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Subscribe
5托管人饭店
5托管人饭店
0x9482
Entries
Collection
Subscribe to 5托管人饭店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Subscribe
Subscribe
用开满鲜花的眼睛看世界
5托管人饭店
August 27
著名散文家林清玄说过一个小故事。在某次演讲会上,有位听众十分不解地问:“林先生,我观察了许久,发现在场听您演讲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长得十分美丽。请问是美丽的人特别爱读您的书,还是因为读了您的书才变得美丽?” 林清玄停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这不奇怪呀。那是因为你带着一颗美丽的心去看他们。就像现在我们看你,你也是十分的美丽!” 因为带着一颗美丽的心!多美好的句子。 在《中国当代画家作品集》里收录着一副名叫“荷魂”的绘画作品。这幅作品刚劲简洁,寥寥数笔便把荷的高贵自强,百折不挠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该作品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它的作者就是中国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盲人书画家沈冰山!人们纷纷好奇看不见色彩的他是如何完成这一幅幅让人惊艳不已的作品?沈冰山只说了一句话:“只是因为我有一双开满鲜花的眼睛!” 拥有一双开满鲜花的眼睛,那么你看到的将是繁花似锦、花香摇曳的美好。 俗话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便对你笑。不管你是一路风平浪静还是风雨兼程,不管你是处于顺流还是逆流,也不管你是经历光明还是黑暗。唯一决定你生命风景的就是:你是否带着一颗美丽的心,用一双开满鲜花的眼睛去看世界!
Mint
斗气不如争气
5托管人饭店
August 11
那天,看到肯尼迪家族教育子女的一句家訓:考第一的人,永远不会被无视。 真好,真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这样劝导孩子。如果不是富二代,也非官二代,能力差不多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被尊重的方式了。更何况,千金总有散尽的一天,权力终有旁落的一天,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消散,能力却始终不败。 世俗的社会并不会因为你没本事,而宽免你和怜悯你。敬畏和仰望有能力的人,是人之共性。共性的意思是,这些事放在你身上,你也会是这个德行。世俗的价值观仅仅是不免俗,但不低俗。自己活得窝囊,就不能怪世事和人情了。要想让别人看你的眼神抬高一寸,你需强大到一尺甚至是一丈。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是能力征服得到的,不是乞要而来的。 嘴皮子上故意凌厉的人,内心一般虚弱。
Mint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
5托管人饭店
August 06
我做的事情很有意思,每天大江南北的热心人将励志故事丢给我,我负责审核它们是否能够起到使大部分读到的人都激昂澎湃地想要做一番事业,或者能否拯救一些失恋、失意以及失落的心。 励志的名人、草根、英雄们用各自不同的故事展示着他们的人生,或许他们想说“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快来看我走的路线啊,你也可以。事实上,谁的成功能被轻易复制呢? 有一类故事说,某人在失误中发现了商机,或者科学家由于误差创造了人类大发现。生活里,我们每天都会犯各式各样的错误,多得叫人烦躁甚至抓狂,哪有心思去想什么大发现?如果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还是你,成功者还是成功者,故事永远只是故事。 更多的一类讲某人贫困潦倒,但志向不改,通过自己的恒心终于天降奇遇,稳准狠地抓住了机遇并开创新天地。每当看完之后我都热血沸腾,就像看壮丽恢宏的电影大结局。慨叹对方的坚持与幸运的同时,总会反观渺小的自己。为什么我不这么坚强?为什么我没有这个运气?甚至于感叹为什么我没有经历过这些挫折与成功。之后很可能是自我防卫般的条件反射,给自己找几个台阶下,我之所以没有那么辉煌的成功是因为经历平淡,之所以没有决心与毅力是由于缺乏锻炼……人啊,就怕这种文过饰非。 还有一些这样的故事,它们情节跌宕起伏,看上去光怪陆离,虽是事实,看上去却缺少现实性。好假啊——我们看了会大呼一声,然后忽略掉故事本身的意义。对于这样的故事的确无可奈何,有时生活本来就比戏剧还要戏剧化。 而有一类故事,我笑称它为“最后的半个烧饼”。一些名人伟人在经过大师的点拨、棒喝,或者路人不经意的一句话的提示下,顿时开了窍,从此踏上一条金光大道大展宏图。或许我们看完这类故事,会想我就等这叫我质变到量变的情节发生了,这完全是现代版的守株待兔。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师的质变是由于量变的稳扎稳打而成的,导火索不过是一个触点而已。《百喻经》里有段小故事叫《欲食半饼》,此人吃到第六个半烧饼的时候吃饱了,痛悔早知道就只吃最后的半个烧饼了,白浪费了前面六个。