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来源于本人在Moonshot Factory的一次workshop活动中的分享,做个静态的记录,希望过2个月后回顾这些思考会有新的观点和启发。
Token设计的出发点
- Tokenomics设计的第一步在于理清和明确什么是网络最有价值的交互行为,围绕产品的长期目标,激励这种交互行为的可持续的反馈循环。这种链上交互,在比特币网络中就是维护账本、Uniswap协议中就是激励提供流动性、AR网络中就是激励提供存储,这些都是产品和网络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以及交互奖励。
- 这种即时反馈,短期来看是激励循环,长期看是形成社区vibe的基础。
Tokenomics的演化趋势1
- Tokenomics的一个演化趋势是系统设计元素的扩展,从单纯的Fungible Token设计逐步向“FT+NFT+X”的综合性设计演进。
- FT in Tokenomics:1)代币如何在网络中流转;2)供给需求如何设定;3)网络价值如何捕获?网络所有权、分红权以及治理权。
- NFT In Tokenomics:
- NFT在Tokenomics中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交易的NFT,更多地体现为资产属性,比如说节点的挖矿凭证、游戏的角色道具、数据算法资产的收益权。另一类NTF是不可交易的NFT,代表参与者在网络中的身份地位,持有者凭着他过去对网络的贡献来享有不同层次的产品或服务的访问权,也包括网络收益的分配权;
- 加入NFT元素的好处在于:1)除了FT之外,提供了另一类资产来增加网络中用户之间的博弈,使得生态系统变得更为复杂;2)NFT作为一种可以记录用户参与网络交互的链上凭证,除了金融属性外,也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精神满足:影响力、荣誉感)。
- X In Tokenomics:SBT与NFT的结合;中心化积分。
Tokenomics的演化趋势2
- Tokenomics的另一个演化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项目从单通证模型走向了双通证模型。
- 单通证模型的弊端:
- 生态内不同角色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代币的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造成的。这里可能有2个显而易见的矛盾:1)用户与投资人的冲突。用户希望成本稳定、可预测,特别是ToB的服务,希望有个较为稳定的预期,但其他利益方希望币价升值,获得收益。2)老用户与新用户的冲突。例如GameFi的游戏,在币价上升过程中,对老用户而言是越来越高的收益,但对新用户而言是不断提升的门槛,这种不平等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后期发展。
- 通货膨胀。当产品吸引大量的用户涌入、有大量的代币产出行为发生的时候,这会导致通证在短期迅速贬值,同样也影响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产品本身的发展。
- 货币政策受限。在经济模型中因为只有一个调节变量,往往一点小的调整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导系统出现巨大的波动。对项目方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 双通证模型相较于单通证模型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用户市场与二级市场进行了切割。
- 以GameFi为例,在游戏系统内,面对玩家发行功能代币,这类功能代币是无限量发行的,解决游戏内的产出消耗。随着用户的增长变化,项目方可以不断地调整游戏数值设定和游戏规则,来平衡老玩家以及新玩家的利益。
- 在游戏系统外发行固定数量的治理代币,用来解决平台治理、团队利益以及投资者退出的问题。这类治理币会有基础价值的锚定,比如说ingame market的手续费收入、外部经济性收入等。相对于功能代币这种不可预期的产出,治理代币有明确的供给安排,所以除了玩家外,外部投资者如果要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投资,他自然会选择内在价值以及供给预期更明确的治理代币,所以也给治理token带来了市场的买盘。
- 交易所的视角。1)治理代币早期供给量非常有限,没有既定的受益者群体;2)治理代币的价格波动不影响产品/游戏的用户体验;3)炒作带来影响力的提升,出圈效应反过来影响到外部经济性。重点可观察Binance与Stepn的合作模式,战略投资、GMT上架、BSC链合作、ASICS跑鞋联名,是一整套完整的合作方案设计和演进。
治理代币的设计思考1:更多贡献、更多承诺、更多回报
- 用户如果要获取治理代币,就应该设置高的获取门槛,和获取功能代币的门槛明显加以区分。只有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地参与,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 更多承诺。鼓励用户通过质押行为来对产品有更多的承诺和长期绑定。用户可以选择 Token质押时间的长短,越长时间可以获得更高的治理权乘数,同时只有参与质押的治理Token才可以按比例参与国库的收入分配(Vetoken设计方案)。这里需避免单纯锁token、送token的简单的贿赂型质押设计。
治理代币的设计思考2:如何尽量延长增长周期,避免过早地进入负反馈
- 在用户增长与网络效应增加的过程中,会进入短暂的甜蜜期。由于代币供给和需求的短期不匹配造成价格的上涨周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ponzzi效应显现。一个好的团队是应该利用好短期的ponzzi效应,利用好用户与市场情绪的共振点,来吸引更多的资源来实现产品的长期愿景和目标。但在第二阶段里面,为了避免用户过快涌入造成的通货膨胀,要注意几个方面:
- 进一步扩大系统,创造更多的token耗散场景以及需求(token向系统各个角落耗散),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
- 丰富参与者类型以及交互的复杂度。一个好的产品,用户结构要健康,要把握好用户浓度,以免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平台上留存下来的都是短期利益者;
- 增加博弈,不能出现明显的漏洞。近期Stepn的一个漏洞在于B链和S链之间的跨服能量桥带来的用户的一个流行策略,这直接导致了写鞋子数量的快速膨胀。所以我们观察一个经济系统,如果说社区能总结出最佳打金策略的话,往往意味着这个经济系统的博弈性是不够的,很容易被抓住直接做空。
NFT的设计思考
- NFT设计定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资产型NFT,一种是身份型NFT。
- 资产型NFT, 主要用于做任务和升级,是一种交互性的NFT。用户如果交互地越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这种NFT类似POW的挖矿证明;
- 身份型NFT ,具有社区的地位象征,背后代表了用户在网络系统中的话语权以及荣誉感,如各类创世版NFT。这些NFT可以脱离游戏、应用的核心玩法,并有机会参与到更多的线下场景和社交场景,增强了玩家拥有的荣誉感。
- 在设计Tokenomics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NFT的消费品属性以及背后的文化精神的表达。Jeffery Moore跨越鸿沟理论里面的innovator,是最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的1%人群。同样,这类1%人群也存在于早期的比特币社群、以太坊社群等web3产品中。他们所追求的不仅是一些消费体验、财务回报,而是通过这些产品,展现出他们的ego和群体认同,以产品来定义自我、以社群来定义自我。所以,在产品的设计中,要留出让他们表达ego的空间,NFT会是非常好的表达方式。
关于产品复利、社区共识与Tokenomics的关系
- 最好的投资品背后都有自我复利的特征,这一复利在传统商业世界中来源于莱特定律的规模效应以及技术驱动的摩尔定律。而在web3产品中,这种自我复利体现在两点:1)产品的可组合性;2)用户社区的共识。一个产品的强共识是可以让用户自发地去成为这个产品网络的一个节点,逐步地去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形成一张更大的网。Token在共识形成的过程中,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去强化、刺激共识形成的速度,但并不是根本的驱动力。如果一个共识越是想靠token去强化,反而最终的反噬也会来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