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to Namerar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以太坊2.0的未来

Namerar
July 31
以太坊升级后增加扩容性,每秒的交易量可以从原来的12~15笔,提升到最高每秒100,000笔,并且交易费(Gas fee)将会下降许多,这不仅利于项目方的开发,也对使用者更为友善.除此之外,以太币的发行量也会跟着减少,代币模型将会从通货膨胀模型转为通货紧缩模型,当供应量减少,需求上升时,长期来看以太币币价都是具有优势的.

跨链桥使用教程介绍

Namerar
May 02
众所周知,在当前区块链常用的跨链方式中,除了中心化机构如交易所钱包中跨链提币之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去中心化跨链资产桥,对于跨链桥很多投资者可能不太了解,其实跨链桥是将代币或数据在区块链之间转移的连接方式,两条链可以具有不同的协议、规则和治理模型,跨链桥提供了一种兼容的方式在两者之间安全地进行互操作,那么,跨链桥怎么用呢?接下来币圈子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说说跨链桥怎么用?

Metamask支付公告

Namerar
May 02
主流以太坊钱包Metamask在26日发布公告,宣布与加密货币支付公司MoonPay达成合作,通过与MoonPay整合,MetaMask用户现在可使用Google Pay、Apple Pay等支付选项来购买以太币等加密货币,并支持在160多个国家进行银行转账。
Card Header

Arbitrum生态渐露锋芒 盘点生态应用现状

Namerar
February 13
在Arbitrum链上,除了Uniswap、Sushiswap等主流DeFi协议的部署外,还有哪些应用?本文将会盘点Arbitrum链上的应用现状。 2月10日,据L2BEAT数据显示,以太坊Layer2板块的加密资产锁仓总额(TVL)为62.9亿美元,7日内涨幅11%。在众多以太坊的二层扩容解决方案中,Arbitrum链上TVL排名第一,达33.7亿美元,在板块内的TVL总量中占比超50%。 Arbitrum能够吸引大量加密资产锁仓主要归功于其链上生态的繁荣。自去年9月主网Arbitrum One上线以来,以太坊Layer1主网上的头部DeFi协议Uniswap、Sushiswap、Curve等应用纷纷在Arbitrum One上集成部署。知名DeFi应用的涌入也表明了开发者对Arbitrum扩容方案的看好。 在各种Layer2的解决方案中,Rollup技术是绕不开的核心,Arbitrum也不例外,开发团队OffchainLabs保留了该技术,让该技术「链下处理智能合约的实际计算和存储、链上保存交易数据」的特点发挥出来,在保证链上资产安全的同时,加速网络处理效率,降低Gas费。 Optimistic Rollup、ZK Rollup等Layer2解决方案都用了Rollup技术,为何Arbitrum能成为DeFi应用的迁移首选? 这就要提到Arbitrum Rollup在兼容以太坊方面的果决,它支持以太坊虚拟机EVM的全兼容,集成化地支持开发者一键迁移DApp而无需更改底层代码。