等专业Web3投资基金的亲赖。

不过,NEAR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预定的四步走战略,目前为止才推进到第二步,其节点现在只有70个,离200-400个目标还早,其去中心化程度还不够高。要实现第三、第四步预期的的降低硬件门槛和无限扩容方案,还遥遥无期,这与其规划的节奏差异较大。同时,其锁仓量现在才排名公链里的第29位,这与其号称“第三代公链的代表”的身份还有其市值不相符合。人们不禁怀疑,他的需求到底有多少,是不是以目前的项目推进程度而言,该项目已经被高估了?

13.Polygon——逆袭以太坊的L2二层公链

Polygon 的崛起也非常引人注目,其币价取得了接近100倍的涨幅,但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在构建通用的扩容协议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该协议甚至还允许用户及应用开发人员在构建以太坊侧链、子链或L2二层链之间可自行选择。

实际上在活跃用户数上,Polygon已经逆袭超越了以太坊,这也证明了“扩容”确实是以太坊生态的首要任务,因为如果不是作为二层链的Polygon在处理NFT和游戏交易方面所起到的良好作用,以太坊的用户向Solana等对手的迁移流失可能会更快。

熟知Web3历史的老韭菜们会注意到,现在Polygon已经比其刚推出时的Matic侧链和子链解决方案要大得多,它的核心产品是兼容EVM的Polygon PoS链和PoS桥。它们从以太坊上的MATIC(Polygon的代币)质押者那里获得安全性。这条链并不是简单的二层链,因为它有一个单独的验证器,但它也不是侧链,因为Polygon验证器会定期将状态提交给以太坊,因此Polygon团队将其描述为提交链(Commit Chain)。

从那时起,Polygon凭借一系列扩容解决方案和补充工具进入了新领域。在2021年5月和7月之间,该团队推出了Polygon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一个用于启动新区块链的框架,可用于rollup二层链或独立链)以及Avail(Polygon SDK链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它还将ZK(Zero Knowledge零知识证明) 技术作为 Polygon 生态系统的长期扩容解决方案,8月,Polygon 与 Hermez(开源 ZK Rollup 扩展解决方案)的合并是将ZK技术集成到 Polygon 核心生态系统的一步。该团队还宣布成立了一只10亿美元的战略基金来投资ZK技术,并透露了即将推出的基于STARK的二层项目Miden,并且将与EVM(以太坊虚拟机)兼容。

可以看到,Polygon在底层机制优化上是下了功夫的,但是如何快速扩大规模,增加应用、合作项目和场景,是其接下来要重点考虑的。

长期看来,所有加密项目都会采用零知识证明,以太坊向二层转移的趋势也已经注定。Polygon不仅承载了自身作为L2公链头部项目的重任,更是以太坊2.0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14.Optimism和Arbitrum——它们是乐观的

又是以太坊的二层rollup扩展方案。这看起来与Polkadot和Cosmos的设计比较类似,通过建立一系列独立的、EVM兼容的执行层区块链,将这些区块链汇总到同一个以太坊信标链(Beacon Chain)上以实现扩容。Polygon和StarkWare采用了ZK Rollup策略,而Optimism和Arbitrum采用的是Optimistic Rollup策略。

Optimistic rollup方案使用了一种无罪推定的模式,即乐观地假设其链上的所有交易默认都是有效的,但为了预防欺诈,在一层链上的交易确认需要经过一个“挑战期”,这就导致在二层链回到一层链的交易会有一些延迟,以允许挑战。但好处是它们与EVM兼容,即插即用,这使得开发者可以轻易将现有的Solidity合约从以太坊的一层移植到Optimistic 二层上,不需要经过太多改动。

我们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看到超过80%的链上EVM交易量从一层转移到二层上,迁移的速度必须快,因为随着其他一层区块链们持续抢占市场份额,时间会是最为关键的因素(2021年初以太坊的锁仓占到了98%,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降到了不到60%)。正如我之前提到的,Optimistic这种Rollup的优势在于迁移简单,但是劣势就在于挑战期所带来的成交效率的低下以及潜在的黑客攻击风险。因此,它更像一个中短期的过渡性解决方案。

对于某些应用程序来说,快速迁移到二层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因为它们在单个rollup链上聚合了大多数的去中心化交易流动性。但对于其他应用来说,会有挑战性。比如以太坊创始人V神表示过必须推动NFT的跨二层迁移,从而节省交易费用。但这对不同一层公链的二层对二层跨链协议的要求就会更高,如果这个也可以做到的话,那么多链的未来就会更快得到来。

这里我们不多讨论Optimism和Arbitrum这两条链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DYOR。

15.Rollup的未来是ZK还是Optimistic?

以太坊创始人V神认为,长期来看 ZK Rollup将处理大多数以太坊交易,它们也可能会颠覆那些一层公链的竞争者们。就目前来看,ZK Rollup这项加密领域最具创新性的技术尚未对市场产生广泛影响,但StarkEx和zkSync两种协议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ZK可能是使加密能够扩展到数十亿用户的唯一解决方案,并且它提供了机构需要的隐私保证。

ZK Rollup利用零知识证明(也被业内人士称为“魔法豆”),可以达到近乎即时地确认二层到一层的状态。Loopring、Immutable X和DYDX这些明星项目都是这项技术的早期采用者。但不要指望它们的成功会引发ZK Rollup的热潮,因为它们现在不完全兼容EVM,需要项目方进行一些定制才能在以太坊一层和这些二层之间转移。另外,Optimistic Rollup 和ZK rollup之间的可编程性差距肯定会缩小(StarkWare表示其StarkNet即将推出),但目前要权衡的是简单性、兼容性vs结算速度。Vitalik提出的关于ZK Rollup占主导地位的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用户教育。

知名研究机构Messari预测,到2022年底,以太坊一层的交易份额会小于20%,到2023年,Optimistic Rollup占二层总使用量的比例会跌到低于50%,而且这可能会比我们想象地来得更快。

16.必须而又脆弱的跨链桥

很显然的是,多链世界不仅仅是未来,它已经在当下成为了现实。目前有15条链的资产存储规模都超过了100亿美元,而比特币和以太坊自身都存储了近2万亿美元。这种增长短时间内不会放缓,随着二层Rollup扩容方案的推出,未来几年可能会有更多的区块链项目出现。区块链世界已经开始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物理世界——它们由各个国家定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和语言,由自己的规则所管辖。

虽然这些国家之间的连通一定是必然的,且往来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但目前而言,区块链生态系统之间仍然是孤立的。它们就像孤立的国家,彼此之间的交通系统或国际贸易吞吐都还有限。今天,仍然没有可扩展的、去中心化的、广泛集成的协议在区块链之间传输而不依赖“受信任第三方”(交易所、托管人等)。所幸的是,有很多团队意识到了这个机会,并从2014年以来一直在为这个世界构建像Cosmos IBC这样的项目。

来源: Dmitriy Berenzon
来源: Dmitriy Berenzon

正如以太坊的可组合性使开发人员能够将协议打包在一起并构建新的应用(例如,Yearn将资产存入 Compound、Aave、Curve 等,以实现自动化收益),一旦跨链桥基础设施准备就绪并能够兼容更多的加密抵押品,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资产在跨链间有效流动。形象来说,我们现在需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 链间协议:建立更多安全的海运路线(需要打破各链虚拟机之间的不兼容性);
  • 跨链桥应用:研发和建造装载量更大且更安全的货轮,(需要防止黑客海盗)
  • 数字资产打包技术:发明和制造标准性集装箱,确保各种数字资产可被大量标准化运输

其中,跨链桥的建设非常重要。跨链互操作性围绕少数可信的、广泛集成的协议进行标准化。当今解决方案的不成熟造成了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巨大摩擦,但一座可靠的去中心化的、久经考验的、并且集成良好的跨链桥可能会成为跨链流动性的首选。随着多链经济的发展,跨链桥将一定会促进大量的资产和数据传输。

一个预测:在五年内,主流“L1——L1”或”L1——L2”或“L2——L2”跨链桥的日交易量,将高于最流行的中心化交易所。但无论是Multichain还是Wormhole这两个目前最大的跨链桥,都有过被黑客攻击,用户遭受惨痛损失的黑历史。如何真正得强化跨链桥自身,解决漏洞,让用户安心、放心、省心得在多链之间操作他们的资产,这是跨链桥建设的本分工作,他们必须要做得更好!

17.打包总结一下

我在本章花了很多笔墨,为您梳理了区块链的基础、现状和未来发展机会。我通过一一枚举的方式,捋了一捋市面上主要的区块链玩家。也许你会问,有必要说得这么详细么?这个行业瞬息万变,写得再详细也有可能下个月就过时了,比如早期的区块链像EOS和TRON之类,已经埋入尘土。但我只想说,这一章之所以写得如此之长,其主要目的是告诉你:每一个致力于Web3领域的参与者,无论目的是投机、套利还是建设,区块链都是你必须要从底层认知的基础。这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前进方向决定了我们未来世界的模样。

回顾一下若干年前的区块链和Web3世界的模样,然后对比现在。加密领域的变化和进步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置身其中,我们应当对基础建设者报以敬畏。是的,我说的就是这些区块链的项目方和建设团队。没有他们的Web3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骗局或者妄想。

不过朋友们,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已经如火如荼,看起来已经“巨头林立”。但实际上我们才刚进入超级周期的DAY1。五年后再回头,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笑)

第四章——DAO可道,非常道

让我们把Web3想象成是一个即将在新大陆建立起来的伟大国度。一个新兴国家要在这广阔无垠的土地上崛起,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土地?是金钱?还是——人?

比特币开创了这个数字王国的货币先例。经过一波货币发行浪潮后,这个国度已经有了充足的货币和各种流动性,且不论质地优劣,至少为人们带来了资产和劳动价值的充分交换。而以太坊带来了区块链,也就是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土地。区块链是所有Web3基础设施、应用搭建和价值交换的底层环境。这种土壤是如此独特,以至于人们都相信在其之上极有可能结出别样的果实。

而人呢?Web3经过不再是早期拓荒的阶段了,冒险家、投机者、建设者、好人、坏人……各式各样的人开始涌入这个世界。他们中有人来自学术科研机构,抱着实现理想的憧憬来到新世界;有人来自传统Web2.0科技巨头,抱着再现1990年互联网浪潮初期的夙愿,希望在这次的革命浪潮中建功立业;有人来自金融领域,这些和金钱一样永不休眠的人看准了大浪里夹杂着的黄金,他们深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淘金的人,无论投机还是套利,他们让金钱流动,也为这个新世界带来荣光和罪恶。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这个世界最底层的参与者、也是建设者、也是被“应许”享有这个世界主权收益的那一群普通人,才是这个世界的基石。他们被Web3“创造-拥有-收益”的理念所吸引;他们不满被中心化的科技巨头盘剥和利用;他们希望自己付出和投入的成果能够被自己所享有、为自己带来真正的收益;他们渴望为自己而活,让自己的含金量被真正的回报所衡量。

以上所有这些人都是如此充满冲劲与能量!如何把这群风格不同、文化迥异、甚至事业与立场也参差不齐的人给好好得捏合在一起?用什么样的形式把最复杂的“人”这个因素组织起来,才能让他们爆发出最大的积极量能?这是本章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DAO”这个全新的组织形式被提出和广泛讨论的大背景。

1.散兵游勇?集团军作战?还是......?

2021年之前的区块链行业。当时连“Web3”这个提法都还没出现。所有人对这个行业的印象都是“区块链看不懂”或者“炒币的”这两个概念。即便比特币已经面世超过10年,创造了超过2万亿美元资金规模的市场,但行业早期的从业人员主要还是以个人专家或小团队形式存在。时不时传来的某个团队取得里程碑突破的消息或某人一夜暴富千倍的神话,最多也只是让大家觉得“和我什么没关系”或者“这就是割韭菜的”。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松散组织,并不足以构成在社会上形成“共识”的力量,影响力当然也就很弱了,这是问题所在。

在2021年下半年,有一个人的讲话改变了这一切,那就是扎克伯格(是的,就是那个被现在Web3从业者嘲笑为很假的科技巨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做“人与组织”生意——也就是社交网络的科技巨头宣布它要改名为Meta,并全力进军元宇宙和Web3领域。同时伴随而来的几件事件,包括:字节跳动90亿元收购VR设备商Pico剑指元宇宙社交;美国国会举办Web3听证会并表示要“确保Web3革命发生在美国”;中国多份官方文件表明要“运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红杉宣布All in Crypto和DAO。这些事件几乎都是同时发生的,由于有这些事件是如此密集,而背后又都是科技巨头背书甚至主权国家的声音,这才使得公众终于认知并且相信了一股巨大的数字化Web3浪潮即将来临。

大家都感叹,正规军入场了,现在是最好的时候了。于是大量的资金和注意力开始涌进行业,NFT和代币等数字资产的价格被快速拉升,街头巷尾的阿姨们都开始讨论NFT,春节联欢晚会上沈腾都开始在“元宇宙”贩狗了,并且还顺手带动了一个叫“Dogeking”的空气币拉升了2000倍。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的狂欢开始了,而此时最应该警惕,在浮躁期的市场里面,充斥着庞大的概念和狂热的人,但大部分可能都是不靠谱的。

来源:红杉资本官方Twitter
来源:红杉资本官方Twitter

奇怪的是,虽然巨头企业们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让Web3的星火在公众中燎原。但他们自己却似乎并没有因此获益多少。Meta的股价在扎克伯格宣布改名之后,不增反降。字节收购Pico后也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微软苹果谷歌等巨头依然保持“积极观望”,并不入场。这熟悉的场景,也发生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早期,传统巨头们犹犹豫豫、鞭长莫及,转身迟缓,他们立的Flag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后显得异常尴尬和无意义。他们带来的社会关注度、流量、信众,当然还有资金,恰恰是培育他们竞争对手的最好营养。每一次范式革新,都伴随着对传统巨头企业走下神坛,人们之所以来到新大陆就是因为受够了那言不由衷和杀熟盘剥,好容易等来了新的可能,怎么还能把治理大权交还给他们这些寡头,想啥呢?

围绕着到底什么是互联网3.0背景下的组织形式,业内也展开了大讨论。有没有一种组织形式,既可以比散兵游勇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又可以具有集团军作战的规模性和效率,但同时不被寡头科技巨头们垄断和绑架?于是,一种全新的治理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DAO。它的全名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2.什么是DAO?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说:“大多数技术倾向于让边缘化的工人自动地从事低级的工作,而区块链则是用自动化把所谓的“中心”给革命掉了。比如,区块链并不会让出租车司机失业,而是让中心化的出租车公司和Uber都失业,让出租车司机直接与客户合作。”

什么是DAO?我把它表述为“一个全新的组织治理结构”。更具体地说,DAO是一种流动的在线社区型组织,其资产由社区的贡献者管理,其行动由社区的贡献者决定。DAO的组织基础是提交到区块链公共账簿的不可篡改和撤销的智能合约,而不是传统的“公司章程”。区块链技术保证了DAO的成员具有完全的可访问性、完全的透明度和退出权(通过分叉)。DAO 的代币决定投票权,根据群体优先级分配资金,激励参与,以及惩罚违反社群规则的行为。

Bankless也给出了他们对DAO的简洁定义:“围绕某个共同任务为核心的数字原生社区。” 这种社区是自下而上、灵活且较为松散管理的。他们分享共同的使命和区块链智能协议、内部资本和社群规范。这种组织类型可用于管理几乎任何事物,包括:开源图书馆、NFT收藏、社交俱乐部、新闻供稿、聚集劳动力等。

Orca的两位作者Julia Rosenberg 和 Maria Gomez 试图给DAO做更简单洁和正式的定义,他们认定DAO的要件包含了:1)开源和基于区块链的;2)成员资格是开放的;3)DAO是独立团体;4)使用代币来管理协议和治理;5)使用代币分配内部资本来完成目标;6)具备自动化市场或功能;7)有防止小团伙勾结的机制;8)激励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机制。

如上文所说,到底什么样的组织可以解决“不可能三角”?对DAO来说,即便它诞生于虚无,且现在依然走在泥泞之中,但作为一个Web3原生的“人的组织形式”,对DAO的探索就是对Web3未来社会形态的探索。其前进的方向毫无疑问将改变社会、经济的各方面,也会改变你不远将来的生活。

大家仍在摸索和发声,DAO的形式也可能在未来几年会有所改变。但无论它们被如何定义,它们都会逐渐发展壮大!如果说2020年是关于DeFi的年份,2021年是关于NFT,那么很多人认为2022年将是DAO的一年。

3.起步:从拥有个人钱包开始

如上所述,DAO的治理权和内部资本分配都是围绕数字货币进行的,这个组织的成员甚至不需要知道彼此的名字和长相,彼此之间都是以一串代码作为联系和区别的。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一张“身份证”,才能使你可以向人表明身份、拥有自己的权益、记录自己的贡献、分配自己的收益、管理自己的财产。而这张身份证,就是你在起步阶段最需要的——“个人钱包”。

你的个人钱包是Web3经济制度和DAO的狂野世界的支柱,钱包就像你的个人数据保险箱。无论是以太坊上的Metamask,Solana上的Phantom,Terra上的Terra Station或其他,你钱包里的代币可以解锁你进入Web3领域的权限,而且只会在未来几年变得更加重要。

当然,钱包领域本身也在快速进展。五年后回头看今天的钱包可能会觉得有点好笑,例如我现在很苦恼的,每换一台设备、哪怕是浏览器,就要手动重置一遍数据,非常繁琐,只能安慰自己说这就是去中心化、去服务器的代价。不过,一些集成性的解决方案,例如Zerion,就体现出钱包已经既可以作为“身份证”也可以作为我们集中管理自己全网资产数据的工具来使用了。

这个“钱包”里装的,可不只是你的“钱”哦。它包含了你所加入的Dapp、你所购买的NFT、你在Web3的“社会信用”评分、你的技能徽章、你的积累声誉。它就是一个集合了所有这些有形无形资产的前端,就像你的手机一样,个人钱包将成为你Web3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最棒的入门方式:学习、做任务、同时赚钱

加入一个领域,固然需要学习和操练,但是你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你对Web3领域的贡献。有没有可能,让你能从这种贡献中得到回报?那就是以Rabbithole为代表的,Web3前沿领域中最令人兴奋的趋势之一:“边学边赚(Learn to Earn)”。

随着Web3的蓬勃发展中,用户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习使用相关的产品,从而get这个行业的价值。而对于产品项目方,用户真正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就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有了这两方的需求,Rabbithole就将其联系了起来。它给有兴趣的用户提供学习和测试新产品的任务,用户一旦完成相应的学习和任务,就可以获得该产品的代币奖励。

这对大家来说是多赢的。项目方使用他们自己的代币资金来打造流动性资产池,作为他们的获客和宣传成本;Rabbithole从任务项目中获得收益分成;而用户当然也是赢家,既尝试了或者学会了Web3领域当下的热门和最新项目,同时也得到了代币奖励。举例来说,用户单从“注册一个ENS地址”这一任务中就获得了难以置信的价值1.75亿美元的空投,这引发了当时的一小波热议。

虽然说,像这样的大型空投或许是不可持续的,但它们很可能也是一个试点。各类DAO组织都有很多钱并且最想要的是用户。这个市场对于那些愿意进行开拓的人是极其有利可图的:与Rabbithole类似的项目Coinbase Earn的年化收入就超过了6000万美元,而这只是Coinbase里公认用得最少的业务之一!

“Learn to Earn”或者“Share to Earn”玩法很容易被集成到 Web3 钱包中。他们是Web3用户学习的利器,而且这当中很多用户就是早期受益于此的Web3原著民,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和信仰去支持这项计划。理论上来说,这还非常有助于为区块链带来更多的用户,因为每一个区块链都能有一个“Rabbithole”。世界太大了,天花板太高了,且这还是一个赢家通吃的世界,所以“任务开发者”这一工作在DAO的赛道中也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如果你在上大学,我鼓励你用课余时间在Earn、Rabbithole和其他地方去学习和测试不同的Web3协议。最好的情况是,你在更多空投中发了大财。最差的情况?你不及格。如果你完成了足够多的学习任务,并在面试时向你的雇主展示你的NFT勋章和总评分(Degen Score),你可能会被Web3公司当场聘用。“学习赚钱”或“分享赚钱”模式将取代那些线下培训的证书,并在很大程度上颠覆现在的教育融资模式。

5.上手干活:Web3的团队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经过了“新生入学培训”之后,你可以尝试以某种形式加入一个项目团队开展工作了。由于Web3行业的新兴属性,各项目方都有比较旺盛的招人需求,兼职和全职的机会都有。比较热门的领域主要涵盖 DevOps(Developer Operations)、研究、治理、大数据科学等。如果你要身兼数个团队(业界比较普遍)的工作,那么你需要建立你跨项目的持久声望。而DAO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Chris Dixon将DAO的成员资格体系与历史上相似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就像威尼斯为欧洲的早期现代化所做的那样,Web3正在重新定义全球人才如何协作、汇集他们的知识来一起工作的模式。就像1970年代的Homebrew计算机俱乐部那些聪明、热情的“业余爱好者们”聚集在俱乐部论坛上,来为“修建新生态,构建突破性产品和体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这些类似的人和社区今天就是通过DAO而组织起来的,DAO是Web3组织协作的原生范式。”

Web3生态系统的疯狂之处在于其全球可访问性。你不需要出生在特定的城市或获得顶尖的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入学资格。自下而上的模型和 DAO 的“自愿加入”颠覆了传统的人才招聘模型。您可以一键加入心仪的项目方Discord群并开始你的工作,你不仅可以获得赏金或工资,还能通过向HR人员(很可能是一个智能HR合约或机器人)提交工作证明(POW)来赚取你的“声望点数”。您也可以直接在群里向DAO的委员会申请补助金或提交全职工作的申请。

人们同时为多个DAO工作的情况很少见,除非它担任非常有限的专家角色(例如创建数据表或其他研究报告)或单纯的后台职能。我们可以把大多数的DAO拿来和好莱坞比较。这些DAO作为制作公司为项目团队提供资金、指导和团队组建。而项目团队就像演员一样在演出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诚意,事成之后彼此解散并且继续下一个。大型DAO将是具有高度粘性的雇主,但大多数中小型的DAO将更加倾向于流动性的项目合作模式。这种Web3模式与传统好莱坞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每个贡献者,无论大小,都可以保留与产品成功相关的回报,而且是持续的。

有一个挑战是,因为DAO的分工合作经常是全球性的,而全球性的报酬标准相差巨大。比如同样的工作,交给美国成员完成和交给孟加拉国成员完成,理论上他们要求的回报会差异巨大。像这样的情况是否会加速将白领的工作外包给海外那些成本最低的投标人,导致恶意和虚假的劳动报酬竞价?

6.如何团结起来:DAO的组织框架

有人问,DAO不是一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么?还需要什么组织框架啊?一人一票,绝对民主,有事儿大家商量着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应该这样么?的确,大家一开始也这么想,到后来发现乱套了。绝对民主的理想国,看起来在哪儿都挺难实现啊。

这中间主要会碰到三个问题:选民冷漠、多数人暴政、小团体共谋。面对绝大多数不那么重要的问题,“选民”们并不关心,投票率非常低,这使得治理变得低效;而面对某些重要问题,又会激起全员鸡血和亢奋,几千乃至几万人的社群组织公投,很容易使民众被某种冲动情绪裹挟,产生“多数人的暴政”;在这两种极端情况往复交替的时候,聪明人或者阴险之人,都会看透这中间的可操纵性,于是他们会基于各种目的、利用各种手段、开始拉帮结派、尔虞我诈,组成各种团团伙伙,随后整个DAO就会变得乌烟瘴气,进而支离破碎。这就是小团体共谋。

因此,Web3社区很快就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DAO的决策机制还是要借鉴传统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层级。一个集中高效的投票机构、治理问责制、社区HR和运营者、用户参与激励计划、透明沟通渠道等,都是要改进和健全的地方。

从组织结构来看,Rari Capital有一套很好的理论。他们建议将角色分为“气泡”,每个气泡可以视作一个“子DAO”,他们是在一个固定的“父DAO”之内相对离散、流动、可自由组合的团队。这是Yearn开创并且还在使用的,FWB DAO也在使用类似结构。这种框架的好处,还包括了能通过书面文档协同和留存(Notion等协同工具)推动组织的规模扩大,并且为所有新加入者提供全面而实时更新的治理结构与组织框架,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和融入。

来源:FWB组织架构
来源:FWB组织架构

信息流工具和决策工具方面,针对DAO的相关工具还有待大幅改进,目前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好机会哦)。与管理一个完善的跨国公司相比,您可以更轻松地管理具有NFT或社群货币的全球DAO或子DAO(任何远程工作为主或高度国际化的人都知道在传统领域里要建立这种基础设施是多难和多贵)。但有一个问题是,因为DAO具有自治属性,“多数人暴政”和“投票冷漠”问题依然是全民公投机制一定会碰到的问题。所以,基于所有投票权人授权的代理管理机构必须要被建立起来。不然当每个微决策都要需要投票时,DAO的速度可能会变成龟速。

Orca协议正在研究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案。他们利用NFT作为访问代币,给社区成员组成一个叫做“Pod”群组的权力。这个群组具有一部分DAO的金库使用权,同时承担对应的责任。这就像选举出了一个个类似“居委会”的最小管理组织,只要定期让他们对该小组运营结果负责就好。但这种离散化的自治不代表没有监督。监督责任也落在所有人身上。在这种模式中,良好治理和糟糕治理的唯一分界线就是信息透明性是否良好,传递是否顺畅,绩效分析是否客观全面,以及刺激选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方法是否管用。

在社区HR和运营方面,如果你现在加入一个DAO,你会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这里大概率已经有一个新的“管理人”了,你可以理解为是大多数DAO的连接枢纽,也可以称之为“首席社区官”。这个岗位对外指挥社群成员在网络上造势和搞事情,对内管理内部的文化氛围和规则制约的人,他们还负责引导新人获得正确的资源,快速融入。

大家最容易提出的疑问就是,目前的DAO的发展还没有非常先进,他们的制度更多被设计用来奖励早期“入群”的用户。如果按现在的规则,投票权按代币持有量划分,那么富人越发富有,金钱带来权力的问题会在这种组织下再次发生。而且和现实世界相比,这些超级富豪还可以匿名!基于以上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才需要呼吁多方的介入,来共同完善这种新型组织的管理。政府和执法部门应该尽快考虑把DAO这种新型的组织纳入到法律规范中,给予一个合法的“身份”,这样其税务的征收、治理的合规性才能够被正式确认。同时,基于代币的治理准则也需要更多聪明的大脑一起来优化。例如MarioVitalik的代币治理准则,值得一读,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可以到下面的链接里阅读。

2022年被认为可能是DAO大爆发的元年。这个“代币治理实验”的形式是如此新颖,以至于要避免和解决类似“独裁统治”和“多数人暴政”这样的问题,这是我们永远不想在DAO这个全新的组织体系里看到的。实现梦想,打造一个更理想的归属地,需要所有从业人员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推进,我也期待投身其中和大家一起共建!

