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与模式的双重转移:普通人为什么要到web3去赚钱?(The Double Shift of Paradigm and Model: Why We Need Go into Web3 World to Make Money?)
April 18th, 2022

本文首发于**mirror(mirror.xyz/wenser2010.eth)及 #公众号:温伯恩先生,作者为**@wenser**,转载请联系授权(wechat:WinnerForget001,备注:mirror),且对侵权抄袭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又名:《WenSer:浅谈web3取代web2的必然》。

大家好,我是WenSer,也是温伯恩先生(Mr_Winburn),不过现在更喜欢别人叫我温Sir,这是一个梗,等我之后再说。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话题就3个:

1.很多人趋之若鹜的web3是什么?
2.web3相比于web2的优势在哪?
3.普通人如何更好进入web3世界?

友情提醒:篇幅很长,希望不要跳读太多,以免你需要来回滑动。

一、web3: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征程

师出有名,聊web3,我们就从它的定义开始聊。容我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到底”,什么是web3?

先说结论:简单地说,web3就是下一代互联网(wordl wide web 3)。

说到这个,我们就有必要对web1和web2时代进行总结回望:

a.web1.0时代

以“互联网之父”蒂姆·博纳斯·李 设计制作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 wide web 为标志,以内容(content)为中心,以PGC(专业生产内容)和OGC(职业生产内容)为主要载体,主要表现形式为:可读。范例为国内早期BBS论坛、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这一阶段,多数人的角色是Consumer(消费者).

b.web2.0时代
该概念最早出现于1999年,正式得到普遍认可是在2004年首届web2.0大会(由蒂姆·奥莱利旗下公司O'Reilly Media 联合主办),以“人(human)”为中心,以UGC(用户生产内容)为主要载体,主要表现形式为:可读+可写。范例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及海外镜像应用)。这一阶段,Consumer(消费者)变为Prosumer(生产消费者).

c.web3.0时代

以2008年11月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在“网络庞克电邮圈”发表《比特币白皮书》为标志,以“创意(creation)”为中心(或者说想法、meme、影响力等等,都可以归入其中),以加密货币和数字产权为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形式为:可读+可写+可有。范例包括Mirror、Metamask等。这一阶段,主要角色为Owner(含prosumer),即所有权拥有者及生产消费者,人们的角色属性不仅仅是单一的生产和消费,还能够在数据、身份以及资产的所属权上获得主动权。

由此,根据入口(使用设备)、平台(主要实体)、互联网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时代加以简略划分:

  • web1时代:
    浏览器时代,门户网站时代,PC互联网时代。
  • web2时代:
    智能手机时代,社交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
  • web3时代:
    MR设备时代,元宇宙空间时代,全真互联网时代。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有点晕,但是,我再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多数人需要关注的其实就是下面这些东西:

1.入口——软件硬件(数字钱包、MR设备);
2.价值——加密货币(尤其是与现实法币勾连的币种);
3.场景——生活、社交、办公、游戏、组织(线上及线下);
4.生产——劳动、创作、消费都囊括其中,被观赏也属于一种生产模式;
5.共识——或者说是契约、信任,都可以,但这一点是web3得以实现的基础。

一句话总结,web3,是下一代互联网,是个人价值数据网络,是去中间人经济模式,是加密世界数字载体,个体力量崛起,社区力量重塑,线上数字世界与线下物理社会可以双重映射,如此而已。

在全世界的web3浪潮如火如荼的现在,无论你是否接触过web3的公司、产品、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fi(去中心化金融)、gamefi(边玩边赚的区块链游戏)、socialfi(社交金融)、NFT(非同质化代币)等等,其实你已经或多或少地受到其影响了,无论是信息资讯,还是货币流通,亦或者是各类社交媒体、NFT交易平台、数字藏品发售平台、写作发布工具等等,都是潜移默化之中web3渗透进入现实世界的迹象和明证。甚至,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局势——如俄乌大战带动的加密货币市场波动。

