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盔甲有好感
盔甲有好感
0xd8EF
Entries
Collection
Subscribe to 盔甲有好感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Subscribe
Subscribe
让生命沉浮激荡
盔甲有好感
August 27
有一远方朋友,熬得一手上好的奶茶,在当地算得上小有名气。有一天,我出差顺便去拜访他,并跟他说只能呆一会就走。朋友说:“喝了茶再走,很快的。”说罢,忙不迭地抓起一把茶下锅,匆匆忙忙地煮了沸,兑了奶。然后给我盛了一碗。我一喝,寡淡无味,也没说什么,喝过几口后,便起身谢过走了。 不一会,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天的茶没煮出味道,真不好意思。时间太短了,你走后,我熬了一会,才将味道熬出来,跟以往一样醇香。看来,煮茶是急不得的,夹生茶的味道确实不好。以后你若来,不要急着走,慢慢聊,慢慢熬,包你喝出真味。” “夹生茶!”他的话给了我一分心灵的震撼。在奶茶之外,其他的茶何尝没有这样的情况。不然就不会有“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的说法了。茶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付出,没有丰富的生活历练,没有经历过离合聚散,又怎能拥有一场可资咀嚼、可资回味的人生? 记得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职场失意的年轻人,找到老和尚,沮丧地说:“像我这样的人,活得太过不堪,真是没希望了。”老和尚听后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不一会,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老和尚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喝了两口,眉头轻锁,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都没有呀。”老和尚笑笑:“这可是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 老和尚又吩咐小和尚:“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沸水送来后,老和尚另取了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年轻人俯首去看,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一丝丝微妙的清香袅袅溢出来。年轻人伸手去端那个杯子,老和尚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些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沉沉浮浮得更显杂乱无章,与此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在禅房里徐徐弥漫开来。老和尚如此这般注了5次水,那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 老和尚笑问年轻人:“施主可知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然?”年轻人不假思索,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当然不一样了!”老和尚笑了:“是啊,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怎么会散发它固有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沉浮浮,才释放出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洌’来。” 生活如水,生命如茶。如果生活像一壶温水,生命之茶注定无法释放清香;如果生活像炽热的沸水,让生命沉浮过,激荡过,经受过炙热的考验,才有缘散发出深蕴的叫人心醉的芬芳馥郁。
Mint
只想看看你的假牙
盔甲有好感
August 11
1904年,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接受赫斯特报系的聘请,去远东采访日俄战争的消息。历经千辛万苦,杰克·伦敦终于来到了朝鲜半岛。 有一天,杰克·伦敦来到朝鲜北部一个偏僻山村,准备在这里住一晚。疲惫不堪的他刚刚安定好,一个当地官员来了,他郑重邀请杰克·伦敦去村里的广场,说村民们都想见他。杰克·伦敦非常激动,心想,没想到自己在这异国偏远寒乡也这么出名,看来我的作品真是特别受欢迎。可是,来到广场高坛上,他才知道,围得水泄不通的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是什么著名作家,他们只是对他这个外国人的假牙特别感兴趣,他们想要他当众展示自己的假牙。杰克·伦敦很失望,很不愿意,但他还是站在寒风中把自己的假牙耐心取下,又装上,如此反复多次,延续半个小时。 情况就是这样,别人对你感兴趣的,往往不是你自认为了不起的长处,生活充满意外,就像杰克·伦敦他更不会想到,全球各地的无数读者,竟然是先知道他的“假牙事件”,而后对他的书感兴趣,从而成为这个善良人的忠实粉丝。
Mint
没有时间的两种不同结果
盔甲有好感
August 06
