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中文社区会议之Erica分享

本文主要内容由分享嘉宾Erica完成,同时感谢Shawn的补充。

2月16日晚8点,Mirror 中文社区在官方 Discord 的中文语音频道邀请 K Erica(k.mirror.xyz)分享她的创作者故事。K 在 Web3 世界的主要身份,是东亚开发者组织 Rhizome DAO 和 链上电竞团队 GuildW 的创办人。同时,她也是 Mirror 首位中文创作者,曾通过每周的 Write Race投票比赛进入排行榜前十,获得了 k.mirror.xyz 这个子域名,成为 MirrorDAO 的成员,彼时,Mirror 尚未开放给所有人使用,仅拥有子域名的成员才能发文,因此,Erica 也成为首位在Mirror上发表中文内容的作者。K 表示,早期 Mirror 还没有中文社区,她承担了向国内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介绍 Mirror 的技术原理、发文机制和使用体验等。

K 在学生时代做的是科幻文学和诗学比较相关的研究,同时一直在写硬核科幻和科普作品,科普方面主要是脑机接口和区块链相关的文章。2013年,K 开始知道比特币的存在。当时有一位中国科幻作家,叫长铗,一直在布道比特币,与此同时,Ripple 有一个呼吁用户贡献算力给癌症研究机构的公益活动,而 K 自己的外公是因为患癌症过世,所以,一方面,K 个人看到癌症相关的公益都会有动力去参与看看,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的驱动下,从此跳进了 crypto 的兔子洞,一直到现在。

最早的 Crypto 世界其实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更多是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交朋友,做一些论坛和网站,将一些国外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对于创作者来说,当时没有 NFT,不需要肝白名单,写的文章不错,社区有人认同,就会有人打赏,那时一些论坛甚至有一些活动,只需要用户拍照片写支持 BTC 和 Ripple,就能获取不少打赏,如果留到现在,每笔打赏其实也价值不菲。

那个时候的学生如果接触到 Crypto,很佛系,除非是想要全职加入某个公司,并不会忙到顾不上学业而休学。所以这一轮非常多的朋友,其中不少人只是因为早期接触而获得了一些积累,极少数人好奇心依旧旺盛的,后来继续在 Web3 世界冒险。

在早期接触 Crypto 之后,K 花了两年多时间去读了一个非常偏门的研究方向,花了不少在 crypto 上积累的第一桶金去买各种绝版书,在论文致谢中,K 感谢了中本聪和长铗。然而,这个方向也给现在的 K 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合作,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原本擅长写科幻世界观还有专业研究背景的人正好懂 Web3,所以目前会参与一些重视 IP 的链上原生游戏。K 认为,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做完想做的研究之后,K 又回到了 Web3 世界,最早是在一家上市公司实习,主要是写一些行业研究相关的东西。那一年是自媒体的黄金时期,当时主要参与尽调的是一些 MCN、自媒体矩阵、动漫和游戏的公司。

同时期,K 和另一些2013-2017年之间认识的小伙伴开始做一个 DApp 的内容和数据平台,名为  DAppChaser。这个平台一直以来由几位早期成员使用自有资金用爱发电到现在,坚持观点独立,没有接受过任何机构的钱,旨在帮助新人进入 Web3 世界。

不论牛熊,DAppChaser 团队成员都习惯于从繁杂的 Web3 信息流中筛选出最早期的创新项目,因此覆盖大部分 DApp 最早期的中文介绍、使用指南和深度分析,包括大家熟知的 Fomo3D、Dark Forest、Gitcoin、BrightID 等等。

在这样的工作中,K 发现了 Mirror。DAppChaser 的测评内容一贯坚持先测后评、绝不凭空捏造,而当时的 Mirror 设有非常高的门槛, 每天凌晨三四点的投票时间更是对东八区的用户非常不友好,然而,不少从2018年就关注 DAppChaser 的核心读者每天半夜定闹钟起床为 K 投票。当时,一些已入驻 Mirror 的海外 KOL 投票权重是1000,每位新用户投票权重每周只增加10,但一群人如此坚持了七八周,最终 K 成功入选,并且帮助其他一些中文作者投票入选。

如今,Mirror 早已经暂停投票。就一些创作者询问如何领取子域名的问题,K 对于目前WRITE 的分发机制做了简单介绍,主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容受到广泛认可的作者,即文章有较高的阅读量或者文章 NFT 收藏人数众多的作者;另一类是社区建设者,如 RSS3 在其用户主页集成对Mirror文章的展示,因此获得 WRITE 奖励。

关于未来在 Mirror 的创作计划,K 表示目前收到很多私信询问 Web3 世界的创新,无力一一回复和讨论,未来可能每两周左右在Mirror上发一篇双周记,提及一些与此相关的信息。

以下是社区问答摘录:

问:前面提到Mirror的价值观与自己一致,能谈谈啥价值观吗?