设想一下,未来某一天,web3世界的你我的生活可能是这样的:

  • 早上7点,身边的智能家居将你叫醒,AR隐形眼镜自动戴好,各类物联网机器人为你规划好交通、预报天气、准备工作,耳蜗内置的防水耳机播放着音乐,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 上午10点,进入自己的工作室,登录自己的数字钱包以及MR设备,光影流转,你已经进入了元宇宙世界,这里的人千奇百怪,有猴子、有熊、有兔子、有幽灵,那是他们的元宇宙NFT数字皮肤,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数字大厦,开始自己的创业工作。
  • 中午12点,在结束和身处火星基地的同事的愉快交流后,你退出元宇宙服务器,对厨房里早已经准备好的午餐大快朵颐,家政机器人每月会自动从你的数字钱包扣取对应额度的消费,当然,身为这个吃饭DAO的NFT持有者之一,你享有7折优惠。
  • 下午3点,今天的全息真机演示效果很不错,你心满意足地徜徉在自己制作的游戏世界中,一遍玩游戏,一遍抢先获得了游戏代币,当然,这不会保留到公测,但也足够让你多巴胺加速分泌。
  • 晚上8点,你准时开启自己的夜跑,已经拥有一系列金鞋、绿鞋、灰鞋的“健将级身份”,让你只需要运动15分钟就能赚到自己一天薪酬的钱,但热爱运动的你每次都要坚持跑10km才罢休。
  • 晚上10点,刚刚和朋友们线上嗨歌半小时的你,一遍看着自己钱包puff数额的增加,一遍打开一本书,开始自己的read to earn之旅,在阅读中丰盈自己的内心,也向更多人传播知识的恩泽。
  • 晚上11点,你安然进入梦乡,梦里有各种奇怪瑰丽的事情,甚至你回到了21世纪之初,那时候的人们没有MR设备、没有进入元宇宙,但他们已经知道有些事情必然会发生,就像20世纪末的互联网浪潮、泡沫、新生的轮回一样。

好的,畅想到此结束,我们回到现实,继续聊我们的第二个问题——

二、web3相比于web2的优势在哪?

要聊这个,我们可能需要先看下最近几个月国内web2世界的现状——

1.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1年7月-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字节、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bilibili、蚂蚁集团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21.68万(尽管,报道称总招聘人数29.59万)。

2.以京东集团为例,据媒体报道京喜、京东国际、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科技等多个版块、多个事业部都设置了裁员比例,多数在10%-30%左右,其中京喜广东战区裁员比例高达100%,而京东官方的回应则是:正常优化,更有裁员后的“毕业须知”,将裁员美化为“毕业”。

3.互联网大厂尚且如此,互联网行业更是行业寒冬:曾经的“微信电商第一股”有赞被曝裁员50%左右,退还工牌散落一地;在线教育公司、短视频平台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蘑菇街、e签宝、微店、涂鸦智能、婚礼纪、微医、云集、贝贝等也“不甘人后”。

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裁员浪潮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残酷的真相:web2世界已经卷无可卷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web2世界早已经进入了“内卷时代”,这一点,在5年前甚至更早,有人第一次喊出“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尽管这些年互联网的渗透率持续提高,短视频、直播电商、在线教育也让不少公司、平台趁势而起,但在网民数量已经突破9亿人的现在,新平台、新产品、新公司的崛起都意味着有旧的组织的倒下。尤其是最近3年的疫情的到来,更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无论是宏观力量的影响,还是自身竞争优势的丧失,都让web2世界的公司颇有些举步维艰的意味。

