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Fi 还有未来吗?| 6.6 分享会文字稿
WhoKnows DAO
0xe1D3
June 9th, 2022

WhoKnows DAO 在 6.6 举办了一场 Space,有幸请到了几位嘉宾,他们分别是:@malatang_eth @senorlechee @satoshi_song @chenboos5 @Mtyl_7th,以及作为主持人的 @Zoezoe888zoe @WhoKnowsDAO

本期文字稿精选了6个 Space 中的精彩提问。

编辑:三斤妹妹、定慧

什么是 Social Fi ?为什么要 Fi 化那些资产?是否是伪命题?

pengsong:

Social fi 与 Web2 最大的不同是:

能够定义你社交关系的价值,并将其资产化、金融化。

并且对个人(地址)进行赋能。

taosha:

socialfi= social+fi,是由 defi 到 gamefi 再到 socialfi 逐步演进的。social 所涉及的人的广泛程度是最大的。

我认为 socailfi 的本质是通过 web3 的理念改变以往社交产品中的价值分配,让 web2 里别扭的地方通过激励系统的重新调配,去高效地完成供给层和需求平台在 social 层面上的交易撮合。

但我觉得 social fi 是不是伪命题还需要靠验证。

socialfi 是目前所有“xfi”中唯一没有杀手级应用的词。从17、18年的尝试至今都没有跑出来一个真正有PMF的产品,因此我认为它是一个待被定义的词,如果长时间不被定义,这个词就会慢慢死掉,换做其他。当然这个问题背后的根本还是 web3 是不是完全的fi。

林川:

social fi 更合适的称呼应该为“web3社交平台”,虽然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我可以讲讲它不是什么。

首先 social fi 不是 web2 社交产品的简单复刻;其次也不是 social to earn。

social to earn的 主要问题在于奖惩激励很难明确化,很难防止用户互刷,产品本身的定位也会模糊掉。

麻辣烫:

Socialfi 的核心是fi,token 和 NFT 所提供的金融和资产的工具让 web3 的社交产品对于价值分配和冷启动方面有更多可用的东西,至于重构好的产品是什么样的,目前还看不清楚。

一直拘泥于 x to earn 的模式里很难逃脱旁氏的魔咒。因为金融化未必能给到用户最想要的东西,用户追求的主要功能还是交友、date、沟通与链接,金钱的过分加持会让人贪婪,不管是对单纯的用户也好还是在app里以挣钱为目的的一部分人。

Web2 领域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陈不撕:

首先需要去理清产品的定位,即“社交”指的是什么?

社交本身是一个被宽泛使用的概念,实际上在产品定位的坐标轴上是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定位的,按照关系链强弱和内容占比,可以分为:

1.通信通讯类

2.交友匹配类 (dating app / social network)

3.UGC社区类产品

4.社交媒体

四种的产品的形态、设计重点、交付给用户的核心价值不同。

Socialfi 中 fi 的概念可能是指:

我们如何通过 token 的模型&方式,去重新做社交中的用户激励与利益分配?

利益分配不止赚钱,例如 Dating APP 的匹配。

至于 socialfi 里面的去中心化比重有多少,我认为可能没有办法做到全部环节的去中心化。

比如说账号的新旧数据是用户自有的,无论是自己发的 UGC 内容还是新产生的社交图谱、关系链中的数据用户都可以自由处理与转移,这是去中心化的体现。但是最后很多环节可能避免不了要中心化,比如对于传统社交媒体和社交软件来说,它的一些核心能力与价值是掌握在平台当中的。

比如对于dating app 来说核心是匹配算法,用户之间的匹配很难做到去中心化,因为会导致社交效率极低下。所以社交追求的是两件事,一个是找到的用户质量足够高,另一个是匹配精准用户的效率足够高。

结合上面两点来看,我认为web3如果要将 social 和 fi 结合好,**用户质量、用户获得感、用户参与感、用户对资产的拥有和处理,**这些更偏质量的东西可能是优化的重点,而一些本身特别追求用户连接效率的社交模式不太适合做区块链的改造。

目前对Web2社交产品的批评集中在哪些方面?Web3用户期待什么样的新社交产品?

麻辣烫:

如果是复刻 Web2 的产品。本身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对于用户来说除了有 token 可以挣以外并没有特别的价值。

而 token 本身的金融属性提供了很好的项目初期冷启动工具,对前期圈一波用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 Open DAO 和礼物空投 group,很可惜这两个项目后面没有能让用户留下来的产品。

我体验过很多复刻,但是效果都不好。

我认为从产品开发的角度讲应当跳开已有概念框架的约束去思考目前web3用户群体最大的痛点是什么,再根据痛点去找合适的产品方向。至少我发现很多人体感 discord 难用,以及安全事件屡屡发生,是否可以开发出一款专门针对 web3 用户的类 discord 通讯工具去解决用户最大的痛点与需求?

