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九重高塔发展模型:NFT/Defi/Gamefi/DAO/Metaverse参考(9 floors-model for projects in web3)

你好,欢迎来到【**wenser**的 #web3 专栏】。

web3的世界,人人都有一颗做项目的心。毕竟,项目方算是web3领域中生态位较高的一方。但,做项目就如同西天取经,至少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大大小小,无穷关隘,一路险阻,都会成为做项目的拦路虎。

想要取得“真经”,那自然就需要踏破艰难险阻,一力降十会也好,一巧夺千金也罢,总要有个法子。这是我个人观察、思考、总结出来的一个“小法子”,抛砖引玉,欢迎拍砖。

from Google searching result
from Google searching result

我把这个“小法子”称之为**“九重高塔发展模型”**——一来是因为具象化的一个模型更容易理解;二来是因为在我看来,做项目如攀登高塔,一步一重险,一卡一道关;三来则是因为做项目到最后,很容易“高处不胜寒”:没有前路,只有更高远、更广阔的的天地等待着一些人去探索和追寻。

话不多说,聊聊我的看法——

第一重:愿景

1.何为愿景?

愿景即为使命,即为目标,即为最终目的。

项目的一开始,大概率都只是一个或一些念头的生发:NFT、defi、gamefi、socialfi、DAO等等,莫不如此,不起心动念,无发心宏愿,很多项目都不会产生的。

而愿景的大小、多少、正反,都取决于最开始的那个人是如何设想和规划的。

2.愿景设定?

愿景的设定,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思考:

1)是否具备商业可行性(多久能够赚到钱、赚到的钱来自哪个环节、是否能持续赚钱)?

2)是否能够带来新的改变(对于个人、组织、行业、领域乃至整个系统或者整个世界)?

3)是否能够占据某个生态位(即具备不可替代性、开创性、创新性、吸引特定人群)?

3.愿景参考?

这方面,建议大家参考2个DAO组织的愿景:**Bankless DAO**和 **Nation3 DAO**即可。

第二重:团队

投资就是投人,做项目,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我看来,团队的构成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不设短板

一个成熟的团队,不一定每个人都很强,但这个团队一定不能是“缺胳膊少腿”的,管理统筹、技术研发、市场运营、社群治理、财务行政等等,需要尽可能地不设短板。

当然,近些年来,大家也能明显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超级个体的崛起,一个人可以大包大揽很多事情,而且短期内也颇有成效,但这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只依赖于个人去推动事情,总会陷入“人力有时尽”的尴尬局面。不要依靠个人魅力去做一个项目,相信机制和系统的力量,辅以关键个人的高效推动,这样安全系数更高。

而且,也能够对抗人性之恶和人性之贪。

2.互相补位

不设短板是对团队的基础要求,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间则需要尽可能地互相补位,不光是能力上的补位,更是项目推进中方方面面的协调、沟通以及资源调动过程中的互相补位。

补位也不是瞎补位,而是尽力做到 “1+1>2”,否则,还不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3.共同进化

对于一个真正想做出好项目的团队而言,如果无法做到共同进化、一起进步,那这一定是一个不合格的团队——真正的好的团队,一定是在磨合和搭配之中,不断成长的,无论是能力,还是格局、心胸、视野、资源、人脉等等。

否则,无法共同进化的人是无法共同分享胜利果实的。

第三重:技术

关于技术,我是门外汉,只简单强调3点:

1.技术的实力决定了一个项目能走多远;

2.技术的下限就是一个项目的形象底线;

3.技术是项目的心脏和大脑,无技术,无项目。

第四重:营销

很多人认为,web3相关的项目都是营销驱动的,因为在crypto领域,营销成功,项目才能成功,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都会是共识。

原因无他,web3的项目比web2的项目、产品、平台更需要“注意力资源”,当然,注意力经济已经不足以形容web3的项目发展模式了,我将其概括为“吸引力经济”:简单来说,你的项目不光要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还要对别人有吸引力。

如何做项目营销?我的看法在下面:

1.决策路径营销

学者佩蒂和卡西欧皮总结出人类的2种决策路径:中心决策路径和边缘决策路径——前者常用于大宗商品消费或者涉及到重大决定时的决策,通常人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更为全面的信息、更强的动机驱动以及更为强力的信任背书才会做出决策,如买房、买车;后者则常用于日常生活消费或者无关紧要的事情的决策,比如买一瓶水、买一支笔、买一个小型电器,人们根据或正或负的边缘线索所形成的联想作出决策。

因此,如果你的营销目标更大、更重、卷入度更高,那么你需要想尽办法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你的项目、产品对于他们的价值、利益、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以及多重渠道、多次触达;反之,则只需要提供边缘线索或信息,培养或改变人们的习惯,或强调价格优势、差异性等加深营销印象。