我们在笑这个愚人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或许也常犯此类错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守护得坚不可摧,就是多伟大庄严的故事都无法撼动他。哲学家奥修说过,要做一个“脆弱的人”,这个“脆弱”便是指心灵的开放程度。一颗完全“脆弱”的心就如一张白纸,能接受任何的涂鸦创作。《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有一颗“脆弱”的心,到了每个师父那里都是无知愚童,笨是笨了点,但总比“自我”强大的徒弟可教。哪个师父是傻瓜,会认笨人为徒?反过来说,哪个师父都是精明人,知道这“脆弱之心”最珍贵。物理学上有个词叫“内应力”,物体由于外因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每个人心里都有内应力,这种力越大,心灵城池的守卫就越严密,就越缺少“脆弱之心”。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故事,也不缺少感动。缺少的是,感动之后的行动力。有了知,而无行,知识永远是知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
Mint
收获的人生总是有备而来
5托管人饭店
July 31
那时,山里还出没着很多野兽。村里的猎人捕获猎物最常用的工具是兽套,他们在猎物经常出没的草丛间、树林里埋下兽套,猎物一踩上它,腿就会被牢牢地夹住,挣脱不得,从而被猎人们手到擒来。 爷爷是村里最有名的猎人,每天都是他捕获的猎物最多。一次,我问爷爷:“你是村里捕猎的第一高手吗?”“不是。”爷爷说。“那为什么你每天捕获的猎物,比村里的任何猎人都多呢?”我不解地问。“爷爷捕获的猎物多,不是捕猎的技术比他们高,而是爷爷放的兽套多,别人放一、两个兽套,我就放三、五个兽套。每个兽套都可能捕获一只猎物,兽套放得多,捕获猎物的可能性也就越多。”爷爷说,“孩子,爷爷靠的就是多放几个兽套的窍门,而比别人捕获了更多的猎物啊!” 爷爷说的“多放几个兽套”,不就是多准备几份备份么?人生的备份准备得越充足,人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人生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从爷爷的捕猎,我想到了父亲的魔术。小时候,看父亲表演魔术,总认为父亲无所不能,想要什么就能魔幻般地变出什么。 一次,父亲带我去登山。途中,我又饥又渴,便想要父亲变出苹果来,父亲却说他不能变出苹果。我认为父亲是在撒谎。我曾见过父亲在台上表演,想变什么就能变出什么,彩带、苹果、鲜花、鸽子……应有尽有,好像他那神奇的帽子里、衣袖里,有着无限的宝藏。 “孩子,真的,我真变不出来。”父亲极认真地对我说。“在台上表演,你怎么变得出来呢?”我委屈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在台上表演能变出苹果,那是因为,我在后台就准备好了苹果。”父亲解释说,“孩子,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无论做什么事情,你想要什么,你就得先准备什么,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 想要什么就得先准备什么,父亲的话,道出的不只是魔术表演的奥妙,更是阐释人生成功的秘诀所在—收获的人生总是有备而来。
Mint
自由自在
5托管人饭店
July 28
每个人都可有自由自在的人生,都可活出一番大境界。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用眼睛看得见的,比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日月星光;还有一样是眼睛看不见的,比如思想、智慧、情绪,需要用心才能觉察。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到杨万里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需要几分性情和天分的。 其實,人之最大的不自由,是心灵的不自由。如果心灵没有达到自由的境界,身到何处,也是不自由。可怕的是看不透生活,可悲的是在失败中不能自拔。而一个智者,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一个智慧的人,活在自己自由自在的心境里。“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人生一场,有几人懂你?又有几人知心?二三莫逆友,三五知心人,已是一生福分。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孤独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锢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诋毁自己。 做事讲究的是“事来心应”“事去心止”。“事来”,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应从容应对。“事去”,只要事情做过了,不论好坏都已过去,不管高兴或悲伤都已无益,就应做到“心止”。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我们的人生,就是自由自在的了。
Mint
导演掌声
5托管人饭店