7.需要一个好的帐房先生:DAO的财务管理

2021年经历的牛市是Web3短暂历史上最大的财富创造运动之一。任何在该行业有合理风险敞口的机构或个人的净资产在过去18个月里都飙升了5–50倍或者更多。这促成了一些DAO拥有了巨大的资金储备。尤其是一些运作良好的DeFi协议DAO本身现在价值数亿美元,有时甚至数十亿美元,大多是以它们的本地代币计价。其中两个最活跃的DAO,Uniswap拥有40亿美元的储备和Compound拥有价值10亿美元的储备。

看看这些数字,我们往往会觉得这些组织很有钱了,但深入研究他们资金库的组成就会发现恰恰相反。这些以原生代币计价的储备资金,其绝大多数的“价值”来自于一种反射性的信念,即市场总是会吸收新的供应,他们的强势代币总会值钱。这可能会发生在牛市中,但当牛市转向熊市,成交量消退时,情况会大幅改变。事实上,这正是今年年初市场崩盘时所发生的情况。

单一货币所构成的资金储备在Web3领域还是比较脆弱的,即便是那些顶级项目的资金池也还是没有出现太明显的多样化代币配置。

基于这种储备结构,在熊市或者黑天鹅事件期间,这些资金储备就等于任由市场摆布。在2018–2019年熊市中,一些最佳项目也难以生存。各个资产都有可能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风险:智能合约故障、黑客攻击、Oracle缺陷和代码错误。风险发生时,代币的价格有可能会在很短时间内大幅下跌,甚至在DAO考虑如何补救之前。如果这些项目的DAO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妥善采取管理措施,恶性循环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尽管人们普遍表示要在顶级项目的DAO中实现更多样的代币储备金,但大多数DAO仍没有行动。这有几个原因:开发人员的过度自信、希望避免给社区留下大型代币持有者“倾销”自有资产的印象、来自监管方面的挑战等。但其实这只能归结为缺乏DAO的管理能见度和决策工具。

虽然像DeepDAO这样的工具在跟踪项目的财务数据方面做得还不错,但也并没有提供一个投资组合管理工具所能提供的全部功能。如果工具的进步能给DAO社区提供更好的财政分析支持,将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治理决策过程。

现在的DAO们普遍缺乏专业的财务经理和对于财务管理的敬畏之心,但这个是一个健全的正规化组织必须要做好的。所以,专注于DAO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招聘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可以把资金储备进行明智的多样化,以确保它们拥有良好的资本架构来应对各种市场环境。不幸的是,你不会喜欢大多数财务经理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开始卖出。因为在牛熊交替时,资产快速飙升后的大幅度蒸发对DAO没有任何好处。

另一方面,投资者关系也是DAO的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Web3领域,高质量信息的财务披露的重要性非常高。因为社区关系好坏会影响DAO与多方面的沟通质量——投资者、流动性合作伙伴、技术伙伴、核心贡献者、用户和其他网络推动者。

强大而透明的财务信息披露是传统公司良好治理的支柱,但其受会计周期的限制,将信息流限制为一年只有几次。而区块链技术和DAO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信息随时可供查阅,处理速度仅受区块传播的速度限制。区块链的开放和无许可性质导致了这个巨大的转变,重新定义了项目方与其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财务数据变得透明的、广泛可用并且随时可以访问。利益相关者能够实时跟踪他们持有资产的财务状况,信息管理者(如各类数据分析机构和媒体)可以通过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和数据科学家社区在任意时间内进行信息更新。不过我怀疑,这是不是一个好主意?还是,要加上一些自主选择性?

以上提到的相关工具包括:Token Terminal(基本数据)、The Graph(链上数据)、Nansen(资金流)、Dune Analytics(聚合指标)、DeFiLlama(TVL)和Messari(市场数据和链下事件)他们是帮助投资者和用户全面了解各个项目表现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全球的去中心化数据分析社区中,这些数据源的组合提供了很棒的成果。

上面这些基础零部件为建立优化的财报系统做好了准备。如果执行层面不出问题,Web3项目的财务报表将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大不相同!投资者不必再不耐烦地等待季度收益报告,协议声明变成了直接来自区块链实时数据流的动态文档。实时、透明、给人安全感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一个合格的Web3 DAO应该具有的特质。

8.合规化是必须的——DAO的法律相关事务

政府通常会做三件事来劝你不要做它不希望你做的事情:征税、切断你的银行服务、行政或者刑事处罚。没有人能真正对抗这种国家力量,因此如何从税务、合规、合法的三个角度来发力,让DAO在现实世界中安全落地,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理论上“银行服务”对DAO来说是最可有可无的,因为它本身就可以被视作一个去中心化的共享银行账户。区块链的匿名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你免受责罚,但你真的这么认为么?各国政府在监管上确实有松紧之分,但除非你像FTX那样,把公司建立在避税天堂巴哈马或大力鼓励Web3经济的一些国家,不然其他各国政府或多或少都会对你施加监管,短期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于DAO的组织者来说,解决法律责任问题,将DAO纳入税收、金融和就业合规合法领域,将是很重要的任务。a16zLexNode都对如何将DAO实体创建为可能具有灵活、独立的子结构的合法组织,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和模板供参考。专业致力于Web3合规化的法律服务项目Openlaw甚至宣布推出了自己的合规化的“有限责任DAO”,叫做“LAO”。他们用它来团结能帮助Web3合规化的社会力量。由于这是在美国法律框架下的,我就不多讲了,链接在脚注上,大神们自己研究哈。

所幸的是,美国的怀俄明州已经在这方面跨出了领先的一步,因为它是全球第一个承认将DAO作为一种有限责任法人的政府。(有趣的是在1977年,怀俄明州是第一个承认实际有限责任公司的州。而美国国税局花了11年时间才承认这一地位。)这也是大多数DAO与DAO之间或与其他商业法人之间能合法做生意的重要基础!

鉴于迄今为止,很多政府对Web3所展现出来的又爱又恨的态度,我认为他们对非公司企业DAO也会采取类似的立场。这就意味着,那些将其判断为非法或者错误定位(比如把代币认定为非注册证券)的国家将会生生把创新者们逼向那些具有更宽松监管环境的国家。大量团队肉身出海,转战新加坡、韩国、葡萄牙等地的情况已经发生了,而且在他们看来那是无可厚非的。

9.新的资本配置机制——Venture DAO

接下来我们重点看看两种特别具有变革性的DAO:Venture DAO和Curator DAO。

如今,风投资金正在投资DAO。或者投资用来组建DAO的基础设施DAO,或者注册为投资顾问以消除某些监管阻止VC直接投资Web3的约束。原本的后期投资者们正在进入早期A轮。早期投资者正在转向永久性资本。聪明的钱自然知道资本市场是动态且发展迅速的。

Venture DAO越来越火爆了,除非出现全球性的监管阻碍,不然到2025年,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活跃度来说,Venture DAO都会是所有投资主体里的佼佼者。项目方的DAO并购也开始升温,未来可能会有大量的DAO与DAO之间的合并,或者Web3公司对Web2公司进行收购。而Venture DAO增长的唯一限制就是法律和监管。Decentralized.Co对Venture DAO的未来做了畅想,我把链接放在下面,值得一读。

来源:Decentralized.co
来源:Decentralized.co

在目前合规投资领域之外的灰色地带,有很多投资社群对投资工具有需求。人们一直在努力迭代Venture DAO的模型,并促使其合规化。风险投资公司Metacartel经过不懈努力,将代币的投资社会化,并组建了合法化的盈利DAO——MetaCartel Ventures(MCV),为贡献者的流动性激励铺平了道路(这另一种更多工作更多激励的PoW)。该组织可以投资任何可能被代币化的东西:Web3、公司、NFT、其他DAO、虚拟土地许可证等,这是一种灵活的“投机”,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如果不升级法律法规,它将发展成我们想象不到的样子。

10.新的信息管理机制——Curator DAO

Curator DAO指由代币驱动的信息聚合组织。这种由代币经济驱动的信息管理和分配组织可以取代集中的、广告利益驱动的传统媒体组织。他们将使得诸如媒体、咨询机构、非盈利组织、公共关系管理组织等需要依靠信息聚合与分发的组织,在公众中获得更强的特色识别度和更好的认可。对内还能减少低价值的冗余工作,让高价值的信息服务被更多人所拥有。

让我们从最重要的前提开始:信息聚合市场可以为让各个DAO社区众包完成高质量的信息处理任务并且给予对应的激励措施。即便现在的人们似乎真的很喜欢他们从奶头乐的快媒体垃圾信息中获得的多巴胺,但大家内心都知道这是有毒的,公众最终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东西,而且这种高质量要被正确的物质激励到,不然劣币依然会驱逐良币。

如何运用Web3的特性来做些改变?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三点:

  • 它将打破Web 2.0巨头公司垄断的数据孤岛,为可打通的、开放的“用户生成数据”(UGD)创造激励,让用户开辟一个没有壁垒,畅通互联的互联网数据底层。
  • 它允许你随时整合策划您想要收集和发布的内容,信息在你手里将像一个魔方一样,被你随意组合并即时产出对应的样子,而且可以被随时纪录,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可以永不磨灭!
  • DAO将允许你与某群体或某独立信息聚合DAO结盟,你们一起创造独特的、更大格局的信息聚合市场。

这为Web3机构替代谷歌搜索开辟了可能性,有了这替代方案,你再也不用看排名算法给你带来的广告了,你看到的会是为你定制的Feed流,并且可以根据你的心情切换信息过滤方式。

像Substack和Mirror这样的机构,已经将创作者的长篇文字内容货币化;Pub DAO正在立志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美联社,他们认为你不需要听100遍差不多的废话;Messari Hub和Analyst DAO,正在进行去中心化的代币研究;Bankless DAO正在做多方面的开创性的工作,他们众筹出了多个子频道,并在其专门研究艺术、DeFi、DAO等课题的社区中做深入拓展。

同样令人兴奋的,还有数据源的量化。The Graph 将一个代币管理模型变成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索引平台; Flipside的MetricsDAO和Dune DAO专向研究各代币的经济指标;IndexCoop等项目使信息聚合管理人和信息提供者能够利用他们的信息管理优势,将各种指数自由组合成为新的合成数据。以上这些在受监管的金融市场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即使可行,也需要数年和大量的投入才能有初显成效。知名技术大神Balaji也一直在为内容创作提供奖励,比如他提出的一项众包创建全球通胀数据表的竞赛。

最后做个总结,Web3对技术和商业范式的革新,比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升级更大。它对于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影响,也同样巨大。要完成如此巨大而又艰难的任务,靠传统组织形式或者某种微创新,成功率实在太低,其犹豫徘徊乃至一不小心开倒车的概率肯定不小,而是错成本肯定较大。以什么样的组织形态,去团结什么样的人,是一项伟大事业首要考虑的。Chairman毛有一句理论非常经典:“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任何时候,谈论人和组织的问题,都是重大的问题。

Web3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组织在引领?会是回归到传统的公司形式?还是浮现出一个“开源网络的有机集合体”?此中之DAO,必非常道也。得益于先驱和建设者们的贡献,这个基础已经从海底浮出了水面,让我们如何不由得遐想,未来会有多么得不一样啊!

第五章——Web3金融市场基础概览

Web3生态的稳健和安全性需要依赖像货币、区块链、DAO这样的基础。而为了维持市场的活性和生长潜力,另外一种“生长激素”也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让资产充分流动的金融体系。

Web3的“贡献-拥有-收益”,与Web2的区别是什么?当然就是拥有和收益。Web2巨头们把用户的数字资产、关注精力与时间都占为己有,变现为自己的利润;而Web3正是要让用户享受自己财产所带来的收益。因为只有收益权,才真正体现了拥有权(你细品)。

传统Web2金融市场的收益,被投资家和华尔街银行家所把控,他们是传统市场的巨鳄,几乎不会有正常人觉得自己可以玩得过他们。但Web3要打破的不就是这样的事情么?

在这片自由待开发的世界,货币准备好了,技术准备好了,人也来了。于是,大量天才们开始涌入,无论是为了逐利还是为了建设,他们创造了属于Web3的独特金融系统,让金钱和收益在人们当中开始流动了起来。

这催生了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催生了DeFi(去中心化金融),催生了DAO的金库,催生了一年万倍收益的暴富者,也催生了大量绿油油的韭菜。不可避免的,这个野蛮生长的“金融怪物”,也催生了监管者的注意力和传统金融业的敌意。

Web2巨头中最跪舔Web3的巨头Meta发布Q4季报后,股价暴跌26%,但Web3里却风平浪静。因为这正验证了:去中心化的事情,不管中心化巨头怎么努力,都做不好。

此刻,Web3金融市场里,充斥着金钱的狂欢、激烈的搏杀、黯然的神伤,还有持续不变得对未来的希望。摸清金融这条洋流的方向,对于深刻理解Web3市场至关重要。因此,我接下来会花两章的重点篇幅,来好好讲他一讲。

1.数字人民币领跑全球央行数字货币

引入Web3金融概念的第一部分,我们首先要谈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CBDC)。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时,可以说是货币领域最新进化出来的利器。因为什么?因为这种货币将会使所有的金融交易都被纳入到一个巨细无遗的强力监管大幕下,它能细化追踪到每一个人的每一笔交易,是的你没有听错!

这一领域的全球领先者,是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其背后的考量其实也非常明晰。而西方国家则对此有着深深的焦虑,深怕在这个赛道上被中国甩开,于是他们也在试图尽可能快地模仿。不过,这种强力插入到举国上下每个人的每一个交易里的执行力,哪里是西方政府能办到的?即便技术上不难,但在西方的国民意识和政治制度之下,要完成这样的“壮举”,是非常高难度的。

数字人民币与中国Web3政策目的一样,最终是为了消除金融管控的漏洞。一位分析师说,数字人民币将使流往澳门的资金减少6000亿美元。

数字人民币很可能是用来取代美元作为出口储备货币的长期行动中的第一步。有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中国建立一个两级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其中一个让它在国外匿名流通,另一个在国内完全可监督交易,类似于ZCash的功能。而那个在全球流动的匿名人民币池,只需要在与中国的互动点上加以监控识别,就可以让其流入国内之后变得合规与透明。

如果这么操作,数字人民币可能很快成为一个西方货币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中国现在是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如果中国能确保为全球流通的数字人民币提供相对优良的隐私保障,这会对美元的全球储备格局构成真正的挑战。

2.西方国家的CBDC纠结

西方国家自然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美联储在今年1月20日姗姗来迟得发布一份数字美元研究报告,审查自己的CBDC可行性,但最终也并未得出什么明确得结论。中国的体制会使央行数字货币走得更快、有更好的协调和可执行性,并从一个更大的贸易网络开始其全球化输出的进程。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确实对他们自己该不该发行CBDC感到左右为难,因此进度确实很慢。

一方面,美国和欧洲担心数字人民币能让中国迅速在全球贸易中挤占他们的主要货币地位,但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声音担心CBDC将会使得交易监控、审查和民众抱怨的存款负利率成为一种常态化,这被西方媒体称为“劫富不济贫”。西方的政治体系和国情不太能支持这种价值观的实现,他们很纠结。

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证词中,美联储主席Jerome Powell似乎也同意这个观点。他告诉委员会,对于CBDC的好处是否会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他仍然“合法地没有决定”。他说,有效监管稳定币可能会是一个更简洁优化的方案。美联储表示如果没有白宫和国会的明确支持,他们是不会发行CBDC的。

3.USDC这样的稳定币才是美国的朋友

Jeremy Allaire所创立的Circle公司发行了美元稳定币USDC,这玩意儿被很多西方媒体和意见领袖认为是比央行数字货币更好的选项,大致有三方面的理由:

1)如果某种稳定币的流动性好、且能够受到良好的监管,那么其融入到整个Web3生态并被追捧就是大概率的事。除了Tether公司发行的“欧洲美元”稳定币USDT外,Circle公司的USDC也是当今美国的严肃且有成绩的稳定币。

2)USDC是唯一在Binance、Coinbase和Kraken(以及Huobi和OKEx还有大量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之间已经可以互通的稳定币,而且它也是一个强大的DeFi货币流通桥梁,能有效吸收欧洲美元USDT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分布的广泛性上来说,USDC拥有目前唯一能与USDT抗衡的体量。

3)美国这样的国家,真的会坐等数字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备么?不会。而他们自身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过程中又困难重重。所以拥有完全储备、良好监管的稳定币肯定会是另一个选项。

USDC有很多值得美国喜欢的地方,它已经是多链的、是DeFi中流动性最好的稳定币、是具有安全性的(Circle公司每月都会发布由前五大审计师提供的储备审计报告)。USDC的创造者(Circle和Coinbase)拥有很好的信誉,自2012年以来,他们热衷于建设合规的Web3支付基础设施,且USDC的市场份额也一路从6%追赶至25%。一旦Circle通过SPAC上市,它也可能受益于上市公司的光环效应,并为其资产负债表增加近5亿美元的额外现金。

来源:金色财经
来源:金色财经

4.传统TradFi是前浪,Web3金融是后浪

TradeFi是指传统金融交易机构,包含银行、传统交易部门、主要资产管理公司等。Web3金融则是指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交易机构,分为CeFi(中心化金融,比如Coinbase和币安)和DeFi(去中心化金融,比如Uniswap和Pancakeswap)两种形式;传统金融TradFi“老钱”们一直认为他们迟早可以进入Web3,而且会依仗其强大的力量,推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抢夺新兴的Web3市场。但其实真到那时候,游戏可能早就已经结束了。

事实上,Web3领域的金融建设者们早就已经把传统金融玩家们甩在身后了,且他们不会把领先优势还给华尔街。笼罩在整个行业的监管风险使TradFi机构始终游离在Web3领域之外,阻碍它们累积必要的知识和人力基础,这毫无疑问会让他们在Web3金融服务领域缺乏竞争力。

Web3公司整体表现得更强、更快、更积极,而且不受那些老旧的TradFi基础设施的束缚,优秀人才们也在向这个方向移动。而且这个迁移还处在坡长雪厚的几十年风口的早期呢!

举些现成的例子:如果投资人要场外借贷,他们已经不去高盛了,而会去Genesis公司。这家公司在不到2年半的时间里创造了近2000亿美元的贷款,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数字资产借贷公司。期货投资人宁愿选择去Binance或FTX购买比特币期货而不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买卖。即便Fidelity可能是传统参与者中Web3创新做得最好的,但他们也正在被Coinbase Institutional挤占市场,该机构目前已经成功将全美前100家对冲基金中的10家转化为了客户。连最后的买单人——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都即将使用Anchorage(刚获得KKR价值30亿美元估值的D轮投资)来参与银行的倒闭清算工作,这使得Anchorage成为Web3领域第一个参与政府货币机构监管工作的创业公司。在Web3领域,前浪们已经几乎没有地方施展拳脚。

5.交易所风云:CEX已经被DEX追上了么?

上文我们讲到,Web3金融分为中心化金融和去中心化金融两派。实际情况是,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增长速度非常疯狂,它们比它们的中心化对手(CEX)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包括更全面的资产覆盖、更友好的访问便利性,它们在吸收全球交易所的流动性方面做得很好。权威分析机构Chainalysis表示,一年内,CEX受DEX冲击而关闭数量将从200家上升到650家。DEX的良好势头将在长尾资产和新的合成产品方面持续,因为基于开放源代码的去中心化市场将比集中性的中心化市场更广泛、更有活力。更别提,在这次的俄乌战争中,CEX的背后都站着美国政府,他们对于俄罗斯用户和资产的查封与冻结,让人清晰得看到了背后主权的影子,请记住,CEX并不能确保你的资产不受主权管制。

不过,首先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中心化交易所CEX的现状吧。目前CEX基本上有三个阵营:

  • 第一阵营是前三大“神级”交易所是Coinbase、Binance和FTX,谁坐第一把交易可能取决于谁能在推出新爆品的同时赢得监管政策的胜利。
  • 第二阵营是Kraken、Huobi、Kucoin、Gemini、OKEx和Bitfinex,他们的交易量相对落后,但这个梯队依然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这个梯队的份额起起落落,是一种相对健康的动态。
  • 第三阵营将会是地区优胜者们的:韩国的Upbit、日本的bitFlyer、拉丁美洲的Bitso、印度的Coinswitch Kuber、非洲的Luno等。

下面让我们简单分析下第一梯队的“三神”吧:

Coinbase拥有惊人的增长和先发优势,作为第一家IPO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他们有免费的光环和充足的流动性股本。他们可以用这些资本在收购中挥霍,快速攫取增量市场和用户,这种无机增长(指以收购快速扩张规模的方法)的打法非常霸道。同时,他们也比较稳,他们是当今顶级交易所中监管定位最稳的。

Binance币安是三巨头中最大的交易所。它虽然看起来已经到了“太大而不能倒闭”的状态,但又始终被各国政府警告、剥离、或者宣布为非法。在过去的一年被世界各地监管者“追捕”后,创始人赵长鹏好像终于准备要妥协、安定下来了。因为已经有迹象表明他们已经在接触多地政府,要接受政府作为投资者了,但问题在于,到底是谁会接受他们?之前被认为最有可能的新加坡政府已经彻底将他们扫地出门,转而给其他的交易所发了牌照。但即便如此,币安的BNB代币(仅占交易所利润20%)在去年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了史上业绩和代币市值双双最快突破1000亿美元的公司。

FTX是现在最热的当红炸子鸡。今年有很多关于其创始人Sam Bankman Fried(简称SBF)的热议,说他是混世魔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30岁以下的人,是利他主义者,是演员SizeChad的模仿者(搞笑),老实说,这些热议都是有道理的,对他的褒奖也是当之无愧的。他创立的FTX以超凡脱俗的速度发展,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用不到100名员工建立了250亿美元的业务。他们是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交易所,领先于Coinbase、Stripe,甚至Binance,他们在竞争残酷的数字货币交易市场做到了这一点。以下是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只需10个简单的步骤!

  • 利用过去成为BitMEX上顶级交易员之一的Credit融一笔资;
  • 在FTX的创业初期做市;
  • 让交易员自己为其他交易员制造产品——比如杠杆代币和代币化股票;
  • 使用代币来加速早期的客户获取,不然转换成本太高;
  • 把最大的移动交易平台Blockfolio买了 ;
  • 成为未来总统竞选活动的第二大捐助者;
  • 在体育运动上花费了惊人的5亿美元做市场营销(包括超级碗),建立品牌知名度;
  • 选择正确的一层公链Solana,帮助它扩展DeFi生态系统;
  • 用它来封神,把早期比特币拥有者们(Web3老钱)从以太坊拽生态里出来;
  • 再融一笔大钱,确保弹药充足。

上述这三家CEX的目标是想拥有覆盖全互联网规模的交易所,上述三位中可能有一位可以做到。到2030年,我们应该能看到万亿美元的数字货币交易所诞生。

6.Web3金融的托底——托管方

托管方是Web3金融的拖底,因为大家都需要对客户的资金进行登记、贷款、做市、监管等托管行为,这些是Web3公司会被监管的领域。在未来几年里,我们可以预测传统金融机构TradFi在Web3领域的进入突破口,将是并购托管方,使自己成为Web3数字结算的底层设施。大多数的投资者和数字资产拥有者在进入Web3领域时,将选择托管方托管而不是自我托管,因为这样可以更加确保安全和万一遭受损失后的保障。

像Anchorage、BitGo、Fireblocks和Ledger这样的专业托管机构最近都因为传统基金的兴趣爆棚而成为独角兽。而Bison Trails为Coinbase Cloud提供的基础设施也显示了托管节点和质押市场对这些公司来说是多么的有利可图。他们仅在第三季度就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质押收入,而其他基础设施公司,如Blockdaemon、Figment和Alchemy也已经筹集了大量资金准备进场。

集中式托管的风险没有想象中这么大,Coinbase有总流通10%的比特币持仓,不过其中半数是因为其扮演了GBTC(灰度信托发行的一种比特币股票)的托管方。而Ledger更是被预估会托管15%的全部数字货币。未来,用户通过冷钱包等方式进行自我托管方式对比大型中心化托管平台的使用比例,可能会是50%对50%。储蓄者们会把他们的大型投资存放在托管或者半托管账户里,而把他们的流动持仓放在类似支票的账户里。

7.Web3支付系统的创新

伴随着稳定币的爆发,Web3支付系统的创新趋势也令人十分兴奋。过去的几年里,比特币、以太坊和稳定币的结算量都增加了好几个数量级。而我们加密行业的从业人员猛然发现,我们是有多久没用过那些商业银行老旧、复杂而又呆滞的转账系统了?

在支付领域,有一些独特的机会正在浮出水面,比如:薪资整合、流支付、二次方支付,以及与慈善机构的对接等等。下面我来例举一些天使阶段的项目,它们都是杀手级的支付基础设施,他们去年的交易量都是直线拉升的态势。

  • 薪资方面:Juno。Web3的薪资解决方案,这类工具将大大简化薪资发行者的流程,使员工 能轻松收到Web3工资的同时也满足了税务合规的需要。很多头部Web3机构正在使用Juno来支付工资,而Juno代币的涨势也非常喜人,从去年11月推出到现在,已经上涨了接近4倍。这在熊市里是极其优异的表现。
  • 流支付:Superfluid。早在2015年,Streamium就开始做流支付,这是一家比特币流支付公司,有点像闪电网络早期的状态(Streamium如今转型成为OpenZeppelin)。在今天的比特币网络上,Strike也是类似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但我对以太坊上的流支付最感兴趣。Superfluid可以整合处理订阅、工资、奖励或任何其他价值流,然后进行连续和实时的结算。Multicoin资本将其称之为“网络化现金流”。
  • 二次方支付:Gitcoin。他是第一个采用二次方支付(用来平衡一人一票和一币一票的方法)的主要项目,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关注,这是一个杀手级的Web3原型产品。Gitcoin通过社区而不是委员会在Snapshot平台上提案投票,以及采用非财阀垄断的民主公开辩论等特性为“公共福祉”项目提供筹资助力,这可能是日后DAO金库大规模解锁的最佳方式。
  • 慈善捐赠:The Giving Block。捐赠升值的Web3资产为捐赠者提供了双重好处:你避免了所捐赠财产的资本利得税,而且你可以在申报里注销这些赠品的全部流动价值。今年,Giving Block通过将这一想法带入主流而引爆。他们经手了1亿美元以上的捐赠,而且这还是刚刚开始。
  • 新兴市场:Valiu。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我们仍然认为货币稳定是理所当然的。随着通货膨胀率达到7%的历史高点,这种观点才会改变。但对于委内瑞拉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事实,他们经历了灾难性的货币危机和政治动荡。因此我们可以继续押注于像Valiu这样为危机地区带来支付稳定性的顶级汇款平台。

Web3支付领域实在是太大了,无法全盘一次说完。像Coinbase宣布与Visa合作并推出了Coinbase卡;BlockFi宣布推出比特币奖励信用卡;支付巨头Stripe正在招聘一个Web3团队并将Paradigm联合创始人Matt Huang纳入其董事会;万事达卡与Web3金融生态企业Bakkt合作;Visa通过购买Punk的方式向朋克摇滚的精神靠拢;波兰支付公司Ramp以3亿美元的估值筹集资金;Moonpay以34亿美元以上的估值获得了老虎基金和Coatue的投资;这一切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热过头了啊?哈哈。

8.一种合规的“Web3数字证券”?