有个人很喜欢绘画,小时候被人称为神童画家,他的心里便有了当画家的梦想。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先是忙于考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忙于找一个好的工作,工作后为了发展还要忙于业务和人际关系,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一天,他找一份资料,不经意间发现了小学参加绘画比赛时得的一摞获奖证书。看着褪了色的证书,想起年少时的梦,他的心不由得一阵悸动。最后他无奈地叹道:我没有时间啊!要不我一定会成为画家的。 有一天他在街上偶遇一个老朋友,那是他小学时美术班的同学,虽然多年没见,他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因为这个昔日的同学早已成了闻名全国的国画大师,他曾在无数报纸上看过他的照片。聊了一些当年的事后,他们都很有感触。 然后这个年轻的国画大师匆匆便告辞了,说:我要回去画画了,没有时间和你多聊了。看着朋友远去的背影,他怔在那里。当年在美术班里,他的成绩远远比这个同学好,可是时过境迁,自己最后成为一个太普通的人了。 命运真是捉弄人,他没有成为画家的理由是没有时间,而他的同学成为国画大师的理由也是没有时间。只是前者是没有时间去为了梦想而努力,后者却是没有时间去做梦想以外的事情,这样就造成了迥然不同的结局。 哲学家费尔德曾精辟地说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5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对于理想来说,只有把它变成脚下的路和生命的一部分,你才能用全部的时间去奔向它,如果你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把梦想挤远,那梦想只能是你怅然回首时一个遗憾的梦。
Mint
用心生活
盔甲有好感
July 31
人是活在心里的。生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心情、心境的优劣。 人生中真正的苦痛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迷漫于日常的悲愁更多是人心在作祟。它污染人的情绪,败坏人的生趣。让人总是陷于追悔、不满、自卑的泥潭,对生活充满怨气,看未来满目恐惧。 人们常常忘记了自己是个凡人。凡人对世事的判断眼光是有限的,他们难以预知未来。凡人对现实的感知更是局限,能够感知当下幸福与现世喜乐的是传说中的神,或者神的化身,那些得道的高僧与先哲。 叔本华说,(凡人的)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 追忆有限的生活,人难道不就是在与无聊与痛苦的搏斗中度过的吗? 既然不是仙,就必须坦然地承受凡人的命运,与其抱怨上帝给你发了一手烂牌,不如去琢磨如何把它打好。 我们可以试着从管理内心开始,把每一天用于追悔昨天的时间,用来谋划明天,尽可能地不去苛责自己的过去。你会发现天空明亮了许多,自己也强大了许多。昨天不可更改,而明天总还充满可能。 凡人与圣贤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心生活在不同的时空。 没有最坏的生活,只有更差的心境。 人不同于动物的就是人是生活在心里的。心能制造幸福喜悦,也能制造痛苦悲伤。人生要做的就是学会驾驭这颗心,让它成为润泽生命的河流,而不是摧残生活的洪水。
Mint
两个女人的人生启迪
盔甲有好感
July 28
近来看到两个女人的故事,触动了我的心弦,使我心中荡起阵阵涟漪,久久难以平静。 83岁的吴胜明,着装时髦,思维敏捷,看上去也就四五十岁,但这个老人却有著非凡的人生经历。她在20世纪50年代时为逃避包办婚姻,外出经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后来因走私受到法律制裁,被判死缓,财产被全部没收。吴胜明16岁的独生女在闻讯母亲获重刑的消息后,失去人生希望而自杀。当她听到女儿自杀的消息后,一度悲痛欲绝,但还是咬牙挺了过来。 72岁那年,吴胜明出狱,丈夫与其分道扬镳。家庭破裂,身无分文,吴胜明几乎走向了绝地。出狱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公厕保洁员,吴胜明没有厌倦这份工作,而是十分敬业。后来,吴胜明凭着超凡的能力,在农村创业成功,再度成为千万富婆。 樊丽君,身材苗条,风姿绰约,63岁的她看上去也就30岁左右。樊丽君天生爱美,不化妆不出门,为了保持身材,30年不吃晚餐,她形容自己当年像一朵鲜花美丽地绽放着。然而,这朵美丽的鲜花正遭受着风吹雨打,行将枯萎。2011年6月4日,樊丽君被查出乳腺癌,而且是中晚期。她深知,这种病不仅会危及自己的生命,还会毁掉自己的容貌。在命运的考验面前,她镇定下来,化着妆走进了手术室。麻醉师看见樊丽君大吃一惊,说:“你怎么化着妆进来了?”她说:“我在手术前,要把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樊丽君的一头秀发,在几个疗程的化疗后所剩无几,出院后,她戴上了假发,穿着漂亮的裙子,穿10公分的高跟鞋,走起路来,依然是摇曳生姿。于是,奇迹出现了,如今,樊丽君身体里的癌细胞没了踪影。 将这两个女人的人生故事呈现出来,她们的人生态度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吴胜明72岁出狱时,已是风烛残年,孤家寡人,两手空空,一般人会对未来产生绝望,吴胜明却有勇气去创业。樊丽君身患绝症后,没有放弃对生活和美丽的追求,这种坚定的信念,让她战胜疾病,浴火重生。 吴胜明与樊丽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都是爱美的人。吴胜明在当公厕保洁员的时候,没钱买护肤品,就用一元钱的宝宝霜,坚持每天都化一个淡妆。生活中那些爱美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战胜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和磨难,从而成就大写的人生。
Mint
人是路走出来的
盔甲有好感
