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CyberConnect 创始人:如何建设去中心化社交生态,打造现象级 Web3 产品
July 6th, 2023

2023年7月6日

截至7月5日,CyberProfile NFT累计铸造量达124.3万,持有的钱包地址数为121.8万,CyberConnect已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百万级用户体量的Web3社交网络协议

成立于2021年的CyberConnect旨在将社交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还给用户,使其能够真正拥有和控制自己在社交网络中的社交身份、关系、内容、货币化获益方式等。并搭建了以CyberProfile NFT为核心的账户体系,将其作为用户在Web3世界的通行证。

目前,CyberConnect发展路线主要分为协议层和生态应用,前者为开发者提供一个构建应用或整合社交数据的底层基础设施,后者是基于该协议开发的社交生态应用,现搭建或集成的应用已有50+,Link3就是其中一方产品代表。

Link3作为基于CyberProfile NFT场景搭建的首个应用,已成为CyberConnect生态内的旗舰产品,同时也是Web3社交赛道的现象级网红产品。目前,Link3上已聚集了2200多家加密领域的企业及组织,包括Messari、dYdX等。另外,在该平台上还聚合了Event(活动日历)、Post(帖子)、Fanclub、W3ST等产品及功能。

据CyberConnect创始人Wilson 介绍,在最近的两个月内,CyberConnect协议将发布最新版本,届时将有重大升级改进。即将推出的账户抽象钱包CyberWallet致力于提升Web3产品的易用性和CyberConnect 账户的多链通用性,Link3也会上线有意思的新功能。

此外,他还认为由于底层基础设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Web3世界必然是会孕育出一种基于虚拟网络的全新社交方式,而 CyberConnect 类似的协议和产品生态将会是这新一代社交的根基。

CyberConnect作为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用户从零到百万级别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产品升级会有哪些新功能?用户关注的Link3产品可玩性会不会改善?去中心化社交赛道发展状况如何?围绕这些问题ChainCatcher邀请CyberConnect创始人Wilson进行一一探讨。

 

 CyberConnect产品定位及新升级版本的优势

 1、ChainCatcher:请您介绍一下CyberConnect产品定位,当时创立项目的初衷是什么?团队成员的状况如何?

**Wilson:**关于产品定位,CyberConnect目前计划是做一套中心化账户体系,功能类似于Login with CyberConnect,其背后是一整套的用户账户体系,包括用户名、拥有的社交关系数据(或称图谱性数据)、发表的内容、变现、身份勋章的收集等等与账户相关的各种社交数据的写入和读取。

CyberConnect作为一个多链的账户体系,在这个账户体系下围绕着CyberAccounts会有一整套智能合约去写入各种各样的数据格式包括链上和链下,里面存储着的内容就是与社交相关的数据。今后当通过CyberConnect连接到不同的应用时,可将其账户体系中的数据也直接带到其它应用中,如好友数据、身份数据、内容文章甚至是Monetization(变现渠道)等,还可在不同应用里面继续写入更丰富的身份数据。

之所以做这个项目,是因为当时我们发现在整个Web3世界非常强调资产的所有权,但很多、很有价值的个人数据的归属权问题还没有解决,且整套Login也没人做的。我们认为,数据归属权的问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从关系型的图谱数据开始切入,比如一位KOL在平台上积累了几百万粉丝,他如何能真正拥有这些数据和拥有自己的粉丝,并可以将这些关系带到不同的平台上面继续使用、变现。

另外,做CyberConnect也与我们所做的上一个区块链项目是有关联的。

我们团队于2017年开始在区块链创业,创建的Lino Blockchain曾融资近2000万美元,并开发了去中心化视频游戏直播平台DLive,做到了百万日活,于2019年被BitTorrent全资收购。

公司被收购后,我们开始研究加密货币行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最终认为社交可能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我们发现数据问题还未解决,就决定做一套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协议,让创作者得到更合理的价值分配。

目前,团队成员是比较全球化的。

 

2、ChainCatcher:在5月份发布的简化版白皮书中提到,CyberConnect主要有三个核心组件,包括CyberProfile(去中心化数字身份)、CyberConnect Social Graph(社交关系图谱)和钱包CyberWallet。三者在CyberConnect协议中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之间有何关系?产品分别处于什么阶段?

