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NFT 项目和打着 xxFi 旗号的项目从链下搬运了大量恶劣的激励机制,让倡导透明和平等的 Web3 社区充斥着自私和自大的情绪,而社交网络的推荐机制将这种矛盾进一步扩大。目前我们最好是闭上双眼,安静的等待新一轮熊市的到来,借用一句话:“The only winning move is not to play“。
话说回来,我对于 crypto 和 Web3 依然长期乐观,自从 DeFi 构建起以太坊的金融规则以后,社区和组织的发展有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建议身边的 builder 们,有想法的可以做些贡献,没想法的可以默默支持,乌烟瘴气中给他们点时间,让这些好的社区在灰烬中崛起。
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吧。
半个月前,一群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叫做 ConsitutionDAO,他们筹集了超过四千万美元($40M)用于购买一份罕见的美国宪法第一版的副本,这是现存的 13 份副本之一,将在苏富比(Sotheby’s)拍卖行进行拍卖。
其中年纪最小的贡献者,是个西班牙的程序员,只有 19 岁,标志性的紫色头发,思维敏捷,十分特别。整个项目核心成员基本是95后,他们代表着目前 Web3 社区贡献者的典型画像:
Z世代,社会经验少,熟悉区块链,热爱贡献,信任其他贡献者,不喜欢被管理
我觉得挺神奇的,自从企业开始和 MakerDAO 合作,金融机构开始和 Aave 合作以后,这是苏富比拍卖行第一次和 DAO 合作。因为参与竞标者都必须满足苏富比的 KYC 要求,只能以有限责任公司或是以博物馆身份参加,DAO 是新型组织,核心成员需要配合着整理一系列材料,一周都没怎么睡觉。并且这也是第一次苏富比接受 ETH 作为支付方式,要知道早前拍卖 CryptoPunk 的时候依然不支持 ETH。
而这群有趣的年轻人做到了,背后没有任何投资人,核心成员仅仅是一群志同道合者,各自在自己的社交圈传播。他们在主页上说明:这个 DAO 发行的代币 $PEOPLE 没有投资价值,只能证明出资者在 DAO 中的投票权,用来共同决定竞拍成功以后这份宪法副本的去向。参与者大概有12000人,尽管最近有上百美元的矿工费,大多数人依然毫不犹豫的参与众筹。有人说这次众筹中消耗的矿工费已经够买下本次拍卖前面的两三幅画作了,当然这只是玩笑,矿工费是 DAO 降低信任成本的基础。
这个众筹有风险吗?当然有。首先是合约漏洞,还来不及审计;其次是项目方跑路,毕竟这是在交易链下的实体。
后来请教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他说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组织方式,所以目前的 DAO 和几百年前农民起义其实也没有差别。随着社会的进化,设施的进化,知识的进化,组织形式也会进化,没有对错和好坏,只要合理,人们就会选择它。
我想了下几个 DAO 的历程,不管是 MakerDAO,还是 Aave,抑或是 ConstitutionDAO,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区块链上没有信任成本,这一切自然更容易发生。当然 DAO 也不是完美的,就如比如三国或者再早点的秦末,估计也有很多人打着起义的旗号骗钱,和现在那些自利自大的傻逼 crypto 项目一样,最后倒霉的都是平民。
成功的组织,不光要顺应时代,还要做好人。
没有😂成功。整个过程非常有趣,竞标于北京时间11月19日早上七点半在苏富比(Sotheby’s)拍卖行如期举行,直播在 YouTube 上,而直播聊天室明显已经被 Web3 社区霸占,大家基本都是第一次看艺术品的拍卖直播,尽管很新鲜,也完全没心思看前面几幅画作的拍卖,直到三十分钟以后宪法副本正式登场。
竞拍的有两方,一方的拍卖师是学术范的 David Gerard,另一方的拍卖师是贵族范的 Brooke Lampley。直到拍卖结束也还没有人知道代表 ConstitutionDAO 的是谁。过程中看到 Brooke 全程谈笑风生,气质不凡,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让对方的 David 毫无存在感,大家希望她是己方,又担心她是对手。所有人沉浸在双方20多次竞价的过程里,一边分享现场的趣图,一边毫无线索的寻找着答案。
直播聊天室中不乏一些知情人的消息,但因为推广工作不到位,所有的消息也都没有被证实,哪怕是平时和 DAO 成员接触紧密的一些哥们儿也都完全心里没谱。毕竟 ConstitutionDAO 的成员还是程序员和设计师为主,又很年轻,市场经验不多,拍卖前又忙于材料准备和测试,背后也没有大机构的协助,很多引导没有做好也可以理解。
在 Brooke 为自己的神秘买家拍下的一刻,大家的第一反应是移步 Twitter 问同一个问题:“我们赢了吗?”然后经历长达 30 分钟的情感过山车,先是以为自己成功了,欢呼雀跃并且开始计划 DAO 的下一个竞拍目标,甚至有人为 DAO 想好了更详细的“购物计划”。然后有人说被神秘买家截胡,接着再被大规模辟谣,直到 ConstitutionDAO 自己发帖证实竞拍没有成功(他们自己更紧张吧,过程中都没人来发个帖子啥的)。
本以为大家会不欢而散,戏剧性的事情却紧接而来。Brooke Lampley 在拍卖圈早有名气,但 ConstitutionDAO 的竞标失败反而让她在 Web3 社区彻底火了,大家觉得这一次失败原因是没有请 Brooke 来做拍卖师,为她做了有爱的偶像视频 (感兴趣的点这里👉brooke fan cam),呼吁 DAO 的成员下次购物就找 Brooke。
有人嘲讽说 Brooke 只接曼哈顿八街的富人单,怎么可能来理我们这群坐地铁的泽西青年。而事实上 Brooke 已经连夜开了自己的实名 Twitter 账号来回应突如其来的粉丝,次日发帖表达自己对 ConstitutionDAO 的关注,并且暗示合作意愿,一瞬间涨粉上千,这谁能不爱?