而再深挖一步,其实这反应的是web2世界基础法则与web3世界底层逻辑的区别。

  • web2平台的商业路径是:
  • 1)BP制作:从一个商业想法,具象化为一份商业计划书;
  • 2)融资:无论是自筹,还是接触投资机构,寻求种子轮、天使轮资金注入;
  • 3)产品:社区,媒介,内容,应用,平台,渠道等等,都可以视作产品;
  • 4)用户:(也称为流量)前期营销推广买量,补贴大战,抢占用户心智,快速扩张,增加DAU/MAU等数据;
  • 5)再次融资:知名基金、VC等资本加持,行业天花板抬高,用户市场教育,人才招聘等;
  • 6)上市:通过一系列商业运作,完成IPO(初次公开募资),成长为某一赛道的巨头企业。
  • 7)商业模式:广告,web2的公司的命脉就是这个,无论是阿里、腾讯、字节,亦或者是百度、快手、京东,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以广告为流量入口,也将更多的用户视为“数据”、“流量”、“消费额”,由此支撑起数亿、数十亿乃至数百上千亿的估值和体量。而且很多环节是一环扣一环,不能跨越,只能按部就班。

web2时代,简单粗暴地总结其商业模式,可以称其为广告驱动模式,所有的web2公司或者平台都需要尽可能地获得3种东西:

  • 1)新用户:DAU/MAU的维持都依赖于新用户的进入和留存;
  • 2)用户停留时长:用户停留时长越久,则广告二次变现的价值越大;
  • 3)消费者转化率:用户转化为消费者的比率越高,则平台回报越高。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web2时代的最小商业闭环:产品-流量-变现,制作产品-寻找流量-匹配变现,基于真实需求,制作价值产品,寻求流量水池,销售消费达成。

这样的经济范式和商业模式,自然也就造就了一家独大、寡头垄断、平台为王、用户打工的局面。

用户在平台上的使用行为产生的数据以及对应的价值,被平台以“提供各类服务”为由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窃取”了,甚至,回到最初的起点,用户对平台账号也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用户享受到的是平台“施舍”的便利,失去的,却是真正的“价值利益”,甚至包括自己的“社交关系”。

相比于web2,web3的商业模式可能有了不小的改观,而这样的改观成立的前提,则在于2点:1.个人价值量化;2.数据自主拥有。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属性、去中心化属性、可溯源属性、价值拆分属性等等,这让“还权于用户”成为可能——而web3世界的最小商业闭环,自然也就成了:共识/社区-变现。

产品、流量被共识,或者说社区所取代,或者说融合进入了社区的基因之中,或者成为社区的一部分,而一个社区内部,就足以形成一个商业生态,进行商业价值交换,并进而实现变现-货币流通-发展生态的闭环。

  • 不同于web2的“资本先行”,web3项目(或者说crypto native项目)的商业路径是:
  • 1)谋求共识:先有一个具备强大感染力和足够想象空间的叙事或者共识基础;
  • 2)搭建社区:基于共识搭建创始团队、种子成员、社区扩张,共建共创共享;
  • 3)发布产品:无论是线上虚拟产品,还是线下实体产品,都是社区的产物;
  • 4)构建生态:基于产品,web3的项目会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无论是外联合作,亦或者社区内部的工会/组织的完善,以及持续创造更多的增量。

某种程度上,from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来自人们,依靠人们,为了人们)是web3想要并且能够做到的。

除此以外,web3还有一种商业模式非常值得注意:内置版税

以NFT为例,当你(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创作了一套NFT作品之后,你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版税(royalty),一般为2.5%~10%左右,之后每一次的交易,这笔版税收费是会从卖方的收益中自动扣除的,如果二级市场中这个NFT系列的流通性非常好,那么仅仅版税这笔收入就价值不菲。以NFT领域知名“蓝筹项目”doodles为例,目前销售额为10w+ETH,按照5%的版税费率来算,其团队可获得5000ETH之多,折合人民币1500万,当然,这只是行业头部数据,但足以证明这一商业模式是成立的。

而且,希望大家能够注意一件事:web3包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加密货币以及现在处于注意力浪潮之巅的NFT,它还包括众多领域如:DAO、gamefi、socialfi、defi、Metaverse等等多个领域。

