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答分为三部分:
1.宏观经济框架;
2.周期;
3.宏观经济学习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框架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其实有很多,关键看你要分析什么问题,比如你是侧重经济增长和周期,还是侧重生产与分配。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教材,其实和日常的宏观分析实践挺脱节的。我给题主分享一个我自己梳理的体系,梳理的基础目的是串联所有宏观指标,将其构成一个体系,以便对整体形成判断。
先给个总体框架,下面慢慢讲:
首先,把现在的经济划分为两个层面:实体层面和金融层面。
实体层面主要包括生产活动、非金融部分的流通活动(物流就算做实体层面,而信贷则不计入)。
金融层面主要是对各种资产做定价,而这个定价的本质就是对资源的分配。
实体层面的活动是人类任何阶段都要进行的,只要人类存在,就必须从事生产。但金融层面不然,金融层面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的,因为金融本身要做的是分配,如果有更好的分配方式,金融本身就会剧变,甚至消失。
我们关心宏观经济,主要是关心生产活动,即实体层面,因为蛋糕变大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统计实体经济,就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入手。
**从实体层面统计,**这个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看一看工业增加值,看一看固定资产投资,查一下用电量和物流数据,就可以比较好的认识当下的经济情况。
**从金融层面统计,**其背后的原理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一切生产活动最终都要以市场定价的方式进行流通,而这一切都是以货币计量的。消费,购房,企业扩产,政府基建,这一个个实体经济行为,背后都对应着具体的金融统计:消费贷款,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政府债券。正如前面说的,金融给资产做定价的过程,本质上是在进行资源分配,而每一个实体经济行为都是需要资源支撑的,因此可以通过金融数据对实体情况进行统计。
随着历史演化,专门从事金融层面核心资源,即信用创造的行业:银行业出现了,并逐步脱离其他行业。至此,“银行体系-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的三角关系形成。之后,随着发币权收归央行所有,再加入财政体系,就形成了这个基本框架:
以此为基础,只要读懂央行、银行体系(信贷)、实体经济(以GDP为框架的指标体系)、财政体系,就可以判断宏观经济的情况了(金融市场是基于这些而变化的,所以先不考虑)。
呃,好累啊,而且知乎这个编辑器太差了,经常跳出来乱码,直接把我梳理的笔记放这吧:
基础部分1.1:央行资产负债表
基础部分1.2:超储率体系(主要是分析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超储率体系是分析流动性框架的基础。现实分析中最常涉及到的就是货币政策工具mlf/slf之类。注意把握其在央行表内的位置比例和工具间的差异,可以对央妈的放水与回笼有基础的认识。
基础部分2:社融与M2(分析经济中的资金需求与供给)
我梳理这张表是为了分析社会中的资金供求情况,该表极为重要,包含央行每月发布的几乎所有数据: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为主)+信贷收支表+社融+M2。阅读类似财务报表的资料时,注意两点:1、来源与去向;2、与哪个主体相关。央行的这几张表,主要主体有居民部门、实体部门(企业+机关团体)、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
基础部分3:GDP体系(支出法和生产法是很重要的分析框架)
几乎所有的非金融宏观经济指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对应的经济活动。分析时,一定要建立支出法和生产法之间的联系。我国是第一制造国,所以需要用生产法观察工业以判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整体周期阶段;而在分析经济增长的来源时,更多需要从支出法,即三家马车的角度思考。
同时也要通过对GDP代表的统计方法的了解,增强对统计数据的认识。比如之前,全国各省GDP之和往往是大于全国值的,这里除了有部分地区高报外,还有跨省经济活动被重复度量的原因,而这就是个统计问题。随着国家统计局协调各省统计局建立统一的统计活动,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基础部分4:财政体系(有些复杂,记住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即可)
如果没有理清财政收支的基本框架,建议看自媒体财政分析时不要评论,因为你尚不具备判断的能力。财政体系是十分庞杂的,但先了解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税收结构与金额)与支出结构及分类,政府性基金预算(土地出让金和专项债为大头)收支,和各种赤字的计算口径,可以快速理解当下财政状况。
这些都是宏观分析的每一个局部,把这些局部统筹起来才能进行整体分析,放两张我分析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的笔记。
4、库兹涅茨周期,也叫代际周期,即一代人的周期,主要分析房地产时候用,不重要。
该周期大约20-25年,可以用人口抚养比划分。为什么不重要也很简单,我们国家商品房到现在才多少年啊,1个周期有没有都不好说。该周期的内容可以看上面房地产的那张图,右上角。
最后还有个康波,不过我还没梳理过,所以就不说了。
当下国内经济的周期分析,主要是社融周期和库存周期交织产生。上半年难熬,因为两个周期都在下行期,所以难。下半年预计会好一点,但别太乐观,因为下半年大概率是社融稳住,并有一定上行,而库存周期继续处于下行态势。
如果题主想要的是宏观经济学的体系,哎,我只好说。。。
我也梳理了!
虽然我觉得那些内容对我用途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