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犹太人分

6犹太人分

Subscribe to 6犹太人分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魔鬼送你上天堂

6犹太人分
August 27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很容易地解决那些最复杂的问题,而有些人却会因为每一个小危机感到极为痛苦,最终被一杯水淹死呢?”我问。拉梅什讲了下面这个故事作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他终生行善,他去世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会直接上天堂,因为像他这种好人唯一可能的去处就是天堂。这个人并不是特别在意上天堂,但那是他要去的地方。      在过去那个年代,天堂里的服务并不是那么完善。前台的接待效率非常之低,接待他的那位姑娘只是透过她面前的索引卡粗略地看了他一眼,她无法找到这个人的名字,就直接把他送下地狱。      而在地狱里,根本没人要查看他的证件或者邀请函,因为任何来者都会被邀请进去的。这个人就进去住下了。      几天后,撒旦怒气冲冲地上到天堂之门,要求圣彼得给出一个解释。      “你的所作所为纯粹是恐怖主义!”他说,“你将那个人送下地狱,而他完全破坏了我的威望!从一住进来,他就开始倾听人们的言语,直视他们,并跟他们交谈。现在,每个人都在分享他们的感受,互相拥抱和亲吻。在地狱里我不想有这种事情发生!请你让他进入天堂!”      拉梅什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深情地看着我说:“心怀足够的爱来过你的日子,就算你被错误地送进地狱,魔鬼也会亲自将你送上天堂。”

换个观念变富有

6犹太人分
August 11
你曾有跟着团体旅游的经验吗?团体旅游比较有安全感,但总有摆不平的地方,因为每个人想逗留的地方都不一样。      有个朋友跟着一个记者团从西班牙绕了一大圈回国,除了一脸倦容外,还夹带着些许的遗憾和不满。他说:“唉,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啊!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飞机到巴塞罗那,我竟然连圣家堂都没办法进去!”      “为什么?”      “因为是团体行程,记者人数多达三十人,要去任何地方都得经过表决,不能擅自行动。我们都已经到了圣家堂的门口了,表决的结果却是,只要在门口照照建筑物就好,大多数人要把时间留在外头的商业街买东西,我不好意思脱队行动,只能望着圣家堂兴叹。”      有什么好买呢?“唉,还不是台湾就有的Mango时装、Camper鞋子的专卖店,听说那里的价格是台湾的七折,大家都抢了好几皮箱。”      我曾经当过旅游记者,还好不曾遇到这种采购团。为了贪便宜而牺牲享受异国文化的时间,实在暴殄天物,太“不识货”了。      我知道,台湾的欧洲旅行团常常有这种情况:明明已经到了卢浮宫,大多数人却把仅有的两个小时花在附近的免税店买化妆品,只跟卢浮宫外头的玻璃金字塔合一张照就算了。      “最热衷采购的那个女记者还振振有词地告诉我:买回来的才能真正拥有,回家可以慢慢欣赏,把时间花在美术馆,看了半天,也一下子就忘了,没有一点拥有的实在感。”朋友说。      其实,这些记者的想法是很功利的,拥有比欣赏重要。但我觉得,就算从“想拥有”的欲望出发,只要在观念上转个小小的弯,我们也可以拥有更多东西,甚至拥有全世界。      我也是个贪心的俗人,但我有个欣赏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小小秘诀,那就是,每次要观赏一个展览时,我就会深呼吸一口气,对自己说:“好好欣赏哦,看过的都是你的。”我并没有搜集任何古董、珍玩的习惯,但我热衷欣赏每一种展览。我会告诉自己,其实每个陈列品,看过之后都是我的东西,只是有人在帮我免费保管而已,看完每个展览,我的财富就增加好几亿。      我乐此不疲地和自己玩着这个心灵上的大富翁游戏。      事实上,生命有限,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真正能永远拥有的呢?      有人曾做过一个历史上的统计,就算你买了一块地,你平均也只能拥有它三十年;也就是说,對一块土地而言,江山代有“主人”出,各领风骚三十年。我们本来就不可能永远拥有一个人、一样东西,换个观念拥有更多。      如果能改变拥有的观念,那么我们每个人只会越来越富有。最贫穷的反而是想把拥有解释为占据的人。