在这里,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商业案例——阅览室众筹集资项目

2021年12月份,轻芒杂志团队正式发布公告,轻芒停止运营,随后,其团队立刻宣布了新产品的规划——阅览室,并主动发起创始会员的“招募计划”,800元/人,可以多张购买,共计1250张,预计筹款100万元人民币左右,该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在公众号平台以及即刻APP上,随后,在不到半天时间,筹款金额突破100万。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web3产品,因为没有数字钱包链接、没有区块链技术改造、没有经过类似juicebox的工具众筹,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它又确实是一款“社区集资(即刻及公众号可以被视为社区)、共识先行(付费以获取优质阅读内容)、先斩后奏(先募资,后开发产品)”的产物。

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大势:我们正在加速迈入一个“共识为王”的时代,以往我们提到共识,更多的是以一个集体、组织、乃至经济体、政治体的视角来阐述,而在区块链技术赋予数字数据以金融属性之后,共识的载体不再局限于法币之上,而是可以借由数据拓展延伸至世界上的任意物体之中,而共识的主体也细化到个体个人之上,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未来一定是属于超级个体的时代,因为个体价值能够被量化,且能够如同以往的公司制一样嵌套进入组织体系之中,却又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公司制的僵化、迟滞等劣势缺点。

那么,共识来自于哪里呢?

或许,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个概念,叫做“想象中的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对民族主义之起源和传播的思考》***,尽管安德森更想强调的是“这一共同体”只能是一个“政治性的共同体”,但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概念早已不局限于他所定义的概念和范畴。简单来说,只要我们能够通过各类媒介予以联结;处于有限的空间范围之内;彼此相对平等(哪怕只是身份上的,而非阶层和财富方面的);而且对广义上的共同体想象其本身具有一种基于想象的至高无上的权力,那么,“想象中的共同体”就出现了,这样,所谓的共识,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总结共识的来源:
  • 1.叙事:人类因语言和文字而进化,而叙事则是语言文字的组合物,人们因为叙事而聚集一堂,因愿景而彼此守望;
  • 2.核心:不论是创始团队,还是早期成员,无论规模大小,价值几何,都有赖于核心组织成员的风格、愿景和价值观;
  • 3.情绪:市场也好,大盘也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自然也就有情绪,情绪就是不确定性的最直观体现。

现在web3的产品应用也好,基础生态架构以及众多区块链底层技术也罢,其出现、发展以及繁荣的结果都得益于共识的建立、加固以及持续加强。共识,在web3世界中,就是那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旦崩塌,则将成为“阿喀琉斯之踵”——也就是一个产品、一个组织、一个生态的致命缺点。

因此,就像李笑来曾经说的那句话:“傻x的共识,也是共识”,如果你能够聚集更多注意力、营造更广范围的共识,并由此生发出不同的产品或者生态,那么,你就能够找到通往未来的那条财富之路。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当那个“傻x”。

  • 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在我眼中,web3取代web2的必然之处:
  • 1,个人价值VS巨头垄断
  • 2,社区先行VS资本先行
  • 3,组织扩张VS瓶颈有限
  • 4,版税内置VS广告变现
  • 5,线上线下VS线上割裂

3.普通人如何更好进入web3世界?

web2世界中,你只需要“一号走天下”,无论这个“号”是微信、QQ、还是邮箱账号、icloud账号等等,你都能“看似便捷”地享受所有服务,这并不是说你没有任何成本,而是因为你的数据、你的使用行为、你的时间和注意力资源以及消费能力转化,都已经替你“付费”过了。所以,才有了那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因为,web2产品的逻辑是:你的数据都是平台的资产,你对账号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相较于此,web3世界的门槛和成本要高了不少,除了基础的数字钱包以外,每一次的产品使用过程中的gas费摩擦都是被损耗的边际成本,而且这些都是必须花费、无法省略的。但因此,你的数据、你的资产,全部都由你自己决定,当然,如果你将你的资产托管到中心化平台,那就另算了。

