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视角:币安web3钱包与OKX体验对比
February 17th, 2025

第一次用BN web3钱包不记得了,可能是BAB引流那会;这次参与SHELL打新是第二次,很遗憾,两次都没有留住。Bitget当初推web3钱包的时候也去用了,做得也不算好,这还导致我对BGB存在偏见(我的问题!)而错过机会。

反而是OKX钱包,基本是刚接触没多久就切换过去了,并且我身边有新人要入坑,我就只推荐OKX.com去下载个用。那么,OKX钱包究竟好在哪里呢?或者换个更宽泛点的命题,什么样的钱包才叫好用?

产品定位

大部分交易所的web3钱包业务都不算自家重心,只有OKX是提前在web3钱包上加了重注。对于交易所而言,非核心业务往往是为了保证不掉队,而非抢龙头;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或许对BN钱包不必太多苛责。

当然,这让徐老板显得更为靓仔。OKX敢于在web3钱包上做大投资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即便没有meme,没有链上资金热潮,我也坚信web3钱包会是未来的大方向。相关观点我在23年的一篇文章 https://mirror.xyz/jojonas1.eth/NpzBtsTg2mc1WV1skcE7f-olKc_Pw89OQtXE1Y9G-Zw 中写过,不再赘述。

OKX钱包在内部的战略层级,有很多细节可以佐证这种对比,比如,钱包入口。

弃用传统做产品的“几级入口”的定义,这里下一个新定义:用户打开钱包需要点几下进入相关功能,这个功能就是几级入口(不考虑自定义入口)。

对比OKX和其他钱包,OKX和bybit是一级入口,打开app主页直接点击就可以切换;BN是二级,需要切换到用户主页再点击切换;bitget干脆隐藏了;coinbase直接作为两个app……

更进一步,OKX退出app时停留在交易所页面,下次再进就是交易所;退出时是web3钱包,下次再进就还是钱包。但Bybit无论退出时位于哪里,下次再进还是交易所。

于是差异又来了,只有OKX的web3钱包才是独立嵌入的,我完全可以不使用交易所;其他家都是需要先进入交易所。而对比coinbase用两个app,OKX又更方便,毕竟真没谁喜欢多装一个app,独立钱包我用zerion不好吗。不在本文对比范围内了。

这里顺带提下,OKX的web3钱包貌似没用独立的安全策略,相当于钱包安全被依托于手机本身了;或者就是想要锁定的话,退出前切到交易所共用安全认证。不过还是觉得给个选项好一点,万一我web3钱包就是想换个不一样的安全策略呢?

产品对比

Bybit和bitget看了下,功能都相对简洁,基本和BN的没太多差别。这里就只对比OKX和BN了。

用上面提到的几个角度:web3流量入口、dapp聚合器(应用入口)、用户资产管理。

Web3流量入口

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已有的链上用户,怎么来使用并且存续;一个是未来的非web3用户,第一次用体验是否顺畅、是否留存。

链上用户

链上用户,我甚至怀疑很多人的用户习惯就是OKX培养的,那没的说了……

我自己是一路从tokenpocket、metamask、c98、zerion一路切过来的,中间还有乱七八糟的钱包都用过,因此主要聊下个人感受。

这里直接把metamask手机版踢出去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TP钱包是上一轮少有的支持多链的钱包,其他很多比如keplr、phantom、metamask、CLV、martian、Math、plug等等真就每个链都有自己的钱包赛道。

除了TP,Coin98也支持多链,但整合地比较生硬,整体体验不佳。

TP把所有EVM链都区隔开了,每个链下独立再展示对应钱包,导致明明私钥一样但就是得导入N次。这是我印象最深的槽点。

Zerion是单纯EVM,多链展示,首页是一串钱包排列下来,看不到资产详情;改版后有个多链聚合,这个是OKX暂缺的——钱包一多,一个很自然的需求就是看所有钱包的资产统计,比如ETH分别在钱包ABCD中持有多少,总共持有多少。

OKX的核心优化之一,就是多链体验上。用户为主,链不重要,用户只需要有地方能够收纳那一堆钱包,需要在哪交易的时候去哪交易就够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来OKX产品理念里很核心的部分,就是拎得清什么为主什么为次——多链概念很重要,但需要明确占据产品布局吗?没有必要,因为即使是链上用户也真的不想因为链不一样而多动一次手指头,只切钱包就够了。

