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饭的一代
August 27th, 2022

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开始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他们都不大会做饭。

没孩子时,下馆子回家,可以凑合。可有了孩子,做饭便开始成为一件再难逃避的现实问题。

过去人讲,活着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过去物质匮乏,人活得艰难;另一面也是说,吃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一个人一个家吃饭不讲究,不说于健康不利,单说活人,也缺少了一大乐趣。

现代生活不断加快着人的生活节奏,传统生活中的许多内容逐渐被淘汰、被省略。但如果连吃饭也被精简了,那人类想要怎样?

不错,现在人有钱了,外面各色各样的馆子也多了,但它们终究替代不了居家饮食。太多的都市人都患上了餐馆选择恐惧症,特别是中午,一出单位,吃什么便成了一个大问题。一干人常常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第一个表态,以免被群起攻之。

无论食堂还是餐馆,久吃必厌。唯有家常饭,历久弥新,永不反胃。

可太多的小夫妻并没有从父母那儿学会做饭——这一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尽管现在电饭煲、微波炉等现代烹饪工具已经为下厨提供了极大便利,并且超市里还有大量的半成品食材无限量供应,但做饭对于他们依然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情。

人类工作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吃得更好,睡得更舒服。但现在,为了工作,顾不上吃,没有时间睡,这就是哲学上说的异化,我们日常说的变态。只是,更多的人对此浑然不知。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在饮食上的盲目崇洋。微信朋友圈最爱炫耀的是烘焙食品,各种五颜六色的糕饼充斥屏幕,感觉他们不是在过日子,而是在过家家。餐馆也为了迎合“小资们”的情趣,越来越把心思花在环境装潢、餐具腔调上,而饭菜本身的口味质量反倒退而其次。这种“装修饭”大行其肆,是否意味着新一代人的味觉整体在退化?

不伦不类的崇洋,漫不经心的忘本,只会不断弱化我们本身基因的质量,使人类进化的脚步倒退。

中国是饮食大国,饮食传统经过千百年地锤炼成就于今,无论南方家庭煲的汤,还是北方家庭包的饺子,食不厌精才是生活趣味的真谛。

一箪食、一瓢饮,投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心态与生活的真相。

人要爱自己,爱自己,首先从吃好一顿饭开始。先当好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再去经天纬地,否则一切都是本末倒置。

Subscribe to hfdewk.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hfdewk.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