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初探
December 7th, 2021

一、从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世界客观存在,并且能够被人类的思维认识。但是,意识对存在的反映并不一定正确与全面,而有可能是歪曲或错误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头脑与事物相互作用的产物,所有的知识、见解、理论、观念作为意识的建构,都具有主观性,与事物的真实状况有所差距和出入。我们能够认识世界,但我们认识到的不一定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真理具有相对性,知识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否定独断论的思维方式,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各种思想及学说持既勇于怀疑、又开放包容的态度。

二、由于身体的素质、生存的环境、成长的经历不一样,个体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各各不同,所以世界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活在他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里。外部事物经由感觉传达到头脑之后,要经过内在的意识结构的加工改造,因此意识对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意识结构随个体的成长而逐渐建构形成并不断变化,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认知事物的角度与程度。

三、把认识论的唯物主义与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区分开来,承认世界客观存在,但对客观存在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不作定论,而是随人类科学和认识的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与转换。任何思想理论都在特定环境、具体条件下为了达成某些目的而产生,因此总具有工具和假说的性质。在此前提下,重新看待上帝、灵魂等观念,可以把它们视为一种科学假说或譬喻象征,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遵循逻辑理性的原则。

四、任何事物必须通过感觉经验进入人的内心,才能被人认识;这决定了我们所知晓的一切,都带有主观性的色彩,都是意识的能动构造——从这个角度而言,万事万物都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意识内在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意识的对象或内容,即现象事物;二是意识的结构,即随人的成长逐渐形成的认知范式、情感反应方式等心理模式;三是意识本身,即心之本体,我们与生俱来的能知的“觉性”。由于理性认知的不确定性,可以对一切概念、判断及推理的结果进行存疑和悬置,回到纯粹的感觉经验,返观内照,体验意识之本质。此即心外无物、万法唯心的奥秘,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因此有其合理性。

五、认识总是人的认识,没有纯客观的知识,我们对事物认知的程度与个体自身的因素密切相关。人不能总是向外探求,必须使自身的成长达到相应的程度,才能更深入、更真实的认识万物。如果说科学是面向外部事物的学问,那么,人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关注内在身心,自我反思,自我提升。但理性并不是人的唯一,人还是一种非理性的动物,因此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心理、身体、行为等都能成为人学的研究对象或省察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使个体在认识上达到觉悟,在精神上获得自由,在生活中体验幸福。

六、人是有意识能力的精神能量体,意识是人最本质的特征之一。精神是客观的真实存在,具体表现为意识、潜意识、情感、心理能量、生命力的运行,直接关系到个体的身心状态。偏执、错误发展的认知和心理,有违人的本性,会妨碍精神的成长,形成身心疾病。心理疾病的实质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方式和心理模式,从而构造了一个真假不分的内在世界,执著于片面、虚妄的思想观念,心理能量形成了僵化、固定的运行机制,精神不能与外界正常联系与交流,进而导致心灵的烦恼痛苦及身体的不适。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病,则是意识的沦陷,自由的丧失。

七、一个人的成长有无数的可能,他既可能成为学者、政治家、商人、也可能成为坏蛋、罪犯;或成为普通人、成为圣贤、成为神经症患者。这不仅由外在环境、社会关系所决定,个体意识的自主选择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错误的选择,会使人的身心背离自然本性,走向偏执与疾病:自恋、乱伦固恋、虐待、恋尸等都是心理疾病的恶性形式,发展到后期在个体身上会表现为“衰败综合征”。但通过有意识的自觉努力,我们能够使个体精神自然发展,健康成长,克服心理障碍与疾病的威胁,走向幸福与成功。

八、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社会的发展与个体成长相类似,可能朝健全、和谐、进步的方向发展,也可能趋向偏执、混乱和倒退。社会同样会患病,使生存于其中的人普遍异化,出现群体自恋、奴役虐待、大规模杀戮等邪恶现象。群体意识自觉不自觉的选择与努力能够有力的影响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参与历史进程的塑造。近现代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社会演化的最高阶段,也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当特定社会面临危机时民众的集体选择,体现了人类的文化自觉和集体意志的力量。但是,由于人的知识与理性的局限性,意识对社会的改造不能任意妄为,必须尊重科学,符合自然规律。

九、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类有着共同的整体利益。必须相互交换才能生存与发展,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所有人的利益从根本上统一,这是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道德与法律的产生,在于保障交换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所以市场经济与法治不可分割,是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一部分人特别是强势集团的贪婪与短视,采用暴力手段打破社会正常秩序,侵犯、掠夺他人的利益,一部分人沦为另一部分人的工具,贫富分化严重,形成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国家政权通过意识形态的欺骗把这种关系合理化与固定化,从而导致社会的偏执发展,造成社会成员的普遍异化。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塑造密切相关,因此人的解放与社会变革互为因果,推动社会进步才有个体的自由与幸福。

十、社会的发展可以类比人的成长:官方的意识形态、政策方针相当于主观意识,民间思潮、百姓呼声相当于潜意识,经济财富相当于精神能量。意识要与潜意识协调人格才不会分裂,同样政权必须与民众保持联系交流的畅通社会才能稳定。个体要善于蓄积和运用精神能量,不能胡作非为违背本性,身心才能健康;同样政府应当无为而治,谨守法度,社会财富才能可持续的增长。而定于一尊、排斥异端的意识形态会压制自由思想,塑造出同质化的精神模式,以致严重阻碍人的创造性,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必须坚持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创建出真正的和谐社会,才能最大程度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

Subscribe to 孤星战士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孤星战士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