2.概念性营销

简单来说,这种营销偏重于“概念引导”,不断用一个又一个新的概念来营造神秘感、期待感、fomo情绪等等,比如 Frank、People DAO、MOON DAO、WE ARE ALL GOING TO DIE、 Goblin Town、Shitbeast等等。

概念性营销在于“玩的花”——不能按照常理揣度,也不能以常规项目去运作,而是要秀出自己的“骚操作”,和别人不一样,比如“审丑”、比如“风传”、“谣言”、“蹭热点”、“蹭名人”、比如“秀玩法”、“秀技术”、“秀设定”等等。

东西如何不重要,一定要让别人“不明觉厉”、“看不懂”、“玩不转”,但同时又隐藏着一些“蛛丝马迹”,越是得不到,越是想要。

3.产品性营销

产品性营销,则更为稳扎稳打、实在踏实一些,当然,牛市的时候产品性营销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熊市,这种营销思路就会压力大增。毕竟,想要通过产品去驱动营销,让别人真正认可你的产品、项目的价值,难上加难。

简单来说,这种营销思路就是:1)什么类型的产品?2)解决什么样的问题?3)谁需要这样的产品?

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然后周而复始地去宣传,去广而告之,去找到对应的关键节点,突破一处,就能打开局面,绝处逢生。

第五重:社区

毫无疑问,做项目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的重要性。

一个凝聚力强、成员丰富、认知较高的社区,堪称web3世界的一支有生力量。

还是3步走战略——

1.短期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想要在短期内搭建起一个社区,利益一定是重要一环。简单来说,就是——你能给别人什么?

社区成员加入进来肯定是想要有所求、有所得的,那么,一个项目能给的,无外乎4种东西:人(社交关系);财(金钱回报);物(实体物品);神(情绪价值)。

短期内,你给社区成员的东西是什么?

2.中期目标

社区进入中期,短期的利益,或者说瞬时的刺激已经很难让他们持续投入更多的时间、经历乃至物质在这里了,这个时候,一个项目就需要设立不同level的目标来重新为社区成员找到——归属感、成长感、认同感以及获得感。

中期目标的设定包括但不限于:金钱的刺激;社交排名的比较;团队游戏的胜利;对外联系的达成;养成系统的见证;里程碑的达成;社区认同的优越感等等。

3.长期价值

走到一定阶段后,社区成员和社区重心仍然将会逐渐回归到两个字——价值。

所以,如果这个社区没能在不断增长、发展以及逐渐扩张到更大范围、更大领域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内生价值与外换价值,那么这个社区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内生价值,是指社区内部产生出来,并且能够进行循环、流动、增殖的价值,如社区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易、买卖、内容输出与输入、信息交换、产品创造、项目孵化等等;

外换价值,是指社区外部与社区进行交换,进而产生的价值,如外部社区合作、产品使用及反馈、资金流动、注意力流动、商业模式升级、生态能量交换等等。

无价值,不社区。

第六重:品牌

Brand,品牌,原意其实是指烙印,随后在语言和文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能够为所有者带来溢价、增值的无形资产,并以文字、标记、符号、图案、颜色等要素或要素组合予以凸显和呈现。

一个项目,如果能够走到品牌这一步,可以说是已然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了,换算到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大概也走到了小雷音寺前后了。

品牌的重心在于3方面:

1.品牌标识

最基础的品牌,只有标识——营销学中的定位派鼻祖艾尔·里斯的女儿劳拉·里斯曾经提出“视觉锤”的营销概念,这也是一个项目、组织乃至个人想要打造一个品牌的起点和开始。

简单来说,就是你如何让别人:

1)看到这个标识就知道是你?

2)如何记住你(从看到你的第一眼起)?

3)如何对你有一个好的印象和更深层次的认可?

2.品牌资产

品牌资产的评估和判断则是一件更为系统,也更为复杂的事情。因为,很多项目,确实活不到创造品牌资产的这一阶段,而品牌资产的衡量标准又偏向于主观认知等无形资产。

品牌资产的属性包括差异性、认知度、整体感。

无论是品牌元素,亦或者营销活动,价值链路的构建以及具体的资产测量评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营销学的角度上来说,品牌资产的管理方法有2种:一种,是品牌强化,即通过一致性的传达品牌含义来强化品牌资产;另外一种,则是品牌活化,更适用于那些亟需改变的品牌,要么重回初心,要么彻底改造。

说的可能偏学术化了,主要的意思其实就是——你的项目的品牌,能否在人们的大脑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否有一个清晰直观的品牌形象?能否沉淀为长久的可变现资产?