**Wilson:**CyberConnect预计会在七、八月份发布最新升级版本,与现在版本相比将有重大改版。

在最新版本中,Cyber Profile和Cyber Wallet会是同等重要的产品。Profile NFT会单独变成为用户名产品,用以连接用户账户信息。

CyberAccount是一个新的账户体系名称(该产品具体的名称还未敲定),Accounts是一个智能合约钱包,用智能合约钱包来代表一个人的账户,用账户与账户之间去做交流和沟通。

这套体系会支持两种Login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的EOA Login,比如用户使用MetaMask直接登录,如果没有Cyber Account账户,会自动注册一个Account,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帮用户在链上部署一个智能合约钱包及此账户体系会用到的一些合约;另一种方式可以直接用Web2方式如邮件等登录注册智能合约钱包,这种方式降低了用户门槛。

另外,钱包与身份(identity)的关系会更加统一,所有的信息都会汇聚到CyberAccount账户下。这其实就是ERC-4337账户抽象,而写入的社交图谱可包括数据内容和各种各样的Monetization(变现渠道)和SBT(CyberConnect 体系内称W3ST、Web3 Status Token)等。而这些内容数据又可分为链上和链下的部分,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比如SBT、Content NFT或有变现需求的内容等数据可存储在链上;而一些普通的Follow关系、及一些无需放在链上的数据内容可以存放在链下Arweave或BNB Greenfield上。

 

3、ChainCatcher: 目前加密市场上已存在各种各样的链上钱包且大多都支持用户进入CyberConnect相关应用,为何CyberConnect还要单独另做一个钱包?其与MetaMask等常见的钱包有何不同?

**Wilson:**CyberWallet核心是为了打造CyberAccount这套账户体系。

CyberWallet与MetaMask等钱包定义不同,它不是EOA钱包,但用户可以用EOA钱包直接登录注册一个Smart Contract Wallet。这个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户现在可以使用电话号码来注册一个智能合约钱包。

不同的意义在于用户的重资产部分可以继续使用已有的EOA钱包承担原有的义务和功能。而这套新的智能合约钱包主要是用来做社交交互或者是在游戏内交互使用,提供了各种便利性,用户的onboarding很方便,无需记复杂的助记词、还可以优化多链交互的Gas payment,如未来可使用CYBER代币可帮用户代支付链上的各种手续费。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在Polygon交互先买Matic,在BNB Chain交互先买BNB等复杂操作。在这样的账户体系下,用户使用产品的体验会非常流畅,不用关注在哪条区块链上,也不需要过多的金融知识,就可以直接实现与Web3生态应用交互。

此外,这个智能合约钱包与普通钱包还有一个很大区别,它还具有Social Graph的一整套东西。在这之前,普通钱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用户基数、TVL(或用户沉淀资产的多少)等,而智能合约钱包更侧重于用户的网络数据,如数据网络效应如何、有多少人在使用、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了多少有意义的关系、沉淀了多少内容在这个账户体系里等,这些是对应用方有价值的数据,类似于用Facebook账号登录其它应用,用微信登录王者荣耀,把好友关系带过去。

CyberWallet更开放,不但账户归用户所有,还可以将其好友、内容等选择性地带到某一些应用里面,在每个应用里继续填充、写入、记录、读取、变现等。因此,当第三方开发者在选择要接入哪个账户体系时,数据网络或将成为竞争点。在早期,普通钱包是更关注adoption、资金沉淀、或比较谁的DeFi功能更多等,智能钱包更关注的是易用性和高效的数据架构。

关于CyberWallet产品,首先会先邀请开发者做测试,等功能完善后,将会对生态及用户开放。第一版本将大概在七、八月份上线。

 

4、ChainCatcher:在社交赛道,CyberConnect与Lens都是使用NFT来表示个人资料(Profile)等,时常被用户拿来比较。二者在产品设计及运营策略有何不同?

**Wilson:**首先,前面提到的CyberConnect最新升级版本与Lens已有很大区别。Lens还完全是一套基于NFT的社交图谱,而CyberConnect已经是一套完整易用的通用账户体系。

具体来说,CyberConnect对于普通用户及高频操作、多链协作的深度参与用户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协议设计上,CyberConnect更关注用户的易用性和未来市场的格局走势,坚定地认为未来是多链的世界,但Lens是单链设计;在产品易用性方面,如何让普通用户、没有钱包的用户及已有的圈内用户等更加方便、易用的与各种各样的应用交互,CyberConnect更有优势;另外,CyberConnect在创建时间上也比Lens领先了约近1年,在数据上,应用的整体活跃度也都高于Lens。

 

5、ChainCatcher:CyberConnect更关注C端用户,而Lens提供的产品和功能更适合开发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吗?