至于BN钱包,一开始没发现新建钱包的功能我还在想可以理解,老用户谁没个老钱包了?想着导入一个吧,看看体验,然后没绷住,导入私钥也不行,非得助记词。助记词和私钥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啊……

至此只剩下一个猜测,为了推keyless、转化现有BN交易所的用户?但好像没什么特地这么做的必要性。从PMF的角度,大部分用户仍然以私钥钱包为主,现在处在web3钱包抢存量用户的阶段。第一,别家的MPC钱包不可能迁移到你这;第二,龙头是OKX web3,所以就算迁移,为什么不是OKX迁移?大多数用户注册了多个交易所,加上MPC又不是什么稀奇技术。完全可以加上新建钱包/私钥导入,也不影响这个猜测……

最后一个,keyless wallet多链资产的展示,特别是EVM,OKX是选择了“链前缀+下划线”的形式,BN是折叠菜单。OKX更直观,但折叠菜单我个人觉得更适合未来的多链应用端集成趋势。毕竟没人想看到资产列表里排100个ETH……

未来的非web3用户

BN的web3钱包可以看出,基本是用了MPC的底子,交易所的皮,布局完全一致。首页展示了各个推荐资产,再往下滑是活动、理财、Dapp;另外几个同级菜单分别是市场行情、交易(含跨链)、活动页(含dapp)、资产。

OKX则更多遵循了web3钱包的模式,首页是资产展示,按代币/NFT/DeFi做了个分类,其余同级菜单基本类似;不同的是NFT市场(含铭文等)单独拿出来,以及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页。

从非web3用户进入路径来说,当前更多是交易所迁移过来的,从这个角度,BN的迁移应该没啥障碍;OKX稍微差一点,但我理解区别不大。比较影响的是OKX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页,这个其实得要的。

再回归第一性原理:用户迁移到链上是要干什么?从这一点来说,BN就有点问题了。你做了个体验和交易所一样的东西,我迁移过来,炒meme或者NFT啥的,不还是要自力更生吗?没有啥区别。OKX这方面就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meme模式,NFT市场聚合等。

Dapp聚合入口

目前各家基本都是用网页嵌入,快,且工作量低。

其实这块照抄应用市场的模式就可以。回到最开始,用户打开dapp页面的目的,总结无非几点:

1、 明确要进入某个dapp,希望直接输入名字搜索,获得一个官方认证过的安全页面来做交互。 2、 不知道需要某个dapp,但通过明确的应用分类可以看到排名、推荐等。 3、 只有一个模糊需求,需要匹配的dapp

第3点先不说了,现有应用市场也基本没有做到的,毕竟躺着收钱也都懒得做。第三方媒体占据了这部分的市场空间。

第1点,以搜索“trader joe”为对比,OKX列出了四条链,BN只有雪崩一条;键入”trader“时OKX弹出了7个dapp,BN只有一个;OKX的协议简介更为详细;搜索未收录第三方比如”xxyy.io“,OKX弹出了安全提示,BN直接进去了。如果说功能做不过、细节做不过,那是资源和理解差距,这光堆个表的事情咋也能少那么多,找被投的某个门户工具要一份,或者直接照抄……感觉是BN内部各方资源没打通?

第2点,双方都有相对明确的分类,不过OKX加了排名和一些细节。

另外,再提几个使用过程的点:

1、 经常会连续使用多个Dapp,或者存在跳转情况,OKX用浏览器的方式提供了多标签页,BN就是单纯只有一页。 2、 BN在使用Dapp时可以随时从底部菜单切换到自己的钱包做相关操作;OKX不行。这一点是OKX做的不好的地方,忽视了很多场景需求。 3、 同一dapp切换不同钱包。BN只有断了重连;OKX支持右上角选择切换,基本移植了web端的使用体验。

用户资产管理 这块前面有提到,OKX其实没怎么重视做,比如多钱包的资产整合。BN也基本没有,不过BN右上角有个切换代币/切换钱包展示的小细节,还是不错的。

资产管理说白了有以下一些重点:

