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他个人份额

6他个人份额

Subscribe to 6他个人份额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莫怕别人,看轻你

接到老同学电话,说要到单位找我。

小黑雁的飞身一跃

  在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岛上,有一处耸立着的悬崖绝壁,作为岛上稀有的未被冰雪覆盖的地方,因为其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成为白额黑雁理想的栖息地。      在怪石嶙峋的石缝间,有一个黑雁窝。一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黑雁正在窝边探头探脑地往下看。下面就是百十米高的悬崖。它的父母早已飞走,在悬崖绝壁下面等它,不会再飞回来。天空中有几只饥饿的贼鸥,正不怀好意地在雏雁附近徘徊,寻找时机,想将这个小东西变成自己的盘中餐。      刚出生的小黑雁非常恐惧,翅膀上还都是绒毛,连根翎都没有。绝壁下的沙滩上还徘徊着正被饥饿折磨得快要发狂的北极狐,心里在祈祷上帝,保佑这悬崖上的小黑雁起跳失败,摔死在沙滩上,成为它的美食。      恐惧化为绝望的鼓点,敲击它脆弱的心脏,咚咚咚咚。没有出路,只有跳下去,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为自己拼出条活路。它跳了下去,如一枚悬崖上跌落的小石子。在急速下跌中,它感受到呼啸而过的风唤醒了它血液中沉睡的基因。它本能地张开翅膀,姿势很对,一个完美的飘落……      正在这时,它一头撞上了悬崖上凸起的石头,连翻了两个跟头后失去平衡,紧接着又撞了几下,嘭嘭嘭,撞落的石头纷纷掉落,分不清哪是石头,哪是小黑雁。      原本就等在底下的公雁母雁拍打着翅膀,焦急地赶过去,用自己宽大的翅膀裹住它。孩子,你一定要站起来,外面就是北极狐……心急如焚的父母在内心祈祷。      一小会儿之后,我们惊喜地看到,母雁的翅膀下面探出一只小脑袋,绿豆大的小眼睛如梦似幻般地看着这另一个新世界。      这是小黑雁的人生第一步,必须克服恐惧,自己独立跨过去的一步。只有从悬崖上跳下来,才能躲过贼鸥的利爪;只有在跳下来后勇敢地站起来,才能打破北极狐不怀好意的算盘。站在悬崖边上,它可能绝望过,似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只要跳下去,它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      人生也如黑雁,我们也经历恐惧,我们在无助的时候也曾内心祈求老天帮助,可是小黑雁告诉我们: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所以,拥抱恐惧,才有未来。

小境界

在佛教中,有108种烦恼之说,佛教的理想就是克服这些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佛家认为要从“心”开始,曰“修心”。      常见的修心方式是数佛珠,佛珠以108颗一串者为“上品”,用手缓缓捻动这108颗念珠,便可破这“百八烦恼”。还有“拜正”:一步一叩首,在潜心跪拜的过程中,即抵御了一个又一个的烦恼。108拜,便可抵御108种烦恼。      还有一种方式,更是意境悠远:古寺、老树、昏鸦,突然,钟声响起,“惊”起昏鸦一片。这钟声一波波漾向田野、村庄,顿时,一切都有了生机,但见炊烟袅袅,牧童斜坐牛背,笛声悠扬,村妇挥动围裙,召唤小儿,老人眯着眼蹲在墙根,如老僧般入定。      这一幕幕人间烟火如电影画面般回传至寺院,让敲钟的僧人愈加兴奋,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如挽弓般将木槌满满拉开,在108下的起起落落中,他的心也随着那钟声飞出寺院,飞向田野、村庄。      修心方式不拘一格,历史上就有位老兄选择了下面这种修行方式。这位老兄名叫李甲龙,韩国人,生于1860年,在他24岁那一年,入山修行。进山不久,他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建塔!      建塔的原料,是散落在山谷和路边的石头,为增加难度,李甲龙规定,石头之间不能用粘合剂,不能为便于修筑,而对石头进行任何人工斧凿,最难的是,他将塔大多建在了悬崖上。      他白天建塔,夜晚诵经,饿了,就以野果充饥,这样一干就是30年,不多不少,一共建了108座塔。这些塔一二十米高,形态各异,如108条好汉啸聚山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不快活。      李甲龙去世后,这些塔成了景点。当游人站在山脚,仰望这些建在绝壁上的石塔,震惊之余,石塔的建造方法,一直像谜一样,让人感到迷惑不解:如此艰巨的工程,他是如何以一己之力做到的呢?      现代人的烦恼,层出不穷,又岂止108种?我们已很难像李甲龙那样,割舍尘世的一切去做个苦行僧,我们所能做到的,或许仅仅是在面对纷扰的世事时,尽量让自己淡然一点,如此,虽不能抵达佛家的涅槃境界,亦能进入一种恬淡自适的人生小境界。