**Wilson:**并非如此,其实CyberConnect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都是开发者关注的问题。以对未来的两个预判来说,多链方面其实是开发者更愿意接受多链部署,且从行业的发展格局来看,多链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另外,用户的易用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开发者后期用户增长的难度。所以这些问题本质上也是开发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最终开发者关注的依旧是C端用户的真实需求。

 

6、ChainCatcher:CyberConnect中有个人资料NFT(ccProfile)、内容NFT(Essence)、订阅(SubscribeNFT)。但从铸造NFT数量来说,目前ccProfile最多(已铸造124.3万个),另外两个NFT,无论从数量还是用户关注度都远远低于前者。造成三者之间的数量上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用户的内容创作和订阅的活跃度呢?

**Wilson: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统计的这些数据只是链上数据,还有大量的社交关系和发文的数据等存储在Arweave或其他去中心化平台上。**这部分数据虽没被用户看到,但实际上这些操作是非常高频的。

这样做的核心原因是: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直接放到链上,否则只会提高用户的交互成本且是没有意义的。用户更关注的是对数据是否拥有所有权,架构是否合理等。

比如用户的一个普通点赞、follow等是无需放在链上的,如果把这些放到链上,其实是在浪费链上的资源;而一些高质量的内容就更适合放在链上,并可以将其变成一个NFT驱使用户去收藏。

 

 CYBER代币分配和影响

 7、ChainCatcher:CYBER代币已于5月18日在Coinlist上公开发售,目前发币后情况如何?关于代币赋能及应用有何计划?

**Wilson:**CYBER代币还没有TGE(正式面向市场),按照Coinlist公开信息,TGE应该是在Q4左右。CyberConnect整个生态无论是developer、应用方、还是用户等都是处于很活跃的状态。

 

8、ChainCatcher:关于此次代币发售中文社区用户有不少吐槽,一方面是Coinlist限制中国用户使用;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用户反馈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CYBER白名单、还有已中签用户的Coinlist账户被封。对此CyberConnect有何要解释的吗?

**Wilson:**这主要是一个法律问题,Coinlist官方有一整套规则,包括用户的禁止条件、身份认证是否合规等,而CyberConnect也只能按照Conlist平台官方规则执行,并没有其它操作。对社区来说,平台最关键的是要如何识别出每个人的贡献,以在后续的激励方面能够按照用户的贡献公平的做一个Airdrop。

 

9、ChainCatcher:对于无法参与白名单公售的用户,更关注官方提到的12%社区奖励,其中有20%(CYBER总代币的2.4%)将对早期社区用户奖励。从分配量上来说,这个设计的初衷是什么?除了代币之外,早期用户还可参与哪些激励活动?

**Wilson:**设计的初衷是希望让CyberConnect在早期就实现去中心化,把网络的治理权和所有权分散出去。那要怎么分散呢?——根据用户对网络的贡献来进行分配Token。

早期用户除关注代币外,还可以参与平台上的Mystery Box宝箱(如今地板价都在0.4ETH以上)、Mini Shard等NFT奖励和SBT发行等活动。随着后期的发展、激励机制也会是不断迭代的。

关于奖励会如何分配,请用户及时关注官方信息。

 

10、ChainCatcher:关于数据的变化,据Dune显示,ccProfile NFT数量增长主要集中在今年3月份,日均最高铸造量为9万多个,但在代币公布之后,如今的交易量及用户活跃数都有所下降。对于ccProfile数据变化有什么看法?是否有空投预期的影响?

**Wilson:**首先,关于数据方面,CyberConnect目前表现是良好和健康的。个人并不认为数据增长不保持在高峰就是一个不好的事情,这是一个正常的产品周期问题。当前首要任务是把协议开发的更完善,Link3应用也有很多正在开发的内容,让它真的变得好玩好用。就数据来而言,个人不觉得现在这个数据或者整个网络活跃程度出现了什么大问题。现在每天仍有几万个链上操作,若加链下操作的会更多。

目前协议约有10万DAU,在Web3应用中已是不错的成绩。

 

 

Link3在未来如何提高可玩性?

