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观
观
0xC7d4
Entries
Collection
Subscribe to 观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允许的
观
August 27
许多年前,看到过一个帖子。一个家长在论坛上提问,大致情况是:儿子上五年级,班上有个男生总是欺负他。 每天放学回家,儿子的衣服上都是各种钢笔画的图案,十分难洗。和老师说了,老师只是批评批评就过去了。 身为母亲,每次看到儿子郁闷的表情,心里都很难过,也不知道怎么开导他。我记得下面清一色的是建议,诸如转学啊,给老师打电话啊,只有一个人说,他敢在你儿子身上随便乱涂乱画,事实上,就是你儿子默许的。 我想起一句话,不要小看自己在每一件事上的态度,因为很有可能决定着未来别人对你的态度。 我小时候,是个特别懦弱的人。虽然在多年之后,骨子里依旧还有年幼时懦弱的残渣,但已经褪去了原来的默不作声。 我要感谢我小学时候的班主任。她是一个温暖又特别有原则的人。当时班上有一个男生,特别喜欢欺负女同学,最喜欢欺负的就是我了。因为我不爱说话。 有一次,那个男同学揪我辫子的时候,班主任路过,班主任没有把那个男生叫出去,倒是先把我喊到了门口。他揪你的头发,你痛不痛。班主任问。我点点头。你为什么不说?我怕破坏与同学的关系。老师叹了口气:他一直欺负你,你以为同学关系就会好了吗?我摇摇头。我也是从那时开始懂得,逆来顺受,从来不会让事情变好,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糟糕。 后来,我发现:当我开始反抗时,那个男生竟然收手了。 我的信箱里,每天都堆满许多邮件,问我:为什么我做了让步,得到的只有变本加厉的对我不好? 你是不是从来没有告诉别人你的情绪?你是不是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不高兴而反抗? 你是不是从来都只是忍了,然后万千江水只往自己心里灌? 你看起来那么平静,那么温和,那么忍耐,大风大浪里就算栽了跟头,也从不抗争,那么易如反掌的样子,自然可以把你圈禁在他的笼子里。 我常常覺得,人与人之间,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势均力敌的感觉最好,你获得尊重,他获得欣赏。 你的力量,决定着这场比赛里,无论输赢,彼此是否都光彩无比。林徽因有一句话是: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你要生动而有灵气,随时高兴,随时难过。所有让你反感的事,你都义正词严地提出来;所有让你讨厌的事,你都尽力寻求一切帮助;所有让你不愉快的事,在没有触犯法律之下,要养成一种驱逐力。那不仅仅是一种本事,更是一种原则。 你的态度决定别人对你的态度,是成年人,就要成为有血有肉有脑子的人,懂得有血有肉有脑子地活着。
Mint
你能应对的事情
观
August 11
乔丹先生家的树莓是附近一带最好的,总是硕果累累。一个星期五晚上,一个伙伴突然说:“我们去乔丹家摘树莓吧。” 于是,我们悄悄潜入了乔丹家的后院,在树莓树下小心地藏起来,享用那些清甜而多汁的树莓。但是我们还没吃过瘾,乔丹家后院的灯突然亮了。乔丹先生冲了出来。 “你们这帮小鬼在干什么?”他大吼一声。伙伴们顿时吓得四处逃窜,手上还没有吃完的树莓被扔得到处都是。只几分钟的工夫,伙伴们就消失在了夜色中,除了我。 乔丹先生揪着我向我家走去,一路上不停地训斥我。回到家,我承受了一番狂风暴雨般的责骂。 这件事成了伙伴们的笑料。我不禁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大家都偷了树莓,我要付出代价,而他们却无须承担任何后果? 大约一个星期后,我向父亲抱怨这件不公平的事。 “我觉得没什么不公平,”父亲说,“你没有问过乔丹先生就偷摘他家的树莓,接受惩罚完全是应该的。” “那其他几个人呢?他们一点儿也没受到惩罚!”我诘问道。 “那不是我要考虑的,也不应该是你要考虑的事情,”父亲说,“你无法控制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你只能应对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事情。那晚你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为此你受到了惩罚。” 当时,我对父亲的话非常恼火。但经过了这么多年,我逐渐认识到,父亲说得很对。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没有谁向我们保证生活会公平地对待我们。真正能应对的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无论这些事情公平,还是不公平。
Mint
禅者眼中的人生阶段
观
August 06