有所不知的老师

任何一个人的知识范围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会面临有所不知的困惑和迷惘。当面临这样的困惑时,是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知,还是闪烁其词地回避,就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度量了。尤其是在学校,当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向老师提问,没有学生会想到老师也有可能回答不上来。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几乎是全能的,无所不知。我却遇到过明确承认自己“有所不知”的老师。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在一堂语文课上遇到了一个问题。我写一篇作文,想到了“辍学”这个词,却不会写。我问老师,“辍学”的“辍”字怎么写,老师略一迟钝,说这个字他也不会,他接着问全班同学谁会写这个字。      有一个女同学说自己会写这个字。老师很高兴地让她到黑板上写出来。她写出来以后,老师又让这个同学带领全班同学读了很多遍。老师让我站起来,他对全体同学说:“我们应该感谢鲁同学,他让大家认识了这个字,也让我弥补了知识缺陷。”我当时是多么自豪啊。我记得很清楚,在回家的路上,自己像长出了翅膀一样,赶快回家,把这个事情告诉父母。      这个字我彻底记住了,我相信全班同学也彻底记住了。      再后来读高中,我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了这样一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在晚自习问语文老师。当时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但是没有想到,听了我的问题以后,老师被难住了。他也难以立刻解释这句话,要回办公室查一下资料再告诉我。半小时以后,老师回到了教室,他让大家停下来,听他讲这句话。他讲得很细致,一句话的含义,每一个字的意思,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并要求大家要永远记住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当时,德高望重的老师丝毫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神色,他似乎对我的问题十分赞赏。他当时在自习课上就当着大家的面说:“任何人都有所不知,老师也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识,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大家都能提高。”他鼓励大家要向我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      我记住了这句话,相信全班同学也记住了这句话。他们在我心目中的重量,丝毫也没有因为他们的有所不知而减轻,反而变得更加厚重而崇高。      没有人是全能的,任何人都会有所不知。

人生就像白天鹅

前一段时间,和在某部委当干部的朋友聊天。結交多年,我一直很羡慕他,因为他已经从当年的研究生变成现在的正处级干部了。他把我当成朋友,讲:“不瞒你说,虽然说我级别上去了、收入增加了,但压力也比过去大多了。”那天深聊之后才知他们也不容易。      同样是“总”,大企业的和小公司的就不一样。领导干部也是,掌握地方实权的县长和某科室的主任相比,差别很大,你想下调到地方也不容易,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能等。当上处级干部是一个人政治生涯的关键点。很多人一辈子也只是科级干部,当上处级干部以后,若再往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他有点悲观地说,他的晋升之路在被评为处级干部那天基本也宣告走到终点了。      不是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那么风光无限的,这与其所在部门的性质、其职位的高低等有很大关系。一般的还是自己一人过得洒脱,养活家人也没问题,房子车子有,但亦无大额存款,也有愁钱之时。我曾开玩笑找他借几万块,他很认真地回信息说,前些日子岳母得了癌症,每天治疗费就好几万,现在也掏空了。他说当时为住院看病还托人找关系。我感叹:“你都如此,那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呢?”      我这位朋友的话虽然不排除有故意示弱、让我心理平衡的成分,但仔细想来他说的也是实情。放眼我们的周围,“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酒宴不是每天都有吗?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      总有那么一些人,站在五彩的灯光之下接受众生的朝拜。也总有那么一些人,缩在昏暗的角落里,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发光发亮。于是有人羡慕,有人嫉妒,还有人把羡慕、嫉妒变成了恨。“凭什么?凭什么他就能风光无限,我就只能被踩在脚底下?”这是一些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实,真的别发牢骚了!要知道,光鲜的背后很可能是遍体鳞伤。      我们只看到桥面出头露面、风光无限,却从未想过它经历过多少碾压与侵蚀。      我们只看到苍鹰搏击蓝天、翱翔四海,却从未想过它承受了多少风霜与严寒。      只看见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      人前要想富贵,人后就得受罪。      确实如此,人生就像一只白天鹅。想要让人们看到你在水面上的优雅高贵,就要承受水面下脚掌翻飞的狼狈。想要让人们看到你在水面上的宠辱不惊,就要在水面下奋力搅动划行。你必须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慢水深存