June 15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人生有两种:開拓式和因循式。以路为喻,前者是开路,向“无路”之境进发,敲醒蒙昧的处女地。后者是走既有的路,为了谋生,每个人都得进入一个大致固定的程式,上班,下班,干刻板的工作,见一样的脸孔,赚工资。轻车熟路,人被习惯带着转。老马识途,仅是一方面;“途”也塑造途中的老马,从姿态到个性。 除却少数的天才,我们基本是“路走族”。于是,我们的模样,姿态,思想,乃是由你每天重复地走着的路塑造的,路是压模,你的灵魂贴在路上,让它制出一种成品。 路制造人,在布满着现成的大路小路高速路不归路的人寰,路就是人生,就是历史,就是性格与命运。 你要摆脱路的主宰,反过来,由你来走它吗?可以的,从事创造吧,向科学的思想的禁地突进吧,脱掉成见的桎梏,作一个惊世骇俗的“另类”吧!你越是能够发挥自由的意志,越能把像蛇一般盘在心灵上的世俗之路脱下来,踏在脚下,兴会淋漓地走上一回。
只要弯一次腰
盔甲有好感
June 11
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智者带着他的门生出门远行,在路上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智者就让门生捡起来,不料门生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智者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送到铁匠那里换了几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 出了城,两人继续向前走,沿途都是茫茫荒野,看不到人烟,也找不到水源。智者猜到门生渴得厉害,就故意弄掉一颗樱桃。门生一见,赶紧捡起来吃掉。智者边走边掉,门生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智者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就将在更多的事上操劳。”读了这个故事,人们大多哈哈一笑。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像故事里门生那样的人。 在人生旅途中,有时,由于不肯弯这一次腰,还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有一个登山者准备攀登一座高山,当他长途跋涉来到山脚下时天色已晚,他决定先在山下睡一夜,第二天早上再登山。但在陡峭的山坡上搭建帐篷无疑要费神费力,于是他把帐篷搭在了平坦的山谷里。不料,夜里山洪突发,这名登山者为此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芸芸众生大多是平凡的人,很难做到高瞻远瞩。但在人生路上前行时,只要我们能看得远一点,想得多一些,我们今后就无须为生活没完没了地弯腰。
掩藏
盔甲有好感
June 08
一位美国摄影师想在远离美国的地方拍摄一些颇具异域风情的照片。 有一次,在不丹,他去了一个偏僻、贫穷的村庄。在那里,他从一个专业摄影师的视角拍摄了很多照片。忽然,他突发奇想,如果把相机交给这些当地人,他们会选择去拍摄什么呢? 当他看到当地人拍的那些照片后,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大部分以人为拍摄对象的照片都没有拍下那些人的脚。“一开始,我认为这些当地人不會取景,”他说,“但是后来我了解到,在这里光脚是一种穷的标志。尽管这里的人大多数都不穿鞋子,但是他们还是想掩藏这一点。” 你若想了解一个人,就看一看他想掩藏什么。
全力以赴的慢
盔甲有好感
June 02
一次聊天,久住西班牙的朋友说:“西班牙的电梯没有关门键。”我有些不理解,他解释:“因为他们不着急啊,等着门自己关上就好啦。”后来去了伦敦,发现一些电梯也没有关门键,电梯上的人从来不着急。当电梯门经过了许久自己慢慢悠悠地关上时,我想起了自己在国内坐电梯总是要把关门键按好几次,直到安心看见门关上。 有一次去巴黎,正在吃午餐的我看见两个金发碧眼的女人带着一条狗走进餐厅,坐在我旁边。她们坐下后什么都没做,就是聊天。半小时过去,我快吃完了她们还在那坐着,心里纳闷这两位姑娘为何一定要在人家餐厅里坐着遛狗。这时,只见服务员把菜单送了过来,原来她们只是在等菜单。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在国内的餐厅里不停地呼唤“服务员”,直到确定服务员开始为我点单。 之前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发明了一种“葡萄干治疗法”,以解决现代人幸福感不足的问题。这位教授要求接受治疗的人用十分钟的时间去认真地吃一颗葡萄干,没错,是一颗。有的人吃完以后居然觉得自己饱了。想象着那种不可思议的吃法,我想起了自己在一秒钟内往嘴里塞五六颗葡萄干,直到满足地感觉到牙齿的各个角落都有东西嚼的样子。 如果评判生活中的“慢”,我是不及格的。我着急,高效,很有时间概念。但仔细想想,我唯一慢的时候是在旅行中,如果评判旅行的“慢”,我应该是优等生。 世界杯期间,我听到一个广播节目里请来了一位旅行达人,主持人问:“快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合理安排时间,居然能在世界杯期间看球旅行两不误,还去了这么多地方的?介绍介绍经验。”接着,这位达人开始详细地介绍自己如何用十四天的时间玩了巴西的五个城市。对于这样的安排,我内心不免一阵慌乱和紧张。对我而言,十四天逛两个城市都够呛。 我是一个不做详细旅行计划的人。总觉得越详细的计划,越会把旅行弄得像任务,從而丧失了行走的美感。计划总会把风景分类为必须看的和没必要看的,重点的和可以略过的。我固执地以为,只要是经过的风景,都应该仔细端详。 我之所以放任自己在旅行中“慢”,其实多半也是出于无奈,生活太快,你要是慢了可不行——就像我依然会选择按电梯的关门键,依然会希望服务员尽快下单,依然会大口大口吃葡萄干,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坚持做一个旅行中的慢行者。我会慢慢地凝视一座城市,而不是两三天逛完;我会停下来和当地人聊天,而不是依赖导游和旅游指南;我会在路上打开感官,而不是一定要把精力花在著名景点上。 快,是生活所迫,我们实在无法阻挡;慢,是旅行所需,我们应当全力以赴。
View More E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