1、 交易记录。这块OKX是分散在了具体的钱包里,并且不支持筛选;BN有个全局筛选(钱包、链、时间),这块BN是强于OKX的。但其实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用户会不会想看每笔交互的合约/所属协议?会不会需要新增两个筛选项,转入和转出?会不会想看某钱包的收支统计? 2、 资产安全。这又是另一个大话题了。核心策略我觉得还是,把用户理解为一个懒人、笨蛋。真的有大佬会在一笔几千万上亿的转帐中直接从历史记录最新一条点了就转的。如果能在历史记录中也像GMGN加小logo的方式多增加一些提示,说不定哪天就有人来送锦旗了? 3、 资产增值。核心又回到了DeFi协议。这块两家的体验差不多,OKX是放到了钱包和具体token的详情页,BN是单独做了个“赚币“菜单,集成各大DeFi协议,可搜索。但BN没试过,资产主页没看到DeFi分页,质押进去后能看到吗? 4、 便捷支付。说白了就是支付宝类产品还是很有市场需求的,这块infini做了已经。 5、 数据可视化,及视觉。我觉得这块还蛮重要的,一个炫酷且信息得当的图表展示很能提升用户粘性。OKX还没更新数据统计呢,光是那个匹配整体UI风格的叠加小方块来展示资产涨跌,我就觉得真酷啊。 感觉这块目前各家钱包做的都不算完美。相信随着链上资产的逐步迁移,对资产管理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交易所可以把web3钱包集成、做出超越单纯web3钱包的产品,自然也可以集成一些资管功能。只要底层是去中心化的、允许用户迁移,其实应用层出现微信之类的巨无霸没什么不好。

现在回答下之前的问题,OKX钱包好在哪里?

总结一下:

1、 你觉得好用很可能因为你的用户习惯就是OKX培养的。比如交易所和web3钱包的一键切换、藕断丝连;比如多链概念的淡化。好产品可以创造需求和引导用户。其实BN钱包并没有喷的那么差,但对手太强了,非OKX形态的产品,和现有用户习惯存在裂隙了; 2、 OKX徐老板舍得投资、重注web3钱包,有提前于市场的战略判断力; 3、 OKX钱包团队有市场敏感度、深刻理解链上生态、抓细节;时刻跟进市场动态;

什么样的钱包才叫好用?

入口级的。

多链的未来不会停止、流动性割裂不会停止、每天新增的长尾资产不会停止、乱七八糟的新协议不会停止……能让用户打开后想做什么都很方便,家门口都不用出就处理完领域内大部分事务的超级入口。

Web3钱包更多会出现大一统局面,而不是群雄割据各自为战。同一个钱包可以放在十个钱包产品里,但是否好用,决定了是否会被打开。只有被打开的产品才有价值。

那BN web3钱包还有机会吗?

我觉得还是有的。说白了,搞竞争就是得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哪里是BN的长处,OKX的短处?

1、 BN的用户和资金还是top1; 2、 BN还有条群众基础还没流失完全的链,OKX的链早无了; 3、 BNB的mindshare远高于OKB;

如果还想要做web3钱包,BN首先要做的是修复产品上的一些大问题。以最近的SHELL为例,大家领完都跑隔壁交易去了。暂不清楚是否为技术原因,按理说最基本的DEX聚合、路线择优你不会,你家1inch还不会吗?如果有懂的老哥请教教。

第二就是调整战略定位,入口放前面来,有啥活动都带上,加大和交易所的一些联动。利用 “代币+链+钱包” 的超级三角。Web3用户人均N个交易所和钱包,真要有利可图不介意多一个;交易所存量,如果直接转化过来,就可以避开竞争对手对用户习惯的侵蚀,培养自己的种子群体。

最后就是拼细节,拼兼容,拼创新。发现下一个市场需求痛点,然后更快满足它。比如,我最近就离不开bybit了,尽管开了港卡(出金麻烦),尽管也用了infini(只能储蓄/消费),bybit卡(储蓄/消费/交易)用起来也还是很方便。

单从支付这个角度,如果web3钱包也能满足支付需求,是否就可以解决中心化机构放大额不放心的问题?

只要有一个核心需求没有被其他产品满足,就会是战略性破局的机会。

Subscribe to jojona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