在这一点上,Optimistic Rollup还未做到100%兼容,而ZK Rollup兼容以太坊的EVM还在开发中。 兼容性提高了DeFi应用的开发者和用户的迁移意愿,流量选择之下,各大主流的中心化加密资产交易所开始支持Arbitrum 主网的充值和提现。 早在去年11月,币安支持Arbitrum主网ETH的充提,这意味着用户的资产出入Arbitrum不再只有跨链桥一种方式,交易所也成为了充提通道。今年2月8日,FTX也宣布了支持Arbitrum的资产充提。 资产出入通道越来越便利,Arbitrum的TVL上涨也就不奇怪了。需要注意的是,Arbitrum链上Gas费依旧以ETH来结算,它没有发行任何通证,用户想要参与Arbitrum链上的生态只要有ETH就行。 那么,在Arbitrum链上,除了Uniswap、Sushiswap等主流DeFi协议的部署外,还有哪些应用?本期DeFi蜂窝将会盘点Arbitrum链上的应用现状。 瞄准Rollup痛点的跨链桥Hop Protocol 简介 Hop Protocol跨链桥主要支持加密资产在Layer2(L2)网络和Layer1(L1)网络之间的转移,目前仅支持采用了Rollup的L2扩容网络,如Arbitrum、Optimism、以太坊侧链Polygon等,支持转移的资产有ETH、USDT、USDC、DAI、MATIC等。 Hop Protocol跨链桥的出现与当前的资产跨链痛点有关。尽管用户有大量的资产跨链需求,但采用Rollup技术的L2跨链桥的易用性并不那么顺滑——单次从Layer1到Layer2的转账可能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几天,Gas费和手续费都极其昂贵。除此之外,一些以太坊侧链与Rollup类的L2也各自孤立,用户想从侧链跨转资产到L2更加困难,这种情况加速了第三方跨链桥的兴起。 Arbitrum主网有官方的原创跨链桥,安全性较有保障,但在体验不好。比如,Arbitrum Bridge支持转移的资产种类有限,目前仅支持以太坊主网上的ETH及ERC20格式的资产去往Arbitrum主网,但不支持BSC、雪崩协议等其它L1类公链的资产转移。而且,资产进入Arbitrum容易,但是出来难——如果用户的资产想从Arbitrum主网上回到以太坊上,需要7天的等待期。 跨链桥Hop Protocol希望能不仅解决L1到L2的资产转移及效率问题,还想要解决L2各扩容方案之间的「孤岛问题」,全面打通资产的跨链通路。 运营机制 常见的资产跨链主要以「资产映射」方式完成,即当某一资产需要从A链跨向B链时,合约可以自动在B链上铸造这一资产,同时在A链上「销毁或锁仓」相同数量的这一资产,以此保障该资产的实际供应量不会因为跨链而增加或减少。如WBTC就是以太坊版(ERC20标准)的BTC,它通过跨链桥将比特币网络上的BTC 1:1映射到了以太坊上。 Hop Protocol的运营机制不同,这款跨链桥设计了「h」资产(h-Assets)作为中间资产,并结合了去中心化交易所普遍使用的自动做市商(AMM)机制来实现资产的跨链及快速流通。 Hop Protocol跨链 在使用Hop Protocol跨链时,用户将A链的资产存入合约,1:1地抵押铸造出「hAssets」,然后用「hAssets」换成去往B链的相同资产。 举个例子,当用户从Arbitrum链转移USDC到Optimism链时,Hop Protocol的工作流程是:
Card Header