偶尔听释果宁大师说禅,谈世人身心每七年变化一个阶段,有所感悟。 简言之,0至7岁:刚降世小孩,从道中来,与万物融为一体,做什么都全情投入,忘记所有,最是活在当下,最有禅意。故让小孩正面感受世界美好的一面,对其心态健康很重要。7至14岁:对世界好奇也好问。喜欢与同性结伴玩乐,若相反,个性会有偏差。14至21岁:是重视知识的年龄段。佛家认为,14岁前应自己去领悟世界,才让心灵更发达,14岁后吸收知识才有效。孔子亦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阶段对异性感兴趣属正常,故不必压抑,长辈应引导正确观念。 21至28岁:生命能量很强,是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年龄段。所以,去闯、拼搏、受挫折才能成长。但切戒浮躁,只要忠诚、踏实、认真、快乐地工作,便一定幸福。 28至35岁:齐家求稳之年。大师说,这时不应再被欲望牵着跑,而是安定下来。所以欲望应升华为责任,对家庭、事业的负责。 35至42岁:人生至此,应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责任感升华为信念,并开始喜欢传统文化,寻找到自己的根源。难怪身边这样年龄的朋友对古玩、字画、文学、艺术等开始感兴趣了。 42至49岁:踏入下半生了,乃人生很重要的阶段。也许对生死产生困惑,佛家认为此时人们会莫名奇妙地关注宗教、性灵的东西。因而,必须要有使命感和信仰,才可战胜和超越对死亡的恐惧,人生才有激情和活力。不然,很可能从此茫然颓废。 49至56岁:应多留时间给自己去寻找心灵家园。 56至63岁:大师认为这个阶段要彻底放下世俗的羁绊,如地位、财富、儿女,放下才能自在。 63至70岁:回复童心,不受外在世界困扰了。 70岁以后,要重新孕育自己,即是禅者眼中的“孕育圣胎”,在人间留下一个皮囊,但会孕育出新的自我。 看来,外在世界变幻无常,自身变化则有其规律,简单且自然而然。但世人把握自己比把握外在环境更难,如王阳明的格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生有几个七年?要活得精彩,还在于自己。
Mint
把对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观
July 31
看,有很多种,“端详”“检验”“审视”,跟“注意”“注视”“望着”,有分寸上的不同。 约会的时候,当然最好是三不五时地带着感情望着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两人之间有暧昧的电流在传递,而不是“两个饿坏了的人聚在一起填饱肚子”。 有的人约会时,虽然精心挑选了适合谈话的法国餐厅,精心挑选了老少咸宜的法国红酒白酒,但进了餐厅一坐下来就“认真”地研究菜单,研究完菜单就“认真”地跟侍者讨论菜色。然后呢,酒来了就“认真”品酒,菜来了就“认真”吃菜。怎样?你以为自己是米其林餐厅指南派出来的美食密探? 约会就是约会,就是要含情脉脉,吃喝点菜都是“调情”的好机会。面对外文菜单,你可以嘲笑自己在外文上闹过什么笑话,让对方觉得你好亲切;也可以趁机讲一个自己去旅行时见识到的小风俗,让对方觉得你见多识广。在这么做的时候,你當然要不时望着对方,带着一点点观察,让对方充分感觉到,她在你眼中的存在。 讲到火锅要多辣的时候,看她有没有皱眉。看她有要起身的样子,虽然不用夸张到一个箭步移形换影去帮她拉椅子,但不妨贴心地告诉她,餐厅的化妆室在哪个方向。这些,都需要你保持“眼角观察”,但不必“端详审视”的。 很多人以为懂美食美酒,就是有品位的人,我一点都不同意。懂美食美酒的无聊蛋,我见多了。跟这样的人聚会,你绝不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因为他们没有“以你为尊”,而是“以吃喝为尊”。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就算这个状态只维持一顿饭的时间,也能让对方觉得“被重视”,如沐春风。 看到没?“被重视”,是关键词哦,要紧的,就是那个“视”字啊。
Mint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结局竟是这样……
观
July 27
1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 ——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 2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如是你学会了放羊技巧,原来羊是这么放的,他学会了砍柴技能,原来柴要这样砍。 ——三人行必有我师,永远保持空杯的状态。 3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决定把他的羊跟你的柴交换,于是你有了羊,他也有了柴。 ——等价交换,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天生我才必有用。 4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把他买羊的客户介绍给了你,你把你买柴的客户介绍给了他,于是你们各自的生意越做越大。 ——资源整合很重要。 5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你们决定合作一起开个烤全羊的店,你的柴烤出来的羊很美味,他的羊纯天然的,几年后你们公司上市了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6 砍柴人陪放羊人聊了一天,表面上他一无所获,但是砍柴人通过放羊人聊天知道了哪个山的柴多,路好走。第二天收获满满回家了,没有无谓的社交。 ——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都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感恩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 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同一件事物,心态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