  • 所以,如果你想进入web3,至少应该准备的事情有:
  • 1.一个数字钱包,如metamask小狐狸钱包;
  • 2.一个交流社区,如alpha社区、DAO组织等;
  • 3.一个主攻领域,如defi、gamefi、NFT等;
  • 4.一个不断学习的大脑,如系统学习加密经济等;
  • 5.一份不少于1ETH(约2w人民币)的本金(个人建议)。

那再界定一下“普通人”的身份,分别是:a.本金不多;b.时间充裕但无法转化为有效生产力;c.缺少资源及认知(环境影响或个人行动力欠缺)。

  • 而web3的现状则是:
  • ***1.缺人:***缺有志于此的人,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原因,以web3为职业规划和人生路径的人相对较少;
  • ***2.缺标准:***行业处于野蛮生长期,不论是基础生态,还是底层协议,都处于空白期,需要后续建设;
  • ***3.缺产品:***无论是有形产品,比如应用;还是无形产品,比如社区,web3的容量极大但产品较少,尤其是killer application(杀手级应用);举例,得到最广法使用的数字钱包metamask的月活用户【仅】为3000万人左右;
  • ***4.缺场景:***尽管肉眼可见的范围内web2的囊括疆域在萎缩或者受到影响,但目前web3的应用场景还是局限于金融、社交等有限场景,而无法进一步扩张;
  • ***5.缺新钱:***是的,尽管这是一个造富甚猛的行业,但相比于整个地球的经济总量来说,2万亿左右的市场体量,仍然需要更多新钱的涌入才能加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勾连,以此推动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数字化、加密化改造。

所以,某种程度上,在web2内卷到“996已经是过去时,007才是工作常态”的现在,对于【部分】普通人来说,投身尚未到达红海阶段的web3,或许是一个更好选择。

而如果你真的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做好风险控制之后,放心大胆地去尝试、去提高认知、去赚取财富就好。

下面,具体展开说说web3的10个赚钱方向,仅供参考,不是投资建议,更不是人生建议,纯粹分享:

1,一级投资

无论是选择加入一家web3的公司或者组织或者机构,陪伴它一起成长*(当然,也可能是一起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之中)*,还是从投资的角度对其进行一级买入,这个是门槛相对高但收益也相对更高的一条路径。

2,二级买卖

低买高卖,就是赚取的不二法门,正如那句话锁说“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虽然很难,或者是少数,也很考验认知和实操,但却是快速致富的最佳路径。当然,同样友情提醒一句:要做到不下牌桌,做好止盈止损点位管理,不要加自己无法承担后果的杠杆。

3,资本创业

这个路径可能是部分web2人员,或者多数人更加常见的一个“剧本”,也就是所谓的“2VC式创业”,但做出来的产品和事业,面向的却是公众或者说所谓的“crypto native”加密原生人群。

4,打造产品

无论是打造一个数据工具类的产品,还是社交类的产品,又或者是游戏类的产品,PLG(产品驱动增长)模式一直且将来会越发重要,web2的产品经理如果能够快速转换思路,度过转型阵痛期,会发现原来web3还是“PM”的天下。(可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dmHXfD4yvHuBZyImz3g7Gw》)

5,创建社区

小到一个兴趣社区,中到一个项目社区,大到一个商业社区,无论规模大小、性质如何、领域广狭,能够找到一些同道中人,在提升自己的认知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也是每个人都能够并且应该尝试去做到的事情。

6,中介掮客

虽然说web3世界在呼唤“去中间人经济”,但只要人类的交流只能依赖于语言和文字而非通过意识交流,那么中介掮客的角色或许将会是常态需求——无论是介绍买卖双方,还是介绍产业链条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合作等等,都是非常强烈的刚需。