June 15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是公认的“悬念大师”,他的作品多以紧张和恐惧为主题,悬念重重,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由于他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希区柯克去世后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 希区柯克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系列剧,其中《39级台阶》、《后窗》和《精神病患者》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但大导演有个奇怪的习惯,他从来不到电影院看自己的影片,就连首映式也不例外。 在一次采访中,有个记者问希区柯克:“您从不到影院看自己的电影,难道不想知道观众们的反应吗?不想听听他们的尖叫和掌声吗?” “不,不需要,”希区柯克回答说,“拍片的时候,我看到的不是拍摄现场,而是坐满观众的电影院,每一个镜头都是为了控制他们的尖叫和掌声而拍的,所以我早就知道他们的反应了。” ——你惟有胸有成竹,才能导演好你的人生。
时间改变了友情
5托管人饭店
June 11
和好朋友渐行渐远,是什么感觉? 那就是——我妈问我“那谁谁谁最近怎么样了”,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啊”的感觉。 那就是——以前提到她,总是说“我闺密”,现在提到她,只能说“我以前有个同学”的感觉。 我们曾经许诺,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曾经幻想,为我们的孩子指腹为婚。我们还曾经约定,要是我们老了,就一起去住养老院,风烛残年。 没有翻脸,没有交恶。我们就这样,慢慢地,从无话不说变成了无话可说,从互相羞辱之交变成了点赞之交,最后变成了连点赞都显得不太合适的状态。 我们得学会接受,有些感情就是阶段性的。然而哪怕再不相见,我还是会记得你的美好,记得你曾经教会我的那些事。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个白羊座的女生。我和她每天一起看《童话大王》,一起沉迷于里面的故事。 那时候,我妈给我买了辆自行车,粉色的,超级拉风。我骑着自行车和同桌一起去新华书店买词典,买完了出来,发现自行车不见了。我很惊慌,天哪,怎么办啊。同桌让我千万不要着急,她结合了当时的环境和所有的条件,冷静地给我分析,结论是:一定是别人认错了,把我的自行车当成自己的骑走了。 我觉得她说的好有道理啊。我们两个在原地,很安心地,站在冬天的寒风中,从下午5点,等到晚上8点多。 那时候我妈纳闷,买个词典怎么这么晚还没回家呢。于是来新华书店门口找我,看到我们两个,问了下情况,劈头盖脸骂了我一顿。 我妈说:“你傻不傻啊,明显是自行车被偷了啊,还站在原地等,等个屁啊。”事后同桌还是表示不太相信,也许有好人呢。 我和她很多年没有联系了。听说她前年还干过一件蠢事。某天她在一家咖啡厅,一个女孩自称是大学生,给她看了学生证,找她借50块车费回学校,还郑重其事地跟她要了地址,说要汇款还给她,她就借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么俗套的骗局,她都能上当。 听了这个故事,我却特别安心。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这样,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有些美好的东西,是永恒的。 世上有骗子,也有天真烂漫的她。她让我相信美好,以及相信白羊座是好人。 初中的时候,班上转来了一个石家庄来的女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把我的名字都念成“儿”化音。她也是“哈比族”(《魔戒》里虚构的一个族群,身高比正常人类矮),所以一来就注意到了我和三个闺密组成的“哈比小团体”。她直接跟我们说:“我可以做你们的好朋友吗?” 当时我们真的惊呆了,她怎么这么直接啊。然后我们就成为好朋友了。 有一次我们吵架,一般来说,吵架了,如果想跟对方和好,我们就用暗示的方法,避重就轻嘛。比如问,要不要去小卖部买东西吃?或者,放学一起走吧,就算是和好了。不用说“对不起”,也假装之前的别扭没有发生过。 然而她不。她会很郑重地跟我道歉,说对不起,说之前她做错了。她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可以这么认真地说出对不起的人。 此后,每一次我没有勇气说对不起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女生用普通話说对不起的诚恳的模样。 蔡康永曾经说过一段话:“好朋友就是把好东西带到我们生命里来的人。” 也许,曾经的好朋友现在已经跟我们毫无交集,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时间改变了友情。但是,曾经的好朋友带给我们的那些美好的记忆、美好的习惯、美好的价值观是无法改变的。
砍倒心中的那棵苹果树
5托管人饭店