3.品牌战略

当一个品牌的资产成长到一定规模或者量级之后,就到了需要思考品牌战略的时候,简单地说,也就是一个组织需要有多少个品牌?(直接点说,就是需要考虑品牌之间的关系)

一个web3的项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壮大,到了一定时间节点之后,一定会面临多个品牌之间的关系处理的问题。

以币安为例,它不光是一个交易所,也拥有自己的公链、稳定币、应用生态、NFT交易市场以及自己的投资机构、外联部门、商业主体等等,那这些“品牌”之间,就需要有主有次——有用来拉新入门的,有持续生产现金流的,有打造外部品牌形象的,有针对性应对外部竞争的等等。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个人、项目以及组织能够成长为品牌,而成为品牌,也分为不同位阶、不同level、不同时间周期的不同情况,任重而道远。

第七重:文化

而在跨越品牌那道关隘之后,一个项目就将进入到下一个领域和阶段:文化。

说实话,能走到这一步的项目,在我个人看来,十不存一,无它,因为能够和文化勾连的项目本身就少,在web3领域这种情况尤为如此,“大家都是来赚钱的,别和我扯什么文化不文化,文化能当饭吃吗?”——相信这是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NFT版块大火之后,这一现象有所改观,但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改变,大家只不过是从原本的毫不关心项目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内涵、文化意蕴等等的状态,前进了一步——到达了开始注意这些事情和关心这些层面的地步。

而一个项目真正想要突破文化这一关,又需要至少注意这些方面:

1.meme(模因)

欲成文化,先得模因。

作为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脱胎于“gene(基因)”这一概念的“文化基因(cultural gene)——meme(又译作迷母)”,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文化因子,或者文化的最小单位。

维基百科中对其的解释为:

“meme——迷因,又譯媒因、覓母、米姆、瀰等。目前比較公認的定義是透過模仿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思想、行為或風格,通常是為了傳達迷因所代表的特定現象、主題或意義。

這個詞是在1976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所創造,將文化傳承的過程,類比成做生物學中的演化繁殖規則。”

因此,一个项目如果想要从一个品牌成长为一种文化,第一步就要成为一个模因——这也是之前 $doge、 $shiba 等所谓的“meme币”大行其道的原因,也是现如今NFT领域陷入一种盲目的、无端的、莫名其妙的狂欢的原因之一。

因为模因,所以流行;因为流行,所以注意;因为注意,所以流动;因为流动,所以产生价值。

2.圈层、族群

当一个meme被创造、被使用、被传颂,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这一个或者多个meme,也将诞生或者催生出不同的圈层和多种多样的族群:他们可能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也可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社会背景,但一定有共通的情绪、事物、追求,牵绊着他们,让他们借助相对方便快捷、全球实时的网络或者技术联系在一起。

人类进入后现代社会,或者说进入将来的线上社会、虚拟世界、元宇宙之后,民族国家的概念将会逐渐被圈层、族群、族裔等概念所取代,而这,就是不同文化产生的过程之一。

3.时代印记

当圈层或者族群的文化足够强大的时候,达到可以影响一个时代的程度,那么,时代印记就出现了。

就像是当年的可口可乐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垮掉的一代成为一代人的缩影,愤怒的一代成为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主义的黄金年代,BTC、ETH的过往历史瞬间,也会慢慢浓缩为一个个印记,镌刻在过往的时光之碑上。

而在这个长宽高都难以估量的厚重石碑之上,现在以及将来,还有无数人正在并且仍将继续,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希图在其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哪怕只是浅浅的一个白色斑点,也已经是难言的、跨越周期、穿梭岁月的光影了。

就像是那句话说的,一个人真正死亡的时候,是在所有人都将他遗忘的时候;一个项目真正死亡或者永生的标准,也在于其是否将自己熔入这浩浩汤汤的时代大潮之中。

判断标准,也很简单——1年后,3年后,5年后,10年后,20年后,30年后,50年后,100年后——还会不会有人记得它,记得它带来的一丝一毫的改变或者不变?

第八重:经济

九重高塔,我们已经来到了第八重,也就是经济这一重。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一重应该先于文化,甚至要早于社区,毕竟,所有web3相关的项目,天然就带着金融属性,在经济层面,自然也是需要突破层层阻隔的,尤其是tokenOmics(代币经济学)方面,更是在一个项目早期就要早做打算。

那么,我为什么将其放到倒数第二重才会提到呢?