Republic Crypto是一个比较奇葩的“数字证券”交易平台。因为除了它,似乎还没有其他所谓的“数字证券”交易所正式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认可。

Republic正在建设一个数字资产二级交易平台,它刚刚完成1.5亿美元的B轮融资。他们的数字资产二级交易流程拥有唯一的合规性,这使得其日后可能会变成行业标准。在大多数Web3项目被视为“末日证券”的情况下,他们竟然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看来实力不错。首席执行官Kendrick Nguyen并没有回避这个现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将Web3数字资产视为“证券”的前提之下的。他们已经被置于美国证券法的框架之下。”

9.比特币期货ETF,美国的笑话

10月中旬批准的比特币期货ETF(交易型开放指数基金)对“非华尔街投资者”来说很糟糕。尽管名义费用仅为65–85个基点,但依据其糟糕的结构、加上比特币的持续波动、以及市场里确定的长期看涨趋势来判断,这些有毒资产很可能会使投资者每年损失近5–10%的隐藏成本,即便Bloomberg乐观得指出,“Web3印钞机又开了,无风险套利机会回来了”。

由于像Proshares的BITO、Van Eck的XBTF和Valkyrie的BTF这样的基金被要求扩大比特币期货的流通量,这些期货的长期合约一直以高于短期合约的价格交易。这种“期货溢价出血”给华尔街做市商带来了显著的收益,代价则是ETF的持有者们将受到直接的损失。

亚瑟·海斯(Arthur Hayes)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了一篇关于这个的文章:“可以说,这种期货结构对于追踪石油等实物商品的ETF来说还能接受,毕竟这些商品的期货合约不太会有实物的交割。但对于像比特币这样的资产来说,这种结构是疯狂的。因为它既有健康的现货市场,也有投资者可以托管实物而结算期货的简单机制——比特币钱包!这种东西面世的第一天就表明了新的比特币ETF的持有者会是输家。”我们只需看看类似的结构性大宗商品ETF,就能看出在这种结构下ETF可能会有多大的损失——石油期货ETF USO在过去五年中下跌了38%,而基础实物资产实际上涨了62%。

来源:Bloomberg Joe Orsini
来源:Bloomberg Joe Orsini

发行比特币期货的ETF实际上只会给对冲基金巨大的套利机会,ETF的提供商、清算所、期货经纪人、管理人、审计师、律师事务所、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对冲基金这些参与其中的机构都能从中获利,华尔街再一次变得更加富有,但被割韭菜的永远是那些持有基金的散户投资者。

华尔街喜欢他们能从中获利的产品,而现货ETF,尽管它很出色,但却不能让这些产品的传统参与者获得套利机会。这些期货机构是不会情愿让商业银行这种能使用免费资金来进行基准交易操作的机构入局的,毕竟狼多肉少啊。

比特币现货ETF本身是成本较低的选择,但美国证监会SEC不太可能很快批准现货ETF,事实上他们去年11月刚否定了VanEck申请的比特币现货ETF。SEC始终坚持,比特币现货如果不作为证券来监管,你们就别想安心搞事情,好吧,完美!

事实上,自从Winklevoss双胞胎在2013年中首次提出现货ETF申请以来,市场投资者们错过了比特币市场1000倍的升值机会。而现在他们也可能在比特币期货ETF上每年损失10%给华尔街的那些人们,而上涨的可能要小得多。这些产品的公开成本在去年的牛市里看起来都低于1%,但在2022年的熊市里,它们的合约净成本很可能将超过10%。

10.灰度信托GBTC和SEC的双簧戏

当谈到对Web3市场散户投资者的保护时,更能看出Gary Gensler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子。其最终原因与灰度基金的比特币信托股票(GBTC)有关,它是Web3中最诡异的产品之一。这个比较复杂,解释起来可能没完没了,所以我按照其内生结构,挑重点讲一讲。首先,您需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图:

  • GBTC是灰度(Grayscale)旗下一支现货比特币信托基金的公开流通股,记住它是股票。
  • 灰度是信托的发起人,旗下有若干个类似的信托基金。
  • 灰度旗下的信托基金们总共持有价值400亿美元的比特币,其管理年费为2%。
  • 数字货币集团(DCG)是灰度公司的100%控股全资母公司。

然后你需要了解它和普通ETF之间的区别:

一般普通的现货大宗商品ETF(如黄金的GLD)有“授权参与者”(经纪人),通过交易潜在基础资产和它们所代表的股票,创造并赎回“一篮子”股票,直到每股价格等于潜在基础资产净值(“NAV”)。如果对ETF的需求大于潜在的日内需求,这种股价高于NAV的情况将吸引经纪人购买比特币,并通过将比特币发送到信托工具来创造新股,然后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这些新创建的股票。如果股价低于NAV时,情况正好相反,经纪人将购买股票,以信托基金赎回它们,并拿回他们的比特币。这些创造和赎回每天都在进行,以确保ETF的市场价格反映了基础资产的净值。

而灰度信托公司却不是这样的。你今天看到的GBTC股票是通过证券法的一个漏洞进入市场的。这个漏洞使得灰度的授权参与者(另一个DCG附属公司Genesis Global Trading)从合格投资人那里为其信托基金筹集资金,然后依据所谓的Rule 144在六个月的锁定期后,投资者可以在OTC市场(不是纽交所)抛售新创建的GBTC股票。它的形式看起来像一个ETF,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后门ETF”,也有人称之为浮士德交易(恶魔交易)。主要原因是:

  • 6个月后的公开市场价格的浮动肯定会影响抛售价格,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如此巨大,其结果难以预测;
  • 这个机制里没有可以通过转换那些股票来取回买家比特币的赎回机制。
  • 因此这是一种投资者手中比特币有去无回的单向资金流动。

第144号规则的漏洞,为早期认证投资者(可能是庄家)提前涌入灰度信托铺平了道路,然后在锁定期后将其转到零售市场卖给散户以获得巨额溢价。长期以来,对公开交易的比特币金融工具的需求超过了供应,GBTC股票是唯一合法的游戏,而SEC也在其他的ETF提议上拖拖拉拉。这种持续的公开市场溢价对灰度信托基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机制,早期认证投资者从这种价差中赚了惊人的钱,总计数十亿美元。这些都以之后进入接盘的散户投资者的损失为代价,且这得到了SEC的默许。

GBTC溢价持续的时间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要长得多。但随着比特币供给的增加和价格的下滑,过度拥挤的灰度交易滑到了负值。新创建的股票在第一季度充斥着市场,使得现在产生了供过于求的情况,从2021年3月开始,就产生了持续扩大的折扣,别人把钱都割走了,而接盘侠们却没法赎回?!

来源:ycharts
来源:ycharts

因为如果投资者可以选择在该信托基金中赎回GBTC股票以换取在现货市场上价值高15%的比特币,那么这种巨大的缺口就可以被快速弥合。但问题来了,SEC拒绝批准现货ETF,接盘的投资者们不能以赎回基金的形式拿回他们的比特币。那些可怜的韭菜只能在被套和无尽得等待中直面那永远不会到来的资产净值回报,并且持续被灰度收取2%的年费!

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其实还有一个逃生舱口!虽然Grayscale不能继续发行新股,也不能提供赎回计划(他们在2016年因这样做而被SEC扇了耳光),但他们可以寻求所谓的Reg M赎回,因为他们已经在GBTC折扣期间暂停了新股发行。问题是,灰度没有义务一定要做Reg M赎回。

灰度公司实际上说了几件真事,但不是全部事实:“我们在2016年因Reg M赎回计划而陷入困境,这就是我们暂停该计划的原因”和“GBTC投资者在公开市场上可以获得流动性,我们正试图通过将信托基金转换为ETF来缩小资产净值差距。”这些确实是真的,但也证明实际上继续谋求赎回计划是可能的,但他们不再会做这个选择。

灰度作为发起人,是回购与否最终的决策者,他们干了三件看起来就像绑架投资人的资产,当作与SEC在ETF转换计划中谈判筹码的事情。1.他们装模做样得提交了ETF转换的文件2.他们不会执行RegM赎回计划3.如果无法转换现货ETF,他们很可能清算其信托基金。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是把这些资产看作是价值10亿美元的收入保障提款机。

与此同时,灰度的母公司DCG还与灰度之间唱双簧,他们所宣称的GBTC关联回购本身并不表明积极的信心,而只是为了避免股东愤怒而将资金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的把戏。让我们看看今年DCG频繁发布的“新闻”,以及他们关于回购GBTC的公告。他们明面上讲他们批准了10亿美元的授权,但实际他们只花了4亿美元。这不是什么拯救散户的英雄主义,而是一个没有风险的内部资金腾挪的障眼法,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动机允许投资者赎回。

SEC在这件事情上面,与其说是视而不见,更不如说像是同谋。他们允许GBTC和信托公司资产净值之间存在近100亿美元的差距。而灰度以0%的紧迫感“追求”一支不可能被证交会批准的ETF。“在证交会批准ETF之前,我们没法赎回”这种推卸责任的鬼话很讨巧,这使得他们不会被媒体喷,也不会激怒大多数的人,大家都只会觉得灰度尽力了。但事实上,最终还是散户投资者输了,而灰度和SEC赢了。

一位律师指出,“如果灰度继续收取散户投资者们的管理费,而对贬值却什么也不做,并且不让赎回,他们对信托是负有受托责任的,他们分分钟可能被告上法庭。”虽然如此,但他们可以辩称,他们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回购和申请现货ETF来弥补这方面的差距。如果他们这样说,其实很难搞倒他们。但我们应该警告新投资者,灰度发行的这类新信托也是有毒的,这些信托的表现往往只会比前者更差。

Barry Silbert(DCG创始人)是Gary Gensler(SEC主席)的爸爸。灰度大概率可以继续赢下去,把SEC当个笑话。GBTC在没有Reg M计划或转换成ETF的情况下,其价格大概率会维持在NAV折价15%以上,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而DCG最近100亿美元的估值进一步证明了Barry是二级市场的高手,也证明了目前市场上信息和法律的不对称性有多大。华尔街处处是镰刀啊,美国韭菜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1.监管科技也是Web3金融创业的好突破口

以上部分都提到了目前的美国监管层对Web3的监管是多么的低效。如果你想作为玩家进入Web3的战场,同时还想感觉自己像个狂野西部的警长,努力为这个混乱的边境带来秩序,那么Web3的监管技术领域会是一个好的切入方向。低成本的监管技术领导者是我们的防御前线,他们往往是链接更合理、更友善的监管者的桥梁。(就像a16z的Katie Haun在加入Coinbase的董事会之前是一名联邦检察官)。

公链的性质是开放的,确实容易滋生犯罪,这个事实不容逃避。因此这些监管科技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当局抓获洗钱者、逃税者和恐怖分子是一件好事。强大的合规工具也有助于为Web3行业在监管者面前树立更强的可靠性。这些项目利用高效的监管科技,让Web3的高透明度成为罪犯的梦魇,并且有效减少政策监管者的FUD情绪(Fear, Uncertainty, Doubt),这对公链的发展是一桩好事。

2021年的确是反洗钱解决方案的辉煌之年,如Chainalysis从Coatue、Benchmark和Accel获得1亿美融资元,估值40亿美元;Elliptic从Evolution和软银获得6000万美元;Ciphertrace从ThirdPoint获得2700万美元的融资案例。税收解决方案也是如此,TaxBit从Paradigm、Insight和Tiger Global获得1.3亿美元,一跃成为独角兽;Web3数据和治理平台Messari从Point72 Ventures和所有主要的美国Web3交易所筹集了2100万美元,也是一个好年景。

监管技术的创新项目,使你不需要成为一个完全的叛逆者,就能在Web3中获得建设的成就与乐趣。

12.Web3的美国国家安全案例

美国应对新变化的能力太弱了,在Web3金融领域的进展实在太过缓慢和无能。这一论点已被证明基本正确。其国内政治上的两极分化变得更加严重,赤字达到了二战时期的水平,在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大规模地将债务货币化,自2020年初以来,有史以来进入流通领域的美元约有40%是新印刷的,其通胀达到了历史高点。看空美元而看多比特币的人大约能获得500倍以上的回报。

美国摆脱目前困境的可能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其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剩余窗口时间,开始出口加密美元。一个拥有美国财政部的充分信任和背书、可以匿名交易(货币供应可审计)的数字货币工具将对其全球的交易方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说的可能是USDC这样的稳定币。但如果监管过度,那么一个封闭的美联储维护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很可能会失败,因为没有一个正常的民族国家会邀请监管颗粒度这么细的外国监督系统进入其银行体系。

关于选择央行数字货币还是选择USDC这类受监管的稳定币这一问题,a16z发表了观点:

“现有的、蓬勃发展的私人美元计价稳定币生态系统可以帮助美国迅速采取行动,在金融创新方面赢得新兴的地缘军备竞赛,美国不应该采用集中监控式的央行数字货币。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避免建立大规模的集中式支付基础设施,这样做将对政府的有限能力提出过高要求,可能带来重大的隐私风险,并为别有用心者创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目标。”

其实,受监管的稳定币也是可以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共存的,通过这种并行消除单点故障,稳定币可能会为未来的金融系统增加弹性。

在美国研究者眼里,保持美元作为世界首选储备货币的唯一途径是美国拥抱Web3。随着比特币的流动性增加,一些金融机构和国家政府采用比特币来对冲美国信用度的滑落,他们用比特币和其他形式的Web3工具取代他们现有的美元储备与国债。还有像中国在尝试用其具有强大货币政策保障的央行数字货币削弱美元的领先地位。美国政府可能被迫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禁止美元的替代品USDC然后看着它被削弱,还是采用他作为一个可能的救生圈来争取未来?

第六章——DeFi,Web3的脉搏

在上一章中,我介绍了Web3的基础金融部分。接下来我们要进入这个领域的深水区,也是这个领域最闪亮的星星——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这是迄今为止所有人进入Web3领域最强大的驱动力。它就像一个内燃机,不断轰隆隆得输出催人向前的金钱能量;它也像身体里的心血管系统,不断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就像不断造血再把它们泵到这个身体的每一处毛细血管,维持着整个Web3系统的生命力。

如果有人宣称,早期进入Web3领域的人都是带着情怀,渴望用“去中心化”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者,那我不得不说,得了吧兄弟。这句话用作向大众普及Web3时的宣传语就行了,实际情况我们还不清楚么?事实上,如果没有了代币以及Web3金融工具带来的远高于传统资产的超额回报预期,除了少数的理想国缔造者以外,大部分的项目团队和贡献者们很难单凭一腔热血就闯荡这个蛮荒的世界。毕竟,美国西部早期还得靠金子来吸引开拓者们去建设呢。

今年2月为拯救Wiki创始人阿桑奇而募资4700万美元的Assange DAO里面,有多少人真的认识阿桑奇呢?有人喊着:“如果这个DAO的代币贬值让我们亏钱,我们就会发起一个Prison DAO以确保阿桑奇被关得更久一点!”(可悲,但就是这样)

以上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说明,大家确实关心自己在Web3领域的“拥有权”能否带来足够的“收益权”。金钱确实永不眠,DeFi能够放飞Web3的数字资产,并为他们插上巨大的盈利翅膀,因此成为了最为热门的领域。这些由交易员和程序员共同缔造的DeFi产品就是一个个杀手级的财富密码,如果一个程序猿恰巧精通金融交易或者一个交易员恰巧懂得程序,那他基本就是暴富的最佳人选了。看看那几个缩写名字吧,CZ、SBF、AC,还有Rari Capital的那几个年纪最大不超过20岁的亿万富豪孩子吧。

然而,除去那些靠DeFi暴富的超级天才富豪外,我们有多少人看得懂这一个个复杂的金融游戏和经济模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Web3金融的世界里就像手揣着现金的散客玩家来到了赌场,只要敢下场,结局大概率已经注定。少数赚到大钱的人,你问他为啥,他说:“我进得早,跑得早,运气好”。

朋友,这没什么可埋怨的。自古以来,这世界就没有平白无故的馅饼,反而到处都是被设计好的陷阱。投资收益肯定伴随风险,想要追求超高回报,却对投资产品一知半解,甚至靠听“可靠消息”蒙眼狂冲,那凭什么这钱要让你赚到呢?现在的Web3领域里都是全球顶尖的智慧在搭建金融体系,常春藤毕业的高材生在这些掌握“炼金术”的天才面前往往也就是“麻瓜”而已。

梦想?这里有。暴富?这里有。危险?这里更多!如何趋利避害,至少让自己能在Web3金融市场里安全徜徉,甚至让金融的血脉为我所用,助我壮大?第一步,就是搞懂它。

1.连接新世界和旧世界的USDT

令卖空者懊恼的是,USDT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流通量的稳定币,不太可能失败,即便发生这种情况,其结局更有可能是由美国政府接管,而不是储户们的挤兑。

USDT的支持者事实上是全球主要数字货币交易所和做市商。他们很能掩盖USDT的风险,因为以美元计价的储备还没有太多好的替代选项。去年纽约总检察长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USDT的针对性调查并没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人们可能得出结论,认为对USDT而言,最糟糕的情况也无非是有序引入其他的稳定币而已。

USDT是欧洲公司Tether发行的和美元完全挂钩的稳定币,其实是数字欧洲美元,很多人信任它不是因为大家已经用它做了很大规模的生意了,也不是因为相信它拥有完全的储备支持,更不是因为他们甘愿被一个全球大镰刀割韭菜。实际上只是因为这个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了很久,他们不得不遵从惯性而已。

称USDT为骗子是不准确的。有很多合法的公司和他们大规模合作。目前为止USDT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数交易所和“交易对”的储备交易货币,USDT的流动性比USDC或BUSD要高一个数量级。就连Coinbase在今年春天上市时也提供了USDT的支持,即便他们自己还是USDC的联合创始人呢。

Tether公司今年已经公布了两份准备金审计报告,减轻了人们对该公司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担忧。该公司与纽约总检察长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分别达成了1800万美元和4100万美元的和解,对它来说这只是微不足道的金额。批评人士谴责这是一个马多夫规模的巨型庞氏骗局,该公司在2016年Bitfinex交易所遭黑客攻击并且对客户违约的事件后,不得不谎称其混合基金得到了补偿,并声称在这个过程中挽救了客户以及整个行业。但事实真是这样么?该公司在2018年左右秘密挪用了Tether基金中的8.5亿元填补其自有资金,以掩盖被一个无耻的合伙人用巴拿马和东欧银行的私下交易偷走8.5亿美元的丑闻。

这其中部分是美国的责任,如果美国的银行一开始就接受那些受监管的客户,Tether就不会借助如此绝望的方法去解决对手方的问题了。这听起来像是在为不良行为找借口,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得不接受现状——USDT目前确实还是Web3新世界通向旧世界的主要桥梁。

CoinDesk的Marc Hochstein做了以下精彩的比喻:USDT就像是一座最为方便、但摇摇晃晃架设在传统金融世界和Web3金融世界山顶之间的铁索桥。它的“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设计是依靠司法漏洞套利而减少风险敞口,但它也随时有可能在某一时刻崩塌。

虽然USDT在稳定币市场的份额从80%下降到今年2月的45%以下,但其对Web3交易所结算的基础结构的仍然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来源:The Block
来源:The Block

2.DAI VS UST

有很多人试图挑战过DAl作为领先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地位(DAI是MakerDao管理的以加密资产为抵押,锚定但不抵押美元储备的稳定币),但迄今为止都失败了。但这次不同了,UST做到了。

由Terra发行的UST成为了2021年增长最快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直接取代了之前的DAI的地位。Terra的“哥伦布-5升级”产生了数十个新的应用程序,并使Terra能够通过Cosmos的区块链间通信协议(IBC)扩展其跨链范围。一个Terra上新的保险协议Ozone在短短几周内帮助其社区增加了30亿美元的UST。此外,跨链桥Wormhole推出了对Terra的支持,将UST从以太坊带到了Solana、Terra和BSC链。UST的势头正在加速,因为它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多链稳定币。UST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它以Terra链的治理币Luna作为储备资产,借由销毁Luna印发新UST,并通过Luna的通缩涨价来带动两个货币的含金量。这种天才而又大胆的设计,是老前辈DAI所不具有的。

而DAI方面呢,尽管其发行方MakerDAO本身的代币MKR因为平庸的币价表现而受到批评,但其TVL锁仓量依然达到了近200亿美元的规模,DAl的供应量也超过了85亿美元。与其他DeFi和稳定币对手不同,MakerDAO并没有提供用户激励,因此DAI所有的增长都是良性有机的。

来源:DeFi Llama
来源:DeFi Llama

可见,即便新的竞争对手林立,DAl仍然是行业中集成最广泛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之一,也是以太坊DeFi生态系统中的首选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四年来的稳定记录。如果稳定币最重要的属性是生存,那么它经受住了多次残酷的抽水并依然坚挺,这已经足够证明了它的韧性。

DAI与UST的斗争其实是新形态稳定币老大之争。而UST的优势之一是它甚至没有试图在DAI的地盘上与其竞争。相反,UST正在Terra上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并积极扩张多链布局。如果Web3继续向多链格局的未来,那么在最广泛的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扩散的稳定币才会赢。Terra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而DAI则继续选择专攻以太坊。当然,两者都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赛跑的。

3.算法稳定币的复兴

在经过2020年第四季度的小小超级周期后,算法稳定币剧烈崩盘,并在2021年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幻灭低谷。但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这个赛道的火苗,这可能是由于出现了“部分准备金稳定币”(Fractional Reserve Stablecoins)和“协议控制价值”(Protocol Controlled Value)这两项创新技术。

首先,我们具体了解下什么是“算法稳定币”。大多数第一代算法稳定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Robert Sams在2014年写的一篇题为《关于Web3稳定的说明:铸币税股份》的论文。Sams描述了一个稳定币模型:该模型涉及一种稳定币、一种铸币权益代币和一种债券代币。铸币权益代币等同于铸币过程中所占有的一个股份,这种股份将在新发行稳定币过程中进行“铸币税”的分发,让持有权益代币者获利。当对稳定币的需求增加时,该稳定币的价格上升到$1.00以上(称之为扩张或上水),稳定币的供应必须增加以平抑价格。系统会自动增发新的稳定币(Rebase)给“股东”,直到稳定币的需求被满足,价格回到1美元的均衡。当需求下降时,情况正好相反。当稳定币的价格跌至$1.00以下(称之为收缩或下水),稳定币将通过销毁机制从流通中销毁并换取价格更低的“债券代币”从而制造通缩。而这些“债券代币”可以在价格回到$1.00时兑换,用较为丰厚的套利空间激励大家购买。这一模型有效地将系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吸收波动并支撑系统的投机性资产,另一种是稳定价格的稳定资产。

这在理论上听起来简单而有效,但却带来了两个明显的限制:消极向下的“自反性”(也叫自反性,指低于预期的表现所带来的不信任和恐慌性对自身造成严重且持续扩大的伤害)可能会在币价长期下水的情况下造成“挤兑”。而由于算法稳定币没有资产担保支持,也就意味着这种所谓的“稳定币”在极端情况下也有可能变得很不稳定,甚至成为价格归零的垃圾。这种过程称之为“死亡螺旋”。

早期的实验性稳定币价被市场推到很高的价格,然后在下降的过程中由于“自反性”而毁灭。这些算法稳定币的权益代币或债券代币只有在买家相信这个体系的稳定性时才有价值。当大量的赎回迅速出现时,信心会被击垮,对这种两种代币的再投资也会降温,最终引发死亡螺旋。在没有任何抵押品来对冲这种向下的死亡螺旋的严重紧缩的情况下,算法稳定币需要依赖外部的“最后贷款人”来纾困。用户(包括持有者)需要介入来拯救系统,否则所有的三种代币价值都将归零。然而,在自反性浓厚的氛围里,谁会介入拯救呢?

你需要充足的流动性,需要一个相对高效的市场机制,来确保需求的波动不会导致稳定币的显著波动。然而,市场可是还处在早期啊,算法稳定币在早期市场还是缺乏真正的实用需求,这使得它必须通过激励投机套利者来制造这种需求。这种投机助长了自反性,而稳定币的自反性越强,它就越不稳定、越没用,市场对这个协议未来的流动性就会越发感到不信任。

于是,出现了“部分准备金”模型和“协议控制值”来改变算法稳定币的演算。

“部分准备金模型”由Frax Protocol首创,其理念是在过度担保和纯算法这两种稳定币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一方面接纳了部分可规模化、资本效率较高、去中心化的稳定价值资产作为抵押储备,在下水期间能抑制自反性,为稳定币持有者提供了稳定币和抵押品之间1:1的可兑换性。与纯粹的算法模型相比,与这些资产的挂钩通常能带来更大的市场信心。自Frax推出这个合约到现在,它的发行量超过了10亿美元,并在全年与美元保持着紧密挂钩和价格稳定,也经受了熊市的考验。

“协议控制价值模型”由Fei Protocol首创,这个协议可拥有用户们存入系统的资产的所有权,而不是单纯对那些东西的抵押品权。因此FEl不是一种抵押贷款,它实际上是一种出售抵押资产以换取的稳定币。该系统有两种资产 — — TRIBE(一种治理代币,可以在“挤兑”中提供支持,类似于MKR)和FEl(类似于DAI的稳定币)。Fei可以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配置到DeFi贷款或质押池中,或用于购买其他储备来换取收益。它就像是一个由储蓄者自己开、自己管的银行。这种灵活性为其稳定币创造了有机健康的需求,并且到目前为止有效降低了“自反性”。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经过改良后的稳定币是否足以挑战UST和DAI的去中心化稳定币霸权,但Fei和Frax的迭代似乎是朝着正确方向迈进。

来源:FEI weisite
来源:FEI weisite

4.伟大创举和庞氏骗局只隔着一张纸——非钉住法币类稳定币

当比特币诞生时,它激发了早期采用者的想象力,他们见识到了非主权控制的数字货币的魅力。比特币作为一种货币的承诺是长期的,即便它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波动,但它的信徒相信一旦它建立起足够的用户数量和流动性,它最终会稳定下来。然而,时至今日,比特币的波动性依然令人难以置信——尽管其市值曾高达7500亿美元,但在2021年5月的一天内,比特币暴跌了30%以上,2022年开年又是一场超过30%的大跌。鉴于其供应缺乏弹性,目前它什么时候能到达稳定状态,这个还真不太好说。

不过,Web3经济的建设者们不会等待比特币稳定下来再说的。为了解决比特币波动带来的问题,美元挂钩稳定币诞生了,并且获得了长足的增长,它不但解决了Web3的波动性漏洞,而且加速了很多区块链应用的诞生。但这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这些美元挂钩的稳定币使我们的Web3世界美元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将整个Web3经济置于系统性的风险之中。很多人认为,一种与美国挂钩并被美元控制的货币,将会限制他们建立一个全新的主权货币体系。虽然我个人认为,从政治层面来说这是很危险的想法。

这导致今年推出了一波新项目,试图创造不与法定货币挂钩的“非钉住稳定币”。他们似乎能提供既实现稳定、又消除对法币依赖的机会。他们被称之为Web3原生稳定币,也开启了DeFi2.0的浪潮。

这场运动的领导者是Olympus Dao。他的稳定币OHM在2021年3月发行,他们鼓励用户将手上的代币(DAI、Frax、ETH等)绑定到其协议,以换取名为OHM的新代币。但实际发展到现在,其稳定币的属性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人需要它的“稳定”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级财富收益价值!这种理论上可以达到70000%年化收益率(是的你没看错)的合约机制吸引力大到掩盖了同时期所有DeFi产品的光芒,形成了全网的一种赚钱热潮。OHM市值最高飙升至35亿美元。

该协议通过让购买者以其提供的抵押品价值的某个较大的折扣价来换取OHM,(这就是所谓的抵押率)由于抵押资产的价值远超其票面价值,合约便会把这些多余的价值裂变成新的OHM发给其他所有的质押者,理论上来说,越早期和越长期的质押者就会获得几何级数增长的币量,从而在币本位的角度来看,变得暴富。此时,OHM的那个票面价值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币的总数多了几千倍了!这个过程称之为Rebase,中文叫变基。

不仅如此,Olympus Dao还衍生出了很多非常复杂的并行机制,成为了一个DeFi2.0领域的开山巨头。其背后的机制,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尽可能大量锁定尽可能多的人的资产,来提供超高收益,以吸引更多人加入。一个区块链老鸟称之为“你不卖、我不卖、币价涨到太空外”。OHM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资产获利方式,即“协议拥有流动性”(Protocol Owned Liquidity)。通过协议控制价值的理念,以把流动性提供者的流动性锁定在合约里,从而形成“合约控制流动性-流动性产生收益-收益推高合约价值和市场预期-更多流动性加入合约”的良性循环。这种协议拥有流动性的锁仓方式,同时还解决了另一个困扰DeFi领域已久的问题:即大资金“挖提卖”造成打压币价的“矿难”。所谓矿难,即拥有大量该代币的“头矿”们将资源质押到协议中,抢占了绝大部分收益,随后便通过抛售代币的形式撤回他们的资本,使得币价承压,甚至引发雪崩式的下跌。无数DeFi项目试图说服市场他们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最终却割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OHM的狂热用户们自称为“Ohmies”,他们相信该协议能够大规模地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并给他们这些早期参与者带来难以想象的回报。如果你看到大量在twitter上以(3,3)命名的人,就是他们的符号了。他们相信,如果Olympus积累了数百亿美元的储备数字资产,它将可能会有足够高的资源来稳定1,000亿美元的OHM,就像世界各地的央行稳定本国货币一样。

来源:Daniel Cheung
来源:Daniel Cheung

如果这一切对你来说听起来很奇怪,也很正常。这类创新的非钉住稳定币有很多东西让你难以理解,这类协议有一些类似庞氏骗局的博弈论属性——依靠后来者的积极参与和投入,给之前进入者提供持续的超高增值收益,来以此吸引更多人参与。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属性如何在凶猛的Web3熊市中维持下去,事实上OHM的币价腰斩已经让人不免担忧了。不过,从其对外输出的Olympus Pro协议的广泛采用和催生出的各个Defi2.0分叉来看,Olympus DAO代表的这些全新“稳定币”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持续关注的经济实验。做得好,就是Web3与美元脱钩和金融创新的里程碑,做得不好就会是一个注定被记入史册的灾难性庞氏骗局。

5.Worldcoin的尝试和批判

这是一个更大的实验了——将10亿人的视网膜扫描,以这个独特的经过验证的身份绑定一个数字货币,然后交到他们手中,这就是Worldcoin。发行方使用零知识证明加密技术来确保链上身份的安全,他们的目标是空投一种新的世界货币,以每人10美元的奖励吸引用户进行视网膜扫描并加入到他们称之为“球体操作员”的网络。

这个球体操作员网络所用的扫描设备是一个由OpenAl人员制造的金属虹膜扫描球体,这种模式依赖于挨家挨户的地推,如果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生物识别信息存储在这些新设备上,就可以获得10美元的回报。制造商的名字没有透露,因为这可能会有个糟糕的结局,别人不愿意被牵连。而且这个球体的侧面看起来确实像星球大战里的“死星”,这也是否预告了用眼睛扫描注册的数字货币似乎就像是未来的银河帝国货币应该有的样子?

