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如何入行Web3?| 6.4 Space 文字稿

WhoKnows DAO 在6.4举办了一场 Space,主题为【开发者向左,科学家向右】——聊聊开发者的入场姿势

有幸请到了几位嘉宾,他们分别是:@turingou @evi1m0 @jason_chen998 @jiapai_liu

以及作为主持人的 @WhoKnowsDAO@zisland_eth

本期文字稿精选了7个 Space 中的精彩提问。

1、在 Web3 做科学家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作为一个工程师该如何入行?

jason chen:

首先定义什么是科学家。

在我看来,没有通过自己的技术能力,在 Web3 套利到 100万U,都不算科学家。

之所以 web2 的程序员进入 web3 后会变成科学家,首先是因为目前web3还是以技术驱动的,市场营销是技术变革之上的锦上添花。

广义的科学家,大家会认为写个脚本监测freemint、抢 gas,但这样的技术氛围对 web3 的发展并不好。

按照套利额度,可以将科学家分为3类:

  • 【顶级】攻破合约漏洞、跨链桥等等,一口气赚上亿美金
  • 【中级】用各种套利机器人赚差价
  • 【低级】钓鱼网站

但这三类在技术上无法判断深浅,并不一定需要非常高深的技术,但可能更多的是大量看白皮书、蹲项目,找到漏洞攻破搞一波。

相比技术,运气和认知更加能决定你赚到多少钱。

Guoyu:

每一次牛市都会进来一群套利者割一波就走

2013到现在这么多个周期到现在,无数程序员了解到这个机会,但却并没有加入。

个别人一直坚持下来,才得到了超额的收益。

如果科学家只是交易者、赚波动的钱,但这并不代表你进入了这个行业。

我有个判断:现在可能是我们经历的最后一波熊市的开始,现在做 Builder 可能奠定着未来5-10年的发展。

Mogu:

科学家就是web2时代的黑客,是一类人,各种脑洞大开的挖掘套利机会。过去一个黑客并不像科学家一样会用套利多少钱作为自己的成就,但在今天成为了科学家的标配。

而开发者一般是 Builder,将技术变成产品,忙于建设。周期长,可能不能立刻见效,但成功之后的社会影响力可能会更高。

一个工程师可以有很多种进入方式,从底层设施、中间件、协议,到上游的应用程序,以及 DAO 的建设。

而一个科学家可能每天都会看各种各样的白皮书、看不同项目之间的差异化。

比如说2013年大家发现的套利机会:不同交易所之间赚差价,后来就随着 Web3 安全防御的发展而消失。

科学家套利有几种类型:

  • 通过机制发现问题套利(比较白)
  • 发现合约或公链的漏洞进行攻击,将代币洗成法币【违法】

从长周期来看,这些都不会停止。

2、Web3 开发者需要点亮怎样的技能点?

Pie:

技术栈与web2 没有太多区别,需要学习的是几大的公链,像以太坊还有 solana 这些就是 evm 兼容的。以及每个链技术栈的区别、所写智能合约所用的语言,相应的工具不同。文件存储方面有去中心化存储服务(例如IPFS)、P2P数据库选项。

可能体验不是很好,但基于 Web3 信仰可以都用上。

guoyu:

其实技术本身并不是很难,但是你要知道自己做的产品到底是应该是什么样的地位?

例如:你开发的合约是什么地位?开发的 Dapp 呢?

你的 Dapp 与其他协议是什么关系?(例如 Uniswap)

Mogu:

我们在做 Web3 的基础设施,跟很多开发者聊发现大家的确还很懵。

特别是Web3 技能图谱不是清晰。

不过我们可以回归区块链技术的6种层级来观察:

  • 1、数据层:存储着数据的分布式账本
  • 2、网络层:分布式网络、点对点传输等
  • 3、共识层:各种POW、POS、POWS等
  • 4、激励层:各种经济模型
  • 5:合约层:code is law,新的语言例如 Solidity、Rust
  • 6:应用层:需要学会与区块链交互,向其读写数据

开发者可以基于这六层技术+自己的发展方向,名曲进入 web3 的学习路径

如果你做 data 层的应用,要比较了解各种各公链它的数据层、它的 blockchan 的数据结构长什么样子的?如果要做做各种 fi ,要了解对共识层和激励层。

延伸阅读:《区块链的六大层级结构》

jason chen:

其实现在入行困难,除了国内环境氛围不足,另外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也不足。很多人只能围观徘徊却进不来,很多人只能看博客、做小项目来尝试。这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原因。

3、到底什么是协议?如何看待协议被炒成一个卖点?

guoyu:

其实大部分人面对的问题是:我作为一个应用开发者,在过去十年当中累计经验,比如说我是做 user interface 我是一个是 iOS engineer,我可以在这个领域里面做些什么?