Arbitrum生态渐露锋芒 盘点生态应用现状

Namerar
February 13
在Arbitrum链上,除了Uniswap、Sushiswap等主流DeFi协议的部署外,还有哪些应用?本文将会盘点Arbitrum链上的应用现状。 2月10日,据L2BEAT数据显示,以太坊Layer2板块的加密资产锁仓总额(TVL)为62.9亿美元,7日内涨幅11%。在众多以太坊的二层扩容解决方案中,Arbitrum链上TVL排名第一,达33.7亿美元,在板块内的TVL总量中占比超50%。 Arbitrum能够吸引大量加密资产锁仓主要归功于其链上生态的繁荣。自去年9月主网Arbitrum One上线以来,以太坊Layer1主网上的头部DeFi协议Uniswap、Sushiswap、Curve等应用纷纷在Arbitrum One上集成部署。知名DeFi应用的涌入也表明了开发者对Arbitrum扩容方案的看好。 在各种Layer2的解决方案中,Rollup技术是绕不开的核心,Arbitrum也不例外,开发团队OffchainLabs保留了该技术,让该技术「链下处理智能合约的实际计算和存储、链上保存交易数据」的特点发挥出来,在保证链上资产安全的同时,加速网络处理效率,降低Gas费。 Optimistic Rollup、ZK Rollup等Layer2解决方案都用了Rollup技术,为何Arbitrum能成为DeFi应用的迁移首选? 这就要提到Arbitrum Rollup在兼容以太坊方面的果决,它支持以太坊虚拟机EVM的全兼容,集成化地支持开发者一键迁移DApp而无需更改底层代码。在这一点上,Optimistic Rollup还未做到100%兼容,而ZK Rollup兼容以太坊的EVM还在开发中。 兼容性提高了DeFi应用的开发者和用户的迁移意愿,流量选择之下,各大主流的中心化加密资产交易所开始支持Arbitrum 主网的充值和提现。 早在去年11月,币安支持Arbitrum主网ETH的充提,这意味着用户的资产出入Arbitrum不再只有跨链桥一种方式,交易所也成为了充提通道。今年2月8日,FTX也宣布了支持Arbitrum的资产充提。 资产出入通道越来越便利,Arbitrum的TVL上涨也就不奇怪了。需要注意的是,Arbitrum链上Gas费依旧以ETH来结算,它没有发行任何通证,用户想要参与Arbitrum链上的生态只要有ETH就行。 那么,在Arbitrum链上,除了Uniswap、Sushiswap等主流DeFi协议的部署外,还有哪些应用?本期DeFi蜂窝将会盘点Arbitrum链上的应用现状。 瞄准Rollup痛点的跨链桥Hop Protocol 简介 Hop Protocol跨链桥主要支持加密资产在Layer2(L2)网络和Layer1(L1)网络之间的转移,目前仅支持采用了Rollup的L2扩容网络,如Arbitrum、Optimism、以太坊侧链Polygon等,支持转移的资产有ETH、USDT、USDC、DAI、MATIC等。 Hop Protocol跨链桥的出现与当前的资产跨链痛点有关。尽管用户有大量的资产跨链需求,但采用Rollup技术的L2跨链桥的易用性并不那么顺滑——单次从Layer1到Layer2的转账可能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几天,Gas费和手续费都极其昂贵。除此之外,一些以太坊侧链与Rollup类的L2也各自孤立,用户想从侧链跨转资产到L2更加困难,这种情况加速了第三方跨链桥的兴起。 Arbitrum主网有官方的原创跨链桥,安全性较有保障,但在体验不好。比如,Arbitrum Bridge支持转移的资产种类有限,目前仅支持以太坊主网上的ETH及ERC20格式的资产去往Arbitrum主网,但不支持BSC、雪崩协议等其它L1类公链的资产转移。而且,资产进入Arbitrum容易,但是出来难——如果用户的资产想从Arbitrum主网上回到以太坊上,需要7天的等待期。 跨链桥Hop Protocol希望能不仅解决L1到L2的资产转移及效率问题,还想要解决L2各扩容方案之间的「孤岛问题」,全面打通资产的跨链通路。 运营机制 常见的资产跨链主要以「资产映射」方式完成,即当某一资产需要从A链跨向B链时,合约可以自动在B链上铸造这一资产,同时在A链上「销毁或锁仓」相同数量的这一资产,以此保障该资产的实际供应量不会因为跨链而增加或减少。如WBTC就是以太坊版(ERC20标准)的BTC,它通过跨链桥将比特币网络上的BTC 1:1映射到了以太坊上。 Hop Protocol的运营机制不同,这款跨链桥设计了「h」资产(h-Assets)作为中间资产,并结合了去中心化交易所普遍使用的自动做市商(AMM)机制来实现资产的跨链及快速流通。 Hop Protocol跨链 在使用Hop Protocol跨链时,用户将A链的资产存入合约,1:1地抵押铸造出「hAssets」,然后用「hAssets」换成去往B链的相同资产。 举个例子,当用户从Arbitrum链转移USDC到Optimism链时,Hop Protocol的工作流程是:

