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均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好几天没写mirror,最近忙着学习web3相关,都快把自己折腾成从业者了。这篇来说说我是怎么发掘一些优质项目的,也是之前在某次社区Twitter space中的讲解复盘。方法不适用于所有人,请记住DYOR,记住去verify
我把我找项目的方法称之为:被动型找项目法。等项目的信息推送给自己,再判断要不要去深入了解。比起大海捞针般的主动型找项目,比较不容易掉坑(当然回报也会相较于初期的项目少很多)
PSA:币圈从不缺信息,关键是在于如何屏蔽杂音,形成符合自己操作习惯的的信息流。但因为行业每天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所以信息流要时常更新,不求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但起码要对当下热点有基本的认知,知道资金流向,避免在自己的echo chamber里四处碰壁。
被动型找项目法大概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形成稳定的信息流
个人是风险厌恶型选手,比较喜欢求稳出击,所以投项目也会找有背书的。第一步是关注各大公链、公链基金会、VC的Twitter,并为它们单独设一个分组。我比较喜欢Twitter的一个功能是,当某条retweet推送到个人主页的时候,会看到这条retweet被多少关注的人转发过。一般来说这个分组内2个及2个以上的官推/机构都转发过的项目,是有过硬的资金背书的。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赛道
既然是寻找优质投资标的,而不是投机,那么就会考验个人是否能够拿得住。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赛道和项目并且陪伴团队一起成长,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事情。选择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赛道和项目,有助于建立自己对项目的自信,也有助于long term hold。要么一起归零,要么星辰大海,它不浪漫么?
深入了解项目
对项目方的团队身份,roadmap,tokenomics,FDV等要有最基本的认知。孵化阶段是否锁仓线性释放?是否只是简单的fork一些已有的产品而不进行革新?是否正在做对行业有意义的事情?流入币圈的资金泡沫实在太大,你甚至不需要一个好的叙事就可以赢得一众传统VC的青睐。在我看来,我是否参投一个项目,我在它对行业意义上的考量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我不偏好末端应用产品,而是更钟情于基础设施。产品更新迭代是很快的,生命周期甚至不足以让投资者和它谈一场恋爱。
推荐阅读:
https://mirror.xyz/raccooncrypto.eth/LZzTbblh_RJEcnQPrDcQn_1NTZchMHtHfkvkQ0UFJYw
社群营运能力
如果上述的工作你都觉得万事俱备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潜入项目的社群,以Discord为主。在社群中,你可以了解到:
以上就是被动型找项目法的一些简要步骤。另外补充一点,在决定投资某个新标的的时候,我个人只会选择投入3-5%的仓位,并且每个赛道只选1个不超过2个标的(要差异化较为明显的)哪怕是爱,也要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