 去山里旅行,我们听从了向导的建议,走了那条下过暴雨的河床而非下小雨的小路,没想到河床里竟连一洼水都没有。向导说:“急水难存,慢水深存。从上游快速下泄的洪水,很难在河道里留存下来;反倒是那些下过小雨的河道,变得泥泞难行。”      “急水難存,慢水深存。”这句话父亲也说过。父亲在老家浇地时,会掘一条长长的水沟,河水顺着弯弯曲曲的水沟缓缓地流到了菜园里。后来,我新开了一条宽敞的水沟,直接通到了菜地里,效率很高。父亲却指着两片长势不同的菜地说,“急水难存,你虽快,但菜只喝了个半饱,长势一般;而我浇地是静水深流,菜反倒能慢慢消化吸收,直到完全吸饱喝足,故长势旺盛。”      只有慢水深存,不着急,慢慢走路,人生才不会如一阵急流漫过,连一洼水都不曾留下。

趣品人生

为什么要谈一谈生活方式呢?为什么想说一说中国人的闲情雅致呢?不是为了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浪掷,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是要让大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人生路漫漫,如何用中国人的方式,从容踏上旅程?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值得去尝试。      大家在路上行走,在公园里散步,会看到很多亭子。亭子有何用途?想必大家都知道。“亭”字旁加个“人”是“停”,漫漫路途,走走停停,亭子就是让身体休息、心灵放松的空间所在。      人在名利道路上奔忙,到了这溪山清静中,不妨停一停。这种“停一停”能让我们充充电,让我们歇歇脚,让我们静静心,让我们回头看一看出发的起点在哪儿,让我们向前望一望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甚至不是具体的一段光阴,而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意境,生命中的一种从容。走得太快了,需要停一停脚步,让我们不要丢了自己。      现在休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我认为最好的休闲还是归于山长水阔。中国的山水对人的教育和影响,从古人的一句话中就能够看出来,所谓“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读破万卷书,只学得知识,只有踏遍万水千山,才能颐养胸襟和心性。      什么是闲适呢?真正的闲适,就是让山水入怀,让自己的生命浩荡。      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山水观。《礼记·郊特牲》里有这样的记载:“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也就是说,大地上呈现万象与苍天呼应,衣食住行等维持生存需要的东西,都是大地生长的,但是社会的法则、人生的规则是归于天的。所谓尊天亲地,就是对天要有尊敬甚至敬畏之心,对大地要有亲近、爱护之情,不能坐吃山空。      人要养气就必须亲山临水,走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在行走中,眼随景移,心随景动,胸襟和眼界自会不同。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人站在矮处,视野会很狭小,站得越高,就会看得越辽阔。都市空间逼仄,唯有在山水之间,才能得到一种心灵的成全;唯有在山水之间,才能养出博大的胸怀。      苏东坡有词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人在安静时,内心涵养了天地浩然之气,就会眉宇轩昂;行动起来时,乘风千里,快意人生。“千里快哉风”,是何等痛快淋漓啊!