这听起来挺带劲,但也有点扯。不过万一它有用呢? 比如大神Balaji,就说“苹果的FacelD不就是每天扫描数亿张脸么?Worldcoin和它有什么区别呢? 数字货币不仅仅针对个别用户,而是在未来具有普适性的,因此它就一定需要真人验证技术。否则你就会遇到机器人、骗子、钓鱼、假冒等一系列的问题。”

当然,反对者的声音也很响亮。Web3本身应该有的去中心化、保护隐私等信条,会因为Worldcoin收集用户生物信息数据这一看起来极其“中心化”的行为而受到严重的挑衅。因为生物信息的收集一看就是比Web2科技公司们收集你的手机号码和邮箱号码来得深入得多。即便项目方声称自己并不会储存用户的信息,但是大量用户似乎并不买账。

期待?恐惧?什么样的未来?这当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如果这个早期实验成功的话,将会有好的与坏的蝴蝶效应,我们谁又能预测的了呢?到目前,Worldcoin似乎已经不再强调自己收集虹膜的这一行为了,一场大胆的实验是否就这么匆匆收场了呢?

6.Uniswap V3与集中流动性AMM

经过了前5部分对于稳定币的分析铺垫,现在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DeFi系统,一窥DeFi领域从1.0到2.0的重大演变到底正在经历什么。本节将假设你具备基本的DeFi知识,如果你没有,我鼓励你先预习或回顾下一些DeFi的基础概念:自动做市商机制(AMM)、流动性挖矿(Yield Farms)、机枪池(Vaults)、闪电贷(Flash Loans)、预言机(Oracle)、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等等。

首先,我们从讨论一个特定的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开始,那就是Uniswap v3,因为有人认为它大到最终可能会将所有以太坊上的DEX囊括在其中。首先,作为以太坊DEX当然是有先发优势的,即使这种先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以太坊的臃肿迟缓给挤压了。因此Uniswap最近的任务主要就是聚焦在推进基础设施和工具的建设,以加强市场流动性和推出更具竞争力的做市方法。这非常明智,因为DeFi世界正从“终端为中心”转向“钱包为中心”。即便Uniswap有300万以上的用户,但与拥有1000万用户的小狐狸钱包(Metamask)相比,已经有很大差距了。

Uniswap的v3版本与之前版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流动性提供者必须是活跃的。与那些将资产存入一个流动性池中然后被动获利的方式不同,V3的流动性提供者必须主动调整他们的流动性价格区间,然后由Uniswap的自动做市商进行汇总,这种机制被称为“集中流动性”。这将使得流动性更好地集中在当前市场价格附近,而这种更窄的报价区间有助于提高资本的撮合效率。这种机制对专业人士比较有利,对散户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V3允许做市商限价指令,并引入灵活可定制的交易费用(包括30个基点、10个基点、5个基点、1个基点的选项),以激励流动性提供者在原本流动性不足的交易对(Liquidity Pair)上建立新市场。这些升级能够吸引更多短期流动性头寸的专业做市商,而被动的操作将不再有利可图,积极活跃的做市商队伍能够帮助Uniswap与其他交易所更好得竞争。此前由于获利价差较低,Uniswap未能跟上类似Curve这样的新兴交易所的步伐。

“集中流动性”显然是AMM机制的未来,V3的早期成功说明了这一点。自推出以来,Uniswap已将其DEX市场的份额提高到压倒性的70%以上。

AMM机制使得用户在流动性非常小的时候,也能为其长尾资产报价,但面临的滑点、无偿风险和抢先攻击风险也较高。而非自动做市的DEX依然以主流的大流动性交易所为主,传统的如纳斯达克等交易所沿用的CLOB订单簿模型在这里不适用,而FBA模型较好得平衡了风险和效率的问题。

7.永续合约和DeFi衍生品交易

你可能已经在上个月看到彭博社一个疯狂的标题:新的DeFi永续合约衍生品交易平台dYdX的名义交易量已经短暂超越了全网第二大交易所Coinbase。是的,其早期的代币激励和交易奖励是有所帮助的,但这也来自于一个更新更强的合约网络,该合约网络甚至将美国客户排除在使用该协议之外(美国政府禁止数字货币衍生品交易)。这就使得Perp和dYdX这样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永续合约(Perpetual)是一种创新的数字金融衍生品,是在传统期货合约基础上的升级。不同于传统期货合约有交割日期,从而产生市场易被操控、杀空杀多、定点爆仓等问题。永续合约没有交割日期,它介于传统的现货和期货合约之间,交易者可以买入做多,也可以卖出做空,能很好地规避合约到期后掉期的风险,是一种极其适合数字货币衍生品的金融投资产品,其主要用途是提供相对安全灵活的杠杆交易。

对去中心化的衍生品交易所来说,最大的解锁是二层公链Layer2的推出。从历史上看,这些交易在以太坊底层上是不可行的,因为这会减慢交易结算时间,并且对Perp和dYdX这样的交易所的发展有很高的成本要求(频繁的预言机更新、清算等)。Perp是在以太坊侧链xDai上发展起来的,并在Arbitrum上发布了v2版本。而dYdX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自己基于zk-rollup技术的特定应用。两者都在以太坊二层公链的加持下显著增加了业务吞吐量,较低的延迟和较低的费用使这类项目最终走红。

永续合约发展相对成熟,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的验证。而在这个衍生品交易的丛林里还有着另一些更为复杂、非线性、难以定价,而且目前利润还较低的实验性产品。比如Antimatter的 “永恒期权”和TracerDAO试图中和市场波动性衰减的“牛熊代币”。但真正的战斗还是会发生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永续合约赛道上。

8.DeFi2.0真的是炼金术!

上述内容已经带我们逐渐踏入DeFi2.0的门槛了。下图是一张Web3金融进击图,比较清晰得把这个行业一路走来的样子给画了出来。

如果你和DeFi圈子里的人交谈,你会听到眼下最热门的肯定是DeFi2.0和具有“协议控制价值”模型的产品。

首先,由Compound的流动性挖矿项目开始了DeFi的跃进。然后DeFi项目们普遍采取了为流动性提供者提供该协议的原生代币作为激励的方式。这的确为这些系统的早期流动性注入了活力,哪怕诸如Uniswap的做市商们、Aave中的贷款人和借款人们、Yearn中的金库持有者们等这些人,也都涌向了收益最高的合约,这种收益包含了合约收益(Yield)和以代币计价的流动性采矿奖励(Award)的双重收益。在DeFi的启动阶段,这些资本的提供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已经减少了。这些资本提供者甚至带来了麻烦,因为他们是追利善变的:热钱从一个项目快速转移到另一个项目以追求最高的回报率,这些流动性提供者更像是蝗虫,而不是本分的农民。他们渴望快速收割回报率高的产品,吃完抹干净嘴以后就马上转移到下一个。因此他们给DeFi合约带来了永久的激励开支和对新生成的奖励代币的无情的“挖提卖”抛压,在这些“头矿”手上,币价很难有所起色,甚至还会发生抛售带来的“矿难”。

一些项目看到了这一点,并意识到流动性挖矿1.0是不可持续的。他们不再创造原生代币的流动性矿场,而是开始创建“流动性即服务”(Liquidity-as-a-Service)计划,从其他协议中“租用流动性”。

我们已经谈到了Olympus和Fei利用的就是这种模式。Olympus DAO开创了“债券” ,它以折扣价出售原生OHM代币,以换取流动性对。Fei与Ondo Finance的合作则是让项目们把他们的代币作为抵押资产,来为Fei提供流动性,而Fei则在固定时间内用其稳定币FEI来匹配这些贡献的抵押品。而Tokemak创建了一个DEX,直接与DAO的资金池连接,通过把DAO的原生代币借贷给DEX以换取TOKE代币,并且这些流动性都是由参与者本身组成的DAO提供的,而不是在从那些短视的流动性提供者那里得来的。

“协议掌控流动性”模型(Protocol Owned Liquidity)是“协议控制价值”模型的子集。比如,Olympus DAO现在有一个价值超过7亿美元资产的数字货币流动性池,这些池子里的资产都来自于其DAO成员的质押或者债券购买。Olympus DAO将这些资产投入到DEX、借贷协议、收益聚合器,甚至风险投资中,使DAO的资金池内的资产产生收益,增加了DAO的回报率,并降低了资本成本,因为DAO不用再为其流动性的获取支付奖励给外部热钱了。更高的收入、更低的成本、更强的市场信心,这就是DeFi 2.0创新的好处。

除了上述的一阶创新外,2021年还迎来了“自动机”(Automation)、“增强器”(Enhancers) 和“扩展器”(Extenders)等二阶协议的出现:

  • 自动机协议在AMM和一层公链之间重新平衡流动性头寸,回收奖励,并提供“自动复利”服务。Convex Finance协议(CVX)是最早的践行者之一,他们“回收”CRV,与CVX组成交易对,通过质押该交易对来获得额外奖励的CRV和CVX,然后通过这些新生成的奖励代币可以强化收益。额外的,他们还能获得Curve的交易费提成并且参与治理。

  • 增强器是一种协议,其并不为DeFi引入新的运营模式,而是循环利用现有协议的产出,以优化最终用户的回报。这方面的一个好例子是Abracadabra。它用“收益资产”(比如已经生成的Curve交易对)创建抵押债仓CDP(Collateralized Debt Position),并在一定的抵押率控制下借出额外的新生成代币给用户,而用户通过这部分代币进行额外的投资收益,收益又回到平台自动产生新的CDP,释放更多新生代币并叠加收益,这个过程循环几次,便产生了远高于单次质押的资产收益。

    CDP模型最初是由Maker DAO引入的,是一种创建无许可信贷系统的方式。用户使用各种数字资产通过超额抵押来铸造该协议的原生稳定币Dai。但其超额抵押的CDP资本效率低下,这部分资产一直锁在金库里,不赚取任何收益。为了提高CDP的资产利用效率,Abracadabra使用现有的已经有收益的资产作为抵押品来铸造其本地稳定币MIM。这不仅将用户的闲置资产利用起来发挥作用,还为借款人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清算支持。由于Abracadabra的抵押品不断产生收益并增加了抵押品的总值,清算的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种增强器通过提高资本效率找到了其产品和市场契合点。

  • 扩展器则是引入了类似一层公链和二层公链关系的模型。他们将各种底层的DeFi协议作为一层,然后将其合成打包为二层。Alchemix公司就是扩展器的一个例子:乍一看,Alchemix对收益资产CDP的使用看起来与Abracadabra非常相似。然而,细微的差别让Alchemix能够创造出一个资本效率高、又拥有超额抵押的借款模式,且不受清算的影响。在Maker或Abracadabra模式中,清算总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他们的抵押品的价值并不以其发行的稳定币计价,清算过程中势必产生损耗。

而与Maker和Abracadabra的“多抵押品稳定币”模式不同,Alchemix的贷款是这些基础抵押品的合成版本,其抵押资产的计价是被拉通整合的。然后Alchemix将这些合成资产再抵押给类似于Yearn这样的平台取得额外收益,而这些收益正是以相同的合成资产为形式的,收益中的一部分还会用于在Alchemix自动还贷。

举个例子:ETH贷款以alETH的形式发行,这是一种与ETH价格挂钩的合成资产。这种全额抵押品可以在很多DeFi平台通用,并可以持续作为贷款偿还的来源。虽然许多人认为这种可“自我偿还的贷款”是Alchemix的本质,但其真正的特点是吸收了用户的机会成本。因为他们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质押创收的同时还拥有叠加的合成资产可以再进行灵活使用,创造出叠加的资本效率。这些项目的独特属性就是DeFi2.0“杀手级应用”的例子,虽然他们都已经复杂到一定程度了。

来源:Alchemix Website
来源:Alchemix Website

当然,这当中有一个明显的漏洞。这些合成出来的二阶协议所使用的再抵押是有某种复合风险的,这来自于这些二阶协议的可组合性。比方说,如果组成其合成资产的底层协议被攻击,那么二阶协议也会失效。这就形成了一个纸牌屋,任何基础CDP的失败都会使整个塔倒塌,二阶协议所增加的价值会被其底层组合所带来的风险所抵消。尽管许多项目在营销时告诉你无需忧虑,但实际我们还是要了解,在二阶协议中,风险显然是存在,尤其当市场发生极端突发事件的时候。

我在分析的全过程中,一直有某种担忧。这像极了一种新的数字资产次级贷。这种建立在不稳定资产基础上的多层抵押金融衍生品,是否会变成2008年次贷危机的Web3版本?目前还不好说判断。唯一能说的,就是金融创新有其自己的宿命,早期市场的沉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自己的研究和决策。做好充足的研究,评估好其中的风险和收益,然后做你自己的决定,DYOR。

9.多链格局下DeFi巨头们的布局

整个Web3的格局在加速走向模块化。以太坊依靠的是其二层执行平台,如Polygon、Optimism、Arbitrum、StarkWare和ZKSync;其对手如Solana和Avalanche已经开发了强大的并行DeFi层并取得了用户基础;Cosmos已经解锁了跨链通信协议IBC并集成了Terra生态,结成了强大的联盟;Polkadot的平行链插槽拍卖也终于开始了。

多链未来的推进为现有DeFi项目们创造了一个拓展到新生态系统的巨大机会。对于那些希望捕获Web3巨大增长红利的人来说,仅有以太坊的战略可能是不可行的,大多数基本交易在一层公链上是不划算的。当多链客户抢夺战接近尾声时,跨多链的应用会是最大赢家。

大多数DeFi蓝筹股已经明白了这一点。目前他们一般分为四个方向开始布局:

  • **依然以太坊为中心:**押注以太坊扩容的未来,协议只在以太坊二层部署副本,例如:Uniswap。这与以太坊信仰者的愿景价值观相一致,以太坊客户是Web3中最大和最富有的群体,从理论上讲,品牌认可度应该使这些应用程序能够主导他们各自的市场领域,这已经是Uniswap V3的实际情况了,因为它的日交易量已经超过了其他建立在Optimism和Arbitrum基础上的DEX。但是这种“以太坊为中心”的策略使Uniswap无法捕捉到在其他网络上交易的具有突破性价值的资产。
  • **广撒网战略:**协议将其合约的副本部署到任何与以太坊虚拟机兼容的链或侧链,例如Sushiswap,除了Tron之外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这通常能奖励那些新网络上的首批应用之一,以增加他们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先发优势。如果执行得好,可以增加总交易量和费用收入,但也有可能需要更大的代价来换取。因为他们要为此分割流动性,还要增加更多的技术成本。尽管Sushi已经在14个不同的链上推出,但其总流动性的90%依然是在以太坊、Arbitrum和Polygon上。Sushi在大部分的链上并不占有最大的交易量,这表明广撒网模式可能不是最佳的。
  • **针对性的EVM兼容链:**这种策略会更有针对性得挑选网络,一旦哪个网络显示出一些初步的前景,协议就会将他们的副本部署到其与以太坊兼容的链或侧链上,通常还伴随着一个原生的流动性挖矿程序。例如Curve和Aave,他们比Uniswap更具开放性,同时又比Sushi多一些战略定力。它可以确保新的链有一些有机的需求,而且项目通常可以获得奖励,以换取他们的迁移。Curve和Aave把这一策略运用得近乎完美,因为他们利用了外部激励措施和他们突出的品牌,是他们加入的每个新的一层链上后成为最大最有话语权的应用。当然,这种策略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它对DeFi蓝筹股来说是可行的,但可能不适合新应用。而且它很可能太过被动,无法有效地捕捉到小型网络的早期增长,例如Moonriver。
  • **成为独立链的DeFi枢纽:**这些协议为自己推出一个新的独立链,并与多个网络链接,希望成为一个多链整合流动性的中心枢纽协议,例如Compound链。这种“主权链”的性质是“链中立”的,其可能会改善项目的防御性(很难分叉)、代币的经济性、并且它有潜力成为流量活动的中心。基于分片技术的Compound Chain就是一个超越了以太坊EVM框架最终大火成为蓝筹股的好例子。开发一条新链的技术要求和前期成本很高,但这可能是最有利可图的。

以上四种布局方案,没有完美的答案,每种方法都有明显的长短处。谁能笑到最后,现在完全看不出来。眼下我们还处于DeFi的熊市中,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判断谨慎押注呀。

10.代币化基金和指数合作组织

ETF基金本身的历史还不到30年。我也没想到,自2000年以来,ETF在基金领域的增长中基本上占了全部权重。共同基金的数量一直在下降,而ETF已经上升到全球开放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20%。

尽管ETF有成功的记录(6万亿美元的总净资产、较低的管理费和较高的投资者净回报率),但每一个新的ETF申请都要使用“豁免申请程序”,SEC需要对每个新产品进行单独许可。据说内部有较为积极的委员正在推动将ETF的豁免标准编入法律,以便新的ETF产品能被更快得推向市场。他们认为这将推动竞争,给投资者更多的自由,并允许更多的创造力在ETF领域蓬勃发展。

然而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目前30万亿美元的基金市场创新乏善可陈。这也是我看好“Index Co-Op”等指数合作项目的原因之一,它通过智能合约使得创建自定义的代币交易指数变得简单。指数学家们会因为他们参与精心设计和营销新产品而得到奖励,并被激励将这些产品应用到DeFi中去。早期的例子是DeFi Pulse如何建立其“DPI指数”的,以及Bankless是如何创建GMI代币的。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基本的市值权重来建立的。

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为了说明我们可以在Web3的指数领域看到多少定制化的东西,让我们比对一下信用评级机构和ESG评级机构们。穆迪和惠誉在次贷上的过失行为造成了金融危机和大衰退,但至少他们还有某种规则可以依据。而ESG的评级机构到处都是,他们没有共同的方法或标准来衡量ESG,每家都从自己的主观的视角来看待所谓“负责任”投资。有鉴于此,在DeFi中构建更具创造性和主观性的指数,又会有什么问题呢?

11.预言机与合成资产实验

首先我们简单科普下什么是“预言机”。预言机是现实(链下)世界和Web3(链上)协议之间的一座数据交换大桥,是一个第三方的数据交换代理商。它可以查找和验证真实世界的数据,并以加密的方式将信息提交给链上的智能合约。没有预言机,DeFi协议就无法获得正常运行所需的数据。

预言机之所以对Web3金融至关重要,是因为其提供了智能合约运行的必要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与智能合约有关的任何东西:温度数据、交易支付、价格变化等。它在区块链和传统互联网(甚至于物联网)之间建立了一道可信的数据网络,打破智能合约获取数据的束缚,在保证可信而又加密的情况下,使链上的智能合约具有了访问链下数据的能力。如果能做到足够的去中心化并提供多种加密方法,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就能得到保证,一个可信的区块链数据环境就可以被构建起来。同时,它还能减少大量传统书面合约的低效情况的发生,并通过和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强制让所有事情都在一个完全透明、匿名的情况下运行,并减少膨胀的官僚主义。

预言机在DeFi中的主要用途大致有以下五个:

  • 抵押贷款清算:借贷协议(即Maker、Compound和Aave)依靠价格预言机来决定何时清算用户的抵押贷款。如果一个用户的抵押品下降到某个阈值以下,该账户就会被清算。
  • 衍生品定价:衍生品平台(如Synthetix、Perp、dYdX)使用预言机实时计算加密资产的价值,品类包含了期权、期货以及合成资产。
  • 指数定价:指数平台(如Set)使用预言机来检索指数成分的即时价格。
  • 保险协议:保险协议(如Nexus Mutual)在向区块链报告和发布索赔之前利用预言机来验证索赔。
  • 预测市场:去中心化的预测市场(即August和Gnosis)依靠预言机进行链下事件结算。

预言机如此重要,因此也几乎是所有DeFi协议的主要故障点和攻击媒介。预言机本身并不是简单找几个节点获取报价,然后取中位数给链上喂价这么简单,这其实仅仅是预言机的基础功能,但也是预言机的根基。所以必须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价格数据在链上生成,就算难度再高,这也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正确逻辑。对于DeFi应用程序和协议来说,拥有能提供可靠数据和延迟极小的预言机是至关重要的。每个预言机,无论链上或链下,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是评估其可靠性的出发点:

  • 51%攻击:如果一个共谋团体控制了51%的大多数节点会怎么样?届时,这部分实体便可以操控哪些价格信息被使用而隐藏哪些,哪些数据认作是绝对真理就由他们说了算了。
  • 镜像攻击:一个预言机节点能否将其数据分享给被它所操控的其他节点呢?然后把虚假的信息像景象一样轻松复制传播。
  • 数据篡改:预言机是否从可信的来源接收数据?外部数据提供者可能会发送被操纵的或错误的数据给预言机。
  • 活跃度问题:预言机是否及时向链上推送了数据?预言机如果没有足够的活跃度而造成更新不及时,就会对依赖它们的智能合约造成破坏性影响。

随着Web3金融系统的不断发展,链上和链下数据的准确传输变得越来越重要。预言机无准入协议正在与外部系统、物联网设备和其他软件进一步整合,将外部数据准确传达给链上将是重中之重的发展需求。而且,预言机的设定不是一刀切标准化的。不同的赛道,不同的公司,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智能合约特点来设计特定的预言机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特定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合成资产衍生品来说尤为重要。

以 Synthetix为代表的“合成资产”(Synths)协议是DeFi2.0的又一个当红小生,有了可靠的预言机技术,这个衍生品合约能够将传统线下资产和链上数字资产,包括数字货币、法币、股票、商品期货甚至任何被社区认可的具有价格的资产,都纳入到其合成资产打包中,使交易人员通过质押和交易获利。它是带着Web3金融产品出圈,终于把触手伸向线下的急先锋,但是这个急先锋也不好做啊。

简单来说,Synthetix的用户将包括其代币SNX在内的资产进行抵押,以高比例的超额抵押,用来铸造合成资产,比如sUSD,而这些合成资产可以用来在链上进行其他资产的交易以获得盈利。由于其CDP为超额抵押,机制上认为可以确保总体的清算安全。由于其采用AMM机制,因此又比普通的DEX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交易成本。同时,项目方在项目初期推出了大量的奖励机制,吸引了非常多的资金涌入,曾一度达到仅次于Compound和MakerDao的全网第三锁仓量水平。此时,熟悉的情况又出现了:资金量越大则收益越大,收益越大则吸引越多资金量,在一个牛市里这种情绪会被不断推高,其代币SNX和以其为主要构成的合成抵押品价值越高。听起来很不错!

然而,自反性总会来到,只是早晚问题。如果遇到有人恶意操盘打压SNX的价格,或者遇到熊市的资金大量抽逃,SNX的价格承压到了某一个极限点的时候,其所代表的抵押资产价值就会低于早先铸造出来的合成代币。而此时用户们可能早就把合成代币转换成价值更高的其他资产比如ETH。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是没有兴趣重新换回SNX并且补足抵押资产的。大量的资产长期处于抵押不足的情况,SNX作为流动性非常差且长期没有上涨潜力的代币会更加无人问津,然后整个平台的规模就会逐渐萎缩,进而产生死亡螺旋的自反性。下图清晰得展示了Synthetix从去年的疯狂到如今的跌下神坛的过程。

来源:DeFi Pulse
来源:DeFi Pulse

Synthetix的锁仓量从巅峰期的30亿美金跌倒了5亿美金,排名从第3跌倒了26名。令人唏嘘的是,其实这并不代表着其尝试的失败或者路线的错误。只是在Web3金融创新的开拓之路上,要用如此复杂的算法合约来融合线上线下的资产,其背后的众多技术都会经受考验,包括:预言机技术、奖励机制设定、清算机制设定、抵押率算法还有加上非常重要的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其中一个出了问题都会使得系统遭受巨大压力。更何况,虽然这支项目团队是少有的专注于做产品的团队,但事实证明这个产品还是有很多机制问题需要解决的。币价受到其产品的影响之大又加剧了这个逐利的市场远离他们。烟花过后的落寞,是对这支先驱团队的考验,同样受考验的,还有Terra开发的Mirror协议和更放飞自我的UME等协议。

介于主要的去中心化预言机服务提供商Chainlink已经利用其预言机扩展至最高750亿美元(目前价值600亿)的资产处置规模了,同比增长了10倍。我们相信这些探索还将继续,只是,谁又真的能一直赢下去呢?

