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声:昆虫记

昆虫记


解剖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养老孟司。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我的小书,名为“秋津島闲话”。前言中解释书名的来由,说“秋津岛”或者“秋津洲”是日本的别称。

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缕述日本史,分为神的时代和人的时代。据之,天照大神的孙子琼琼杵尊奉命从高天原(天界)降临日向(宫崎县)的高千穗峰,开发丰苇原瑞穗国(高天原与黄泉国之间的世界)。这位天孙的曾孙听说“东有美地,青山四周”,便登舟东征。进入濑户内海,沿本州岛一侧往东,征伐六年,抵达大和(奈良县),“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这个地方是奈良盆地,当中有一座标高二百米的亩傍山,就近建橿原宫,660年2月11日登基,成为神武天皇。日本自称万世一系,也就是自神武天皇以来不曾有“奸慝之干命,皇统之见替”,当今天皇为一百二十六代。明治年间把2月11日定为纪元节,战败后被占领军给废了,1966年复活,改称“建国纪念之日”。之所以不叫“建国纪念日”,因为这个建国只是个神话,并非史实,借以乐呵一下建国这回事罢了。令和6年(2024年)为日本纪元2684年。又传说,神武天皇乃徐福也,他骗了秦始皇,携了很多的童男童女以及各种工匠出海,占平原广泽为王。倘若用这个故事,日本的建国史就能提前到公元前。

《日本书纪》记载:神武天皇登上一个山丘,环视国土,感叹:漂亮啦我的国,简直像蜻蛉交尾。“由是始有秋津洲之号也”。秋津,读若阿岐豆(あきづ),也写作蜻蛉,所以又叫它“蜻蛉洲”。蜻蛉,也写作蜻蜓,读为とん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蜻蜓。日本人喜好蜻蜓,1921年有人写了一首童谣《赤とんぼ》(红蜻蜓),谱曲后传唱,至今仍然是全民最喜爱的童谣歌曲。秋津即蜻蜓。正觉得有趣,读者却指教:“秋津”不是蜻蜓,应该是豆娘。还发来一张图:两只豆娘交尾,果然构成一个歪扭的环,有点像当今年轻女人爱比划的心形。日本地理书上说,奈良盆地是菱形。

豆娘(damselfly)交尾图。

我属于跟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虽然没有像鲁迅那样的遭遇:想知道“‘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很不高兴,因为“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小时候却不曾多识于草木鱼虫,今老矣,不养猫狗不养鱼。当年为民除四害,其中有苍蝇和蚊子,而今最熟悉的也无非这两种昆虫,还是头回得知有叫豆娘的,跟蜻蜓长得差不多。区别似在于蜻蜓大,豆娘小;停歇时蜻蜓的翅膀像飞机一样平展在身体两侧,而豆娘把翅膀合拢于背上。

中文网上有专家审核的解释,好像蜻蜓是蜻蜓,而蜻蛉指豆娘。日本也用豆娘这个名,但读若いととんぼ,原来是汉字“糸蜻蛉”的发音。大概豆娘是从中国拿来的称呼,糸蜻蛉是他们自己给起的。日本有一种文学叫私小说,其根源是日记。他们特爱写日记,一千多年前有位叫藤原道纲母的女性写了二十年日记,被叫作《蜻蛉日记》,对古典文学《源氏物语》也有所影响,这个“蜻蛉”读作かげろう,指的是蜉蝣,记录作者蜉蝣似的身世。

蜻蜓和豆娘在俳句中都用来表示季节,蜻蜓表示秋,豆娘表示夏。似乎江户时代俳人咏蜻蜓(蜻蛉),没有人单写豆娘(糸蜻蛉)。例如最爱写昆虫的一茶,写蜻蜓六十来首,不曾咏豆娘。芭蕉也没写过豆娘,只有一首咏蜻蜓:“一只蜻蜓呀,草尖不能承其轻,将落又悬空。”(蜻蛉やとりつきかねし草の上)描写很生动。夏目漱石也吟道:“一只蜻蜓呀,盯住木桩不肯栖,二寸的距离。”(蜻蛉や杭を離るる事二寸)北杜夫在小说《榆家的人们》中有这样的描写:“红蜻蜓在黄瓜支架的竹竿上忽闪翅膀,打算停下来,却在空中犹豫不决。”常见水墨画蜻蜓,有一点凝然,看不出这种欲进不进、将停未停的态势。