 

 

11、ChainCatcher:Link3创立的初衷及发展现状如何?

**Wilson:**最初做Link3是切入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场景,当时发现用户对Profile(all in one link-in-bio )是有需求的,想做成一个由用户自己拥有的profile。CyberConnect可实现这些功能、将其产品化,这就是Link3的最初版本。目前,这个功能依旧是实用且流行的,如最近dYdX已在官方Twitter账户简介中添加了Link3 profile链接。

如今Link3上面已认证并添加了2200多个cryto native企业级的客户,包括Messari、dYdX、BNB Chain、Arbitrum等。约有40%以上的用户已经将Link3链接添加在其社交媒体上如Twitter账号简介中。可见,Link3已成为简单、实用、好用的Web3产品。

后来,Link3拓展了Post、Event、Fanclub、W3ST等场景及功能,这也是在摸索Crypto native场景下有哪些功能是用户真正需要且有应用场景的,而不是去Copy一个Twitter,把Web2搬到Web3上。

Link3的产品思路是寻找真正的用户、真正有需求的场景,比如发帖子(Post)功能的尝试,是因为发现有创作者或KOL有发布长篇Blog或内容的需求;Event(活动日历)功能是因为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会议,组织者却无法追踪具体参会人员身份、也无法与用户形成更好的互动体验等。

7月份,Link3将会上线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功能,请关注官方更新。

 

12、ChainCatcher:尽管Link3在Web3社交赛道产品比较创新,但也有不少用户反馈,Link3产品页面聚合的内容太多,使用时有些抓不到重点。如何看待这些评价?

**Wilson:**其实,我们每做一个功能早已意识到这可能会是一个问题。在产品早期是需要不断尝试、用户反馈再慢慢去聚焦,这是正常的迭代过程。就像大家现在使用的社交产品一样,在早期同样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只不过后来慢慢优化、迭代收敛,一些产品功能不见了。

目前,Link3产品上的内容包括用户的使用流程和onboarding,确实没有简单明了告诉用户进来可以做什么,我们也是知道这个问题的,但这些是需要时间和市场反馈慢慢去做产品功能调整、优化和收敛的。

我们确实没有将内容完全聚焦到某个功能点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好事,Link3在这种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可找到一个最大的机会和最有用户需求的场景再去深挖,这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产品发展路径。

 

13、ChainCatcher:有用户反馈Link3更像是为项目方搭建的广告营销平台,可玩性比较差,Event和Fanclub发布的某些活动大多是为了做任务而做任务。关于Link3的可玩性你如何看待?

**Wilson:**Event上的活动基本上都是第三方发布的活动,组织方发起活动,我们的角色是作为一个工具提供方来提供支持,并没有太多的控制,这是一个市场需求;Fanclub后面会有一个升级改版,其核心诉求与Link3的愿景一样,找到一个市场空间大、又比较有趣的一个需求。

Link3可能在现阶段不是一个很完美的应用,当然也不是我们预期的样子。但希望能通过不断的测试和迭代中去找到最优解,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做一款真正好用、离不开的产品。7月份,Link3推出的一些新功能,会有所改善当前的问题。

 

14、ChainCatcher:作为基础设施,生态是否繁荣、开发者活跃度如何往往成为一个协议的发展前景重要判断依据。尽管在CyberConnect官网显示已有多个生态项目,但除了Link3产品,其它生态应用知名度、用户活跃度并不高。CyberConnect的发展策略是什么?未来会有哪些计划?

**Wilson:**首先,我们很支持生态里的项目发展,目前一些生态项目量级其实表现是不错的,如Readon、W3Space、Atem Network、Phaver、CyberTune、Clasp、Wondera(产品还未完全上线)等等,其真实用户数据情况超越了绝大多数的Web3应用。另外,BNB Chain发布的链上Top20 apps排行榜里有五六个应用都来源于CyberConnect生态。

当前主要的问题是Web3社交赛道还没有特别好的、大规模的应用跑出来,这是整个市场的状况,需要时间发展。在社交领域,从流量上和真正的用户数量来看,Link3应该是目前量级最大的一个应用。但客观来说,这些产品很小、还很早期,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什么问题。

我们会大力扶持生态里的一些优质开发者和应用。比如Fanclub上面时不时会推出一些特别推荐来给予生态支持,其中CyberTune在我们推广后,每日数据情况表现都不错。只是当前的行业状况想要做出一款真的杀手级产品来,还需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人力去努力。

CyberConnect生态与其他生态对比,应用的场景、用户的体验、数据表现等还是有优势的。

 

 

Web3社交赛道为何很难有爆款?