12.DeFi的“人格分裂”和去中心化的前端

Skynet公司的David Vorick说道:“Defi有一个肮脏的秘密。虽然智能合约本身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开发者团队仍然可以通过他们对前端的掌控进而实现用户的实质掌控。我们很高兴地宣布Homescreen这个Skynet的新应用程序,可以让用户完全把他们的Web3前端给去中心化了。”

全球的监管者们显然都不是很喜欢DeFi,事情在好转之前可能会变得更糟,我们会看到DeFi分化为CeDeFi(已知的中心化团队)和AnonFi(匿名的开发者)。这种分裂更多会发生在前端工具层面,而不是协议层面。

我们看到Uniswap从其前端下架了某些代币,这显然是对外部法律压力的一种屈服。然后1inch(过去曾批评过其他项目不坚守DeFi的道德观)也对美国用户进行了地理屏蔽,使其前端无法使用,并号称他们将很快推出“专门为美国市场和全球机构投资者设计,符合所有的监管要求”的1inch Pro产品。拜托,你之前不还批评别人来着么???

当流行的DeFi产品的前端绑定到由核心团队控制的集中式DNS或ENS地址时,就会产生审查风险和安全问题,一些前端产品甚至可以插入恶意代码,例如窃取用户资金。这会使得DeFi产品在监管机构面前失去信誉,监管机构会说:“好吧,既然你明显有能力遵守规则,那你就肯定是一个证券发行者”或者“这里充满欺诈,对投资者不利”。总之无论如何,你很难再做到所谓的“去中心化”了。这一切促使Skynet团队宣布一个名为“Homescreen”的新项目,该项目旨在确保Web3前端的安全。

三年内,一半的DeFi开发可能是匿名的、尖端的、开放研究的,而另一半可能会整合成CeDeFi。“Homescreen”的推出目的应该就是为前者提供支持。而1inch在去年12月官宣与Homescreen的集成也说明了它的前端去中心化实用价值。

不过在我看来,虽然AnonFi和去中心化前端是值得拓展的创新领域,不应该被随便放弃。但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合规的极限,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为暗网客户服务的人为伍。

13.当中心化巨头来玩去中心化金融时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就要说到CeDeFi了(由中心化服务商提供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务,老外喜欢编词儿),这个真的很迷。去年法国银行巨头法国兴业银行通过MakerDAO的治理论坛提交了一份公开提案,要求将他们的新债券代币批准作为价值2000万美元的DAI的抵押品。这说明,机构开始要像他们以前在P2P贷款市场的做法一样,在合法和有足够流动性能确保他们安全的情况下进入Defi领域了。(P2P当时在中国搞得一地鸡毛)。

法国兴业银行不是唯一的独苗,安永和Polygon的私链-公链对接、Visa推出的一个野心勃勃的试图建立连接稳定币和未来央行数字货币的L2网络等。如果这个项目能做成,那么它将让人非常兴奋,因为它使稳定币正常化,同时也会使中央银行感到安心,因为这与单纯的稳定币不同,这链接了更强大的中心化资源在里面。正如Stani所说:“机构在进入DeFi之前需要实习期”。

虽然有些人不认同,但未来几年内大多数DeFi用户可能都是会经过KYC(用户资质审查)。这可能是Web3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中期解决方案。而且它可以结合一些产品开发的赛道,比如部分储备银行和链外信用评分。当然,这会滋生一个新问题,即机构进入DeFi领域是否会使智能合约本身朝着“受监管”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以至于项目们会在核心代码层面就产生合规性的“分叉版本”,从而暗自滋生一个保护各种邪恶行为的共谋腐败系统?不要告诉我这是我想多了,也不要告诉我机制具有多强的抵抗力。一旦这个还不强壮的新系统开始对接传统的“体制”,反腐败问题势必是个巨大的挑战。

14.DeFi治理和防火墙的建设迫在眉睫

去年秋天,在一次例行的协议升级中,Compound向用户错误发送了价值1.6亿美元的代币,然后急急忙忙通过一系列的社区提议,希望能够追偿。由于社区的信任,他们拿回了一些。但是也被恶嘲了一番。

不过他们并不是唯一遇到问题的人。Uniswap因向Defi教育基金会无条件捐赠2000万美元而受到抨击,导致50%的UNI被迅速抛售。社区不希望被欺骗,即使你把钱花在真正重要的政策公关工作上,也最好告诉他们。Web3分析公司Flipside看到了这一点商机并对社区说,“嘿,我们是不会欺骗你们的,只要给我们2500万美元的抵押品,用于“社区主导的分析”。我们就会帮你们进行持有、质押、并从中赚钱。”相当聪明,但可惜这也引来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恶意评论和舆论发酵,最终该提议失败了,投资机构a16z也投了反对票。

有鉴于这种混乱的一锅粥氛围,DeFi社区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协议金库的部署、向用户、个人贡献者、供应商和其他组织支付的渠道等,都需要改进优化。这些都是基础工具,如果建设得好,他们将助推DAO取代大多数的公司体制

DeFi治理项目今天看起来还没有太内卷,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邪恶的东西,建设者们正兢兢业业得研究如何使这个系统的运维不那么复杂和可怕。我们虽然还没有发现很多治理漏洞,但我们仍然处在“黑暗森林”之中。仍有大量的合约漏洞、MEV抢先交易、闪电贷款操纵,以及项目团队卷款跑路的行为,这都让安全研究人员忙于应对。

用户的资金有时也会处于风险之中,即使是在“安全”的浏览器钱包中。交易所被黑、秘钥在事故中丢失、SIM卡复制、协议被利用,这个复杂的系统越发复杂,其风险短时间还会继续存在。当你看到如下图一样甚至更复杂的交易体系时,脑袋里第一个想起的可能是有点懵的嗡嗡声,而坏人的脑袋里则想起的是黑钱落袋的“美妙”叮当声。

当然我们都知道,我们并不是为了追求无风险收益而投资于Web3的。如果你通过Metamask钱包买入DEX上的代币,你的复杂程度就已经超过了平均水平。而且你应当认识到技术风险是你所需要承担的风险成本中的一部分。但被人利用的感觉还是很糟糕,我希望它不会发生在我和身边任何人身上。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减轻巨型漏洞的影响,即便漏洞确实有助于强化整个生态的免疫系统。因为我们仍然在边缘地区活动,指望人人都要时时刻刻打起精神来其实不现实,无论是意识还是能力都够呛。所以,一套风控和免疫系统的建立非常有必要,现在是做Web3安全研究人员或Web3保险推销员的最好创业时机,我的朋友!

基于现在智能合约中的锁定总价值已经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安全问题一发生就不是小事。比如1月最大的跨链桥Multichain发生的安全漏洞导致300万美元被黑,同月以太坊Qubit Finance被黑8000万美元,几天后的2月初,大型跨链桥虫洞被黑3.2亿美元的事件(史上第二大黑客攻击事件)。短时间内集中式的黑客攻击代表现在的安全环境依然令人担忧,即便是这些大型基础设施公司都被反复按在地上不止摩擦了一遍。加上去年8月10日的Poly Network 6亿美元创纪录攻击事件虽然由于白帽黑客、项目方、交易平台与黑客的不懈周旋最后化险为夷,但是警钟一再敲响。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大家目前非常大的需求。

在这方面,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1)智能合约保险,如Nexus,目前总锁仓量4.4亿美元,排名第22位,这是第一个Web3保险明星项目,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2)经验证的安全智能合约库和安保服务。例如,Forta这个产品,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运维安保平台”,它通过节点网络检测系统内的威胁,通过激励节点操作者来时刻监视那些违法或不良的行为。它是DeFi的一个中枢神经系统,哪怕只是一个小问题,它的网络也会将该信息迅速发送到正确的大脑,如果情况严重则会自动形成一个断路器。3)智能合约安全研究人员。这类专业人员一定会成为行业长期追捧的明星。说得难听点,只要他们想,谁都乐意投资他们。你看,像知名的白帽黑客Samczsun在SushiSwap中发现了一个价值3.5亿美元的漏洞,该漏洞盗用了行业巨擎Uniswap的原始代码。如果这个漏洞没有被发现,将会是一个惊天大案。这位黑客的仗义相助很可能拯救了该项目和它的用户。

最后,关于风控,还有一个大众情绪的问题要讲。传统角度来看,人们不会购买还有大量代币锁定的项目。上市的中心化交易所Coinbase有10,000,000,000股授权的A类普通股,但只有155,243,470股流通股。这并没有使他们的全面摊薄估值达到5万亿美元。许多协议也是如此。所以当有人说币安创始人CZ是华人首富时,他的恐慌和解释也是非常合理的(偷笑)。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重要的是了解一个项目中,对代币的支配权和控制权由什么样的人们掌握着。有多少是由巨鲸控制的?项目团队、创始人、风险投资公司的锁仓情况、仓位大小和他们的意图想法是什么?这很重要,因为如果这些都在对的方向上,那么代币集中一点未必是坏事,相反的话就应该格外谨慎了。比如,尽管Joe Lubin早期拥有大量以太坊的筹码,但以太坊做得还是很好。你也可能会喜欢Solana,因为你知道SBF(Sam Bankman Fried)这个全世界30岁以下最富有的肥宅程序员掌控了它的30%的供应量。

传统行业的背景下,一旦遇到股东变现或者创始团队股权解锁,大家都会开始紧张得想:“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不过在Web3领域,大家都开始接受“看涨解锁”的说法,人们更加信任专业投资人和团队,认为他们在上涨过程中是专业的卖家,而不是在下跌中恐慌的散户卖家。这种看涨解锁会带来潜在的两个好处:引入更多新的贡献者,并使团队在享受变现后的财富增值后更有激情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毕竟WAGMI不能只是口号,不变现,怎么能更好得持有呢?

诸位,到这里,DeFi及Web3金融的主要内容都写完了!我用了两章为各位详细讲述了这个领域最艰深也是最玄妙的一个部分。想来你和我的朋友一样,读完后基本只可能有两种感觉:哇塞这个太妙了,还能这么玩?或者是,真看不懂,再看看吧……

好吧,这两种观点我都同意,因为他们都是现实的写照。如同我说的:“伟大创举和庞氏骗局往往只隔着一张纸,市场最终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我的朋友,无论你是投资精英还是普通玩家,面对如此纷繁复杂、滚滚而来的Web3金融浪潮,请做好一件事情——了解你将要投资的项目,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然后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学会为此买单。

第七章——NFT,感性繁荣与理性涅槃

这章的主标题有点玄,大家不一定马上就能Get我想表达的意思。什么是感性繁荣?什么是理性涅槃?这与NFT有啥关系?没事儿,我都会在稍后的部分慢慢交代。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前几章的逻辑关系,就当作给我们建立的Web3世界观做一个小小的复盘。首先我们讨论了加密货币先驱比特币,它是Web3社会的灵魂和主义,有了它才有了一切,当然它和其他数字货币共同提供了这个社会用来交换价值的流通货币;接着我们讨论了区块链,它相当于Web3社会的土壤,一切的建设、收获、活动都基于在这片土壤之上;接着我们讨论了DAO,这是Web3社会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将人与人团结成为共同体的制度;而后我们用了两章讨论Web3金融和DeFi,他们为Web3世界提供了流动的金钱,为资产带来了增值的可能,给人们带来了收入和激励。当每个人都发现,我们开始有钱了!那有了钱要干嘛?花呗!

于是就有了NFT(如前文所说,在中国最好还是叫NFC)。他们就好比Web3世界里用来交易的各类商品,而这些非实体的商品除了不能解决你的吃喝拉撒外,似乎已经无所不能了。深陷消费主义泥潭的人们一旦发现,这陌生的Web3社会竟然也能缔造出他们所熟悉的商品经济?一场不亚于当年造币狂欢的繁荣就席卷而来。

直到我今年过年回老家,一个在老家做公务员的发小问我“哎,你说你们公司为啥不去元宇宙发个NFT啥的?”我开始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对了。且不说大妈买黄金、小妹聊股票和县城公务员侃元宇宙这样的事儿能给人带来什么不祥的预感。哪怕只学过微观经济学皮毛的人都知道,商品的价格由供需决定。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样非常小众的东西在没有多少需求,甚至市场对其认知还处在基本懵逼的状态时,就被源源不断得生产出来投向市场,其价格还不断攀升甚至连连创出令人乍舌的“天价”,那这是一种什么情况?朋友们,我们老祖宗把这个称之为“滴水滚珠局”。收藏界的朋友都知道我在说什么吧?

当NFT这种“非同质化代币”技术不知为何被引申成为“数字艺术藏品”后,其实就注定了这场“滴水滚珠局”和古往今来的其他的炒作盘一样,只有一个结局——被人为炒作的天价作品和其作家封神,做局的庄家笑着数钱,想赚快钱的韭菜抱着手上有价无市或跌到一文不值的数字藏品无处哭诉。

当FBI全球通缉的诈骗犯孙宇晨(外号孙割)号称自己花费1000多万美元购置了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贵的头像”后,人们扒出了那其实是一场自买自卖的骗局;当全网NFT交易平台创出单月68.6亿美元交易新高,以太坊7天就能诞生84万个NFT时,大量NFT平台却被爆出大量造假成交数据,其中最高的一人向自己的钱包卖出了830笔,而这种行为没有被平台进行任何的制止;当国内根本不允许数字货币或有类似货币属性的数字产品交易时,仍然有人冒着风险一波又一波发起NFC数字藏品认购活动。合谋、诈骗、洗钱、脚本、白名单工作室等各式违法犯罪行为滋生在这片所谓的“虚假繁荣”当中,这又能持续多久?

最后泡沫破裂,一地鸡毛。周杰伦NFT一个月内从排名第1跌到第28位,价格腰斩目前已经跌破发行价;知名IP阿狸NFT由于其业余的劣质属性被全网下架;前“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被发现对自己发行的NFT自买自卖,炒高价格;人民网2月下发关于NFT和元宇宙集资诈骗的警告。被大众亢奋推动的NFT繁荣正在迅速冷却,“肝不动了”以后的理性回归,正引领这个行业看清事情的真相。一个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正是经历这种涅槃的过程。我相信NFT很可能会是未来社会的伟大商品形态,但它的价值产生必须是内生的而不是炒作的;它的交易必须是真实的供需反映,而不是畸形的人来疯效应;它的交易平台应当被更加规范化,而不是现在的原始农村市集形态。这一切,都需要有人真正专下心来,搞建设!

我声明以下的内容将带着相当的主观色彩,可能是我这本书里最感性的一部分文字。因为我个人对某些NFT领域比较有意见,因此接下来的内容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或批评,不作为任何专业意见。

1.NFT:Web3世界的数字商品而不是“数字炒品”

如我所说,NFT对于这个Web3世界的确重要,它让从业者以外的普通人第一次拥有了与这个未来世界连接的触点,它向普罗大众展示了数字世界的样子,成功得勾起了好奇心和热议,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加入到了Web3世界。但是,这事儿现在有点走偏了。热议后来变成了热炒,像极了当年炒币的时代——天价的炒作,疯狂的波动,小部分早期中奖者暴富和大部分持有者手中完全都是垃圾。几乎所有Web3领域的行内人都同意,大多数NFT将重走2017年空气币的老路,那就是——归零。

再一次强调,NFT作为一种技术很酷,因为这种非同质化代币具有三个特性:可验证稀缺性、可移植性和可编程性,这的确是能让商品和财产升级的一种新的技术范式。一个NFT可以是一股股票、可以是元宇宙中的一块土地、可以是游戏中的一把虚拟剑、社交媒体的一个头像、一件新的数字艺术作品、一篇你精心撰写的文章、或者你在网上冲浪的数据记录。NFT的潜力基本上是无限的,区块链技术将使得未来的世界万物均可NFT。

拿元宇宙NFT土地举例,除了和线下世界的地契一样拥有“可验证的稀缺性”,它更具有独特的“可编程性”和“可移植性”。元宇宙的土地NFT可以被编程为Web3世界的Airbnb,招待人过来玩,也可以被设定某种属性的“变异”让我的土地产出不同的特性。比如我开一个脑洞:沙漠养鲸鱼,海洋走骆驼,哈哈,又或者我可以为其设定某种0重力特征让所有人走到这块土地就会飘起来等等。同时,其“可移植性”使得我的土地不仅在单一元宇宙可用,如果我打算举家搬迁到另外一个宇宙,那我的NFT土地可以直接迁移过去成为那里的一块地。鲸鱼依然在沙漠里,骆驼可能还在海上行走。

再举个例子,如果是在游戏世界里会发生什么:我用我的虚拟身份(可验证的稀缺性)登录到一个VR夜场,然后坐到一张椅子上,酒保会认出我的头像是一个牛逼哄哄的头像,所以给了我更好的卡座(数字身份的代表)。由于这是我第10次来到这家VR夜场,而且我一直在使用头像里自带的光环属性,于是我的玩家身上闪着金光亮瞎全场(可编程性),这吸引了其他玩家来加入我这桌。像我这样的玩家,很受各个消费场所的喜欢,因为我给他们带气氛带人头,于是他们决定给我发一张虚拟的“酒票”,可以用在Uber,美团,visa信用卡积分商城或任何能识别这张酒卡(NFT)的现实应用程序上使用(可移植性)。整个过程天衣无缝,NFT给我的线上虚拟人和线下真实人都带来了好处。

如果我们未来的生活有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在全球的、虚拟的、相互联系的世界(元宇宙),那么NFT将会是那个世界的主要构建模块。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虚拟世界里,你的整个身份都仍然受制于一个大的科技巨头,被它牢牢操控着,你会开心么?(电影失控玩家已经描述过这种窘境)如果你曾经更换过社交媒体平台,你会发现在被巨头垄断的一个个信息孤岛里,信息和内容是不兼容、不可移植的,你不拥有你个人的信息,你都不能迁移它们。因此你不得不从零开始重新建立你在新的社交平台的人脉和声誉,此时你应该心里叫苦不迭。又或者如果你曾经在游戏中购买过的虚拟物品,而游戏公司因运营不善而关服,你曾经真金白银投入购买的所有资产都会从这个世界上凭空消失,根本无法挪走或保存,只是因为这个游戏公司的经营不善?!但所有这些为什么要我们来买单,我们可是投入了真金白银啊?NFT可以、应该、且必将超越这些桎梏,带我们去到更广阔的、连通在一起的天地!

不要和我说国内的元宇宙,什么希壤、虹宇宙、派对岛之类的。它们无非也就是游戏公司或者互联网巨头做出来的“伪元宇宙”或者叫“元宇宙游戏”而已。因为他们依然是被中心化的科技巨头所掌握的,这些人随时可以抹去夺走你在里面创造出来的所有东西,你真金白银的钱和精力换来的只是信息孤岛里的数据假象而已,那些东西不真正属于你。

真正的NFT(包括承接这些NFT的元宇宙世界)必须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没有区块链提供透明、不可篡改、可移植,和去中心属性,就不是真正的NFT,充其量就是一个数字藏品或者游戏虚拟商品而已。因为只有基于区块链的NFT才能做到:1)可以绕开巨头垄断直接连接用户和创作者;2)不是垄断巨头定价而是公允的市场交易费用;3)给双方提供可证明的永久性的资产所有权;4)可移植于任何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线上平台和线下场景;5)这些资产甚至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他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们拥有真正的增值价值。

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数字艺术、数字身份、线上土地、社区成员资格、游戏商品、还是金融资产,如果朝着正确良性的方向发展NFT,以数字商品(物品)的形式而不是“数字炒品”的形式连接人们的线上线下生活,那么整个NFT领域将肯定会在未来十年内爆发。这股趋势将影响经济的每一个部分,在2030年之前,你必定会感受到NFT的影响,即使你今天不关心它们。

2.“数字艺术藏品”和“.JPEG”

你知道目前活着的艺术家里,谁的作品最贵么?并不是哪个你所熟知的艺术家,而是一个叫PAK的匿名数字艺术家。他的作品《Merge》在2021年12月被拍出了9100万美元的价格,超越了所有在世的艺术家。它长这样:

Merge by Pak
Merge by Pak

往前推4个月,在2021年8月2日,一枚正在拍卖的NFT作品,“CryptoPunk 3100”挂出报价35000枚ETH,约合9050万美元,最终成交最高价42000枚ETH,约合成1.1亿美元,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单价最高的NFT作品。这张拍出天价的头像是编号3100的CryptoPunk,,就是一张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外星人头像,由像素点组成,浅蓝色调,受限于像素艺术的特点,人物脸型模糊,只能看清轮廓。它长这样:

CryptoPunk #3100 by Larva Labs
CryptoPunk #3100 by Larva Labs

另外还有数字艺术家Beeple的一幅记录了自己从2007年5月1日开始持续创作5000天的艺术作品所组成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此前的苏富比拍卖创下了近7000万美元的纪录,这个作品长这样: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by Beeple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by Beeple

而大家所熟悉的无聊猿(Bored Ape Yacht Club)则稳坐总成交榜的头把交椅(拜托不要和我说周杰伦的“西猴东熊”了),这些猴子照片加起来值28亿美元。他们长这样:

Bored Ape Yacht Club by Yuga Labs
Bored Ape Yacht Club by Yuga Labs

以上这些数字听起来确实很夸张吧。有人会说这些东西凭什么值这么多钱?比那些厉害的大艺术家真真实实画出来的作品贵这么多?也有人会想“哇塞这不是暴富良机么,那我也去搞。”的确,看到这短短一年间爆发出来的如此巨大的能量,谁都会在惊诧之余陷入沉思,有人兴奋,有人排斥,有人疑惑观望。

但我的结论是,以上几个NFT活该卖火,且属于必然!为了理解这有些武断且看起来和我关于“绝大部分NFT的价格都会归零”相悖的结论,我将在下面部分对成功的NFT应当具有什么属性,展开讲讲。

3.什么样的NFT可能有长期投资价值?

我知道你肯定很关心这个问题,所以先直接列出标准,然后结合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观念顶级藏品来和上面几个数字艺术藏品做比较分析,来说明什么样的NFT可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注意只是可能,因为这只我的个人观点,且投资还有大环境和运气成分在里面)它需要具有以下5个属性,我们姑且称之为“五星标准”:

  • **历史故事性:**这个作品的创作是否有比较丰富的历史底蕴或者时代背景可以让人们讲故事一样口口相传,从而为这个作品提供价值背书?
  • **稀缺或独特性:**这个作品有什么别人没有且做不到的属性?不要和我说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还是独一无二的呢。我所说的是能被普世所公认的那种稀缺和独特。
  • **炒作价值:**这个作品有没有什么病毒式炒作的价值或者激励机制,使其具有某种强大的煽动力,进而营造出让人陷入狂热的集体无意识?“卧槽,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想拥有这玩意儿,再难买也要试试,因为买到肯定没错。”(想想冰墩墩、玲娜贝儿、或者被炒到上千元元的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月饼?)
  • **创作者声誉:**这个作品的创作者是不是公认的有名?大艺术家?超级巨星?超级IP(符合Web3审美的)。他们的光环天生就是对作品价值的加成。一个反面案例就是日本”国宝艺术家”村上隆,他在线下的商业非常成功,但是由于他是个“老IP”,Web3并不买单,所以他翻了大车。
  • **对应现实资产的行情:**这种作品所对应的相同形式的线下实物资产,最近的市场行情如何?现实生活里人们是否流行此物,且已经产生了某种价值认同和稀缺需求?比如,当代艺术?潮流奢侈品?还有,最典型的——土地所有权。

以上5个属性,如果某个作品都妥妥具有,那么它妥妥适合投资并且长期持有,越早购买越好,等着数钱。如果只有1个特性不具有,那你也可以告诉自己,世事没有绝对完美,大概率这也是有潜力的。如果有2个特性不具有,那我觉得就要做好价值下跌的准备了。如果2个以上不具有,那你就当“千斤难买我乐意”吧,投资增值是别想了。

下面我们来利用这个“五星标准”审视一下那几个爆火成名的NFT,还有卢浮宫里最知名的那幅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来源: Mario Taddei
来源: Mario Taddei

1)达芬奇——《蒙娜丽莎》

  • 历史故事:文艺复兴历史背景、女主微笑背后的故事;
  • 稀缺或独特性:被研究百年的神秘微笑、被卢浮宫收藏为旷世珍宝;
  • 炒作价值:有史以来最知名的艺术品盗窃案的目标、所有人在卢浮宫大排长队的必打卡选 项、世界艺术史定性的标签;
  • 创作者声誉:达芬奇,不用多说了;
  • 对应实物资产的市场行情:1.7万亿美元的实物艺术品市场是人类艺术家的瑰宝,除非未来 人类完全虚拟化,不然这种形式长期存在。(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一个小小的艺术史故事: 照相技术的诞生是如何将欧洲绘画艺术推动由实向虚的演变的)以“五星标准”来看,给足 五颗星,蒙娜丽莎就是《蒙娜丽莎》!

2)Beeple——《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 历史故事:开创了佳士得第一个NFT作品拍卖的历史;
  • 稀缺或独特性:记录了14年5000天艺术创作成果集合的顶峰,很难复制;
  • 炒作价值:佳士得具有公信力的背书,天价的拍卖价格,超级名人们抢破头的事实;
  • 艺术家声誉:Beeple在出售该作品前就有了250万关注者和一惯的高价售卖NFT的记录,典型 的顶流数字艺术家;
  • 对应实物资产的市场行情:这类具有实验性的拼贴属性的当代艺术形式正是现实艺术领域的 当红主题,当代艺术开山鼻祖安迪沃霍尔和克莱因都演绎过类似的作品。

3)PAK——《Merge》

  • 历史故事:开创数字艺术史上第一个多人共建的去中心化分布式作品形式,这个作品并不是 由一个买家拍下的,而是由28984个玩家共同参与的一场大型“滚雪球”现场行为艺术;
  • 稀缺或独特性:这个项目设计了非常有意思的稀缺性机制,每人每个钱包只能持有一个雪 球且总量有限。可以进行收购和转让,一旦买下另一个雪球以后,两个球就会合并成一个 更大的球,持有量不变还是一个,但总数少了,超级通缩机制!随着这种收购合并通缩的机 制演变下去,持有者手上的球越来越大,其稀缺性就会越强(PAK还为不同的合成数量准备 了彩蛋,激励大家去合成换取稀有彩蛋)。
  • 炒作价值:Merge还设计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涨价机制,即买家可以人为得销毁自己手中的雪 球,以换取一种叫ASH的代币,一方面提升了雪球的稀缺性,一方面代币又变成了另一种可 炒作产品,因为他们还为持有更多ASH的人提供奖励加成。拥有10的N次方数量的雪球,就会 获得N/10的奖励加成。富者更富的炫耀心态和慕强心态不正是当代炒作价值的有效手段 么?想象一下,随着球逐渐被购买合并,假设到最后全世界只剩下两个球,极端情况是一个 超级富豪拥有了所有数量-1数量的球,而另一个小白拥有1个球。会发生什么情况?超级富 豪为了凑足那个终极完美的球,会愿意支付什么样的代价?光是这种期待的过程,就让人热 血沸腾。
  • 艺术家声誉:Pak也是NFT领域的明星艺术家,这位神秘的匿名艺术家是第一个从代币化艺术 品中赚取超过100万美元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个通过苏富比出售NFT作品的艺术家,(Beeple 是佳士得第一个)Pak在去年4月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卖《The Fungible》系列NFT,达到了 约1,700万美元的销售额,在去年9月,《Lost Poets》系列作品产生了价值约7,000 万美元 的NFT 销售额。所以他的声誉如何?不用多说。
  • 对应实物资产的市场行情:大众共同参与的一场大型行为艺术,类似真人秀的滚雪球博弈游 戏,这个沉浸式体验的艺术作品,和极强的大众参与度,五星评分。

4)Larva Labs—《CryptoPunk 3100》(已被无聊猿收购)

  • 历史故事:对不起,CryptoPunks是数字加密艺术的祖师爷、开山鼻祖,还有其他需要的 么?是他们开创了所有的这些,拥有PUNK就代表你是这个领域最老牌的大咖,是OG(Web3术 语,代表最早崛起的大咖们)的身份证明;
  • 稀缺或独特性:外星人PUNK在所有PUNK里就是很少,近10000个里只有9个。且自带的属性也 非常稀缺;
  • 炒作价值:上一个外星人的拍卖也是天价,760万美元,这次直接涨了10倍多;大量“巨鲸” 的钱包里囤积PUNK;全球著名DJ Steve Aoki,还有余文乐都买了PUNK,而且都获利颇丰,那 还不炒他?
  • 艺术家声誉:还是一句话,Larva Lab,数字加密艺术的创造者;
  • 对应实物资产的线下行情:没法儿说,因为他们主要是以头像的形式诞生的,对比前面的几 个有线下参考的艺术品,这可以说是“数字原生”。

由于CryptoPunk太独特了,因为他是数字加密作品的始作俑者,创世纪的作品无可替代。额外提一句,Punk的IP在3月被无聊猿的团队Yuga收入麾下,老大和老二正式合并,整个NFT领域没有再王牌的项目了。我认购了他们的代币Apecoin,一天涨了1500%左右吧。他们即将与游戏巨头Animoca共同推出元宇宙项目“Otherside”,值得持续关注。好多年没看到这么硬实力的项目了!