嘘!小声说话

6犹太人分
August 06
 跟谁在一起,你喜欢小声说话?因为内心的声音很大,血脉贲张,所以不由人就调低了嗓门;因为声音小了,你就可以趁机拉近彼此距离,咬着耳朵说话;还因为你知道对方在乎你,注意力都在你身上,你不必费力大声说话,甚至沉默,也能彼此心领神会。      可见小声说话的人一般分三种:一是内心有力的人;二是爱着的人;三是彼此相爱的人。      爱本身是一种强大的能量,能够使人柔软平和轻风细雨。因此这三种人其实还是同一种人,那便是内心充满了平静力量的人。他们往往表现得低调谦逊,哪怕与人交流出现分歧、遇见挑衅、遭人攻击的时候,因心怀慈悲与了解,有爱的支撑,很难产生抱怨、愤怒、失控的情绪。他们懂得时刻观照和守护内心的清明安定,外物自然无力干扰。      菜市场上为了鸡毛蒜皮吵翻天的,不管男人女人、漂亮丑陋,无一例外给人感觉,怎么活得那么狼狈粗糙?      职场上平时温文儒雅的老总要是某日忽然声色俱厉大发脾气了。你立刻就知道,老总可能摊上大事儿了!大到他力所不能及,智慧不足洞悉,局势已无法掌控了。      情场上一对男女要是整天吵架,分手的日子也就快了。因为彼此心灵失去感应,说话必须用吼的,以此弥补距离造成的沟通困难。可是越吼越远,心门闭得更紧,则更吼,更远。远了,也就分了。      生气、抱怨、愤怒、咒骂,这些情绪是消耗式的,最后会感觉歇斯底里精疲力尽。只有损失,毫无收益,因此更加虚弱无力。      推及己身体验,每次无论跟谁大吼小叫之后,我都会觉得七窍冒烟、五脏震荡,立马追悔莫及,吵什么呢?有什么事值得我以伤害自己健康、赔上自己心情为代价?真的没有!那么一直保持小声说话为什么那么难?性格、习惯、脾气?都有罢。唯独没有内心那股强大的自我觉知与安静的力量。      不再那么恐惧生活里纷至沓来的各种困苦折磨,立意把它们当成一份份试卷,一道道考验。权当是为了锤炼度化我而来的。一次次被生活辗压粉碎之后,我相信自己将会变得越来越完整沉着、面目清澈、说话轻柔、心若虚谷。

有些善非常简单

 1我常常真诚地注视一些女孩,目光里写着善意的肯定与鼓励,著名美女作家林那北(北北)曾开玩笑说,我这是“眼睛扶贫”!      男人可以为女人做许多事,比如开门、让座、抱孩子等,但还有一项,就是用眼睛赞美。看美女是天性,但看平庸女子则是涵养,而且是充满怜惜、诚恳的“看”!      2曾见过一个打扮破烂的外地人,正在地上捡别人丢掉的半筐烂苹果,他很不自在,却有人驻足围观,我则匆匆而过。      真恨那些无聊无知的围观者,一个饿汉,一个可能走投无路的人,他捡食物时,仍然有自尊的需求,这时旁人对他最好的帮助,是“视而不见”。我懂他心,所以我很难过。      3在公车上,曾见过一个老人,在一位中学生让座之后,他理所当然、气宇轩昂、满脸正气地坐下,一声不吭,好像全车人都欠他钱。      我有点不甘心,便笑着故意大声问:“大爷,你刚才说什么?”那老人惊诧地看着我“没说什么呀?”我这才不紧不慢地“启发”说“哦,我还以为你在说‘谢谢’呢!”刹那全车人都向我投来会意的目光。      4我比较喜欢中央电视台二套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她不像另外一些类似节目的主持人,恨不得别人都答错题,甚至百般折腾参赛者,而小丫则恨不得让所有答题者都能过关获奖。特别是如果有人第一题就答错,她会善良而婉转地问一句“确定了?”这时,聪明的就应赶紧纠正原先答案。      其实,她从未违规过,但她的表情总是那么善解人意,急人之所急,喜人之所喜。这种很简单的善良,正如阳光,淡淡无香,却可以使一个人变得灿烂起来。      5最讨厌在小超市里选购商品时,有一双眼睛在远处盯着,防贼似的:也不喜欢在货架边,不时地看到“偷一罚百”、“小心你的第三只手”等诸如此类的“警句”。      可不久前,在一家大超市里,我看到了这么一条小提醒每一个角落都在录影中,请美美地微笑!前后两种警告目的都是防小偷,但前者让人看了不舒服,好像见者都有嫌疑,而后者则让你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而这是一种很贵重的派送礼物,它让我拥有好心情。      善良可以是很小很小的琐事,比如赞美一个婴儿、感谢出租车师傅、提醒食客点的菜够了、排队时不紧贴别人身子,看到别人接吻会高兴,看到别人摔了跤不发笑,躬身捡走地上别人随手扔的香蕉皮,车厢里有人吸烟会上前劝阻、电梯里有人放屁不大张旗鼓地掩鼻子……甚至只要一个微笑,因为那是种可以看到的香味。善良不只是一种本性或愿望,它更应是一种修养,滋润自己的心灵,美化别人的生活。

