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和网络经济研究中,“正反馈的协调博弈”(positive‐feedback coordination game)最早由 Katz 与 Shapiro 在 1994 年提出,用以描述网络产品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迅速崛起:当用户数量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平台价值会呈指数式增长,吸引更多用户,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Metcalfe 定律进一步指出,网络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这一原理在 VHS 战胜 Betamax、Windows 击败 OS/2,以及 Facebook 挥别 MySpace 的历程中屡见不鲜。 回到加密 Launchpad 赛道,Pump.fun 靠“一键发币”在早期吸引了大批投机者,完成了初次用户聚合,但由于缺乏持续激励与社区治理,其用户热度很快遇冷,难以形成第二波、第三波正反馈循环——项目方和韭菜都转向了更有前景的平台。 与之相对,LetsBONK.fun 自今年 4 月上线起,就深度植入了启动并维系正反馈循环的“四大引擎”——
极简发币体验吸引首批用户;
DAO 治理与回购销毁共同创造并锁定长期价值;
跨链布局带来新一轮用户触达;
生态回馈增强底层网络。
正是凭借这条“首批用户→价值创造→更多用户”的闭环,经过三个月的发展,LetsBONK.fun 终于在市场份额上实现对曾经行业龙头 Pump.fun 的全面超越。
第一环:吸引首批用户——低门槛与信任保障
要启动“先有用户→价值创造→更多用户”的正反馈闭环,第一步就是迅速聚拢那波关键用户。LetsBONK.fun 凭借极简的发币流程,把参与门槛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只需三步——点击“Create Token”、填写基本信息,再定义发行总量,就能完成一次公平铸币,不需要任何编程或合约部署经验。
这种“傻瓜式”体验不仅让新手毫无顾虑地上手,也让那些厌倦复杂 UI 和多重授权流程的资深用户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平台从一开始就通过链上公平铸造和零私募、零团队预留的承诺,搭建起了信任的护栏:所有代币创建记录和手续费流向,都能在区块浏览器里一目了然,无需去问客服、也不用担心后台操作。
在这一环节,Pump.fun 虽然同样提供了便捷的发币渠道,但缺乏对“公平性”和“透明度”的深度保障,用户更多被“先到先得”驱动,一旦错过就无机会回头。反观 LetsBONK.fun,通过极简 UX 与信任机制的双重加持,成功在短短几周内吸引了高达数万名核心用户,为后续价值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环:价值创造——多维激励与生态建设
吸引了第一波用户后,LetsBONK.fun 的目标并不是坐等热度散去,而是通过一系列多维激励和生态回馈,让参与者切实感受到持币与贡献的双重价值。首先,平台内置的 1% 交易手续费回购并销毁机制,就像一台自动增值机器:每当用户在流动性池中交易,系统就会拿出一部分 BONK 进行市场回购并永久销毁,动态收紧总供应。这不仅让 BONK 价格具备“通缩驱动”的长期韧性,也给持币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支撑——他们看到自己的代币因回购而变得更稀缺。
与此同时,平台将交易手续费的一部分直接反哺 Solana 生态:资金分配至 BONKsol 验证器,以此提升网络安全与可用性;另一部分投向开发者基金,用于资助孵化优质 DApp 和工具。这样一来,LetsBONK.fun 不只是一个发币场所,更在助力底层网络与上层项目的双向成长,让社区成员成为生态共建者,而不仅仅是简单的 token 持有者。 最后,丰富的社区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价值创造闭环——包括空投奖励、质押分红以至即将推出的 NFT Launchpad 资格。每一次参与投票提案、提交改进建议,甚至只是积极宣传,都可以获得相应回报,形成“做贡献→获回报→更愿意做贡献”的良性循环。正是在这股多维激励+生态建设的合力推动下,LetsBONK.fun 不断提升自身价值,也为后续“更多用户→更大网络效应”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环:爆发增长——网络效应实战落地