5)Yuga Labs——《无聊猿 Bored Ape Yacht Club》

  • 历史故事:他们第一个建立了“生态型”NFT,在推出之前就“预谋”了之后各种内容——比如寻宝、变异、浴室、繁殖、流动性池等。但是时间有点晚,他们是2021年4月才推出的。
  • 稀缺或独特性:似乎没有,他们推出时刻意不采取联合曲线定价,而是为每个猴子都统一定价。用团队的话说,他们不想要“庞氏骗局”。
  • 炒作价值:这可以说是无聊猿最强大的地方了吧,正赶上各路“圈外人士”进入Web3领域, 急切寻求他们看得懂且能赚钱的项目,因此BAYC汇聚了各路大神,使得他们背后的带货明星 阵容异常强大了。NBA巨星库里、奥尼尔、巨富马克库班、饶舌歌手Timbaland、还有余文 乐、林俊杰等。一夜之间名人们的头像都变成了猿猴,这种“破圈”大大推高了猿猴的知名 度,当然也包括价格。
  • 艺术家声誉:Yuga Lab其实只是一个推手公司,BAYC真正的作者是包括一名27岁华裔女生 在内的三名年轻艺术家。他们直到2021年底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原来被拍出了天价。也就是 说,这幅作品的提价几乎和艺术家没有直接关联……但Yuga Lab太强大了,以至于成功到把 PUNK的IP都收入麾下,大写的服气!
  • 对应实物资产的线下行情:由于和CryptoPunk一样都属于数字原生作品,所以不具有线下的参考性。其主要作用是用来作为彰显身份的头像识别。但是它收购PUNK后推出的Apecoin币价可是涨得相当好哦,并且其元宇宙项目在未来会为这两大IP 提供持久的价值支撑,看好!

基于无聊猿在五星评分里,有一个标准“稀缺性独特性”不太理想,但是因为炒作价值的维度里,全球明星超级IP的带货能力实在太强,所以它成为了跨国界认可的,可炫耀的“奢侈头像”(就像你带着大金链子一样),因此这个超高分数部分弥补了那个维度的劣势,短期内让它涨的如同人来疯一样。再加上Yuga Lab收购Crypto Punk的神操作,我不得不相信其打造出了NFT领域里的黄金舰队!

4.什么样的NFT不值得投资

如同我开篇所说,全民NFT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情况。这让人想起了四五年前的那些“炒币”韭菜局。尽管今天的NFT市场很火爆,但是这种从实物艺术到数字艺术的早期迁移可能最终会像炒币泡沫一样,80%以上的项目都会崩盘。只有在那之后,留下来的幸存者们都是更坚定的建设者,投机者都被清场了,才能最终造就NFT市场的长红行情。

不要把NFT和数字货币混淆,他们是两种东西。数字货币拥有远比NFT高的流动性,在未被禁止的市场可以轻松兑换稳定币和法币,而NFT的变现则困难得多。想一下,是兑换美元容易,还是卖一幅艺术品容易?我预测,NFT市场的崩溃最终会比数字货币的熊市更惨,一旦市场冷却,大量的NFT将完全无法变现,投机者们会远比当年绝望。因此,如何避免可能使你损失惨重的NFT品类,是当前的比较重要的课题。依然结合“五星标准”,我们来快速排一下雷。(以下举例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是在这个新世界里,发表观点的自由不是更重要么?)

1)非全球巨星背书的“明星NFT”

周杰伦的“明星NFT”——Phanta Bear应该算是华语圈最顶流的了吧。这位老兄大力喊单“东猿西熊”,希望再造一个东方的无聊猿。在很多明星朋友(昆凌、五月天、陈冠希、林俊杰等)的协力带动下,这确实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投机者的加入。在经过短暂的话语区狂热冲榜,一度超越无聊猿登上NFT单日交易排名榜首后,一路下滑至28名,快速腰斩,目前已经跌破了发行价。以至于粉丝们大呼“韭菜割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当周杰伦1月6日在社交媒体喊出“哥什么都要拿第一”之后的一个月,该NFT的最低成交价(俗称地板价)从8个ETH下滑至1.35个ETH,一个月下滑了83%。当然,发行方Ezek也马上识趣得站出来撇清关系,说这只是周杰伦旗下潮牌的一个联名,周杰伦并没有参与策划,只是礼物,没有商业利益。我:呵呵……

来源:周杰伦Instagram
来源:周杰伦Instagram

在这里,我并不是对周杰伦有什么个人意见。仅以这个惨痛的教训为例,和大家解释下为什么非全球超级巨星背书的所谓“明星NFT”不值得投资。其实原因也很简单,Web3(至少目前)是一个非常全球性的市场,这里几乎没有国界的区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以英语区为主。因为某些原因,华语区的艺人明星在全球受众非常有限,即便由华语区用户一波流冲上去,其持续性也非常差。反观像库里这样的NBA巨星,JZ或Snoopdog这些饶舌歌手,马斯克这类全球顶流商业巨子,脱口秀之王Jimmy Fallon这样的小丑,才是NFT领域长青的带货狂魔。说到底,NFT需要依靠全Web3的狂热,如果不是全球顶流,做不久的。

2)素人自拍日记、美女性感照和搞怪类NFT

我们先上图看看,我说的这些类NFT,典型长啥样。

4天赚百万美元的印尼小哥每日怼脸NFT
4天赚百万美元的印尼小哥每日怼脸NFT
曾经最便宜6万元一张的Irene Zhao美女NFT
曾经最便宜6万元一张的Irene Zhao美女NFT

这类素人自拍型日记、美女性感照和搞怪类NFT,背后的逻辑往往是“草根逆袭”。其宣扬的主义是Web3倡导的去中心化精神,是平等和公平。但事实上,我们深挖一下这种“草根逆袭”的背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态,从投资角度来看又是否具有持久增值的可能性?

人们想买Irenezhao NFT,因为跻身“美女俱乐部”很光荣,似乎可以借此“拥有”某些与“性”有关的东西;人们会买印尼小哥的自拍是因为“高等人士”借这一举动实现了对典型底层人士的俯视或者物化,从Irenezhao的受众大多数都是男性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也因此,其NFT走红后,[甚至有人 PS 了她的打码裸照,并上架进行销售](https://曾经最便宜6万元一张的Irene Zhao美女NFT)。

国人其实对此已经不陌生了。自从抖音快手诞生后,草根网红被大量制造,其背后的产业经济逻辑无非是物化女性、性暗示、审丑、搏傻、制造同情等。短时间内可以吸引眼球,带动公众情绪,变现流量,但是持续性非常差。这类过眼云烟的套路也非常容易“用老”,不太具有可复制性。所以,即便撇开我个人的审美好恶,从投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截止到2月底,IreneZhao的NFT地板价已经从4.9个ETH的高点滑落至0.9个ETH了,81%的下滑;印尼小哥则从1ETH的高点滑落至0.1ETH的地板价,90%的下滑。

3)涉嫌明显抄袭的NFT

2月5日,知名自媒体微信公号“抄袭的艺术”曝光了一组关于NFT卡通头像的对比图,矛头直指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师王文栋的作品“无聊悟空”抄袭了“无聊猿”。我想是否属于抄袭,一眼便知。无论是借鉴、还是致敬、还是巧合、又或是抄袭,在市场看来都一样,不要掩耳盗铃好嘛,真的很丢人!Web3本身就是极度讲究原创性的,而且这个世界几乎是无国界联通的,不存在能持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如果有人想学习以前的互联网创业方法论,用某种“拿来主义”弯道超车,那一定达不到目的。相反,所有的抄袭行为会因为区块链的技术而被分布式记账,永久钉在耻辱柱上。

来源:抄袭的艺术公众(抄袭者中央美院王文栋,给你钉在耻辱柱上)
来源:抄袭的艺术公众(抄袭者中央美院王文栋,给你钉在耻辱柱上)

4)老玩法NFT——头像、比赛集锦、老梗、老IP

那些已经被玩透了的NFT形式,或者公众已经无比熟悉的老梗和老IP,都挺难出现新的值得投资的NFT了,包括头像(PFP)、比赛的集锦类也在内。

我这么说可能会引来争议。有人会问,你看Punk和无聊猿不是头像么,怎么火了?NBA Topshot不是火了么?悲伤蛙Pepe不是梗图之王么?我们的故宫如果出NFT,能不火么?我再次声明,这是我的个人判断,我也尊重不同意见,但我在这一点上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老玩法的NFT无法激起人们的好奇和狂热,也不具有数字世界的原生性或者独创性,老IP可能会像个有故事的老人家一样赢的你的尊重,但很难获得Web3年轻人真金白银的认可(除非有老树开新花的新奇特玩法,那这种反转可能会赢的意想不到的爆炸性传播效果)。

NFT的世界讲求的是创新和原生,不同的玩法和品类可能只会认1个、最多2个头部,不然就不创新了。老IP是过去的成功者,但不是数字原生,很难成为数字世界的英雄。你看,Punk和猿猴是PFP的头部,NBA Topshot是比赛集锦头部,pepe是梗图之王但是大家对它太熟了,以至于迄今没有爆炒的商业价值,如果是白宫或者明治神宫出NFT,你觉得当地人会出几万块买他们的一张照片么?那故宫呢?

回归本质,NFT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非同质化确实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但并非所有的独一无二都代表价值连城,这简单的逻辑,相信你可以辨别。NFT的独特性可以使得更多人接触、拥有、乃至制造它。但是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无论在哪个世界,哪个年代,都少之又少。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那个能侥幸捡到沧海遗珠的人,不妨多问一句:凭什么是我呢?

5.“元宇宙”防坑指南——真假元宇宙

和NFT一样,元宇宙这个概念最近也是火得不行,而且其讨论范围更广,因为这个概念似乎可以包容一切,万物似乎皆可元宇宙了。元宇宙是游戏?是VR?是沉浸式体验?是剧本杀?是冰淇淋?还是……骗局?

来源:美团外卖
来源:美团外卖

首先我快速科普下元宇宙的概念吧。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源于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作品《雪崩》。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Metaverse,所有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这个世界都有一个网络分身Avatar,正如《黑客帝国》、《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这些电影中的场景设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技术会支撑人们切换身份,穿梭于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在虚拟空间和时间节点所构成的「元宇宙」中学习、工作、交友、购物、旅游等。这个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虚拟世界,去中心化平台让玩家享有所有权和自治权。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虚拟进一步接近现实。

但正如上面那个元宇宙冰激淋一样,我们在国内能接触到的被热炒的元宇宙概念,绝大部分都是被那些蹭流量、造热点和割韭菜的人所刻意歪曲出来的伪概念。它们中的大部分要不就是与元宇宙毫无关联(食物、密室逃脱、沉浸式剧本杀)要不就是“伪元宇宙”项目,点名:百度出的“希壤”、天下秀推出的“虹宇宙”、中青宝的“酿酒大师”还包括“Roblox”和“我的世界”等等。它们根本不是真正的元宇宙,充其量说只能是“元宇宙游戏”而已。(别被坑了!)

元宇宙和元宇宙游戏,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就先用国社《新华网》的定义来界定一下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吧(我认同这部分内容):“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二是数字孪生,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专家认为,元宇宙不能简单等同于电子游戏,也不能等同于虚拟世界。它是创造性游玩、开放式探索、与现实连通。”

即便是结合《新华网》以上这个相对保守的定义,都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来界定什么才是真正的元宇宙,即——是否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

为什么区块链技术的采用与否对于界定真假元宇宙来得尤为重要?这涉及到你是否真正“拥有”,你所在的这个“元宇宙”有没有真正的神圣不可剥夺的产权!试想一下,如果你加入了一个互联网巨头推出的“元宇宙”世界,你在这里和新朋友们玩得很开心,于是你花钱买了房子、车子,“成家”置业,你在这个元宇宙逐渐累积了人脉、资源和声誉,你感觉开启了你的另一段人生。当有一天你再登陆你的账号的时候,发现这一切都没了。然后收到巨头发来的通知:“对不起,我们很抱歉得告知您,我们即将停服了。”

此刻,且不说你所有的金钱投入化为乌有,你所积累的朋友和声誉就此消失,你花在这个“元宇宙”里的时间、感情、那段你正在享受的别样人生,统统因为一个互联网巨头的某个码农按下了服务器开关,就都随风飘散了。这一切都因为这个元宇宙被架设在了一个科技巨头的服务器上。你所有的“拥有”并不是真的拥有,因为巨头才拥有你在这里的全部。这一切听起来是不是更像是个游戏?巨头会说:“游戏而已,认真你就输了。”

但我们凭什么不能认真?真金白银投下去不说,还有时间,还有感情,还有个人的信誉和人脉,都在这里面,真正的元宇宙应该有某种东西来捍卫所有这些本应该被捍卫的东西!对,那就是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的去中心化技术使得所有的数据不再存储于某个科技巨头的服务器上,而是被全球的账本都记录了下来。在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元宇宙里,你所有的投入都不可被篡改、不可撤销得记录在你的名下,你对他们拥有完整的自主权。哪怕有一天,管理这个元宇宙的运营公司倒闭了,对你来说也就是换了一个“物业公司”,你的产权依然存在于链上,纹丝不动。

在这样的元宇宙里,那些寡头的科技公司再也不能对我们予取予求,肆意妄为;再也不存在为了垄断而建立的信息孤岛和二选一的胁迫;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某艘巨轮船的沉没会把我们带着我们的投入一起沉入大海。因为架设在区块链上的真正的“元宇宙”,根本就容不得它们这些寡头存在和作恶。

那真正的元宇宙是什么样的?我们以目前排名最头部的Decentraland和Sandbox为例。应该没有用户会怀疑我说的这两个“元宇宙”是最有可能长成未来真正的元宇宙吧。

关于它们的具体分析,我会在下个部分多展开些。此处我们只是简单把这两个真元宇宙和上述我列举的“元宇宙游戏”对比一下,get几个巨大的差异:1)真正的元宇宙基于区块链技术,所有数据不可抹除、不可篡改;2)拥有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由玩家投票自治,自主建设;3)开放式生态,与众多线下项目和IP联名共建,数字孪生;4)拥有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货币交易机制和用户收入经济系统 5)开放第三方工具接口,激活用户们自我创作大量UGC。

结合以上标准,你就知道“Roblox”和“我的世界”为什么看起来像,但确实少了些关键要素,使得它们暂时只能停留在元宇宙游戏的范畴。至于其他,你会指望那个首选邀请冯唐加入的“希壤”么?你会愿意投资在那个半年之内把土地抄到十几万现在据说跌到几千块的“虹宇宙”么?

随着中国移动通讯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包含了中青宝、天下秀、蓝色光标、华扬联众这些老咖)发布了《元宇宙产业自律公约》,提出坚决抵制利用元宇宙进行资本炒作。我想这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承认了,那些东西根本不是元宇宙,里面的东西没有真实的投资价值,相关投资难免就都成为了炒作,就是这个逻辑。

讽刺:“元宇宙产业委员会”的画风是多么“现实”
讽刺:“元宇宙产业委员会”的画风是多么“现实”

6.真·元宇宙地产,真·值得投资

是时候忘记上面那些“伪元宇宙”或“元宇宙游戏”的投资想法了。不然投资资产缩水10000倍(虹宇宙的真实数字)的事情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在你身上。我们来看一看“真·元宇宙”的表现怎么样。以元宇宙开山鼻祖Decentraland和风头正劲的第二名Sandbox来举例做分析吧。

首先,这两个元宇宙世界是完全建立在以太坊公链基础上的,因此人们可以直接拥有和耕种他们的数字土地而不用担心被巨头随意夺去财产所有权,也不用担心项目运营方倒闭或者关停服务后,他们的财产是否还会存在。记得我说的么,在真正的元宇宙世界里,项目运营方只是一个“物业公司”,用户才是业主。在这里,做假者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右键点击保存,就能把数字资产据为己有。因为在这里,土地、商品、头像、收藏品和所有数据,都与区块链无缝连接,不可篡改。

其次,从经济系统来看,用户可以直接与其他参与者交易,而不被巨头从中收税。其经济系统具有开放性,支持用户使用生态之外的其他软件铸造的NFT或者把其他渠道购买的NFT拿到该系统进行交易,因为这个经济系统是开放的。还很重要的是,用户拥有这两个元宇宙的代币,可以从元宇宙本身的发展中,享受其代币增值所得到的经济收益。想像你是一个国家建国之初的公民,你拥有这个国家的货币和土地。随着这个国家日益强大繁荣,不但你的土地越来越值钱,你手上的货币也会飞速增值,双重收益!

第三,这两个元宇宙是开源的,是由其居民组成的DAO来治理的,管理决策都由自治组织做出,而不是某个假装面善的CEO和他年薪千万的高管团队。它们的生态系统也都是开源的,相关的基础建设、商品生产和活动组织均由用户共建,当然用户也拥有100%的所有权。“贡献-拥有-收益”这才是WEB3的WAGMI精神。

从运营数据表现上来看,Decentraland的土地价格从其创始之初开始,就一路上扬,价格坚挺,创下了元宇宙历史上最贵的350万美元/块的拍卖价格。各大线下实体IP纷纷入驻这个世界。它们再造了一个纽约时代广场,并在2022年举办了时代广场元宇宙跨年倒计时;它们把拉斯维加斯复刻到了元宇宙世界,引入赌场、游乐园、剧场、成人俱乐部等元素,打造了一个线上娱乐之都;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乃至中国美院都入驻了Decentraland的大学城和艺术区,开展元宇宙教育;美国最大银行巨头JPMorgan也在此开设了元宇宙银行、Web3达人林俊杰也花了78万在这里买地置业。这块土壤俨然就像当年纽约建城的早期一样热闹,其代币MANA甚至成为了在熊市中比以太坊还抗跌的代币,不愧是元宇宙的头号扛把子。

Decentraland上的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来源:Cryptonews
Decentraland上的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来源:Cryptonews
Decentraland上的Vegas City,来源:Vegas City官网
Decentraland上的Vegas City,来源:Vegas City官网

Sandbox是在规模上仅次于Decentraland的二号选手,不过由于它的土地还没有完全售出,所以体现出的投资热度和社区活跃度,完全不亚于老大。再加上它还超有资源,超级能拉关系,仿佛是一个大型的联名秀场:嘻哈鼻祖Snoopdog、著名IP《行尸走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金融巨头汇丰银行、奢侈品巨头Gucci、运动品牌Adidas、香港四大家族中的两大“新世界”和“新鸿基”等等,都官宣在Sandbox上置业圈地,开展他们对未来世界商业版图的实验。

上述两个元宇宙是最头部的项目,无论是其吸睛能力、还是吸金能力,都体现了基于区块链的“真·元宇宙”在世界范围内对顶级IP和玩家大众的吸引力。每个在早期加入的玩家都身处在参与再建纽约、再建东京或者上海的过程中。随着这些元宇宙的内生经济不断繁荣,其生态体系逐渐壮大,投资参与者自然就会获得大幅收益(土地增值+币价增值)。而这种财富激励机制又会形成一个虹吸效应,把更多的人吸引到这里,进一步得推动元宇宙世界的GDP增长、贸易经济的繁荣和技术的发展。这样的资产,才是值得投资的。

来源:Smart Liquidity
来源:Smart Liquidity

7.GameFi和P2E的革命

除了元宇宙经济外,另一个我们要关注的是NFT和游戏行业的结合点——GameFi还有Play-to -Earn(P2E)领域。

游戏在娱乐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规模比电影和音乐行业的总和还要大,这与它早期拥抱互联网流媒体、免费进入、虚拟商品销售的商业模式有关。特别是当链游(基于区块链的游戏)的数量和收入增长速度已经在去年一年成为了区块链领域的头把交椅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游戏对于Web3的客户拉新和经济繁荣都有其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这张表格统计了过去180天全网各应用的收入情况前三位:OpenSea,Uniswap,Axie。其中Axie和OpenSea在过去三个月里分别创造了超过16亿和7.4亿美元的收入。而它们两的规模相加,超过了后面六个应用的总和。可见游戏+NFT的结合,成为整个Web3世界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另一个就是以Uniswap为代表的DeFi)。

Axie的增长终于在今年显示出衰退的迹象,但它所开创的P2E(玩赚游戏)的GameFi领域的确创造了神话。如同Axie能够用简单的类似宠物小精灵的卡牌游戏席卷整个东南亚,就是因为让玩家能够以代币的形式变现它们在游戏里的时间投入和成就道具。一个普通玩家单月收入可以到1300-1700美元不等,远高于它们的其他形式劳动收入。以至于像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竟然出现了整村整村的人都全职玩Axie的情况。显然,这是激活用户加入Web3并且用最直观方法体验“贡献-拥有-收益”的好方法。

来源:Token Terminal
来源:Token Terminal

a16z向Mythical Games投资1.5亿美元;Enjin宣布成立1亿美元的游戏基金;FTX和Lightspeed投资2100万美元于Faraway Games;这些平台所筹集到的资金数额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不管2022年这个行业的狂热是否会消退,它们都能够为穿越周期做好准备。

反观传统游戏领域,“创新者的窘境”(熊彼特的理论)适用起来非常合适。Steam已经禁止了Web3的所有接口和项目,Epic游戏商店虽然暂时欢迎“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游戏,但条件是它们“遵循相关法律,披露相应条款,并由适当的团体进行年龄评级”。不过事实是,即便最热情的大厂们也不太可能做到Web3的无缝连接。当Discord暗示要将区块链和NFT整合进平台时,那些反对Web3的用户的反弹是有多迅速和猛烈?以至于Discord最终不得不妥协放弃。

但这些早期的反对情绪应该不会持续多久。我预测至少会有一个排名前五的传统游戏工作室将在今年正式进入Web3领域,很可能是通过并购Web3游戏的方式。而作为创业团队,在一个为期十年的趋势中提前进场的好处是可以利用这波NFT和GameFi的热潮趁热打铁准备资金,在即将到来的人才争夺战中获得优势。因为市场领导者终究都会坐不住的。它们可能会通过一些频繁的小规模收购交易,搭建出一个沙盒生态系统,通过推演来预先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再陆续对这个新领域下重注。在此之前,时间窗口期对于创新团队来说非常重要!

今天的游戏巨头每年创造1200亿美元的销售额,其超高毛利能达到90%。与之相比,那些在应用商店中都没有的链上小游戏,它们的GameFi盈利模式和可变现可交易NFT道具将客户获取成本降至零,比如Axie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吸引了数百万用户,并获得了100亿美元的市值。这足够使游戏大厂们清醒过来,因为没有哪个游戏公司的CEO愿意自己的公司成为下一个“什么都没做错就被干掉”的暴雪或者诺基亚。

另一个和游戏有关联的NFT品类,就是以“Loot”为代表的可组合式NFT。Loot直译过来是“战利品”,在Web3游戏世界里就是一个黑底白字、由8个游戏装备组合起来的文本。2021年夏天的Loot发售绝对是对NFT的一次墨迹测试(一种人格投射测试)。你要么可以把这当作是数字游戏玩家们推出的具有无限可能的“可组合”NFT,要么认为这是比利-麦迪逊式的愚蠢(电影阿呆闯学堂里经典的桥段,大众对于不明觉厉的事物往往会首先觉得它很厉害),也可能两者都有。

Loot,来源:NFT Now
Loot,来源:NFT Now

Loot有什么用?一把游戏里的“王者之剑”会在其他所有游戏中都兼容吗?如果你能买到Loot这种抽象的底层组合,可能就没有必要在一开始为这把具象的剑付钱了。因为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游戏制作者都会建立一个抽象底层,然后为其增加各种牛逼哄哄的具象价值。你的Loot很有可能会被开放底层兼容,从而你会拥有一把穿越不同宇宙的大宝剑。

像Loot这一类的东西似乎可以成为Web3原生游戏NFT的某种精神写照。NFT领域的高额融资看起来就像是巨额财富从早期投资者和币圈赌徒大规模转移到创作者和去中心化游戏工作室的过程。(再次提醒,谨防炒作NFT数字艺术藏品的项目)愤世嫉俗的人可能会低估像Loot这样的项目能做到多大,但我不是一个愤世嫉俗者,我认为这种试图拉通NFT底层抽象属性的作品,未来有可能可以通过升级、P2E激励用户等方式,让更多游戏对其开放底层,从而缔造一种全新的游戏范式。听起来很遥远,但值得一试不是么?

8.其他值得看的用例:粉丝代币、DeSo、NFT资格证、域名空间和数据市场

这些是我觉得除去数字艺术藏品、元宇宙资产、游戏GameFi以外的几个有意思的NFT品类,我们可以集中讨论下。

1)粉丝代币

所谓“粉丝代币”是具有会员权利的NFT收藏品。这些权利可以是财务上的(免费门票、共享版税),也可以是非财务的(作为超级粉丝的身份标志、体验式的探班访问),或者两者都有。

让我们拿曾经牢牢占据NFT榜首“NBA Top Shots”来举例。Top Shots是虚拟卡牌的集合,捕捉NBA球员在比赛中的标志性时刻。Top Shot不仅是旧棒球卡一样的收藏品,它的收藏者可能会被邀请参加休赛期VIP球员活动,或参加全明星赛。他们会在抽签中获得他们最爱的队伍的季后赛场边座位或对新球衣设计拥有某种发言权。

再拿音乐方面举例,比方说你为你最喜欢的独立乐队的新专辑购买了前1000张的NFT之一。当他们成为主流后,你就将得到他们下一次在你的城市巡演的后台通行证(通过你的NFT)。而且你还能从一部关于他们崛起的Netflix纪录片中分得版权费,因为你的NFT给了你在对版税交易进行DAO治理投票的投票权,这个NFT还能让你有资格得到某种对应的空投福利。

粉丝代币“Win and help win”精神对小众创作者也适用。他们的受众要少得多,大多不超过1000名真正的粉丝。但类似小众电音DJ 3LAU投放了一个NFT,赚了1200万美元;一组纪录片制作人筹集了200万美元来制作以太坊的NFT故事片;这些操作背后都有粉丝代币的帮助。

NFT形式的粉丝代币为粉丝社区的发展开辟了巨大的途径,粉丝代币为电影、电视、音乐等领域开辟了全新的价值空间。他们也打破了好莱坞、腾讯等中心化平台对电影和音乐的束缚。创作者们再也不需要被这些平台把控和榨取,内容可以更好地连接用户受众,为所有的创作者加鸡腿,并将这些中间平台的收益率减少50%-75%或更多!