Mint
用心,不要用心计
观
June 19
用心,不怕被对方识破;而用心计,不仅害怕对方,而且一旦被对方识破,你今后就算真心待他,也会被认为是在用心计。 用心计,只能让对方相信你一阵子;用心,可以让对方信任你一辈子。 用心,是带着情与爱来思考问题,是以尽可能有的善意与诚意来处理事情;用心计,则是用瞒与骗的方式来耍花招,是用说起来做起来很好听很好看的方式,来隐藏自己并不美好的思想与行为。 心与心,总是相通的;心计与心计,总是相克的。 古人說,人心都是肉长的。彼此用心,才能做到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用心计算计对方,是最可怕最可恶的人心不古。 彼此用心,就是在心与心之间铺路搭桥;彼此用心计,就是在心与心之间设陷阱。 在任何情况下都用心,是对爱的自信,也是对爱的坚守。在这样的人面前,心计用得越多,越显出自己的渺小与丑陋,越不得人心。
随时清扫自己
观
June 15
美国作家理查·赖德有一次去非洲探险。为了应对旅途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不测,他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巨大的背包,里面装满了食物、工具、药品、指南针、观星仪……赖德对这个背包十分满意,可他的土著向导看了一眼背包后却问他:“这些东西让你感到快乐吗?”赖德认真想了一下,发现背包里的确有些东西不值得他背那么长的旅途。于是,他把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分给了当地村民。接下来因为背包轻了许多,他的旅途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赖德因此得出结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越少,就越能发挥潜能。从此,他开始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定期解开包袱,随时清理那些能让自己减轻负担的东西。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大扫除的经历。当你打开储物柜,往往会惊异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积攒了那么多的东西。你会不会懊悔自己为何之前不及时进行清理,那样就不至于今天累得背都直不起来?如果仔细想想,人生也是大致如此。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积累东西,这些东西包括名誉、地位、财富、知识……也有烦恼、挫败和压力。其中,有些东西早该丢弃而未能丢弃,有些东西早该储存而未能储存。这就使一个问题变得十分重要——对于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必须要随时清扫。 心灵清扫的意义,就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如果不把那些滞销的货物及时清理,很可能会因积压严重而拖垮你的生意。在人生的很多关口上,我们都有必要随时进行清扫:求学、出国、就业、结婚、生子、跳槽、退休……每一次的转折都迫使我们丢掉那个旧的自己,再接纳一个全新的自己,将自己重新清扫一遍。 当然,有些原因也会阻止我们放手清扫自己,那些理由包括太累、太忙,或是担心清扫完自己后,将面对一个未知的将来,患得患失之间就放弃了清扫。的确,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个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但你至少要确定一点:只有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你才能轻装上阵。 其实,生命就是一次旅行,你可以列出清单,决定背包里到底装些什么才能帮助你抵达目的地。但是有件事一定要记住:每一次停泊都要清理自己的行囊,搞清楚什么东西该丢,什么东西该留。然后把更多的空间空出来,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兑现承诺
观
June 10