答:

说的是在所谓的 Web2 理念和所谓的 Web3 理念之间的平衡达成一致。

这两种理念,比较典型的冲突出现在近期的 NCR 社区,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和其他人员在 discord 联名宣称,他们除了 CEO 以外,均不支持 Crypto 和 Web3,由此引发社区中两种声音的争论,一方认为,“我们都是全靠兴趣,爱着这款产品并且做建设,只需要产品越来越好就行了,不需要所谓的 Web3 和 token 来炒作,炒作的人也像我们这样每天进入这个 VR 世界”,另一方则认为,“短期发展迅猛的产品不是全靠热爱建成,我们投入的资金不是凭空出现,也对项目产生了支撑作用,即使没有 Web3,这类项目也很可能向传统机构投资人争取资金,后者也不可能每天都进入游戏和用户一样玩和建设”。

归根到底,这两种目前经常被粗暴划分为 Web2 阵营和 Web3 阵营的理念,是非常难以调和的长期矛盾,常发生于一个创作社区聚集的项目决定是否要商业化的时间点,而结合了区块链的 Web3 ,让内容和资本更加容易紧密绑定在一起,必然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

作为一个 Web3 内容创作平台,Mirror 在这件事上达到了微妙的平衡,既有内容永存的功能吸引纯粹的创作者,又有简易化的众筹、NFT售卖、代币分发等机制让愿意尝试 Web3 的作者有机会获得市场对于内容价值的肯定。

这归功于团队和 DAO 早期成员共同的努力,特别是 Graeme ,我认为很难再去找到一个比他还要热爱和理解内容创作价值的 CTO;曾经和  Graeme 讨论过不少 Mirror 的问题,他在人文社科方面的阅读量也让我这个文科生感到佩服。

问:之前说Mirror不建索引才是去中心化,那么如何解决读者和作者的相互发现问题?/ 总感觉Mirror有点模糊,虽然写的文章就在那里,总感觉少点啥。

答:

其实不管web2,还是web3,就算有门户推荐,大多数人的内容都一样躺着,无人问津。这个问题不是靠Mirror能解决的,也不是web3才出现的。Web3 产品大部分用户都会遇到这个问题,甚至 Web2 内容产品的使用者也有避不开这个问题。

当你在 Web2 中心化平台创作的时候,中心化平台有自己的策展逻辑,会用一些推荐位帮助部分作者推广作品,也有评论区让读者和作者互动,但大部分作者的文章仍是无人问津,大家都在围着同一个流量规则卷。更糟的是,如果你触碰了一些平台的利益和红线,你可能在某一天失去你全部的内容。

这里补充一个小例子,我曾有一些发布在纸媒上的文章,被某百开头的平台自媒体照搬并改掉了作者名称,扭曲了部分文章的结论,我只好自己去申请了一个号,并且对其进行投诉,结果该平台直接封停了我这个原创作者的账号,导致所有功能无法使用。当时在公司调研的自媒体矩阵团队朋友告诉我,通常这类平台的员工也可能和外部合作,做一些专门复制粘贴的号,内部配合给推荐位,进行流量变现,我很可能是遇到了这种情况。

可以说,Web2 的中心化逻辑下,作者并不拥有其创作内容的所有权和自由,在中心化平台团队作恶的情况下,该问题会更加明显。

在 Web3 世界,作者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内容的所有权和自由,你的内容不会因为任何人作恶而消失,它永远在那里,可供一些策展组织去呈现给更多的读者,你可以选择主动分享文章给你认同的策展组织,也可以同时靠自己进行宣传,积累读者。

不同于 Mirror, OpenSea 有主页进行策展,但主页内容有限,不可能帮助所有的创作者,大部分 NFT 创作者还是需要依靠自己宣传,和各种 NFT 社区合作推广,如果能吸引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做解读分享,那更好;而且,OpenSea 因主页推荐位的中心化操作,也出现过类似 Web2 中心化平台一样的内部腐败问题。 

与看似让人感到安全和充实的中心化模式相比,Mirror 只不过是选择了一条让作者更自由的模式,但自由的代价往往是需要当事人更主动、更积极地依靠自己,更多功能需要靠社区建立。

问:K 曾经领了3个WRITE币空投,不知道后面如何处理了?