2)DeSo-去中心化社交网络项目

Web3社交网络似乎一定会来,而且可能已经随着那么多去中心化应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了。诸如Decentralized Social(DeSo,前身为Bitclout)、Twitter的BlueSky和gm.xyz等项目的出现,虽然现在还不确定这些早期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中谁会占据领先地位或表现出真正的持久力,不过DeSo在从其“$DESO”代币销售中获利并从a16z筹集了2亿美元后,通过自己设立的5000万美元的基金激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社区发展,但用户体验依然很笨拙,我甚至怀疑他们的“有偿发推特”的这种方式,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无论如何,DeSo的核心概念是合理的:对任何病毒式传播的用户给予经济上的奖励,促进大量链上UGC的产生,建立规模壁垒。TikTok在早期也是着力激励用户发帖,让用户着迷。可惜它们是一家没有代币奖励、不愿意将算法透明、且明显打算侵占用户数据权益的典型中心化巨头公司。相反,一家Web3创业公司将能更正确地做好这件事情。

3)NFT资格证和身份认证

以代币驱动的注册机制(TCR)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方向,我认为这是一种对资格证书的数字化替代。NFT可能正是数字证书管理机制中的那个最后的关键零部件,因为NFT具有以下特性:

  • 成就的颗粒化
  • 有技术规范,使其易于在各种平台上整合
  • 可编程性和可组合性使它们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

以数字文凭为例,在传统的数字化管理领域里,这些文凭只能反映简单的通过/失败的结果,而且通过贿赂进入登记处或网络暴力歧视其他合格的候选人,就很容易破坏文凭的有效性。但NFT将改变这些情况,NFT不是从一个总体的文凭证书开始,而是把颗粒度大大提升,从评分标准上的每个独立项目开始。从“你完成这个学位了吗?”变成了“你完成这个问题了吗?你完成了这门课程的100道题了吗?你是否完成了获得这个学位所需的20门课程?” 一张文凭就有2000个不连续的NFT,且都在链上被记录,无法被贿赂和篡改。此外,我们可以使用稀缺属性的方式来最终解决认证中的主观歧视问题,即如果你的完成度被认为是同类中最好的前5%,你的NFT就可能有显著不同的、稀缺的属性,没人可以歧视或者埋没你,大家只会羡慕你。

同时,我认为NFT会也会在你向Web3“移民”时,很好得打包你的旧身份识别和旧证书。你将不需要每次都输入你的驾照,你的一个数字签名就可以解锁很多访问权。你的健康记录,或你的保险等等也可以被集成在里面,这个技术可能可以把我们的身份认证效率和证书一致可比性提升N多倍。

你的个人钱包地址或者你的网络域名已经逐渐成为Web3世界普遍的数字身份识别渠道,那么NFT将代表你数字身份的所有形式。这里提到了网络域名,事实上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和数据市场已经发展得很妙了。

4)去中心化Web3域名空间

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域名注册,网络域名让IP地址成为人类的可读符号,许多基于区块链的地址也将如此。如果说NFT的猿猴头像使你钱包的厚度更加可视化,那一个牛逼的ENS或Handshake域名则可以进一步增强你实力的可信度(代表你不是右键点击保存者)。

ENS协议在去年年底向其早期用户空投10亿美元之前,就有近50万个域名被抢注了。如果你看到类似的“Dad.eth”、“Richman.eth”、“Punk.eth”这样的域名,你就可以想象这些夸张的域名背后的都是那些早期进入的巨鲸。我们相信该网络迟早有一天可以与中心化的DNS托管方相媲美,比如管理着世界上2亿个网站中近85%域名的Verisign(市值270亿美元)。而且Web3中的身份域名规模可能会大2–3个数量级,因为去中心化域名不仅给予网站,它还成为了个人的身份标识。人的数量可是网站的30倍,连接互联网的设备数又是人数的5倍,而且还有不少全球化的公民不一定会再信任和需要中心化DNS了。所以长远来说这是一个大生意。

5)个体数据收益权与数据市场

清晰的标识也使人们能从自己的数据中提取更多价值,这一直是Web3所倡导的。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从2012年到2020年期间,尽管全球潜在可用数据量从20%增加到40%,但只有不到1%的数据被实际利用起来进行分析和利用,大量的数据不是被浪费就是被巨头独占。到2022年底,数据分析的市场规模将扩大到近1000亿美元,公司和用户都希望能更好地实现数据的货币化,诸如Netflix投资10亿美元配置的大数据客户留存项目会变得更加广泛。在Web3领域中,像Ocean这样的协议将数据进行打包,鼓励公众公开共享数据(经过隐私加密)和确保他们的数据能够货币化,在数据市场更好地发现价格,赢取回报。

可以预见,该市场如果发展壮大,其规模将是FAMGA(五巨头)广告收入的总和。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不过路漫漫,还需努力。

9.基础性投资机会——NFT交易市场和金融市场

如我所说,数字艺术藏品并不值得你“梭哈”,即使你投资顶级艺术家Beeple的顶级项目,单个艺术品可能也无法跟上NFT总市值的增长步伐。因此,我认为在NFT领域的投资机会来自投资基础设施项目,长期来看这比投资明星NFT资产更有胜算。除了头部元宇宙项目的“土地”具有基础性投资价值外,NFT交易市场和金融市场是绝对要关注的基础性投资机会。

从交易层面讲,在艺术品NFT市场上投资基础设施,如SuperRare,不一定能胜过前1%的NFT,但可预期收益依然会很高,且会为你节省大量时间,使你不需要成为一个品味家就能获得艺术品投资的成功。而在交易市场里,绕不开的肯定就是Opensea这个NFT交易市场的巨无霸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OpenSea创造了历史上所有企业中最快的收入增长,其半年交易总额达到16亿美元,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超级DeFi应用Uniswap的两倍。它在两年内从一个种子阶段的初创公司变成了一个百亿美元的公司,最大市场占有率曾达到95%的垄断地位。

来源: Richard Chen on Dune Analytics
来源: Richard Chen on Dune Analytics

即便如此,Opensea最近却变得越来越被诟病,遇到的问题也是一重接一重。首先,无论是中心化巨头交易所Coinbase,还是Web3新贵交易所FTX都已经进入NFT交易领域直接开抢份额,连苏富比这样的传统线下公司都推出了苏富比元宇宙NFT交易平台。在去中心化网络中,更是直接诞生了很多凶猛的竞争对手。比如Looksrare通过向Opensea用户精准空投代币和提供无缝转移通道,极大得降低了Opensea用户的迁移成本,并且通过其代币LOOKS的快速升值来激励用户。这大量得瓜分了Opensea的市场份额。下图显示了在最近的一个月里,Looksrare远高于Opensea的交易量。

来源: hildobby on Dune Analytics
来源: hildobby on Dune Analytics

其实LooksRare或者更离谱的那个单日涨1000倍的SOS代币背后的Open DAO(现在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之所以敢于且能够精准偷袭Opensea,主要原因还是由于Opensea自身的尴尬定位及迟缓反应所导致的。Opensea并没有发行代币,谁都知道它的目的是成为像Coinbase一样的上市公司交易市场,成为链接Web2与Web3的Web2.5。其Web2.5的定位决定了它并不是一个纯正的Web3项目,也并没有打算通过代币与用户共享收益。用户的挑剔和不满当然就会被积累起来,以至于无论是发生了像2月20号新合约的重大漏洞,还是他们日常修复Bug的缓慢速度,以及他们迟迟不肯发代币的行为,都被视为骑墙派的恶心之处。难怪它的份额会被持续瓜分!

另一方面,NFT资产在金融市场的利用也还在探索之中。在此之前,NFT比同质化资代币的流动性差,NFT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确实一直受到挑战,不仅是二级市场的销售,还有虚拟资产的抵押。目前已经有一些早期的探索来解决这个挑战,这将是NFT基础设施发展的最重要领域之一。NFT的价格确实是非常不稳定的,而且可能在熊市中没有出价。是否有可能以NFT为抵押品来借款,得看你能否让借款人对这些一篮子资产感到满意。

比如说像WHALE这样的项目,将具有较高价值的NFT捆绑在一起,并将这些资产合成为一种叫做“Social Currency”的代币,由较为权威的NFT专业网站进行审计,确保其价值。而Pleasr DAO和Party DAO正在建立众筹式拍卖平台,开始推行公开团购竞拍NFT(也叫碎片化购买)。

另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在定价上,如果以底价基准为衍生品和抵押品定价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许多所谓NFT的“地板价”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出价。所以像Punk Floor(FLOOR)代币在尝试一个可能更好的方法:他们通过聚集和分割104个不同稀有程度的Punk所有权,来追踪中位Punk的价格。可以想象,因为PUNK本身的坚挺价格,如果其市场中位价可以较为科学得被FLOOR定价,则它可以充当熊市中流动性最强的收藏品,当然也可以发挥央行的“最后买家”的担保作用。而等到牛市中当竞价最激烈时,则自然成为一个拥有公允价格的库存卖家。当然,其非常不稳定的价格和104个的取样的有效性还有待改进,但这是个有趣的NFT定价模式。NFT的碎片化确实成为了一种倾向,这与现实世界中多个例子类似:房地产的分时租赁和转租、时尚界的Rent The Runway服装租赁公司、体育界的个人座位证等等。

NFT金融化的解决方案,首先必须完善其作为抵押品的价值发现机制。在经过一轮暴涨周期后,一些对NFT抵押品价值过高估值的项目可能会发生地震。从长远来看,将元宇宙土地、顶级数字艺术藏品、顶级头像等优质NFT作为抵押品介入到金融领域的尝试,将是Web3经济的一个巨大能量释放口。

第八章——全球Web3监管政策概览

Web3领域一直处在全球几十个监管机构的监督之下,数字货币从最开始就在各国金融机构甚至国家安全机构的监视下。但一直酝酿至去年下半年,监管才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尤其在当前的两个超级大国——中国和美国。这不奇怪,因为当一个行业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时,就会被严加监管,而政策会成为你生存下去所必须注意的优先事项。也是我们每个从业人员额外需要关注的。

美国在Web3领域,从大方向上依然体现出符合其对待创新的态度:鼓励试点创新、设置底线、税收执法、向市场学习。微观层面,也能看到不同的州、不同的监管机构和不同的交易部门,对Web3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美国金融市场工作组(PWG)发布了一份关于数字稳定币的报告,呼吁国会通过新的紧急立法以“填补监管空白”;拜登的基础设施法案获得通过,保留了其中讨人厌的“经纪人”定义(最近的正式版数字货币法令则明显体现出善意);《银行保密法》中对KYC要求的极大扩展;证交会SEC表现出很强的将Web3数字资产纳入证券领域监管的“掌控欲”等等,这些都是美国监管政策的真实切片。

地方和部门层面,怀俄明、迈阿密等地政府明确欢迎为Web3行业建立安全港;国会举办的几次听证会也表现出很多议员“希望Web3革命首先发生在美国”的欲望;即便是SEC内部也有明显的支持声音,来自Hester Peirce的声音一直在从正向推动Web3的创新监管;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作为“最后的购买者”,其主席Jelena McWilliams也积极倡导加密货币和Web3的创新探索应该被鼓励和保护。

而中国方面,则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币链分离”态度。一方面,为了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监管者直接禁止了所有数字货币交易行为,并将其认定为非法集资的重罪;将挖矿行业列为淘汰行业施以惩罚性的电价,也几乎将整个挖矿产业连根拔起;另一面,国家又在多份国家级、部委级和省市级的规划报告中,明确表示大力支持区块链、元宇宙等Web3技术用于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经过我与监管内部人士的讨论,其方向似乎是指向“先禁止-再观察-打基础-后赶超”的逻辑。这来自于制度自信和“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效率自信。

全球的另外一些地区则需要权衡更多。例如日本金融厅成立了一个部门来处理数字货币金融的监管问题;葡萄牙和瑞士等欧洲国家不征收Web3的资本利得税,对外国收入免税,并且一直在招募Web3创新者;新加坡大力发展加密货币行业并着力研究通过银行体系将加密货币推向零售市场;中南美洲国家比如萨尔瓦多、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巴拿马等国,都在研究将数字货币作为法币的细节推动(萨尔瓦多率先行动,并且顶住了熊市期间来自各方的压力);这些希望尽可能不卷入中美两极对抗的国家,显然是在尝试借由Web3技术获得更大的经济自主性和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虽然大多数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大相径庭,但对于Web3领域的积极推动、立法、规划、行动等都已经在加速道上了。

1.Web3领域最可能出现的风险

  • **交易风险:**如果用户的数字资产不受监管和保险,那么黑客攻击、交易中断、身份盗用和欺诈都可能发生。另一方面,如果用户丢失了密钥,或者出现乌龙指失误,就可能永远失去自己的资产。
  • **稳定币风险:**不得不承认,在现有构架内,央行们无法通过可调整的货币政策来应对Web3的繁荣与萧条,也无法充当最后的贷款人。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虚拟资产正在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接受为记账单位,这一趋势将在全球不可阻挡得加速发展。中央银行们要么像中国一样完全禁止加密货币并推出央行数字货币,要不就需要考虑明智得利用USDC这样的受监管稳定币来连接数字货币和法币。
  • **银行融合风险:**基于银行领域和Web3公司的对接,一直会有“单点故障”的风险。因为这两个领域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先天对抗的,除非是行政手段强制安排或者某种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融合的协议通道诞生,不然两者对接的摩擦会不断。对Web3金融行业来说,通往“现实世界”的上行和下行通道,可以说是该行业唯一的生存需求。Chainlink的预言机网络解决了DeFi的信息联通问题,而资金联通管道可能还需要更多合规的、特许的Web3银行来的支撑。
  • **反洗钱、反毒、反恐监控风险:**界于被外界最为指责的“数字货币助长犯罪行为”的攻击,事实上,撇除固执己见的无脑喷之外,实际数据是非法活动仅占数字货币交易的0.34%,远低于传统金融领域!从反恐战争、毒品战争和反洗钱行为来看,各地监管者确实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的一个就是通过严格的KYC在交易前阶段就起到预防作用;第二,对于复杂业务的剥离或单独监管也有利于数字货币透明化;第三,区块链本身可以利用其数据透明性的特质,协助监管机构对异常交易和可疑钱包地址进行对应的处理,坏人在区块链上的资金流动实际是暴露在全世界人的眼里的。
  • 税务风险:如果美国政府发现你误报了你的数字货币交易,或者怀疑你有私人交易没上报,又或者认为你和不恰当的对象进行了单独交易,他们可能会带着枪来找你。而新加坡政府、葡萄牙政府、瑞士政府、萨尔瓦多政府会认为你在进行创新行为。魔幻?!所以Web3领域从业者一定要对各地的税收法规和政策有所了解,不要过度谨慎害怕,也不要想当然乐观。整理好你的业务和收入材料,清晰得做税务筹划和申报,是确保万无一失的最好方法。
  • **庞氏骗局:**Web3领域尤其是DeFi领域争取用户参与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其代币的高收益回报。早年ICO和IDO的炒币时期,参与者获得了百倍乃至千倍的超高收益,但也有很多“镰刀”利用这种高收益来诓骗很多没有鉴别能力、没有参与能力、甚至没有英语能力的求富者,最后狠狠割了把韭菜。通过许诺超高收益,吸引大量投资者,用后来者的本金去支付前者收益的庞氏骗局,在几乎所有的市场都是存在的,并不仅仅是Web3领域。如我所说,伟大创举和庞氏骗局很多时候看起来就是一墙之隔。很多人见“泡沫”唯恐不及,但我们细细回想,90年代初的互联网、现在的AI和XR领域、硬科技领域,有没有泡沫和过热?当然有。但是当支撑这些“泡沫”的是真正的范式革命和实实在在的可能为社会产生巨大价值的创新时,这些泡沫就不会破。即便短暂破裂,也会在清除虚火之后以一种更为坚实的状态强势反弹,再创新高。

以上这份清单并不详尽,但概括了一些主要可能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会围绕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监管进程,并且试图预测一下这些监管未来的趋势,以供诸位Web3的从业者尽可能安全得从事自己精彩的工作。

2.美国的监管机构和他们的态度

在美国,Web3和数字货币主要由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SOC)负责监管。这个委员会由10个具有投票权的成员组成,美国财政部是主席单位。FSOC负责识别美国现有或潜在的金融系统风险,也负责组织讨论对于新兴金融科技的应对政策,以期这些新兴科技不会成为美国金融监管的盲点。下面,我们就会探讨了解这10家监管机构中和数字货币有关的7家机构及他们目前对于Web3(主要是数字货币)的态度。

  • **美联储(Fed):**Jerome Powell的美联储虽然对Web3没有那么大的敌意,但是他们的态度也并不积极。因为数字货币对他们习惯使用的中心化政策工具是有潜在系统性威胁的。他们看起来更喜欢USDC这样受监管的稳定币,而不是那些很难掌控的加密数字货币。Powell对国会说他不会禁止数字加密货币,但是副主席Brainard的地位正逐渐提升,她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会更为消极。目前,整个美联储对于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十分积极,毕竟那是他们可以完全掌控的数字货币工具,但民众和国会可能不这么想。
  • **财政部(Treasury):**美国财政部长Janet Yellen是对数字货币一直持负面态度,在FSOC(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也有很多支持她观点的同僚。Janet Yellen在基础设施法案之战期间,推动了严格监管的数字货币经纪人条款,并且她表现出对加强税务执法的明显兴趣,她对财富税的支持,也增加了未来国税局要求披露数字货币持有情况的可能性。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SEC主要负责美国证券交易的监管。主席Gary Gensler是一位雄心勃勃且能力很强的政治人物,他一直在呼吁要求更多的权力来监管数字货币和交易所。他更倾向于靠着自己的“巡警”形象,通过执法进行监管。他甚至说服政府相信稳定币资产相当于“稳定价值基金”。以至于SEC内部的数字货币支持者Hester Peirce不得不抛出一些“重磅炸弹”,来保护数字货币领域避免受到致命伤害。
  •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CFTC主要负责美国商品期货交易的监管。被美国从业者称为“数字货币之父”的Chris Giancarlo在批准了比特币期货后离开了位置,继任者Heath Tarbert批准了以太坊期货,然后是Brian Quintenz(至少他去了a16z)。代主席Rostin Behnam以及目前的委员会成员中没有一个对Web3持友好态度的,空缺的席位也没有抓紧填补,因此美国政府对Web3金融衍生品的业务限制始终比较高压。今年1月4日,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DeFi平台Polymarket的140万美元的罚款,就是一个例子。
  • **美国货币总稽核办公室(OCC):**OCC主要负责美国银行和储蓄方面的监管。其前主席Brian Brooks曾发布了说明,阐明了一种受监管的、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类似USDC)可由银行来进行托管,并详细解释了银行的托管方法。但现在的代理主计长Michael Hsu不太赞同。而下一任OCC主席的候选人Saule Omarova可能倾向于强硬的行政手段。由于财政部也不希望由银行来进行所谓的稳定币“托管”,因此他们可能会着力推动将稳定币发行者自身作为银行来进行监管。
  •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类似于美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315”。他们受到Elizabeth Warren的影响很大,而她本人也强调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并且希望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打击加密数字货币的“滥用”。新任主席Rohit Chopra也将稳定币列入他审查的重要领域。
  •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FDIC是国会设立的独立机构,其目的是为商业银行的储蓄客户提供保险,监管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在不得已时充当“最后的买家”。主席Jelena McWilliams是一名提倡金融创新的数字货币支持者,她在Money 20/20上对观众说:“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美国的价值观、文化和影响力面临着来自国外日益激烈的竞争,竞争压力还来自那些专注于技术创新的国家正在对超越美国跃跃欲试”。

3.中国的Web3领域立法和监管机构的态度

中国对Web3领域的监管,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币链分离”政策。从“链”的角度来看,上到党和国家层面,下到各部委和省市都将区块链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视作“十四五规划”中推动国家快速发展、弯道超车、建立全球技术地位的重要的手段。

宏观层面,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都讲发展“数字经济”视作核心国家战略,其中对于Web3领域(虽然中国国内官方从未如此称呼)的相关核心技术的发展均反复提及。而具体负责执行和监管的各部委及司法执法机构,则体现了非常强力的对“币”的一刀切态度——几乎所有与“币”相关的,包括其上下游业务行为,均可能被司法、行政和执法机关列为非法经营、金融诈骗、洗钱、赌博、非法集资、传销等重罪。这种高压态度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不太可能改变的。以下,我们结合相关机构及文件做细化梳理:

  • 全国人大《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毫无疑问是中国国家发展方向的最高指导性纲领。在其中的“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篇章中,区块链被列为“十四五”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成为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纲要中明确了区块链的四大创新方向: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应用创新、监管创新。区块链产业的具体发展规划,也被具体指出——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技术创新。

    其中,“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完善监管机制。”的内容,比较明确得反映了中国监管层希望Web3建立在什么样的土壤上——不是完全开放的公链,而是在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同时有一定开放也有一定限制的联盟链的基础之上。

  • **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该部规划是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规划,是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数字经济发展方向的具体执行规划。该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目标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其中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Web3相关技术列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该报告也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焦点领域。中国需要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作用、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重点投入,重点突围。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委的工作,一方面是将上述《规划》落地执行,另一方面现在看起来集中在与“币”相关的上游产能的全面封堵上。

    发改委官方公布了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第一,出台数据要素基础性制度文件;第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一批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项目;第三,是进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第四,是组织产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以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产业链、行业数字大脑、数字孪生工厂等为手段,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第五,是深化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征集“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和案例”,形成可参考的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而在“币”的监管方面,发改委则扮演着从源头上封堵的角色。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增补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淘汰类”目录,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发改委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表明:“虚拟货币挖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不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加之虚拟货币生产、交易环节衍生的风险越发突出,其盲目无序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节能减排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节能减排、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知下发后,内蒙古、四川、青海、云南、新疆等虚拟货币挖矿大省已经陆续出台了“挖矿”禁令。

  •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9月24日,人民银行会同十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简称924通知)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全面的框架性监管文件,也是国家目前为止出台的覆盖部门最广、涉及监管领域最全、也是解释最为细致的一份监管框架文件。该文件的出炉,意味着中国对虚拟货币的高压管理已经到了框架完善,着手大力执行的阶段。因此,对Web3领域的从业者来说,对这个文件的重视程度必须非常高,要摸透摸好,才能避免触犯到非常严格的监管执法。

    924通知主要的三方面内容是:第一,明确中央层面的联合监管责任,人民银行会同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十部门进行共同分工监管;地方层面,省级人民政府落实属地风险处置取缔责任;第二,加强对炒币风险的监测预警,以银行、网信等部门的监测技术平台加强对涉虚拟货币交易资金的监测工作。各部门各地区建立信息共享和交叉验证机制。第三,是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防范和处置体系。从切断支付渠道、依法处置相关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加强市场主体登记和广告管理、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管理。

    924通知中对虚拟货币的定义描述,明显比之前的289号文、94文更全面规范。矛头直指全部虚拟货币,即“具有非货币当局发行、使用加密技术、分布式账户或类似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等特点”的虚拟货币。过往的发文往往把重点放在比特币、以太坊上,以至于一些业内人士会误认为管理层只是打击列举的几个虚拟货币,对于USDT泰达币这类的稳定币可能会区别对待,这个观点在924文件中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一点,行业要有清醒的认识。国家对整个虚拟货币行业的打击,任何币种都不存在例外,不必抱有侥幸心理。

    924通知也定义了“假性出海”的非法活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或国内出海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出口转内销”向中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对于一些交易所出于人力成本等考虑,留在境内的工作人员,完全是可以追究相关责任的。

    924通知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司法和依据,即: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投资人自行承担;如若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违反公序良俗的投资行为一律无效,且损失自担,并且如涉嫌违法的还有被查处。”这为日后的民事和刑事审判提供了重要指引。而何为公序良俗?司法实务中,公序良俗包括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显然按此逻辑,多数涉及虚拟货币的投资行为违背公序良俗的可能性较高,极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通知中对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活动,也明确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意味着虚拟货币行业全链条打击已成趋势。无论是主线行为比如挖矿至发币至投资交易、兑换、衍生品服务等,或是外围辅助行为,如营销宣传、支付结算、技术支持等,监管层都将打击。国内Web3从业人员、技术公司、广告媒体公司、第三方或第四方支付平台等,应格外注意其自身与“虚拟货币”的相关性,严防自身风险。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的加入:**从915报告上来看,除了立法和行政机关外,司法和执法机关也已经全面介入监管。“两高一部”的加入,将消除司法解释和执法度量的模糊地带,将之前主要依据289号文、94文这2个层级太低的文件提升到一个很高的等级。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备受理论界、实务界诟病的一些司法乱象。(之前有不少人将司法实践和政策文件切割看待,认为即使289号文、94文明令禁止,司法实践中未必会完全支持。一些律师也以此为基本观点在法庭上进行论证。)

    这次“两高一部”的加入,算是传递出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司法实践必须和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管理层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将获得司法部门的绝对支持。而相关的定罪量刑很可能围绕在非法经营、金融诈骗、洗钱、赌博、非法集资、传销等重罪方面。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以下称“最新司法解释”),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最新司法解释是关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及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的细化和解释,其中第二条第(八)款明确规定了虚拟币交易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这也就意味着,在司法实践中来看,ICO、IDO、IGO各种行为都是违法的。此次司法解释的规定首当其冲的是ICO(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此类行为是《最新司法解释》重点关注对象。而ICO的各种变身形式——IDO或IEO(用交易所作为募资平台,向该交易所用户发行(售卖)代币的行为)也好、IGO(初始游戏发行,是一种应用类似于 ICO 或IDO的区块链技术的众筹形式)也罢,不管名称怎么变,本质都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相关律师表示,理财。如锁仓理财(saving)、质押理财(staking)、区块链众筹等,基本都在最新司法解释的管辖范围内。

    有从业者会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辩解,但实际司法案例中,裁量很可能会有明显的倾向性,即只要是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四个特征要件,即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等,且不符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适用条件的,都可能会涉及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代币空投、Gamefi、OTC交易、DeFi等涉币行为均有可能被归入其中。

  • **其他部门:**包括银保监会、证监会、网信办、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外汇局在内的多部门,目前主要在识别市场风险、纠察犯罪行为和推动具体监管落地方面承担责任,并且层层落实到各地省市,是监管框架的最终端链条,形成了整个监管的闭环。好消息是,中纪委还数次出台关于支持区块链、元宇宙发展的文章,再一次阐明国家对于“币链分离”支持区块链技术和Web3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

4.全球Web3和虚拟货币市场监管前景

基于中美两国在Web3和加密货币的监管方面表现出的“小同大异”,更可以看出由于文化属性、地缘政治、管理理念、本国发展国情的差异,全球各国对于这个处于早期的全新领域的监管必然还会经历一个分化的过程。各国都会根据自身的复杂情况,同时参考别国的实践结果,来不断修正他们各自对于加密领域的监管手段。因此,我认为在这一部分对全球各国最新的主要监管举措做一个汇总,并且做出某种前景展望,也是很有必要的。

**美国——加密行业起飞的里程碑。**3月10日,美国白宫公布了名为《关于确保负责任地发展数字资产的行政命令》(以下简称行政命令)的行政命令,被行业称为数字货币和Web3领域监管的转折点和里程碑。该命令承认加密市场的巨大增长,确认了两个关键数字:第一,数字货币市值在五年内从140亿美元增长到了3万亿美元的规模;第二,16%的美国成年人(4000 万人)投资了数字货币,因此该行政令正式表态,希望确保美国继续领先成为加密行业的“创新地带”。

该行政命令中首次明确提出,这是“官方全员”的任务。为执行此命令,可协调的独立监管机构包括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消费者金融保护委员会的代表局 (CFPB)、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各机构有120至210天的时间为每个重点关注领域建立具体的监管框架。可预见的是,该命令颁布后,各部门的执行细则会在半年到一年内密集出台,有可能会成为全球数字货币监管框架的风向标,也会真正得把数字货币领域发展的最后一个闭环给续上。期待已久的好消息终于来了!