June 08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每年都会结一些果实,到了秋天,把这些果实采摘下来卖掉,恰好够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用。后来,这家的主人老了,临死前把儿子叫到身边,对他说:“我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只能把这棵苹果树留给你,你好好照管它,以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父亲去世后,儿子继续依靠这棵树生活,但所得也仅够温饱,所以他渐渐地就不满足了,想要去大地方闯荡、挣大钱。可是他又犹豫不决,因为毕竟这棵树能保证他衣食无忧地生活。几年来,他每天都被两难的选择折磨着,终日痛苦不堪。终于有一天,他拿起一把斧头,把那棵苹果树砍倒了,这样他就别无选择了,只身到一座大城市寻找出路去了。 他先在一家饭馆找了一份跑堂的活儿,他的职责不过是招呼客人、送菜、倒水,非常简单乏味,但他干得很认真,一边干一边学,学老板的管理方式,有时还去后厨跟大师傅学做菜。他在那家饭馆干了三年,手头有了一些积蓄,而且也学会了开饭店的一套管理方式,他就辞职了,在另一条街上租了个门市,自己开了家小饭馆。因为路子熟,加上待人热情,所以他的小饭馆生意很火爆。又过了两年,他手里的资金充足了,就在城区的中心地带开了一家酒楼,生意更加火爆,不出几年,他就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富翁。 后來,当他谈到自己的成功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我不下决心砍倒那棵苹果树的话,那么我现在还是个守着一棵苹果树过着刚够温饱日子的农民!” 他的经历,使我想到了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这位同学毕业后分到了乡农机站当了一名技术员,属于半事业单位,每月开一千块钱工资,和那些分到企业遭遇下岗的同学比算是幸运的了,但结婚之后,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他挣的那一千块钱就常常让他捉襟见肘。他也想不要这份工作了,去南方闯荡一番,或是去大城市自己做点生意,改变一下经济状况,可他又担心走出去一旦失败了,就连现在这份工作也没有了,因为好在现在还有一千块钱的收入保障啊!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他还在那一边苦守着拮据的日子,一边内心挣扎着要不要出去闯闯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这样一棵苹果树,它伸出了长长的树枝,拴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想要自己干一番事业,又舍不得安逸舒适的生活……有舍才能有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砍倒心中的那棵苹果树!
少一点“少”多一点“多”
5托管人饭店
June 02
MBA课程上,两位特约来宾正分别用20分钟说明什么是“好的领导”。 来宾之一是位年轻人,是该课程去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学生;另一位则是大家都认识的企业名人,学历只有高中毕业,约莫60岁。教授要求同学们比较这两人的差异。 第一名的毕业生在短短20分钟内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领导经验,这五人包括通用电器公司的杰克·韦尔奇、英特尔的安迪·葛洛夫、管理泰斗彼得·杜拉克与台湾的郭台铭和张忠谋。听来似乎这五人的领导方式便代表着好的领导。 年轻人讲完后,很有信心地将麦克风交到这位企业名人手中。企业家微笑着说,他本来可以用六个字就说明什么是好的领导,但是怕教授和同学说自己在浑水摸鱼,因此必须把六个字讲成20分钟,希望大家将来不要学他把领导复杂化了。企业家是这么说的:“在我40年的职场岁月中,只是不断地想做到一个境界:那就是如何让别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出于‘心’甘情愿,而非出于‘薪’甘情愿。虽然只差一个字,我却练习了40年。 “在我刚毕业,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我练习的第一件事是‘少不,多是’,也就是我从不会去问公司给的任务有多困难,我只问自己要如何去完成。练习久了,就感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长。 “后来变成了初层主管,我练习的第二件事是‘少说,多听’,也就是可以听的时候我绝不开口,让自己不断学习如何掌握重点与分析逻辑。练习久了,自然学会以后讲话只需讲重点的智慧。 “当成为中层主管后,我练习的第三件事是‘少我,多你’,也就是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凡事以别人的角度来想。练习久了,自然培养出更大的雅量。 “成为高层主管时,我练习的第四件事是‘少旧,多新’,也就是我不再重复做已经成功做过的事,否则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练习久了,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创意。 “最后当自己变成了老板,我练习的第五件事是‘少会,多读’,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从什么都不会的阶段再要求自己,有空自己多阅读,书读多了,自然会看到自己还有很多本该谦虚的地方。”
View More E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