People项目详解

Namerar
December 18
一、元宇宙和DAO

解读 Layer2 三大跨链桥:Hop、Connext和Across Protocol

Namerar
December 05
区块链的底层不是为人准备的——它是为机器人和区块链准备的。这是我们中的一些人需要接受的一个严酷的事实。

从铸造到流通,全方位梳理 NFT 产业价值链

Namerar
November 26
6 月下旬,我们发布了一篇在 NFT 赛道领域的研究并阐述了我们重点关注的 NFT 领域的投资机会。时隔至今,NFT 方兴未艾,我们看到更多的行业龙头在涉猎 NFT。我们希望通过如下这篇文章,分享我们对于 NFT 产业价值链的方法论。 6 月 21 日,支付宝在「蚂蚁链粉丝粒」小程序上限量发售了两款「敦煌飞天,九色鹿」付款码 NFT 皮肤,上线即被迅速抢光。 6 月 24 日,以新闻聚合和评论为特点的美国社交网络、号称「互联网头版」的 Reddit 发行 NFT CryptoSnoo 进行为期七天的拍卖。用户可以购买 CryptoSnoo NFT 并将其链接到 Reddit 帐户后作为 Reddit 头像,并且一张可收藏的 NFT 卡会出现在个人资料中。 6 月 25 日,漫威宣布与 VeVe Digital CollectiblesAPP 合作推出官方 NFT 数字产品、3D 塑像和数字漫画书。 7 月 1 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推出两则可收藏的 新闻历史时刻 NFT,分别为「1980 年 6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个 24 小时电视新闻网络 CNN 的诞生」和「1991 年 1 月,CNN 记者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独家报道」。 7 月 6 日,区块链游戏和 NFT 开发商 Animoca Brands 宣布获得马云,蔡崇信的家族管理基金 Blue Pool Capital 的一笔投资。 近一个月来,虽然大盘仍低迷,但「圈」外继续保持着对于 NFT 的探索。究其原因,当然是 NFT 的价值逐渐被认可。我们认为,NFT 的创新在于其提供了一种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即存在于数字世界,或发源于数字世界的资产)的方法,且该所有权可以存在于中心化服务之外。 而究 NFT 之价值,则在于它拓展了上链资产的类别,使原先无法表示的资产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被拓展的资产类别与大众群体息息相关且更易传播,这导致 NFT 背后的逻辑与商业模式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我们认为 NFT 赛道还拥有巨大的潜力,NFT 的版图才刚刚开始拼凑,因此我们按照 NFT 的铸造到流通梳理了 NFT 产业价值链。一方面,我们将利用这条链来帮助理顺投资逻辑;另一方面,也欢迎同行或项目方与我们交流心得。 下图 NFT 产业价值链分层逻辑如下 : 整体按照 NFT 流动分成三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层、协议层以及应用层。 基础设施层,主要涵盖底层公链、侧链 /Layer2、开发工具、代币标准、存储以及钱包。这一层捕获价值基于 NFT 的铸造,比如底层公链和侧链 /Layer 2 捕获了铸造产生的 Gas Fee。NFT 数量越多,这一层捕获价值越大。 协议层,包括: • NFT 铸造协议(Mint & Launch)兼一级流通市场(Sell & Trade),大部分协议都兼顾上述两者以便进一步捕获价值。捕获价值基于 NFT 的一级交易,因为二级交易更多的是看平台流量,而目前 OpenSea 是最大流量的二级平台,因此这一层的铸造协议只能靠一级交易捕获价值,这也是为什么 Mintable 会引入 Gasless item 的概念,吸引用户在同一平台上铸造并进行后续交易,只有交易后 NFT 才上链从而捕获一级交易价值。 • 流动性协议,主要用于对 NFT 进行价值发现。这一类协议并不铸造 NFT,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对 NFT 进行定价,价值捕获未来很可能类似 DEX 和预言机,基于提供流动性基础金融服务。 • DeFi+NFT,主要是 DeFi 活动铸造的 NFT,与其他铸造协议不同,主要通过铸造活动捕获价值。 应用层,主要由基于协议层而产生的代币而衍生出来的应用为主,比如泛二级市场代表项目 OpenSea 中交易的 NFT,主要由协议层的各铸造协议平台构成。这一层级的价值捕获主要基于流量和需求变现,比如社交和策展,如何聚集流量以及变现是核心的价值点。

GameFi:DeFi+NFT,游戏还是金融?

Namerar
November 26
Yearn.finance(YFI)的创始人Andre Cronje(下文简称AC)在2020年9月初开始强调GameFi概念,而后的Meme和DEGO的火爆更是把GameFi概念热度推到了新的高度。 DeFi挖矿热潮消退,下一个可埋伏的DeFi热点领域是什么成为众多投资者思考的主要问题。NFT与DeFi的结合便是其中受多数人看好的方向之一。其实如AC这种大佬一直在关注和解读NFT,并在推特上阐述了自己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目前 DeFi 行业主流仍是围绕交易的Tradefi,未来或将进入偏向游戏化的Gamefi,未来 DeFi 货币政策或将更游戏化,用户的资金将成为 DeFi 游戏使用的装备。” GameFi的火热让不少链游圈的朋友很兴奋,这是DeFi加链游的组合吗?觉得链游可以借其东风好好奶一波。其实GameFi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据资料显示,在2019年下半年,MixMarvel首席战略官Mary Ma在乌镇峰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GameFi,即游戏化金融和全新游戏化商业。 可以发现,虽然带有Game,但是GameFi的侧重点仍在DeFi,主要的是探讨去中心化金融以及通证经济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按照目前的发展来看,大部分的GameFi可以理解为DeFi+NFT,这么一解释好像和链游没有直接关联,对链游的正面影响也就相当有限。为了帮助大家好理解,我们就以Meme为例来聊聊GameFi。 MEME MEME是一个充满戏剧化的币,其项目名称为Degenerator,是Jordan Lyall开的一个“五分钟内一键生成DeFi”的玩笑,本意是为了讽刺那些五分钟即上线的“土狗”项目,并获得了极高的热度。一开始大多数人都没有当真,不过在几个小时之后,MEME的进度令人惊叹:官网发布(官网域名也充满玩笑意味:dontbuymeme),并建立了电报群,MEME代币诞生,MEME的社区雏形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