很早之前,我在中国一个非常优秀的独立开发者的群里面提到过很多次关于 crypto 的项目,他们最大的烦恼是他们虽然一天可以写出一个应用,并且被苹果推荐,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这个领域他们能做什么。

大部分人并不开发 POS 的区块链,那我只需要去了解怎么写合约。但是这里面有很多很懵懂的事情,包括我自己也很难理解的事情:

为什么有些人要把自己的开源项目称作为协议?有些人又不把自己开源项目称作为协议?

所以我不太理解大家是怎么理解这个协议就是这个概念的。

很多人现在提起协议,依然是三年前那篇文章中的观点:Web3 基础设施可以捕获所有价值,也就是”庞协议“。这让协议变成一个非常廉价词语,不像是 HTTP 或者 SSL那种基础的技术的协议,更像 H5 或者是 Web3 一样的故事。

jason chen:

有人将协议作为包装对外宣传获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的在做协议。有些只是代码片段/碎片。

例如当时 Azuki 然后先搞了个 721a 说这是我们做了一个新的协议,单纯以 NFT 这个垂直的方向来说,仿佛只要能够在协议上产生创新,于是大家就会认为这个团队是在认真做事的。于是那段时间 ERC 721s、721x、721r 各种协议层出不穷,但本质上都是一个代码片段。

主要是市场太乱了,然后又有很多急功近利的人存在,所以很多人都会想让自己身上披一层协议的这个外衣,去实现更多的一些商业上的目的。

4、如何看待 Web3 开发出基础设施,但应用却很少?

guoyu:

我觉得这种基础设施过度的现象是一个行业早期的表现。如果在下一个周期,我们人看到的仍然是各种各样 attended Layer 1 ,我觉得这个就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Layer 1 往往无法实现他们的承诺,一个火起来的应用就让整条链各种宕机,每个方案也都大同小异。就好像这个事好像是一片蓝海,但是所有人都就挤在一个小船上,并且相信这个小船可以捕获所有蓝海的价值。

Mogu:

十年前的人所有人都被禁锢在了区块链的货币属性。而今天我们看到基础设施过剩,应用开发不足,大家不知道web3是什么,其实是创业者也一样被禁锢住了。

底层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相应的能在应用上发生怎样的新改变?什么web2 做不了但 web3 能做?这些问题很多团队都没想清楚。

有些人想清楚了,但受限于基础设施,包括公链、中间件、Portico 层。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团队在创业做应用,有人做出来有人没做出来,往往是这两个方面遇到了问题。

5、对未来的期待?

guoyu:

期待看到一些应用侧 App 的创新,或看到更多底层创新,例如 Uniswap

evi1mO:

很期待 social 上的应用创新。目前更多是 Defi,DAO 什么的都很少,大家普遍想象力匮乏。

回顾过去,最早的 QQ 就是一个小元宇宙,从好友列表,到QQ农场、飞车等各种小游戏,所有数据都是互动的,并创造出了红利。

相信未来更多的 Web3 应用能将数据公开,互通,创造出 web3 世界的 social 网络。

guoyu:

或许 social network 并不代表下一个时代,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信息流推荐型更高效的产品。

为什么 FB 这样深入元宇宙的 social 巨头没有做出 social fi ?一定有某些方面的卡点存在。

Mogu:

期待 social 不期待 fi

现在更多人卡在了硬件交互了:

因为往往 Web2 已经做的足够好,或是像微信这样已经有网络效应,捆绑住了用户。所以只要在手机网页、APP上做,我对产生新的大型 Social 产品比较悲观,

jason chen:

web3 social 的场景应当是 web3 的原生场景。例如围绕 NFT、Token、DAO 所产生更多的社交。但如果用 web3 加入fi 去与web2 项目打不太看好

6、你是如何选择正在创业的赛道作为方向的?