劝下的人与劝不下的心

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更无法叫醒一个连装都懒得为你装的人。当一扇门为你关上的时候,所有的苦口婆心都成了摆设。对方不是不以为意,就是不以为然。      這个世界有劝得下的人,也有劝不下的人。比高深的道理更重要的,其实是他对你的心悦诚服。唯如此,精美的语言才会是化骨散,透辟的道理方可成销魂丹。      当然了,那些实在无法劝下的人,生活会最终劝下他。残酷的结局,比火热的挚诚更有说服力。对方只有撞了南墙,才会看到你的好。尽管,这些好,于结果,已经毫无意义。      有九头牛也拉不回的顽固,也有万语千言也说服不了的执拗——反正钻在牛角尖里,就是出不来。不是你的理由不充分,而是钻牛角尖的人,永远比你多一条理由。      真理在谁的手里?真理在时间的手里。从这个意义上讲,旁观者未必清。当时觉得无比正确地劝别人,若干年之后,也许是个错误。这么说来,所谓苦心相劝,有时候,不过是两个自以为是者的角力,彼此都有理,还彼此瞧不上。      当然了,有的坑就在前方,有的路一去无回。这时候的相劝,就会显得十分及时和必要。比对方的执拗更可怕的,是你的赌气——既然不愿听,那就不必劝。要多一分耐心,要多一点智慧。哪怕,当时把自己劝成了仇人,若干年之后,你即是最大的恩人。      要相信光阴的力量,要相信爱的力量。      相对于男人,女人更容易被劝下,也更不容易被劝下。      前者的女人在生活里,后者的女人在爱情里。      生活中的女人,愿意倾听,也希望别人为她做出选择。深爱中的女人,容易痴绝,一旦选择了就会为之九死一生。      这个世界,最难劝下的,恐怕就是这般深情。一个女人,有多深的沉溺,就会有多深的决绝。明明知道万劫不复,兀自义无反顾。女人们的弱小与强大,可爱和可怕,温婉沉静与歇斯底里,高不可攀与深不见底,此刻都交织在一起。      被爱燃烧的女人,理性的数值为零。所以,你根本劝不下一个深爱中的女人。以此证明,在最深的情里,女人有多彻底,爱情有多伟大。      历史上有很多纵横家,表面上对世事洞若观火,揆情度理,实际上不过是帝王肚子里的蛔虫。      很显然,顺着对方的心思去说服,比仅仅贴着事情的走势的劝导更有意义。这时候,对方不是在意你站得有多高,而是离得有多近。人只有内心安妥了,才愿感受对错,才会看清是非,才能明白劝说者的良苦用意。      从热烈回到冷静,从感性回到理性,从对抗回到接纳,其实就是从各自的居高临下回到了彼此的平起平坐。这样,劝的人劝得推心置腹,听的人听得如沐春风。      劝下一个顽固不化的人,看见的是言语的高明。劝下一个对生活绝望的人,触摸到的是劝说者灵魂的高贵。前者,能言善辩就够了。而后者除了这些,还需要道义、良知和爱。自然,在这些闪烁着智慧光泽的语言里,满盛着的,是人世的温暖和慈悲。  

开拓与享受

 生活中,或庸庸碌碌,苟活于世;或吃喝玩乐,沉溺声色;或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凡此种种让我沉思起来,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目的和意义?      日子一天天过去,人生在世不应留下遗憾,理应开拓人生,享受人生。      开拓人生时记住享受人生。不要因繁忙的工作而忘却人生乐趣;不要为错综的关系而疏远人生欢乐;也不要因开拓中种种困扰而忘记享受人生的意义。      享受人生时记住开拓人生:享受与开拓都是赋予生命的积极意义,我们不能一味地沉湎于享乐之中,也不能因为成年累月不歇地开拓人生,从而背上无法卸下的“包袱”。因此,在正确享受人生的乐趣和领略人生喜悦时,莫忘了注意开拓过程的启迪。      为此,我对“开拓人生和享受人生”作了自己的理解:把开拓的艰辛融于享受中,会使开拓更积极;把享受的欢愉化为开拓动力,会使享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