5,4,3,2,1……好的,5秒钟过去了,揭晓谜底——

1.经济层面划分:微观+宏观

在我看来,一个项目不成长到一定程度,没有办法对文化产生作用或影响,是很难说它拥有影响文化的实力的,不论是从微观还是从宏观层面来讲。毕竟,现在crypto也好,web3也罢,其实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市值前10的Luna能在几天之内暴跌99%以上,ETH能在一个月内暴跌50%以上,加密货币市值总计TVL为1.2-1.5万亿美元范围之内,没有哪个项目能够自大到自己能够比以太坊更强大、更反脆弱吧?

所以,没有成长到一定体量和规模的项目,其实和经济的关系和相关性相对比较弱。

2.经济的内外向性:单一 or 多元

当一个项目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判断它的发展阶段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准,则逐渐转变为它与整个经济系统的内外向性是单一维系还是多元支撑的。

以StepN为例,在借鉴了Axie Infinitely的双币制经济模型之后,GMT+GST的双币模型给了这个项目更为多样的玩法、更为稳固的支撑点位以及更加多样的消耗场景和更长的预设生命周期,因此,其早期发展非常强势,尤其是在币安的强势涉入之后,StepN在BSC链上的表现堪称令人咂舌,其币价一度暴涨至SOL链上代币的20倍以上(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BSC链与SOL链的“双链支撑”,其实仍然远未达到一个项目可以高枕无忧的“外向性>内向性”且远远超过基准线的水平。

因而,在一系列的事件冲击以及大盘市场的剧烈波动过程中,StepN代币模型深受打击,币价的走势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其信心如何。

当然,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个人是很看好StepN这款产品以及其商业模式的,我的个人判断是,短期内,我们很难看到下一个“StepN”,这样类似的现象级产品。换句话说,市场容纳不下第二个StepN.

第九重:社会

终于,写到了九重高塔模型的第9重,也是这个模型的最后一重——社会。

我个人觉得,一个项目的最高目标,或者说最高的那块天花板,最后也无非是成为构造社会整体系统的一部分,或者说,润物细无声一般,成为整个契约社会中可感却不可知的那部分。

在这方面,我目前想到的,能拿来举例说明的,脑海里犹有印象的,只有mfers这个NFT项目了,虽然它的创作者sartoshi最近刚刚直接宣告“disappeared”,甚至临走之前还要再来一手“End of Sartoshi”NFT系列作品的付费发售的骚操作,但在“融入社会”这个层面,应该没什么比一句“motherfucker(去他妈的)”更接地气、更真实了吧?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如此,需要走到影响社会或者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但如果做不到这一步,那这个项目自然也就与“伟大”二字无缘了。

或者说,哪怕是mfers这个非常real、非常crypto native、非常decentralised的项目,现在其实也只是抵达了九重高塔之第九重社会层的一小半——毕竟,在Metamask月活数千万就已经算是登顶“killer application(杀手级应用)”巅峰的现在,we are still so early.

最后,再补充几点我认为一个项目想要登顶九重高塔的社会层的条件:

1.成为社会基建

2.影响社会发展

3.推动社会进步

或许这些要求都是乌托邦,但项目嘛,总得有点梦想吧?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Fighting!

———————————————————————————————————————

总结一下,项目方9重高塔模型:1.愿景;2.团队;3.技术;4.营销;5.社区;6.品牌;7.文化;8.经济;9.社会。

时间所限,能力所限,难免挂一漏万,也欢迎大家反馈交流,期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感谢。

——wenser

个人ENS域名:wenser2010.eth

个人过往内容一览:

  1. 国产NFT项目——小幽灵
    https://mirror.xyz/0x70511BFE07d9E9599A93d5a7B9F6e1C30fbeC695/Ub-jeM1OqY_79ZzJQfyDzZq7aJQqrAUbF6lpeS5JoMQ
  2. 世界级cc0系列NFT项目——mfers
    https://mirror.xyz/0x70511BFE07d9E9599A93d5a7B9F6e1C30fbeC695/Hj1TvQZNsLuZhtMPZHFr7Z7fQLfVhpleUvssG0rsYKk
    《mfers赢了吗?》英文版-推特推文(mfers创作者@sartoshi点赞转推)
    https://twitter.com/wenser2010/status/1500427804176896001?s=19
  3. 《范式与模式的双重转移:普通人为什么要到web3赚钱?(又名:浅谈web3取代web2的必然)》
    https://mirror.xyz/wenser2010.eth/Nz48sXewTbXcY3u_giZHmAiUtJ-Z_PE52ChMjPmnJts
  4. 《web3生存指南之防骗反诈安全手册 V1. 0(2022年)》
    飞书版本:https://e7qjl676i8.feishu.cn/docs/doccn2rvEMHefBYKvyTVRGwe7Pf?from=from_copylink
    谷歌云盘版本: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4XeGdkLRC4wEyH2hdojcVqtxRFxVcY4L/view?usp=sharing
Subscribe to wenser2010.eth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