林川:

目前对 web2 社交产品的批评更多集中在中心化和数据资产的所有权上,在国内这个问题不是用户直接体验到的。

对于 web3 产品的新需求大家集中在社群的交流和管理的需求层面,因为目前还是用 web2 的产品discord 和 telegram 来代替的,它们毕竟不是原生的 web3 产品,各自都有一些问题。因此新的 web3产品需要瞄准用户的新需求与痛点,我赞同麻辣烫老师的观点去做 discord 的替代品,是具有一定的前景的。

陈不斯:

1.针对麻辣烫老师提出的痛点问题,人是否真的需要单独的社交产品?

Not Boring 认为NFT是一种新型社交网络,因此是否需要一个单独平台去服务和承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思考的问题。

2.如果社交产品是成立的,同时web3的金融属性不可避免,是否可以考虑本身就有一些经济属性或者逐利属性的社交行为?参考web2产品里的社交行为去用token经济模型改造。

3.如果web3的金融属性可以被抛弃,发展到了用户足够大、圈层足够广泛和多样的时候,是否会跟web2产品遵循同样的方法论?“为工具而来,为网络而留”

web3相比web2来说最大的优势是互通性,代表用户的安全、隐私问题,给予用户足够的自主权,但是整体上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没有找到核心痛点让用户有动力从web2社交产品迁移到web3中去。

wegger:

很多赛道都在做socialfi的产品,发现了有以下特点:

1.有门槛,通过爱好或者资产进行过滤。人们会偏好于小众社交,对身份的认同感在小圈子里支撑起来。

2.socialfi在隐私领域的运营场景。

3.技术差距不大,更倾向于思维和圈子层次的小众化,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

taosha:

Make sense的场景:用户的数据算有权。不用证明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直接在链上数据可以看到相关资质。

在招聘场景里,文凭可以作为一个 soulbound token(灵魂绑定代币),并绑定在一个作为 soul 的 did 上,不管是做 web3 领英或相亲平台,都可以从 did 的 soulbound token 中读取到我对文凭获得证明。

对于项目来说,web3最大的红利是拉新获客很简单。过去我们需要在抖音、百度上买广告,而现在可以去扫描谁持有 BAYC (无聊猿),就知道他很有钱,可以给他的地址空投一个 NFT 推销产品。

在链上target用户较为精准和方便,更好地服务用户。

zoey:

思考两个问题:为了什么要做?为了谁去做?

web3 的价值定义:

1.让价值回归个体

2.增强每个个体之间的情感链接

3.不被平台控制的个人身份

在web3里个人身份在社区里获得的,因此产品经理需要有深入社群的心,理想的产品组来源于社区本身,在社区里迭代最小可行性产品的人。web3 产品不是一个竞争性的产品,也不具有排他性,非社区内的大 web3 的产品需要和社区内的产品无缝结合。

协议 vs 应用,对两个不同方向有什么看法?

林川:

目前发展形态上是产品和协议之争。

如果短期出现一个比较火的 web3 的社交产品做出圈的话,需要非常强的运营能力,单纯靠协议很难。长期看web3本身的基建更适合做重协议、轻应用的形态。

大家更愿意接受社交关系和身份绑定,应用只调用社交关系,而不是到哪个产品都要再跑一遍社交关系。

我长期更看好协议的发展,短期能出圈的可能还是重产品、重运营的一些社交应用。

taosha:

协议需要有用户共识,而 Social 更是直接对接终端用户

Social layer 的协议,应基于杀手级应用而诞生。

因为协议是制定被大家所使用的规则,杀手级应用能为规则带来共识。

特别是【社交图谱】,用户必须知道这个网友我是怎么认识的,就非常看重应用场景。所以如果要做社交图谱的协议,一定要从自带场景的 APP 起步。

像 super connect 这样的项目没有这么做,我不是很能理解。

林川:

super connect 如果要出圈,应该会是各种想做社交的应用发现调用 super connect 这个协议会很方便,能给自己加一层社交关系,从而逐渐产生跟风效应火起来。

pengsong:

如何将 social 的记录从应用的中心化存储状态放上链,NFT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钱包地址中记录着社交关系的NFT 配合协议实现社交关系上链。

但目前这个领域大家围绕 social 更多是 token 的这种经济设计,NFT 的底子比较薄弱,可能还需要半年一年的时间发展。

思想转变:

❌ Token 经济模型

❌ 中心化数据库

✅ NFT 关系网络

陈不撕:

站在产业格局的角度,虽然区块链是“胖协议,瘦应用”

但当A16z 对 web3 概念的炒作,其实这个概念背后蕴含着将 Web3 推广给更多用户的期待。

更多的应用场景带来的不仅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促进,也意味着行业上下游的竞争。例如协议下场做应用,或应用上升做协议。

因此未来可能是 “胖协议,胖应用” 的状态。

Social 协议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 如果是数据(关系链、用户身份等),则会受应用层牵制,需要等待应用的发展与积累。难以像其它协议一样通过开发者快速迭代升级
  • 如果是技术,目前社交产品的开发门槛比较低,更看重运营,协议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价值。

提升价值的建议:【数据】+【技术创新】+【增值服务】

麻辣烫:

如果是杀手级应用来开发协议的话,这个应用是否可能是由 Web2 的老家伙搞出来的?