听说欧美人不像日本人那么喜欢昆虫。英国的东方学家亚瑟・韦利英译《源氏物语》,将其引进西方。有名的日本文学研究家唐纳德・金读了韦利译本而爱上日本文学;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读了说:紫式部已经确立了法国总算在18世纪才由卢梭开创的文学样式。韦利的翻译是意译,乃至“恣译”,认为秋虫啾啾对于西方人来说是噪音,难以理解《铃虫》,就把这一章整个删掉。

我不喜欢虫子,甚至有点怕,以致于讨厌草间弥生画的点儿,好似花大姐(瓢虫)。三十多年前初到日本,见几位有名气的人自称“昆虫老人”,七老八十还四下里捉虫子,虽然很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终不免友邦惊诧。原来他们从小爱好捕昆虫,被叫作“昆虫少年”,眼下最有名的是养老孟司。久病成医,有什么爱好,若持之以恒也会成专家,养老先生早已俨然是昆虫学家了。本业是解剖学,提前了几年从东京大学退职,觉今是而昨非,说:这下子能去采集昆虫了。也有人嘲讽,他的本业应该是捉虫子,当教授乃大隐隐于朝。说来能伴随人一生的,未必是事业或工作,往往是带有天性的兴趣与爱好。痴迷于爱好,可能是一种依存症。某名人说,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周作人也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这见识至当。一旦没有书可读,就没着没落的,与赌博抽烟是同样的依存症倾向。

养老孟司的昆虫馆。

卡夫卡的《变形记》里主人公变化的甲虫是什么甲虫呢?养老孟司喜爱甲虫,尤其象鼻虫。他在神奈川县的别墅被叫作“养老昆虫馆”,几屋子标本,同样昆虫的僵尸排列得整整齐齐,好似美国兵墓地。他会整天不吃东西,埋头于制作标本,但采集来的昆虫他到死也做不完。问先生为什么喜爱虫子?答曰:“我喜欢有很多事情不合乎逻辑,关键是因为不明白,所以才喜欢。”又说:“只因为有趣,一整天看虫子,看着看着就明白了什么。”对昆虫的爱好其实是虐杀,残酷地制作成标本收藏。养老尤喜爱“髭细象虫”,由于他的调查研究,该虫在爱好昆虫的人群中出了名,不消说,接下来展开一场大屠杀。或许对杀生也心存不安,养老孟司在镰仓建长寺的竹林间建了一座虫冢,隈研吾的设计。

养老昆虫馆内景。本文所配图片,均为资料图。

养老最有名的书是《傻壁》,印数在日本出版史上留下纪录。傻、笨蛋,日语写作“馬鹿 ”,插画家南伸坊在养老别墅的白墙上给他画了马和鹿。此书并不是本人执笔,而是他讲说,由人记录,整理成书。虽然出版一百多本书,可能不少是别人给攒的,所以算不上随笔家。养老们谈昆虫谈的多是昆虫与社会,昆虫与人生,努力谈出思想来,也就不单纯是昆虫界的事。

写昆虫的随笔,被昆虫爱好者奉为经典的是《医师翻车鱼昆虫记》。作者北杜夫,他是小说家、随笔家,还是医学博士、精神科医生,也曾是昆虫少年,热衷于金龟子。“医师翻车鱼”是系列随笔。和另一位作家远藤周作一样,北杜夫的小说和随笔都畅销一时。

不把“秋津島”译作蜻蜓岛或者豆娘岛什么的,倒也不是出于不喜欢昆虫,而是觉得照搬日语汉字,望文生义,书名也别有一种趣味。

(完)

Subscribe to tinyCourse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