 

 

15、ChainCatcher:目前,在Web3社交赛道产品主要是以CyberConnect、Lens、Deso等这样的基础设施为主,真正爆款类应用产品非常少。即使偶尔出现一些应用,生命周期也非常短,如号称推特杀手的Damus热度不到一周,且很多Web3社交产品希望成为去中心化版的Twitter、Discord或Instagram等复制版。为何去中心化社交赛道的产品为何一直很难有爆款?大规模采用缺乏的是什么?

**Wilson:**首先社交这个品类,无论是Web3还是web2都是不好出爆款的。就拿Web2来说,上次诞生的Killer社交产品是什么时候?大约是在5年前。这是因为社交产品需要大型的网络效应,要非常多的尝试,是需要耐心的。上一次圈内做过的、最大的社交类型产品其实就是DLive直播平台,也是我们团队的上一个项目、达到了过百万DAU量级,有Youtube上最大的主播独家在上面直播游戏。

但Web3提供了一个有意思、很不一样的一个土壤。例如资产权,当个人拥有资产之后,社交状况也会变得不一样,社交场景和丰富程度增加很多。举个例子,在学生时期的社交可能是比较纯粹没有涉及资产,但当进入社会后,可能会因名牌包包、奢侈品、车子、房子等外在的产品赋予更多社交身份。

Web3提供的土壤是是好的,当然也有很多瓶颈,这也就是CyberConnect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用户的onboarding、数据的互通性,数据架构的搭建,数据如何写入和存储等。其中底层网络设施也在解决各种各样的瓶颈,比如Layer1、Layer2、Layer3要解决的是可扩展性、隐私问题等。

由于底层基础设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Web3世界必然是会孕育出一种基于虚拟网络的全新社交方式。而 CyberConnect 类似的协议和产品生态,将是这新一代社交的根基。

 

16、ChainCatcher:社交应用变现其实不仅是去中心化社交赛道的问题还一直困扰着中心化应用如Soul、知乎、小红书等。不过,目前在中心化社交平台仍以广告方式来变现。在CyberConnect平台,用户和应用的变现会是什么形式?

**Wilson:**应用方要变现会有自己的变现方法,以广告的形式也是可以的。比如Reddit cryptocurrency社区内容版块,就是以广告的形式在变现,发行了MOON代币给其社区成员,一些项目可以用MOON去买Banner位,官方又会把MOON奖励给此板块内容的优质创作者。这时受益人不仅仅是平台的运营方,用户也可得到好处,这也是刚才提到的所有权带来的一个变化,无论是哪种变现模式,对用户和创作者来说都必然是更加有利的。这些也都是 Web3 和 CyberConnect在探索的可以让应用实现的更好的变现方式。

 

17、ChainCatcher:CyberConnect尽管可通过ccProfile NFT付费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免费的用户来说仍是一个门槛,会影响用户进入生态,团队是如何平衡的?

**Wilson:**对CyberConnect来说,Profile NFT用户名注册付费是一个协议层面的收入。不过这个其实是没有任何门槛的,Profile用户名类似于我们使用手机号,用户可以免费注册一个普通的手机号,但如果要一个漂亮的手机尾号,就需要支付一个高费用,这是一个正常的事情,因为优质的名字是有限的资源。这是一个Freemium model(免费增值)的商业形式,低门槛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变现或收益给到这个协议。

在最新版本里还会有更多CYBER代币的应用场景。

但对CyberConnect整个协议来说,更多考虑的是Token utility,并不是利益驱动的。

对于Link3应用变现的方法有很多,如早前尝试的在某些Post开通了Donate功能,在Mint NFT的同时可以用户可以给它一个打赏,只不过这并不是我们的一个优先级。

加入我们:请订阅此时事通讯并在*Twitter* 上关注我们。单击此处*here加入我们充满活力的社区,或在此处here*深入了解我们的开发人员文档

Subscribe to peipei6662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peipei6662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