或者干脆是把 Web2 产品改造而来,例如马斯克改造推特的可能?

如果说,推特能被马斯克私有化,不再服务于股东利益,通过把底层协议和用户关系贡献出来,将自己的平台价值颠覆掉,转型成一个社交公链,想象空间就太大了。

而且对于web2巨头自我革命,恐怕只有马斯克有机会做到了

Pengsong:

反对,推特这样的巨鳄自我革命太难。

更可能的路径是这样的:

目前围绕各个公链,已经基于交易,形成了经济关系网络,而社区中空。

(例如以太坊网络中60-70%的地址都在 Defi 热潮中参与了进来。但没有产品去承载这种社交关系)

因此,围绕公链做社区才是方向。因为只要公链不死,关系网络就在。

这是我看好的 Social fi 机会。

Eric:

看好 Web2 巨头带着自身存量转入 Web3

因为网络效应太重,哪怕开发者达成共识追求理想,但难以与用户达成共识。

可能只有用户的无感知迁移才行得通。

BillyWen:

曾经电报、电话时代,协议都是通的。例如你可以随时给美国朋友打电话。

IM 即时通讯时代来临后,才出现应用层建墙圈用户,为了自身获利。

目前 Web3 实现了货币和金融的无边界,相信未来的 web3 Social 一样没有边界。

商业公司改革的确很困难,因为要追求利润。

但未来10年如果有人站出来,做出了打破边界的 Social 变革,我相信他会被载入史册。

Beagle Dao:
Web3 Social 有四个方面

  1. 基础设施、协议
    1. 例如 ENS 解决了钱包和名字的问题,通过 ENS 的身份社交,而非钱包地址。
  2. 社交凭证
    1. 例如 POAP,通过 NFT 证明你在哪里做过什么事
  3. 社交关系、社交图谱
  4. 工具
    1. 【语音】例如:Clubhouse 、Twitter space
    2. 【信息】例如:微信、邮件
    3. 【内容】例如:推特、FB

语音比较难做。

信息类工具很多人在做,迁移成本高,平台不互动。

可能需要大佬入场,强制或用更高的势能带动更多人加入

因为 Web3 的社交关系都存在链上,所以不会像 Web2 那样重平台。

更可能是共创式,每个人都做一点,拼成整个 Web3 社交的生态。

观点:Web3 社交会从B端生长出来。

对于C端而言,Web2 已经有足够好的产品了。

更大的可能性是开发B端有普遍需求的工具&协议,因为B端自己懒的做而被广泛调用,因而普及。

Web2 是邪恶的吗?

Eric:

我并不认为web2 邪恶,至少有游戏规则

web2 榨取用户价值、用户体验受损的的矛盾会持续存在,但也与现在的资本市场玩法息息相关。例如开放平台都会缩回去,因为平台感觉自己把有价值的东西送出去,但却无法满足金主爸爸的期待。

这种恶是人性的恶。只要 Web3 是人做的,我想一样会面对。

web3 的核心是改变价值体系,基于token 经济让系统中的各个角色都开心。

但从金融层面,怎么玩都是零和游戏。打破很难。

陈不撕:

区块链不能解决人性的问题,从终局来看我会悲观,未来可能会出来新的不正义和垄断。

而此刻他正在追求更公平,找到新的解决方案,这是我欣赏的。

Pengsong:

Web3 的社交可能会更邪恶。

当一个人的身份可以被 NFT 等链上方式充分定义,很多社交圈层将很容易通过技术建立门槛。你可能无法再通过找关系就加入一个大佬们会讨论问题的微信群、获得资源。可能因为你没进圈子,连吃瓜的资格都没有。

但相应的,web2 当中很难走上颠覆(头部效应),在web3当中,你的努力更容易实现成功。

Red_Phoenix: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宿命,都有其黑暗和光明。

例如 Web2 的公司就一定会走向垄断和盈利,而 Social 在 Web3 中的使命,可能是构建一个国家,有自己共识、金融和分配方式。特别是当区块链的信用、生产力与线下产生链接时,就非常有想象力。

——————————————

WhoKnows DAO 将持续为大家组织优质的 Space、专题研究活动。

如果你希望基于 Social fi 这一主题展开更多讨论,欢迎扫码入群。

人满了可加定慧微信入群:1535300580

Subscribe to WhoKnows DAO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WhoKnows DAO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