花儿不会介意

 最近我去拜访了一位朋友。她带我参观了她的花房,在那里我遇到了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花,那是一株开得正艳的七彩金菊。令人吃惊的是,这株美丽的金菊竟长在一个锈迹斑斑的旧铁桶里。      我心想,这要是我的花我一定把它种在最好的花盆里。可是朋友的话让我改变了想法。“种花的罐子用完了,”她解释说,“这株金菊将来一定会艳压群芳,我想它是不会介意在这个旧桶里开始它的成长之旅的。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把它移到花园里去。”      听了朋友的话,我静静地笑了,脑海里出现这样的情景:花园里,一株格外美丽的金菊傲然怒放……       ——重要的不是我们从哪里来,也不是我们现在的位置,而是我们将去向何处

把护栏变陌生

新西兰有个轨道安全基金會,近几年因为铁路事故频发而苦恼不堪。他们经过调查后发现,发生多起铁路事故的原因,居然是“人和列车抢时间”。原来,这些人经常穿越铁路,他们因为太过熟悉要走的路,一到铁路前的闸口护栏处,就会不自觉地计算时间,好抢在列车前过铁路口。      如果把护栏变得陌生一点,是否能减少事故呢?因此,基金会设计了一款可以变换的护栏。这款护栏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根粗竖杆连着两个可旋转的U字形栏杆。每处铁路闸口前,放置六个这样的护栏,一边放三个,这样,工作人员随意旋转每个护栏上的两个U字形栏杆,就能排列组合出多种样式的通道。      当护栏不再一成不变时,人们通过闸口就会重新去思考:今天这条路该怎么走?如此一来,铁路事故发生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把问题简单化,但对于安全问题,有时稍稍把它复杂化,效果反而更好。同样,面对人性中不可避免的投机一面,有时不妨让操作复杂一些,这样对人性的管理反而会变得简单。  

若不能释然于怀,一定要反唇相讥。      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讲话艺术的,对于一些笨人的“无心之失”,可以立时纠正,若是能真正做到释然于怀,完全不在乎的话,自然也可以置之一笑,不必去教对方变得聪明一点。      对于故意的讥嘲,或是酸溜溜的冷言冷语,或是不怀好意的攻讦之类,情形也大略相同,除非是真正的不以為意,全然不当作一回事,可能一笑置之。若是心中耿耿,甚至生气,或是生气的时间会相当长,那就千万不能为了表示风度,或是为了碍于环境,或是为了种种其他原因而忍下来。      忍了下来而生气,那就是苦了自己,大可不必。所以,遇有人恶言相向者,一定要反唇相讥,而且不必留什么余地,一点也不必忍。越是忍,说恶言的,越是得寸进尺,绝不会收手的,反倒是反唇相讥了,恶言者才会知难而退,不敢造次——万试万灵,保无一失。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种态度,十分之对。忍了之后会难过,就绝不可忍。若是根本不会难过,也就无所谓忍了。      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遇到不讲理的人。我们以礼待之,他却得寸进尺。对于这种人,不如“反唇相讥”,既能免受冤枉气,也能让对方的不良行为有所收敛。有时,一味忍让不一定是良策,万事有利有弊。   