7,KOL转型

web3的世界,成为KOL的机会已经并且将更加广泛地赋予每个人,安迪·沃霍尔曾经说的“每个人都拥有的成名15分钟”将会更加频繁地上演,甚至时间更长,因为web3呼唤丰富多样的生态,而不同的生态则造就不同的圈层,不同类型的KOL,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都将会找到属于自己、自己也属于的那一个甚至多个圈层。记住:注意力永远都是稀缺资源,宁多勿缺。

8,工具牟利

制造各种各样的工具,也是web3的赚钱方法之一,不同于产品的复杂和高投入成本、系统化推进,这里提到的工具更像是一些“微创新产品”,你只需要在某一个环节比别人多做一点东西或者多想一步或者优化更多一点,就能够赚到更多。举个简单的例子,能够聚集展示多个平台和站点的linktree(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很赚钱的“工具”。

9,线上线下

尽管数字世界发展的如火如荼,但人们对于线下社交或者物理世界的生活场景的需求将会一直存在,只不过将来可能会平移到数字世界之中,而现在,这就是web3可以改变的一个方向,无论是web3相关人员的社交活动组织,还是NFT社区的线下活动,以及基于Online 和 Offline所产生的多种可能性,web3将会让人们开启更多可能,例如——线下商业改造,就像我了解到的一个“五道口元宇宙酒吧”。

在从web2转向web3的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这段奇妙旅程的享受者。

出自:https://future.a16z.com/missing-link-web2-web3-custody-wallets/
出自:https://future.a16z.com/missing-link-web2-web3-custody-wallets/

最后,再写一下我关于赚钱的5点感悟:

  • 1.赚钱很简单,低买高卖就行;赚钱很困难,如何找到低、如何卖出高、何时买卖,都是复杂系统的复杂问题;
  •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有的人适合做社群,能赚钱;有的人就适合单打独斗,机动作战,关键是通过不同的经历,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那条“DAO”;
  • 3.信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时间和所处空间,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利用信息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多大范围、多大量级的价值和影响;
  • 4.赚钱的逻辑,和投资、创业、择业等等的逻辑是有共通之处的,你需要面临抉择和决策,需要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去找到问题的破局点,并且借助自己的创新能力去改变现状,得到更好的答案。
  • 5.执行力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只要不做错事,哪怕是每天只做一点点有效的尝试,日积月累之下,也将铸就人生高光,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水平,不怕不懂,就怕你不懂还不学习、学了还不去实践、实践了还不知道复盘。

最后的最后

很多人将孙正义的“时光机器投资法则”奉为圭臬,但却对现实世界中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机会视而不见。

你可以闭上眼睛,试想一下,假如你熟知过去,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回到2002年,你会做什么?你能确保自己抓住每一次时代机会吗?确定自己能够陪伴真正的互联网巨头们一步步成长到之前的巅峰时期吗?能够成为踩中每一波时代红利和趋势风口上的弄潮儿吗?

而现在,你睁开眼睛,抬头望向窗外,漆黑的夜色中,隐藏着的是安静蛰伏着,等待着绽放光芒的未来。

2022年的web3世界,闪耀着熠熠光辉,就像是2002年乃至更早时间的互联网世界一样,世俗对它充满偏见和误解,但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拥有光明且美好的未来,前提是,不要自己把自己吓跑、打垮。

和我一起在web3世界修仙冲浪吧!

PS:总有人会问相似的问题——web3什么时候才会到来呢?我什么时候才能赚到钱呢?NFT什么时候开始mint呢?项目什么时候起飞呢?crypto领域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入场时机呢?

说实话,这些问题,我也没有答案,所以,我也经常思考这些问题。

所以,其实,这个就是我的ID的含义:WenSer——When,Ser? (什么时候,先生?)

from Twitter @punk6529
from Twitter @punk6529
Subscribe to wenser2010.eth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wenser2010.eth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