在前三个月的累计发币和功能打磨之后,LetsBONK.fun 迎来了真正的“爆发增长”阶段——
-180,000+ 枚新代币已被创建
平台自 4 月上线至今,已有超过 180,000 支项目借助 LetsBONK.fun 一键发币,覆盖从社交实验到 GameFi 玩法的海量创意。
-实打实的回购与销毁
以 7 月 2 日的日交易量 $933M 为基准:
1% 交易费 → $9.33M 手续费收入
50% 收入用于回购并销毁 BONK
当日有 $4.67M 等值的 BONK 被永久销毁
15% 收入用于 BONKsol 质押
$1.40M 被用于质押 BONKsol,增强 Solana 网络安全
7.6% 用作 GP 储备
$0.71M 作为风险与流动性储备
7.6% 用于招聘与开发
$0.71M 支持团队扩张及新功能开发
4% 用于 SBR 社区回馈
$0.37M 用于支持 SBR 相关项目
4% 用于 BonkRewards 持币激励
$0.37M 奖励长期持有者
4% 用于市场推广
$0.37M 用于平台品牌与用户增长
这份收入分配图清晰地展示了:一半的手续费都被用来收紧市场供应,这意味着当下每一位 $BONK 持有者都因代币总量的持续减少,获得了实质性的价值提升;同时,另一半资金则以多元化的方式反哺生态与社区,确保了网络安全、项目孵化与平台长期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当下每一位 $BONK 持有者的资产价值,都因“供给端收紧”获得了自然的、实质性的提升——平台销毁力量已对抗通胀,让 BONK 真正成为稀缺资产。
-敢于实操的社区回馈:$USELESS 案例
为支持社区孵化项目,LetsBONK.fun 在市场上回购了 $600 K+ 等值的 $USELESS 代币,专门建立了项目金库,用于推动该项目在 Tier 1 交易所的上币和推广。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平台“敢于拿自有营销经费来实打实支持社区”的决心,也让社区成员切实感受到:在这里,贡献者不只获得“表面流量”,更能拿到“真金白银”的扶持。
正是这条从“180,000+ 发币 → 海量交易与激增交易量 → 每日 $4.67 M BONK 销毁 → 用户价值提升 → 更多优质项目入驻 → 再次吸引新用户”的完整正反馈闭环,让 LetsBONK.fun 在 Launchpad 赛道实现了对 Pump.fun 的全面超越,也奠定了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持续放大正反馈——跨链布局与生态联动
保持正反馈的持续放大,不仅靠已有机制的深耕,更需要不断拓展新场景和新用户。为此,LetsBONK.fun 正在通过跨链桥接(以太坊、Base 等)将 BONK 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使得原本局限于 Solana 的流动性得以在多条链上汇聚,进一步强化网络外部性。同时,即将上线的 NFT Launchpad、GameFi 模块和DeFi 协议集成,将更多元的使用场景纳入生态,让社区贡献者和新项目方都能在同一平台内获得一站式服务。随着跨链交易和多样化应用落地,用户与项目方在 LetsBONK.fun 上的互动将更频繁、更深入,正反馈闭环便会不断加速——每一次新增流动性,都在为平台注入新的活力,每一次生态回馈,都在为用户与项目方提供更多决策与价值创造的机会。最终,这种跨链+生态联动的全链格局,必将把 LetsBONK.fun 打造成一个在 Launchpad 赛道上无可撼动的真正“循环启动器”。
尽管 LetsBONK.fun 已成功在多项指标上超越了 Pump.fun,但它的可持续性仍需市场进一步检验。接下来值得关注的几个维度包括:销毁力度能否保持于高位以持续收紧供给?跨链桥接与 NFT Launchpad 的落地能否带来新的用户增量?DAO 提案与投票的活跃度能否真正反映社区意志?以及更多优质项目能否持续选择在此首发?只有当这些环节经受住时间和波动的考验,LetsBONK.fun 才能真正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