以下,我梳理了该行政令给出的几个重要指向:

  • **宏观定性要求:**该命令中对所有的加密技术创新,都加了一个前置条件,就是“负责任的”。即,相关创新必须以保护美国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为前提,要确保美国和全球的金融稳定,降低系统性风险,强调了对金融诈骗和隐私的保护。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了数字加密货币发行人、交易所、交易平台以及中介机构应遵守传统市场基础设施和金融公司的监管标准,符合与其同业、同风险、同规则。这其实是给了这些加密机构与传统机构同等的主体认可。
  • **监管细化要求:**明确了监管重心在于加密技术的滥用导致的金融和国家安全风险。包括洗钱、勒索软件、毒品、人口贩运以及资助恐怖主义等,数字加密货币也有可能用作规避金融制裁的工具(对俄罗斯可能利用技术躲避制裁的担心就是其中之一)。DeFi生态系统、点对点支付活动以及没有控制的隐私区块链的增长也可能带来市场和国家安全风险。行政令中明确了美国必须确保对加密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问责,当加密货币被滥用或以非法方式使用时,可以采取监管、监督、执法等行动来减轻风险。
  • **创新和鼓励的要求:**通过“负责任地”发展支付创新和数字加密货币,确保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技术和经济竞争力方面的领导地位;通过鼓励更多、更具成本效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所有美国人都能公平享受金融创新的好处;明确支持和促进数字货币的技术进步。鉴于数字货币的技术架构对用户隐私、国家安全、金融系统的运营安全和弹性、气候变化、用户自主权具有重大影响,美国“有兴趣确保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发、设计和实施数字加密货币技术和数字支付生态系统”。
  •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最后,行政令中也明确了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研究的鼓励与开发的紧迫性.其列举出超过100个国家正在探索CBDC,来强调推进CBDC的“紧迫性”。命令认为,美国的CBDC将是推动数字货币作为主流技术迈出的一大步,并有助于维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根据行政令,相关部门负责人将在180天内编写一份关于货币和支付系统推进的报告,包括推动广泛采用数字货币的条件以及CBDC对美国金融体系、支付体系的现代化变革、经济增长、金融包容性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可以说,这次的行政令对整个美国Web3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其积极的推动力,同时也为在美国的Web3企业提供了监管的清晰度。连一贯反对加密货币的美国财政部长Janet Yellen也一改口风,明确财政部将牵头多部门,共同制定拜登加密行政令的可执行标准。虽然她带领的FSOC在去年12月出台了一份报告,指出“稳定币和去中心化金融是美国金融体系的两个风险领域。”

**中国——保持高压,“币链分离”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我们非常理解主权国家对于数字货币的敏感与谨慎,也因此看到,基于文化背景、政治体制和监管风格的不同,中国做出了与美国大不相同的监管决策。即将Web3领域进行切割对待,明确以“币链分离”的宗旨对Web3技术和虚拟货币进行区别对待。这种态度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尤其是中国在数字人民币CBDC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关注的焦点的前提下,这会更加坚定监管者对于鼓励数字人民币,断绝其他虚拟货币的决心。

已经推出的监管框架已经将中国虚拟货币领域的大部分疑虑解决。明确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针对国内市场和用户的任何涉及虚拟货币或者类似代币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定性为犯罪行为。参考澳门“小赌王”洗米周的案例,中国政府的长臂管辖权将使得这个红线变得非常明严厉。

国内的基金公司、上市公司如有涉及虚拟货币投资或者股权投资于从事虚拟货币运营机构的,无论其业务是否在国内展开,都有可能因为主体在国内而受到监管影响。毕竟是否涉及国内业务,还是“引诱”国内资金前往海外,都有很大的监管解释空间。所以我建议这些机构在这方面操作需要非常谨慎。

从业者们依然存在几个疑虑,其解释应该是:对于此前的发币项目方,最新的政策是否有追溯力?法律界认为,如果说是原来的项目持续到现在,那这种发币或者运营虚拟货币项目的行为属于持续性的状态,那肯定适用于现在新的政策管辖范围,会被列为犯罪行为。

而国内火热的NFT平台(国内现在都不敢叫NFT了,改叫NFC数字藏品)会受影响吗?目前国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推出自己的数字藏品平台或者“元宇宙”平台,这些会受到影响吗?在我看来,规避红线的方法也比较清晰:如果项目方或平台有利用发行大量NFT对不特定对象进行募资或者价格操纵等扰乱金融市场的行为,依然涉及刑事犯罪。如果不做二级市场的虚拟资产交易,采用私链或者联盟链,在一级市场认购均用人民币,这类项目的法律风险就不大。这是众多国内Web3从业者在未来确保合规的关键点。在这方面,阿里的鲸探、腾讯的幻核都表现出了大厂的谨慎。(虽然我的问题是,这种不可交易的数字藏品,到底有什么意义么?)。

**世界其他国家——百花齐放,未来可期。**是的,除了中美两个大国,当我环顾世界其他国家对Web3领域和数字货币的监管姿态时,很容易让我进入更加乐观积极的状态。用“百花齐放、未来可期”来表述,一点不为过。分开看,欧盟(不是欧洲)的监管相对更为保守、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稳步拓展、拉丁美洲国家大步流星、放飞自我。

  • 瑞士首先推出了一套最为健全的监管法案。早在2020年9月,瑞士议会就通过了《区块连法》。这进一步确定了在瑞士法律中交易数字加密货币和运行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合法性。瑞士政府表示,它将继续努力建立一个对数字加密货币友好的监管环境。最近,瑞士的自治市卢加诺市更是宣布将比特币、USDT、还有其自我发行的LVGA代币作为该市的法币,居民将能够以任何这些数字货币“支付所有个人和公司市政税”,例如公共服务、停车罚单、身份证和护照签发费、入籍费等。

  • 欧盟在这一领域,显然受到了来自于瑞士开明和果敢的政策所带来的压力,使其变得对数字货币友好,以避免所有数字资产再度流失到瑞士这个金融“聚宝盆”。2020年9月,多个国家提出了长达168页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它将为数字加密货币发行商和服务提供商创建一个欧盟级的许可框架。但此后这项法案一直在考虑中,并未获得正式通过,呵呵,这就是正常的欧洲效率。随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可能利用加密技术逃避制裁,欧盟可能会在短期内变得更加谨慎。

  • 韩国国民大会在2020年3月通过了《关于特定金融交易信息的报告和利用法》的修正案(简称《特别金融法》),并于2021年3月实施。自此,韩国将虚拟资产合法化,数字货币交易机构也被视为合法的金融机构。《特别金融法》通过针对数字资产的流通、交易和税收等方面的立法,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并配套了相应的行政奖惩和刑事处罚机制。

    随着那位支持Web3行业发展、对数字货币友好的尹锡悦当选新一任总统,Web3将在韩国这片本来就具有产业和人才优势的土壤上开花结果。2月韩国刚推出了2237亿韩元的元宇宙生态发展基金,立足于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培育企业和创建可靠的环境。韩国大型金融机构KB金融集团和新韩银行均推出了加密投资基金或区块链NFT管理项目。 

  • 新加坡方面,从宏观上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亚洲数字加密货币的“新大陆”。其主要策略是在接受数字加密货币行业的前提下,找到金融创新与散户投资人权益保护的平衡。

    首先,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愿意向符合监管条件的企业发放相关牌照,这意味着该地区允许合规的数字加密货币业务开展。2019年8月29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将开始接受新的数字银行牌照申请。新加坡将发行多达五个新的“数字银行”牌照,这五个数字银行牌照具体包括最多两个数字全银行执照(digital full bank licences)和三个数字批发银行执照(digital wholesale bank licences)。在公布的获得牌照的名单之中,有好几个拥有华人高管背景的企业。

    除了较为清晰的监管,新加坡政府基金也参与了布局。据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就投资了两所加密货币交易所;而另一家新加坡国有企业淡马锡也投资了总额接近10亿美元的数字资产领域的公司,包括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金融服务商Amber Group等;星展银行(DBS)也正式宣布推出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以期形成一个各领域完全集成的数字加密资产生态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该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由星展银行与新加坡交易所(SGX)合作建立,后者持有该交易平台的10%股权。

    当然,类似于币安被迫退出新加坡这样的负面案例,也体现了另一个情况:即如果新加坡怀疑某平台拥有洗钱、消费者保护不利的情况的话,其审核和监管会是非常不留情面的。即便那些已经拿到牌照的交易所和虚拟货币经营机构,到目前为止也只能向机构和企业提供业务服务,普通散户并不能够加入其中。近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服务提供商只能在自己的网站、手机应用程序或官方的社交媒体账户上进行营销,不能公开对公众进行广告宣传,因为新加坡并不希望波动相当大的虚拟货币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就成为散户投机的资产,从而对该国造成不利影响。

  • 日本于2017年4月1日,就颁布实施了《支付服务法》,这是日本首次在法律上对加密资产交易相关事项进行规范,在全球来说也是首创。日本不仅从法律上认可加密资产与法定货币之间的交易,允许不同的加密资产之间进行兑换,而且还引入了数字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交易商)的注册登记制等相关制度。可以说,东京正和新加坡竞争成为亚洲的加密资产交易中心。

    但由于一系列的本地交易所漏洞被黑客攻击致使用户蒙受大量损失,同时,像币安这类未注册却仍在日本运营的国际化交易所在受到了FSA警告后仍然“气定神闲”。日本金融厅(FSA)决定了要出台一批新的数字加密货币法规,并对支付相关的立法提出法律修正案。FSA提议对现有的两项法律进行修改。这些法规可能会提到与稳定币相关的问题,还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数字加密货币的交易监控,以防止洗钱和可能造成大幅波动的金融投机行为。可见,在立法承认数字加密货币的经济地位后,日本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也并不松弛,并且有加强的趋势。

    公司方面,日本行业内公司发起成立了叫JSTA的自治组织,包括日本最大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BitFlyer和软银集团都在其中。JSTA与日本虚拟货币交易所协会(JVCEA)均已成为FSA官方认可的金融工具和交易协会。他们定期与日本金融厅合作,研讨和完善日本数字加密货币的监管。而币安,依然处于“不受欢迎”之列。

东南亚国家除新加坡外的其他国家,在初期的大鸣大放、放飞自我后,均开始研究如何平衡加密经济带来的经济收益和国家风险。当前,Web3项目已经成为东南亚科技融资第一大领域,东南亚地区在新加坡的带领下已逐渐成为全球Web3行业发展的先锋地区,在底层公链技术、区块链治理体系建设上有较大建树。除此之外,东南亚地区在Dapp开发场景应用落地方面,具备一定的投资机会。

  • 泰国是对Web3和加密货币友好的国家之一。泰国于2018年就颁布了《数字资产法》,将虚拟货币和数字资产合法化,颁发了14个交易所或经济商的牌照,并新增了“数字资产基金经理”和“数字资产顾问“这两类由财政部颁发牌照的主体。但最近,由于数字加密货币的大幅波动,泰国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政部踩了一脚刹车,暗示将考虑限制将数字资产作为商品和服务支付手段的广泛采用。另据《曼谷邮报》报道,该国央行将考虑推广使用波动小的稳定币作为商品和服务支付手段。
  • 马来西亚方面,政策也是乐观和积极的,前提是所有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交易都必须遵守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SC Malaysia)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NM)的规定。马来西亚2019年制定了《资本市场与服务(证券的认定)(数字货币和数字代币)法令》(2019年法令)和2020年《数字资产指引》,将数字加密货币纳入监管范围,并且合法化。 根据2019年法令,满足2019年法令规定标准的所有数字代币资产将被认定为马来西亚证券法所规定的证券。而BNM也于2020年12月发布了数字银行许可框架政策文件。对应的征税、反洗钱监管政策已经在制定过程中,与此同时,由于没有一家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是证券业争议解决中心(Sidrec)成员,因此不同于传统证券投资者,在数字加密货币争议解决框架中,投资者还不能享有消费者保护和救济手段。
  • 菲律宾也是世界上第一批实施加密货币交易正式准则的国家之一。菲律宾政府对于Web3和加密货币的态度非常积极开放。菲律宾中央银行(BSP)在2017年2月为交易所运营商制定了强制性的指导方针,同月确定了比特币交易的合法性。2018年7月,BSP批准了两家新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交的申请,允许他们进行法币和加密货币的交易。菲律宾证交会也将加密货币作为证券进行注册和管理,并将其交易合法化。菲律宾政府还专门在卡加延经济特区设立了一个“安全港”,叫做“亚洲加密谷”,以大幅税费减免和大量扶植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的Web3行业公司落户投资。相关政策还体现为外汇管制相对宽松、在虚拟货币领域外国人可以拥有100%股权等。有鉴于此,菲律宾也成为了东南亚Web3和加密领域发展最火热的国家之一。
  • 印度尼西亚可以说是东南亚国家中表现得非常保守的一个。去年,印度尼西亚的数字加密货币采用率大幅增加,超过 720 万人口至少拥有一种数字货币。此外,印尼2021年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总额达到598.3 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4倍。此前整个过程由贸易部和商品期货交易监管机构(也称为 BABBEPTI)监督,且已将总共229种加密货币列入白名单,这些加密货币允许在一些注册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交易。 但就在今年1月,因为数字货币表现出的高波动性,印度尼西亚金融服务管理局(也称为 OJK)加强了对数字加密货币交易的控制,禁止金融公司从事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活动,OJK严格禁止金融服务机构使用、营销或促进加密货币资产交易。它还警告说,“请提防数字加密货币投资中庞氏骗局的指控。”我估计印尼政府的此次的180度大转弯与今年的熊市大跌有较大的关系,也可能是为本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做铺垫。

亚洲其他国家,包括印度、越南等Web3领域发展较领先的国家,在监管上尚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作为,监管者仍处在观望或者犹豫不决的状态,因此在这样的国家投资还需要谨慎。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热烈拥抱Web3和加密数字资产的中南美洲国家的情况。

  • 萨尔瓦多在2021年9月正式将比特币认定为本国的“法币”,拥有与美元相同的地位。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6日通过社交网络宣布,政府当天分两次购入了共400枚比特币,按当前行情价值约2100万美元。同时,布克尔政府在全国各地安装了200台比特币自动取款机,可用于将加密货币兑换成美元。财政部在国有银行萨尔瓦多共和国银行设立了1.5亿美元的基金来支持这些交易。布克尔表示,使用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每年可以为萨尔瓦多人节省4亿美元的交易费用。由于萨尔瓦多的美元化经济严重依赖海外移民回寄的汇款,去年海外移民汇款总额为6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政府希望通过比特币的法币化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尽管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组织对萨尔瓦多发出警告,但布克尓表示,该国在 2021 年实现了10.3%的GDP增长,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此外,萨尔瓦多旅游部长Morena Valdez也表示,自从将比特币作为法货以来,旅游业实际上增长了30%以上。在以前,大部分游客来自邻近的中美洲国家;但现在,有60%的游客来自美国。萨尔瓦多将在3月推出备受期待的十亿美元“比特币火山债券”。债券筹集的资金将用于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比特币城”。

  • 巴西也迈出了承认和监管数字货币的第一步。根据官方声明,巴西参议院经济事务委员批准了一项法案,承认并规范该国的比特币和数字加密货币市场。该法案试图为比特币在金融交易和作为投资资产的日常使用制定基本规则,并为比特币挖矿业务提供税收优惠——购买用于处理、挖掘或保存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的硬件和软件的商业实体将免征进口税,以及一些影响销售的交易税。但是,只有使用可再生能源且碳中和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

    该法案旨在规范巴西数字货币服务提供商的建立和运营,并将此类公司定义为代表第三方提供加密货币交易、转让、托管、管理或销售的实体。法案预计将在接下来的参议院会议上与第二个数字货币相关法案同时处理。然后,该提案将在众议院进行投票,随后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将考虑是否将其签署成为法律。

  • 墨西哥新莱昂州的参议员Indira Kempis希望让她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二个采用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并打算在议会会议上提出提案。她称赞比特币的属性是一种有利于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的包容性货币。她一直向加密专家进行咨询,想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来促进比特币在整个墨西哥的使用。去年墨西哥国会下议院批准了一项法案,该法案涉及众筹和加密货币条例。这项法律将使金融科技公司在加密技术、支付方式和众筹等问题上具有更大的监管确定性。该法还允许“金融机构通过API接口与银行共享用户信息”,墨西哥金融科技协会主席弗朗西斯科·米尔说:“开放银行意味着金融机构手中的信息是用户的财产,而不是银行机构的财产,它是可以被开放交给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该法案实际上支持了引进新参与者与传统银行竞争,使得金融服务能得到改善。

  • 阿根廷全球数字加密货币使用率最高的九个国家之一。总统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多次公开表示,他对采用数字加密货币作为法定货币持开放态度。但最近该国央行一系列的打击行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阿根廷中央银行(BCRA)在去年年底宣布将对数字加密货币投资公司采取行动,这些公司“往往通过经营与金融业务相违背的加密资产和加密货币提供回报”。BCRA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他们将打击加密货币庞氏骗局,以及调查他们认为具有高投资风险的加密货币公司。这一切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公众。”与此同时,阿根廷金融科技商会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政府未来应如何监管加密货币资产的指导方针提案。可见,阿根廷也在寻求平衡经济上的创新收益和普通公众的保护。虽然数字加密货币在该国落实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但是监管框架始终没有落到实处,这也是阿根廷的效率问题所在。

  • 巴拉圭国会在去年7月提交并通过了一项《比特币法案》,表明立法者致力于为国家制定全面的数字资产政策。这些条款定义了包括虚拟资产在内的几个关键术语,并要求挖矿企业必须获得开采数字加密货币的许可证。这项法律还旨在利用该国过剩的电力,促进加密采矿活动的发展。巴拉圭议员Fernando Silva Facetti说到:“数字货币采矿是一个数字化创新的行业。该行业将受益于国家立法提供的所有激励机制。”由于巴拉圭属于能源过剩国家,因此他们有意吸引数字货币领域的公司在那里建立采矿业务,以利用这一潜在盈余。这意味着巴拉圭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就正式合法化代币挖矿业务和虚拟货币资产。

其余国家如巴拿马、乌拉圭、秘鲁等国家,或已经完成将比特币划入支付方式的立案,或正在紧锣密鼓准备监管框架草案。总体来看,南美洲由于其本身的货币不稳定、严重依赖美元,传统经济发展不利,因此普遍将Web3和数字加密货币行业看作提升本国经济、切换发展轨道的“救命稻草”,故而在监管政策上相比全球其他国家,来得要积极开放得多。

第九章——后记,说点我想说的

我准备在这里说一些真实感受和有争议的观点。我无意涉及政治层面的东西,比如美国与中国的两强对立、俄乌战争引起的二战后最严重的地缘分裂、危如累卵的全球化协作、正经受着民族主义和极左文化冲击的世界观(类似JK罗琳遇到的网暴抵制运动)。因为这些都是时代的背景声音,我们无从改变,只能顺势而为。

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可以改变的是什么?在这个乱世,我们这些Web3建设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来至少做些什么?我的看法:“作为未来的建设者,现在的世界越混乱,越需要你不懈地努力工作。闭嘴,参与建设,把世界带到更好的未来,并在那里证明你的价值,留下你的印记!”

1.写作本书出于什么目的

有人问我,我怎么能在经营一家公司的同时,花精力写出这份年报告?正如我在介绍中所说,这其实是我个人的一种学习方法,单纯“输入”式的学习远远不够,只有咀嚼、吸收、然后再以自己的方式反哺“输出”,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内化。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得帮我做一次年度Web3的深度研究和产品构思。我在写作的时候其实一直在思考“今年我错过了什么,未来的机会在哪里,这个世界将走向什么样的未来?”

我同时还反问自己,如果我不好好写作,怎么能在远程优先、全球分布、超级增长的行业里生存下来?阅读可以帮助我识别自己的盲点,但写作才是帮助我集中精力和精简思想的手段。坚持写作,无论是写代码还是写文章,不断精益求精是基本的觉悟。

好的代码可以将你的想法优雅地传达给计算机,然后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好的文章可以将你的想法优雅地传达给他人,并将新的想法和概念植入到他们的头脑中。如果你做得足够好,可以感召更多人加入到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

2.世界本没有真理,追求真理的过程可能就是真理本身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科学?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当有幸或不幸得站在如今这个割裂的时代,我想我们都能感受到一件事:不同的立场会导致三观的截然不同。谁都无法说服谁,争论起来的结果更多可能是势不两立。上文提到的各国对于Web3和数字加密货币的监管态度如此迥异,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故而,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追寻真理的过程可能就是真理本身。Web3也是如此,作为从业者我们需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来自监管的压力、民众的不解甚至同行的争端都会长期伴随,这本身就是一个早期宏伟事业所不可避免的。“不要为了赢得一个纯粹的争论而花力气”,语言与事实相比,永远显得如此苍白。如果你觉得你的观点是对的,你所信仰的会成为未来,那么请少说多做,用事实征服人心。这个世界即便有再多不一样,慕强心态和英雄主义仍是全球通用的。

3.一些生产技巧和防坑指南

我推荐的最重要的生产力是和有组织、善于沟通、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人在一起。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与我有共同信仰,对未来的看法与我一致,并且愿意无条件支持我的人们。他们对我的写作提出问题、质疑和褒奖,都让我有动力把想法打磨得越发清晰。同时他们还对某些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好的弱点足够包容,感谢你们!

然后,有一些小习惯和防坑指南,是我试着遵循的习惯。这多少能帮助提升Web3从业的工作效率,并且避免真金白银的损失:

  • **信息获取:**所有Web3从业者的共同感觉是,信息爆炸,24/7得转个不停。如何在信息轰炸的碎片中捋清思路、抓住重点、稳定心态?我的办法是,每种信息只选1-2个渠道去获取,并且善用整合式信息平台。市场新闻:CoinDesk,Bloomberg; 深度研究:Missari,Chainalysis;行情走势:CoinMarketCap,DeFiLlama; 即时资讯和小道消息:Twitter, Discord。相信我,在你的浏览器里收藏这些平台,你所需要的信息大致就齐活了。当然,还有一种有效的办法,是交靠谱的朋友或者Mentor。这些沉浸在Web3行业的同仁或者前辈,是真正能在你需要时为你答疑解惑,是在半夜市场出现异动时能一个电话把你从床上叫醒的人。在这个战场里,天上的情报和战壕里的兄弟都很重要!

  • **协作沟通:**远程第一,国际化第一!这是Web3从业者的自我修养。且不论无休无止的新冠疫情,单就Web3自身的属性,就应该是连通全球的无国界网络。目前我们打交道的都是全球各地的从业人员,任何项目的发起人和社区都有可能来自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你会不分白天黑夜得和来自美国、巴西、葡萄牙、孟加拉国、印度、新加坡、芬兰、瑞士、韩国、澳洲的从业人员们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连Discord里骂人的语言都有可能是百种语言里的任何一种。因此语言功底和远程沟通能力,在这个阶段确实是必须的。

    由于全球协作的工作特点,你的沟通几乎是可以24小时无休止的。但每个人的生物钟以及工作分配,还是要有固定节奏的。每一个Web3从业者在早期几乎都会经历一个迷幻的过程——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万花筒般永无休止的乌托邦,类似火人节一样不分昼夜地蹦哒,直到身体敲响了警钟,才发现元宇宙的世界毕竟还需要一副肉身来支撑。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全球化工作时间,利用远程工作为你省下的时间精力,好好休息,强壮体魄。身体永远是革命的本钱。

  • **谨慎原则:**这是一个价值几十万到几百万的教训,不同的人付的学费不同,但基本都逃不掉学费。我个人在入行初期就被前辈告知,链上的所有交易、授权、签名都要谨慎。毕竟这个行业现在各地都缺乏监管,割韭菜的镰刀和招摇撞骗的李鬼不在少数。所以我一直战战兢兢,但最终依然逃不过一刀。稍一骄傲以为自己很老练了,啪唧一下,几万美元就给转到了错误的钱包,然后石沉大海。(在这里我要再一次指控币安,一个不是无耻吞钱、就是无能救济用户的中心化交易所,它今天在Web3的地位,德不配位。)所以,谨慎,谨慎,再谨慎,是避免损失的第一原则。请谨记以下几条原则:

    -永远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的钱包密钥和助记词;

    -永远不要用别人帮你注册的钱包和交易所账户;

    -转账和购买数字资产时都要反复确认,标的与对手方或官方给出的合约号是否一致;

    -除非万不得已,不要使用非主流交易所和跨链桥,那是黑客和有毒资产滋生的温床;

    -不要听信国内代买代投的所谓“专业群主”和意见领袖,这些人大部分是韭菜收割机,他们卷款往国外一跑,根本没法抓住,抓住也找不到证据,找到证据也不受法律保护;

    -除非你是专业人士,否则不要使用杠杆操作DeFi金融衍生品;

    -关注你潜在投资标的背后的交易记录和持有者钱包。通过交易记录可以看出该资产是否有频繁刷交易的嫌疑?持有的钱包是否为少数垄断便于操控价格,并通过区块链查询钱包与钱包之间的交易记录;一旦符合上述条件,则很有可能是庄家做局。

  • **透明和诚信:**Web3领域和区块链技术本身追求的就是透明度,相关的行为都会被分布式记账,留存真实的痕迹。如果透明和诚信不存,则这个宣称替代传统Web2巨头的行业就没有任何意义。早期的蛮荒时代,阴谋、欺诈、虚伪和纯粹的邪恶并不少见,但唯有心存信念者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希望。我相信那些抱有透明和真诚态度的人,会是穿越周期,穿透黑暗,获得最终成功的人。因此,请用最真诚和透明的态度对待你身边的同事,对待你的投资人,对待和你一样相信并且共同缔造项目的社区成员,乃至于用透明和真诚的态度与竞争对手赛跑。因为这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用国内的话说,这个行业一点都不“卷”。良性竞争与合作,哪怕是争论吵架,都会使这个行业最终蓬勃。

最后,关于这本书我将如何发布于公众,到完稿之时我尚且没有完全想好。但我比较确定的是,他不会以传统的“出版-发行-销售”的方式与大家见面,这与Web3的精神不符。本书的成书来源于众多的信息和从业者的智慧,我只是一个对材料烹饪一下,再加上一点我自己的观点作为佐料的厨师而已。因此,本书说到底是由大家一起贡献的,它的成就也必须要属于大家。

还记得Web3的核心要义——WAGMI么?在这共同成就的精神感召下,我打算将所有这些文字铸造成NFT,成为真正独特的作品。然后将其销售的所有收入反馈给每一位有志于参与和传播Web3精神的同仁。我也会为帮助和提点过我的人发放白名单,给他们一些额外的惊喜,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你应该会是一个时间的亿万富翁。如果你能读到这里,那说明你真的会相信这个不一样的未来。在Web3世界的探索过程中,让我们一起永远保持Day One心态,让这一切都在你我的贡献之下变得更好!

Tannhauser 2049

成书于2022年3月

Subscribe to Tannhauser2049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