所以赢家是出圈的 Brooke 吧。
下面讲个不一样的。
我是一个月前发现的,他们团队在里斯本参加 LisCon,而被一些人熟知。
简单说下它的功能,这是一个用 Emoji 和声音构建的“元宇宙”(我不喜欢用这个词,但为了显得自己无知,我就这么叫吧)。
Sonar 的产品设计有些诡异,似乎是故意设计了一些反常的交互,也没任何帮助文档,很多功能需要在 server 里找到团队成员问他们,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在空白二维世界里摸索的感觉。
排除少量只会口吐芬芳和大吵大闹的垃圾 dot,整个社区还很和谐。目前内部已经形成了多个微型的生活和关系圈,项目团队的日常会议,观点分享,V.I.D 的投票,甚至一些在线 BUG 调试,都会发生在有特定场景的 server 里。
上个月 Sonar 发了一个 NFT 叫做 Moji,虽然地板价现在跌的很惨,但依然挺好玩的。也正是因为项目方没有在社交网络上哗众取众,大家反而更珍惜,拥有 Moji 的人在 app 里可以为自己的 dot 换上动态 3D 头像,十分拉风。
目前 Sonar 的 app 用户还不多,目测还只有10K,我是早期的 Moji 买家,所以 TokenID 很小,比较好找,有兴趣的人可以在里面自己搜寻。项目创始团队 7 人,其他社区运营者和开发人员基本都是在校实习生。
Sonar 对自己的定位是 Web3 社区,主要推广手段是人传人,目前通过搜索引擎不好找,Discord 不算活跃,团队运营能力也还一般,里面美国人为主,少量欧洲人,这里贴个链接吧 https://sonar.app/
最后讲个正经点的,简单说说。
上周一个大学同学过来天潼路找我,也就是我文中经常出现的门飞,他送了我两本书,《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现的逻辑》,我摸了一下他的额头,以为他发烧了,怎么突然对科学哲学感兴趣起来,还各买两本,送我一本。他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笑呵呵提醒我前段日子我们参与的一个话题。
其实是这样的,就一个小事儿。
现在像样的 Web3 项目已经不少,大家喜欢说自己在范式转移,也就是 paradigm shift,然后有人就发现些问题:所有 NFT 和 xxFi 这类场景,基本都是可以描述成,”xxx的web3版本“或者”xxx的crypto版本“,这种感觉很挫。
而事实上每一次技术的跃迁都有这个现象,做新东西不等于创新。范式转移要关注 unique feature。
十几年前,高中那会儿,学校在实行数字化,每个教室配备了投影仪和电脑。学校一般会给老师一年时间进行教学计划改造。大部分老师选择把书本和手写讲义扫描成图片,然后直接投影或者传文件给学生;只有少数老师会用数字软件重新做课件,然后才能做出互动性更强的讲义。后者就是现在大部分在线课程的形式。
互动性就是一个线上课程的 unique feature,它是不可逆的。这个课堂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做简单的搬运,但搬运只是时间问题,除了互动性,其他事情根本不重要。
再想想最近半年的元宇宙概念,那些试图复制物理世界的炫酷引擎,还不如 Roblox 这样的开放世界或者 Minecraft 这样的像素世界来的有意义,哪怕是简单至 Sonar 这样的平面世界,目前都有能力对大部分的元宇宙项目进行降维打击。
回过头来看 crypto 领域,想想闪电贷(无抵押无风险贷款)就是 DeFi 的 unique feature,所以 DeFi 才会变的无可替代,他对传统金融的转变是不可逆的。我们无法用“xxx的crypto版本”来描绘闪电贷,这就让 DeFi 成为区块链上又一个屹立不倒的创新。而很多 DeFi 项目被人利用闪电贷攻击也是因为对它没有充分重视或者了解导致的。
看看,把赌博搬到以太坊上不叫创新,把期货搬到以太坊上也不叫创新。我们日常构建归构建,也需要时不时想想,自己真的在创新吗,还是只是历史潮流上的搬运工?
也许有,比如 zk(零知识证明)等,但都还不成熟,其他的说实话还没找到。所以愿景可以有,信仰可以有,但真要创新,颠覆传统,还需要再努力一把。
创新在所有领域都一样的,多看看书吧。
// We’re All Gonna Mak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