答:

不是3个,2个多一点。不知为啥,Mirror 空投只发了一次,却有很多 KOL 反复转发当时的信息,导致每个月都有人误会,纷纷来联系我,希望我能“把这个月的空投的送给他们”,因为二级市场买要3.5万U以上,太贵了。

事实是,在领到空投的当天,我就联络了两个自己认同的内容创作组织,把这些 WRITE 捐了出去,我个人目前仅持有 0.089903538 WRITE。

一个是台北以太坊,因为他们从2016年就开始以非常有意思而即时的形式地创作区块链技术内容,长期组织技术分享的聚会,和 Vitalik 等以太坊核心开发者交流非常多,不少基础设施和工具项目还没有中文社区和负责人开始翻译内容的时候,他们就能产出很清晰的指南,我们的开发者也从中获得不少帮助;除此之外,他们中的一些开发者最早基于 ENS 做登录解决方案并开源,该方案被很多商业化组织参考,但他们没有从中获益,这种开源精神也非常让人敬佩;近期,台北以太坊在 Mirror 上发布了一篇非常硬核的长文分析 DeFi 固定利率协议。

另一个是 DAppChaser,虽然准备给的时候,DC 的一些小伙伴表示不想要,希望给更需要的人,但当时大家面临的问题是,大部分人都累了,运营上又遭遇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恶意事件,有人开始提出是否要停止运营和维护,我觉得可惜,最后还是把剩下的 WRITE 强行转了过去,不管用不用的上,至少给大家留点念想,地址资产多一点,多少能在某些关键时间点派上点用场,不至于因经费问题关停。目前,DAppChaser 也开始在 Mirror 发布指南性质的文章。

这两个内容创作的组织是我目前最了解也认为最善良的圈内组织,或许还有其他类似的组织存在,但个人目前能帮到的人有限,只能说声抱歉,努力争取在未来能帮到更多人。

问:有没有其他类似Mirror的协议或是使用不一样的content funding机制的平台。

答:

有 Funding 功能的 Web3 平台并不多,单纯强调内容去中心化存储的平台倒是不少,比如 Matters,还有上一轮周期中的 Steemit,后者有激励机制,曾经也非常有活力,我在2018年期盼过去参与他们的活动,不料还没去,平台就遭遇收购事件,社区每年的活动也没了。

近期比较火的有 AAVE founder Stani 推的 Lens Protocol,如果你去看它的早期签名者,会有许多人都是  Mirror 早期的创作者,但目前还没办法像 Mirror 一样被用户使用。

增加 Funding 的功能,对于内容平台来说,不是必选之路,但是可以解决仅靠内容无法长期支撑平台的问题,这和核心团队的背景和认知有紧密关联。如果是仅仅是一个认同内容有价的非技术从业者临时搭建了一个技术团队来做这件事,那么几乎没可能做出同样的产品。

近期 Mirror 宣布的一些新功能,其中一些是最早期 Greame 和包括我在内的支持者讨论过的内容,因为 CTO 和技术团队本身热爱内容分享,愿意倾听不同类型作者和项目的需求,并且能够对产品进行快速更新迭代,所以 Funding 的部分一直在完善,并且完成质量相当不错。虽然目前产品仍然存在前端的一些小问题,但安全上的问题几乎没有出现过。

如果大家对 DeFi 产品有比较多的了解,那么你会发现,有些 Funding 的功能,即使抛开内容,也可以单独做一个项目,这些项目估值颇高,但经常出现安全问题。比如,我曾向 Greame 提过商业化项目募资可能需要通过流支付协议来实现真正的线性解锁,这样可以让 Mirror 满足更多 Web3 项目的需求,发展得更好,但我们都知道,流支付实现线性解锁这件事本身就不容易实现,比如 Superfluid 近期就智能合约漏洞,被盗了 870万美元价值的代币。

因此,想要在其他链上重造一个 Mirror,既需要项目技术团队认知和实力相当,又需要足够多的资金来支撑这种平台功能的完善,其建设成本可能远大于人们对内容平台或众筹平台的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很多早期支持者讨论的功能会在完善后推出,若是仅仅是看好创作者经济来模仿 Mirror,可能永远也造不出旗鼓相当的产品。

从Erica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一位理想主义的从业者,为行业创造价值的实干家。分享后,听众表示收获很多,启发很大,Erica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和见解。

社区部分参与者截图
社区部分参与者截图
Subscribe to tian7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