人生一壶水

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带弟子们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把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便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答:“是君子放在座位上用来警惕自己的酒壶。”      “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转头对弟子们说道:“快去取清水来,灌进这把酒壶里。”弟子舀来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观看。只见注水不多时,壶开始倾斜。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注入,水刚满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齐抬头看着孔子。      子路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其中可有道理?”      孔子对大家说:“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物啊!做人的道理,也同这把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谦虚礼让;勇敢孔武,要警惕内心的怯弱;富庶强盛,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截长补短,也就是这个道理。”      起初,我深以为是,想,古有警枕,鲁君有警壶,人们总是用各种器物来告诫自己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明智,通达。      再细想,人生一壶水,与壶有关,而与水何尝无关?      初来世,壶中必是空空如也,人生之水需要慢慢蓄积。随着岁月增长,壶中的水亦不断注入,这是活水,有水来则有水去,常换常新的水,才使这壶水保持永远的新鲜,不会过期变质。一如知识、思想、见识、阅历、经验。      在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壶中也积聚更多旧观念、旧习气,如水垢沉淀太多不除掉,最后只能使容器越来越小,甚至有堵死壶口的危险。      人生一壶水,努力使自己内涵丰富的同时,也努力使这盈盈一水供人解渴,给人力量,不断外溢,满,是为了不满。      若如此,何惧其满?水,不是单使壶满,而是用来利人,该用则用,时换时新。      聪明博学,要给人以智慧启迪,不怕懂得太多,只怕懂得不够。功高盖世,授人以艺,不怕青胜于蓝,只怕后人不会。勇敢孔武,富庶强盛,若能兼济天下,善莫大焉!      人生一壶水,与壶有关,更与水有关。  

受用一生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令人深思。      圣诞节临近,美国芝加哥西北郊的帕克里奇镇到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      正在读中学的谢丽拿着一叠不久前收到的圣诞贺卡,打算在好朋友希拉里面前炫耀一番。谁知希拉里却拿出了比她多十倍的圣诞贺卡,这令她羡慕不已。      “你怎么有这么多的朋友?这中间有什么诀窍吗?”谢丽惊奇地问。      “诀窍吗……就是要学会真诚、热情地欣赏别人。”希拉里给谢丽讲了两年前她的一段经历——      “那是个春天,一个暖洋洋的中午,我和爸爸在郊区公园散步。在那儿,我看见一个很滑稽的老太太。天气那么暖和,她却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仿佛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我轻轻地拽了一下爸爸的胳膊说:‘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多可笑呀。’      当时爸爸的表情显得特别的严肃。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你不会欣赏别人。这证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少了一份真诚和友善。’      当时我觉得爸爸有些小题大作了,就很不服气地问爸爸:‘你难道不觉得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很可笑吗?’      爸爸说:‘和你相反,我很欣赏那位老太太。’我听了以后惊讶极了。      爸爸接着说:‘那位老太太穿着大衣,围着围巾,也许是生病初愈,身体还不太舒服。但你看她的表情,她注视着树枝上一朵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生动,你不认为很可爱吗?她渴望春天,喜欢美好的大自然。我觉得这老太太令人感动!’      这时,我仔细地看了一下,那位老太太确实像我爸爸说的那样,眼睛中闪动着某种渴望,荡漾在她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她内心的喜悦。      爸爸领着我走到那位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春天时的神情真的令人感动,您使春天变得更美好了!’      那位老太太似乎很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她说着,便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甜饼递给了我,‘你真漂亮……’      事后,爸爸对我说:‘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优点。当你这样做了,你就会获得很多的朋友。’”      听了希拉里的故事,谢丽深受感动和启发。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是一年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日子。这天,希拉里正在家中忙着布置圣诞树,满脸惊喜的谢丽突然跑了进来,紧紧地抱住希拉里,说:“谢谢你,今年我收到了82张圣诞贺卡,比去年的10倍还多!”      “再算上我这一张!”希拉里将一份印刷精美的贺卡递给了谢丽,上面写着这样的话:欣赏是架起友谊的桥梁,愿你我都能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      希拉里一直牢记着父亲的教诲,从中学到大学,直到走向社会,她的人缘一直都很好,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是大家围绕的中心,直到今天,她仍然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关注的风云人物。      其实,欣赏决不只是表面上简单地赞美别人,更是一种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美好心灵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只有拥有春天般美丽心灵的人,才会真正领悟到春天的美丽,心中有阳光,眼前才会亮。纯洁的思想,可使微小的行动变得高贵。      学会欣赏别人,就会养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你受用一生。有道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