有一次,何炅正要去办公室开会,被观众席上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拦住了。“哥哥,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此前,何炅经常碰到观众要求合影留住的要求,这让他甚感烦恼。于是,何炅想也没想就说:“你先说说要我帮什么忙,我时间很紧,马上要去开会。”小男孩鼓起勇气说:“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你,他们想让我邀请你,让你明天参加我们班的班会,并且给我们讲一讲你的成长故事。你能答应吗?”听了小男孩的回答后,何炅一下子打感动了。他一口答应了小男孩的请求。 当天晚上,何炅必须飞赴另一座城市重新录制节目。两天后,何炅才记起自己对小男孩的承诺。次日,何炅去小男孩的学校,一开始便向同学们道歉。对于何炅真诚的歉意,同学们给予了阵阵掌声。那次交流的时间很短,只有十分钟,何炅却觉得,那是他人生当中最开心的课间十分钟。 “言必出,行必果。”这是为人处世之要义。由于工作忙,何炅未能按时履约,孩子们一定很失望。但是,何炅还是带着诚意去道歉,兑现诺言。其实,人和人之间在交往时,守信有多么重要。它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彼此的心。十分钟的“见面会”,虽然短暂,却意义非凡。
我的N个“梦”
观
June 08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急着跃进,上虚火。作文课,老师唰唰写俩大字,题目:《梦想》。小学生玩心重,说这两天净梦见赢弹球,能写吗?老师说梦想就是长大想干什么。班干部说当科学家,老师说对喽。全班就都写当科学家,一个同学把“科”写成“料”,老师说:“就你这块料,还当科学家?” 其实当时我的理想是当医生。我妈身体不大好,我五个姐姐和三个姐夫(四姐五姐在念书)都是干部,我爸说家有个当医生的多好,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我还当回事了,陪我妈看病等着叫号,就瞎转,噢,内科、外科、眼科,这是什么科?抬头看牌,妇科,有人喊:“那小子,一边玩去,看什么看!”那一嗓子,把我的理想喊丢一半,其实我什么都没看着。 到初二后半学期,运动来了开始折腾。弄身草绿色衣服很难,有个同学他妈能扎帽子,我们就凑钱凑布票买白布染,染得黄啦巴叽。戴出去遭嘲笑,说我们的布料是“马粪”呢。当时全社会都羡慕穿绿军装,我才要梦想一下,又一想我爸从小学做买卖,就他那历史,快拉倒吧,赶紧下乡插队。当兵的梦,等于压根儿没敢做过。 初到农村,干活累,晚上睡得像死狗,都不会做梦了。开会学先进,念整版文章,新老典型都一个声音:最大的理想就是在农村扎根一辈子。讨论,大队干部问你们几个理想是啥?“说实话?”“对。”“眼下理想是下顿做饭有柴烧。”当然,这也是有意气人,有时他们也上套,说散会一户抱俩柴火吧。我们马上改口:“那就扎根一辈子吧。”大队干部,还能逗,公社干部不敢。 等到知青有了“选调”(参加工作),大伙开始琢磨有了梦好运啥时落在自己头上呀?!一九七二年春,我差点被推荐上大学,天津医学院。体检时全县就我一个天津知青。身体肯定没事,检查完回村里干活等着。由此就开始晚上琢磨梦里忙乎:一旦入学通知书来了,我怎么收拾东西,怎么感谢老房东,怎么个走法儿,班车不给拉箱子咋办。入学后学什么科呢?内科听听摸摸,没劲。眼科,你看他他看你,怪吓人的。妇科?倒给钱也不能学。想来想去,还是学外科,动手术。这个我能行。为何?冬天,我们村知青常凑钱买狗宰了吃,都是我操刀上阵。剥皮讲究皮里光滑不带肉,外面整齐没破口,到供销社能多卖钱。开膛,肠子肚子一堆,得分清部位一一取出来。有人一见血就晕,我不怕,这是当外科医生的基本条件。 我的天哟,这梦可就做长啰,马拉松,从春做到夏。那天给猪打预防针,打到村边一家,正好有个公社干部骑车路过,我忍不住打听,他说你傻小子还做梦呢吧,人家早入学了。我脑袋轰一下,梦破灭了!转身把怒火撒到猪身上,拣最大个的摔。大猪猛拱,脚下一别,猪没倒,我一头撞圈墙上,眉稍碰个大口子,血流下来,半拉脸带脖子都红了。那一刻,挺悲壮的。打那起,我就告诫自己,理想要有,但要面对现实,少想多干。等到一九七三年我考上大学(那年考试,千真万确),通知书到手,我都不敢相信,以为在做梦。 一九七六年毕业我又被分回塞北,当党校教员,口粮从三十一斤变成二十九斤,让人发愁。那时我虎背熊腰,二百斤麻袋夹起就走。单身吃食堂,没油水,一顿吃一斤都撑不着。忽然见食堂管理员在伙房和大师傅一块吃,身后就是馒头笸箩,回手就抓。受刺激啦!几次“饿梦”里都是这场景,醒了肚子咕咕叫。忍不住上班写报告:写我的理想是学习张思德,到食堂去工作……同事看见,说你怎么学的《老三篇》,张思德是烧炭,不是伙房烧火。他给我出主意,赶紧找一个家在这市里的对象。这招儿真高,自有了对象,我的“饿梦”就无偿转给她们做了,多年后我岳母说那会子真做恶梦呀:闺女找了个这么能吃的对象,万一再赶上低指标,日子可咋过。 斗转星移,改革开放,生活好起来,也就不做那些没出息的梦了。这时也就真有了盼望国家要富强、个人有作为的梦了。还挺具体的,梦见国家稳步前进,不折腾,遵法制,讲章程,越是大事,越各司其职,不刮一窝风,不上纲上线,不歌声震天,家里娘要咽气这边还唱;个人的梦想,当作家,也实现了。但这二年,自己特别梦想的少了些,主要都随着外孙、老伴了。人家说上哪,咱开车就拉着上哪。人家想吃什么,咱就跟着吃什么。当然啦,对外肯定说:最大梦想是健康没病吃嘛嘛香。私下里,喝点酒也失口:“你说我当年要是跟谁谁搞了对象……” 老伴倒也大度:“来得及,去找吧。” 赶紧解释:“这不是梦想嘛,做梦,别当真。” 我就不信就我一个想过。老爷们儿,说实话,梦里梦外想过没有?想过,正常。但千万别去找,一找准打碎梦里美好形象:林黛玉,已变成刘姥姥。说我是贾宝玉,人家说:咋比焦大还老?
View More Entries