Mogu:

之前做过一套安全领域的协议,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上面写代码、安全测试脚本,就很简单。当时被很多黑客一起用,后来被并购了。

目前的确很多人都在套用这个叙事来讲故事

Web3 今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和共享,曾经想做一个链上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并且做成上层应用,分析出链上真实的样子。做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从以太坊开始做,需要购买云计算资源解密大量信息,每天写各种结构脚本,而在跨连上遇到各种挑战,需要大量服务器..........将数据写进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当时大家没有更多的解决方案。后来就做出了多链跨链数据索引的工具

7、为什么选择 StarkNet 的 Cairo 做开发?

Okeyfu:

我是一名合约开发者,在研究 Layer2。Layer2 的产品包括 OP 和 ZK 两个系列。我个人比较看好 ZK 系列。

听说郭宇老师在用 StarkNet 的 Cairo 做开发,想问郭宇老师: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路线?有怎样的优势?

guoyu:

OP 和 ZK 这是两个不一样的这个共识层面的方向,但是不管是 OP 的 rollup 还是 ZK rollup 它都是 rollup。

所以大家最近如果有参与这个 Mirror 的这个 OP 的这个升级,或者是 op 的那个 OP token 的那个 air drop 你会发现其实 OP 在这个事情上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它的它的网络并没有垮,但它的 RPC 端口变成了慢请求。他的 node balance 做得不够好,但他的网络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比 solana 要好很多。

但是考虑到 ZK 能做什么?我觉得面向未来的一种设计。ZKsync 的官网有一句非常好的 slogan 叫做“ rely on math not valiators ”——我们应该是基于数学而不是验证者来解决共识问题。

所以 ZKsync 也好还是 StarkNet 也好,他们这个面向未来的这样一个设计思路都是一致的。只是说在设计 evm 这个抽象层面上,运行环境上有一点不太一样。

然后我为什么要选择 StarkNet 因为 StarkNet 在现在的视角来看,它的验证要更加的成功。因为 StarkWare 它早在一年之前两年之前就给这个 DYDS 提供了很多很多的解决方案,就是他们 ToB 的商业化的解决方案。然后他们包括 IMS 还有包括 DYDS 在内的这些以前是 stackwhere 的这种,就是相当于他们的客户,他们都决定最近要转到这个他们的公共网络上,也就是 stark 链上。

所以我觉得这个产品它的团队已经验证了,他们可以为这些大型的软件公司提供 TPS 比较高而且稳定性比较强的服务。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现实的选择。

ZKsync 我也用过,但 ZKsync 有一个问题是在于说他是能够兼容 solid 来写代码的,所以他能够更加的让你从原先的 solid 开发的模式就直接切换到 Layer2上去。但是 Cairo 的话你可以做很多 solid 做不到的事情。

我最近一直在推上发这个关于 Cairo 的一些编程的心得,就是他会让你平常变得不那么恶心。你如果看了很多的开源项目的话,他们在 so 的文件当中都会用各种各样的位操作这个 evm 当中的内存,用来节省一些资源,对吧?然后有很多很多莫名其妙的一些东西,你需要这些 trick 你需要在 Solidity 当中去学习。

但是在 carry 里面,其实这个事情会变得非常的简单,包括他的数据类型也只有一种,所以有各种各样的编程范式都变得非常非常简单。我觉得如果你有 Python 的经验,你甚至都不需要去学一门新的语言。如果你有 Python 的经验,你学 Solidity 你还是要学一门新的语言对吧?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看说,Cairo 也好或者 Rust 也好,他们能够让更多的已经有编程语言的基础的这种后端工程师或者怎么样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合约开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如果你想要去写面向未来两到三年的产品的话,我觉得选择 ZK rollup 是没有错的,因为他们的 rap 已经证明他们是可以 scability 当做做到很好的。然后 ZK 的话你可以去赌未来的 ZKP 据我所知,现在有很多的欧洲的创业公司都在做基于 ZKP 的 did ,不止 5 家,好多家都在做这个东西。

所以如果你相信V神所说的 SBT 这种概念,你相信在下一个周期当中,我们在 web3 里面可以见到一些不那么带有金融属性,但是又会对很多人的现实生活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的,能够改变未来的产品范式会出现的话,我觉得你投入到 ZK rollup 当中来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想加入 Whoknows 开发者社群,与分享的各位老师交流的话,可以联系定慧加群

微信:15353000580

Subscribe to WhoKnows DAO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